罗平:生姜产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初见实效

罗平:生姜产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初见实效

农户挖出的生姜 罗平县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供图

“今年我租了20亩土地种植生姜,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运用了新的栽培技术,长势很好,这几天正是新姜采收期,我雇了40余人采收,亩产3吨以上,每公斤4.6元的定价卖给生姜收购公司,能有30万元左右收入,除去成本至少也有20万元纯收入……”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罗雄街道大明寨种植大户劳炳柱这样告诉记者。这是当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效的一个缩影,也是提升广大农户种植积极性的一个新引擎。

罗平:生姜产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初见实效

农户挖出的生姜 罗平县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供图

生姜是罗平的传统种植作物,全县13个乡镇(街道)均有生姜种植,每年有8万户家庭参与生姜种植,有近10万人季节性或长期参与生姜买卖、加工、运输、收储、销售,生姜种植。

罗平:生姜产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初见实效

农户拿着挖出的生姜 罗平县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供图

近几年,生姜市场一直不稳定,常大起大落,没有规律性但又有一定的周期性,姜农、企业、经销商都难以把握这个市场节奏,对生产常常造成冲击。

罗平:生姜产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初见实效

罗平县出口小黄姜种植基地质量安全示范区 罗平县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供图

切实提高种姜农户的种植技术、规范市场、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等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地方党委、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实现坐等上门收购为积极开拓市场的转变,“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孕育而生。

通过优惠扶持政策,2家生姜加工企业入驻长青工业园区,新增鲜姜加工能力5万吨,结合扶贫工作,分配给罗平的1200万元上海援滇资金以股金形式入股企业分红,所得收益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这既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又带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罗平:生姜产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初见实效

农户挖出的生姜 罗平县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供图

2019年,当地整合700多万元资金用于扶持生姜产业发展,主要以奖代补的方式补助贫困户种植生姜,补贴企业新建厂房、收购产品、品牌创建等,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实力不断增强。此外,由200余户营销大户组建板桥金色产业协会,制定统一的营销标准,共同入住交易市场集中经营,将开启抱团发展的模式。

罗平:生姜产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初见实效

农户们在田间处理收获的生姜 罗平县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中心供图

“我们通过建设基地、举办样板等试验示范,以点带面,提高种姜农户的栽培技术,最终增加农民收入。”罗平县生姜技术推广站站长葛丽清满怀激情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罗平县生姜以传统方式种植,施用畜禽粪肥,由于姜味浓、品质好一直受到青睐。1983年荣获外经贸部“优质出口产品”称号,2006年,注册了“罗平小黄姜”国家地理证明商标,成为全市甚至全省较早注册的农产品。曾获曲靖市知名商标、省著名商标、云南省名牌农产品等称号,是中欧地理标志谈判互认的100件清单产品之一。

2018年,罗平县万兴隆公司生产的“云姜”牌姜粉获云南省首届绿色食品“十大名品”之“十大名菜”奖,此外,全县现已注册有“云姜”“高原尚品”“姜来无忧”“姜多宝”等6件商标,实现了生姜产品从无品牌到有品牌,从罗平名牌到罗平品牌发展的可喜变化。

今年,投入资金50万元用于“小黄姜集成技术试验示范”,开展了“绿色标准化栽培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建立“罗平小黄姜绿色标准化栽培示范”700亩,“菜姜新品种引种示范种植”200亩,“罗平小黄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1000亩3个基地,实现产值2100万元。

未来几年,罗平县将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在罗平小黄姜基础上,每年发展菜用型小黄姜1万亩,将实现总产增加3万吨,为生姜种植户增加1亿元收入。

云南网记者 全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