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麵”一樣的古代青銅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在上一篇中,我們介紹了古代青銅器的兩種鑄造方法,即模範法和失蠟法,這次,我們先來看幾件典型銅器。

河南淅川楚墓“王子午”鼎

“方便麵”一樣的古代青銅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此人有據可查,《春秋》《左傳》等史籍中有多個地方提到他,王子午(史書中稱公子午)字子庚,是春秋五霸之一併欲“問鼎中原”的楚莊王的兒子)命人鑄造的青銅鼎,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下寺楚墓之中。這件銅鼎寬體、束腰、平底、斜立式耳,口部有一週厚邊,器身周圍有六個浮雕夔龍作攀附狀,獸口咬著鼎的口沿,足抓著鼎的腰箍,使鼎在香菸繚繞中有升騰的感覺。鼎蓋作平頂微弧,有圜形鈕。蓋、頸、腹內壁均鑄銘文(銘文使用“鳥蟲書”,有中國最早的“美術字”之譽),記述王子午作器的用途和歌頌自己的功德。

湖北隨州曾侯乙銅鑑

“方便麵”一樣的古代青銅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方便麵”一樣的古代青銅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曾侯乙銅鑑” 是古代用以冰(溫)酒的器具,它由內外兩件器物構成,整體為方鑑內套方缶的形式,均飾以變形蟠螭紋、勾連紋和蕉葉紋等,並有“曾侯乙作持用終”的銘文。鑑的腹部和四角有六個攀伏的龍形耳,方蓋面,中空,以容納方尊、缶頸。鑑與缶之間有較大的空隙,夏天可以放入冰塊,冬天則貯存溫水,尊缶內盛酒,這樣就可以喝到“冬暖夏涼”的酒。出土時帶有長柄銅勺,是舀酒用具。當時同時出土兩件,造型、紋飾、大小均同,兩件文物現分別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

湖北隨州曾侯乙尊盤

“方便麵”一樣的古代青銅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曾侯乙尊盤(組合狀態)

“方便麵”一樣的古代青銅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曾侯乙尊(拆分狀態)

“方便麵”一樣的古代青銅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曾侯乙盤(拆分狀態)

曾侯乙尊盤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複雜、最精美的青銅器。尊是古代的一種盛酒器,盤則是盛水器,曾侯乙尊盤融尊盤於一體。尊敞口,呈喇叭狀,寬厚的外沿翻折下垂,頸部飾蕉葉形蟠虺紋,在尊頸與腹之間加飾四條圓雕豹形伏獸,軀體由透雕的蟠螭紋構成,尊腹、高足皆飾細密的蟠虺(

huǐ)紋,其上加飾高浮雕虯龍四條,尊體上共裝飾著28條蟠龍和32條蟠螭。

“方便麵”一樣的古代青銅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盤直壁平底,四龍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隻方耳,皆飾蟠虺紋,與尊口風格相同。四耳下各有兩條扁形鏤空夔龍,龍首下垂。四龍之間各有一圓雕式蟠龍,首伏於口沿,盤上共裝飾了56條蟠龍和48條蟠螭。尊和盤上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終”7字銘文。它是代表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的巔峰,也是舉世無雙的珍寶。

“方便麵”一樣的古代青銅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方便麵”一樣的古代青銅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鑄造之謎

以上三件文物有何共同之處?它們器型設計獨特,藝術造型複雜,紋飾細膩繁茂,鏤空玲瓏剔透,其鑄造上的技巧,堪稱鬼斧神工,乍看上去簡直跟方便麵塊一樣複雜,令觀者歎為觀止。放在今天,讓我們百分之百復原這幾件文物尚且不易,古人究竟用什麼方法鑄成呢?考古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一.模範法分鑄,再層層拼焊而成(就像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樂高)。支持這種觀點的學者給出了許多理由:

首先,因為目前尚無證據能清晰呈現出失蠟法在中國發展的歷程軌跡,而按理推斷,一種工藝從出現到成熟,註定會留下發展痕跡;其次中國的地理環境(原材料黃黏土充足,相對乾燥的內陸性氣候更適合製作陶範)和文化背景(權力的象徵,國家大量的投入足以支撐整個團隊將複雜青銅器分成一個個小部件範鑄再組合)不太可能催生失蠟法的發展;再次,公元前5、6世紀失蠟工藝已十分成熟的地區(伊朗,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也沒有這樣精美的青銅器;最後,對於擁有繁複鏤空附飾的器物而言,就算製出蠟模,也難以翻出外殼。

二.失蠟法鑄造。支持失蠟法的學者認為,中國的失蠟法起始於春秋早、中期。首先,在商周時期,青銅鑄造常用的模範法已觸及天花板,由於產生了製造更復雜精美的器物的需求,新技術的發明應用合情合理;其次,蜂蠟和動物油脂以特定比例混合後,完全可以作為原材料製出複雜的模型;最後,經2010年CT掃描,尚未發現這些銅器上有焊接和鑄接的痕跡。

“方便麵”一樣的古代青銅器,是怎麼做出來的?

大家各執一詞,眼下並沒有十分明朗的結論,期待未來在更深入的技術手段輔助下,我們能在最接近原件的工藝條件下進行復刻實驗,從而解答疑惑。無論如何,青銅器的魅力與謎題同時穿越了時光來到我們面前,讓人對匠人們的創造與專注心生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