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风筝》,柳云龙最有特色的谍战片,当属这一部

2017年年底,柳云龙的一部《风筝》,让沉寂多年的谍战剧又火爆起来,似乎在他的手里,这种题材永远不会过时。一经播出后,引发了大家的广泛热议,在豆瓣上取得了8.8的高分。

就是在今天,依旧有着不少关于《风筝》的话题,毕竟像这样值得思考,适合慢慢观看的国剧并不多。从这部剧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谍战教父”最具独特的风格,用严谨、严肃的历史观,从特工这个角度,缩影出了一个时代的洪流与悲欢,这种深沉富有哲学的格局让多少导演望其项背。

除了《风筝》,柳云龙最有特色的谍战片,当属这一部

其实柳云龙的这种风格早在《风筝》之前就形成了,因为他还有另一部经典之作——《暗算》,该剧于2006年播出,开创了谍战剧的先河,被称作是鼻祖般的存在。如果要不是它的成功,很难说会有后来的《黎明之前》或者曾经大火的《潜伏》。

《暗算》在当时称为特情电视连续剧,因为那时并没有谍战的概念。该剧聚焦的就是只有代号,只有传说的特情人员。柳云龙用安在天这个角色,将麦家原著中三个故事连接到了一起。其中前两段是解放后关于电台和密码的故事,后一段是安在天关于父亲的回忆。

除了《风筝》,柳云龙最有特色的谍战片,当属这一部

扎个稻草人,迷惑敌人,院长的那句批评:“你把敌人当傻子,我们自己就是傻子”,奠定了全剧的格调,开始了第一个故事《听风》。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仍然存在着数以万计的国民党潜伏特务,他们通过电台联系,进行着破坏和暗杀任务,而701负责这些情报的监听工作。

敌人不是傻子,他们玩起了无线电静默,这让701的工作陷入了僵局。欲破局,就得有非常之人,于是安在天找到了阿炳。阿炳眼盲,再加上心理的缺陷,被村里的孩子欺负,称他是“傻瞎子”。但是作为补偿,他的听力神乎其技,通过对声音的辨别,能轻松地为幼犬找到父母。

除了《风筝》,柳云龙最有特色的谍战片,当属这一部

阿炳靠着耳朵,找到了所有的潜伏电台,他成为了701的英雄。但从阿炳自身来说,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口中的安同志,信仰和国家对他来说,似乎太遥远。他有心理上的缺陷,做得了英雄,却做不了平常人,他依赖的只有安在天,而安在天只能给他关怀,给不了他爱和温暖。

阿炳的悲剧早已注定,当听到孩子不是自己的时候,他选择了自尽,妻子林小芳在痛苦中随之逝去。

英雄的悲剧并不只有阿炳,有安在天,也有黄依依。那个全剧中最亮丽的女子,在灰淡的颜色中,她好像有唯一的光彩,美貌动人才华横溢,处处彰显着与众不同,与那个年代有些格格不入。黄依依进入701,破解密码并不是他唯一的目标,她更多的是为了安在天,为了自己向往的爱情。

除了《风筝》,柳云龙最有特色的谍战片,当属这一部

可是黄依依对爱情太过的炙热,她留过洋,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既单纯又脆弱,所以她不太懂得那个时代,不懂得世事人心。再遇到一个守着亡妻骨灰,眼中只有信仰和国家,没有儿女私情的安在天时,她在这样的爱情里只有一条死路,并没有想象中的死里逃生。最后她已心死,眼中透着只是浓浓的悲哀。正是黄依依,让无数人记住了陈数,在朗读者上,陈数自己说,他这辈子只演了黄依依。

除了《风筝》,柳云龙最有特色的谍战片,当属这一部

后来黄依依在悍妇的手下变成了植物人,不知道是出于爱情还是责任,在安在天的照顾下,她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而安在天再也没有再遇到像黄依依一样的灵魂伴侣,最后满头白发,孤身一人向后辈讲述着自己的人生,以及父亲钱之江的故事。

除了《风筝》,柳云龙最有特色的谍战片,当属这一部

《捕风》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正处在白色恐怖的高压下,钱之江潜伏在国民党,他与戴主任的斗智斗勇和言辞上的交锋,想必让不少人都记忆深刻。

​柳云龙塑造的钱之江让很多人都为之着迷,手里拿着一串佛珠,永远的淡定从容,有胆气、有谋略,行走在刀尖血刃之上,又冷静优雅,在桌上跳完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曲探戈,他用自己的死将那个重要的情报送了出来。

除了《风筝》,柳云龙最有特色的谍战片,当属这一部

《暗算》给观众呈现了不同年代里,特情人员的工作、奉献、牺牲和迫不得已,这也正是这部剧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从安在天到黄依依,再到钱之江,剧中充满了悲情,因为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总有些人是要向死而生的,这是他们的信仰。

那信仰是什么?为了信仰又能做出怎样的牺牲,我想这才有了后来的《风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