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自己不是羽毛球菜鳥了?

怎麼知道自己不是羽毛球菜鳥了?

羽毛球是一種徒手操作類的運動項目,和其他徒手操作的技術有共通之處,判斷自己是不是羽毛球菜鳥,有如下這幾個方面:

一、 最主要的一點是:你在打球的實戰演練中,有沒有閒暇(時間)構思技術應用。舉個簡單的例子——開車。我們最初學開車的時候,是渾身上下都使勁,雖然開車就用手腳足夠了,但新手開車是會用到脖梗子的力氣,練半個小時的車下來,脖子是酸的。新手根本沒有閒暇顧及路況、車況和交規。

羽毛球同理。

新手打球瞻前顧後、撲左接右,忙活半天自己挺累,卻沒有什麼實際的效果,丟球、丟分、各種失誤應接不暇,糊里糊塗地就敗下陣來。

然而,

打球時間久了(這段時間因人而異),忽然有一天,你會發現:別人教你的技術、教練講過的戰術、球友那兒學來的招術,在對打的過程中都有心思和時間“回想起來”了。這個時候,已經開始琢磨怎麼具體應用這些狠招對付敵人,那麼,恭喜你,這已經不再是菜鳥階段的感受了!

怎麼知道自己不是羽毛球菜鳥了?

二、 盲目感消失:新手打球,站到場上是沒有明確目標的。並不知道今天訓練或打球目的是什麼?我常常處在這種恍惚的狀態,就知道自己挺喜歡打球、打球挺好玩、教練很友好、球友很風趣……這一類的信息。至於手握球拍,站到聚光燈下去幹什麼,其實是含糊的。

這幾日,我漸漸發現自己不再是暈頭暈腦的“小白”狀態了。練球會問教練“學什麼”、“為什麼”、“怎麼才能……”這一類的問題;去俱樂部打球,也知道看看誰比自己厲害,研究他/她厲害在哪裡:跑動?反應?經驗?還是信心?

三、 惶恐、思忖、自言自語的機會少了:剛接觸羽毛球時,你會常常自己犯嘀咕,不知道自己的表現是否被別人怎樣低看?到球館練球也是站到沒開燈的場地上打,生怕“高手們”發現自己的笨拙。而且顧慮的東西特多,衣著啊、面容啊、裝備啊、有沒有主動和球友打招呼啊、是不是拖隊友後腿啦等等,諸如此類根本沒什麼用途的瑣事。

怎麼知道自己不是羽毛球菜鳥了?

現在發現,這些都是菜鳥時期的狀態。

彷彿一個交規還不熟的新手司機,懵懵懂懂地上了早高峰的馬路:警察的影子、別人的鳴笛、搶道的司機、過路行人的一個表情都會影響自己的發揮。

徒手操作,表面上是手腳的勞作行為,實際上手、腳、心、腦、神經反射、大腦興奮程度、綜合了內分泌調節的一項全身運動。

所以,徒手操作的菜鳥期,並不是很容易渡過。我們很像幼兒園小孩,需要被鼓勵、被安慰、被讚美、被關注,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