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小說《目標》讀後感:管理為目標服務,管理需要實現目標

企業管理小說《目標》讀後感:管理為目標服務,管理需要實現目標

2019年許栩原創讀書筆記第八篇,重讀《目標》(較早之前讀過一遍,但忘得差不多了)。

讀書進度嚴重落後了。似乎有若干種原因,似乎有無數的藉口,但,都是藉口。2019,還有一段時間,是時候趕進度了。

《目標》是以色列物理學家及企管顧問高德拉特博士(Eliyahu M.Tolerate)的一本小說,一本企業管理小說。《目標》大膽地藉著小說的手法,說明如何以近乎常識的邏輯推演,解決複雜的管理問題。《目標》迄今已翻譯成十九種文字,全球銷售量達三百多萬冊。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譽為最成功的一本企管小說。

我看的這本是《目標》的第3版,電子書下載方式請在文末查看。如需要電子書的話,請私我索取。

企業管理小說《目標》讀後感:管理為目標服務,管理需要實現目標


核心思想就是“目標”。


對本書的理解,有兩種較常見的看法。

第一種看法,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說“以簡單常識處理複雜問題”。作者指出,我們不需要花費額外的腦力來建構新的科學,或是擴大現有的科學領域;我們只需要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矛盾,同時不要只因為“這是我們平常做事的方式”,就逃避現實。“複雜的解決辦法是行不通的,問題愈複雜,解決辦法愈是要簡單。”這是作者高德拉特常說的。

第二種看法,作者主要闡述他獨創的“TOC制約法”(TOC,Theory of Constraints)。通過對工廠實施TOC之後,從危機四伏到逐步化險為夷,進而否極泰來這一過程引人入勝的敘述,帶出許多企業管理的基本法則。作者提出,TOC最重要的貢獻在於指導企業如何集中利用有限的資源,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整個系統中最重要的地方,以求達到最大的效益。

我覺得沒那麼複雜,本書的思想特別簡單,就是書名,目標。

因為,本書自始至終,闡述的都是,我們工作,我們管理,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的管理要為我們的目標服務,為我們的目的服務。其他的,都是浮雲,都是扯淡。

企業管理小說《目標》讀後感:管理為目標服務,管理需要實現目標


一、為目標服務是最簡單的常識。


為目的服務是最簡單的常識,可惜,我們更多時候忘了這個最簡單的常識。

書中開頭部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羅哥偶然碰到物理學家鍾納的時候,羅哥說他們使用機器人,使生產力提升了百分之三十六,鍾納嚴重懷疑。

一番對話後,鍾納發現,羅哥他們是一家很沒有效率的工廠,因為,他們不知道生產力是什麼。

生產力是把一個公司帶向目標的行動,每個能更接近目標的行動都是有生產力的體現,而每個不能讓公司更接近目標的行動都沒有生產力,也就是沒有效率。

這只是普通常識,但是,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企業管理小說《目標》讀後感:管理為目標服務,管理需要實現目標


二、製造業的目標是賺錢,管理要為這個目標服務。


講一個我呆過的一家企業真實的故事。

我們花了兩百多萬在生產車間和倉庫之間上了一條流水線(小工廠,兩百多萬很多了),其中有一組設備解決自動封箱和自動打包的問題。因為我們的箱子形狀不一,大小不一,材質不一,解決這個自動封箱確實困難。但項目組終於攻克了這個難關,不過,花費也不小,這一組設備就有幾十萬元。

運行起來確實高大上,看起來也很快(當然,理論計算起來效率很高),但後來我們發現,用人我們沒辦法減少,耗材方面反正損耗增加了一倍(具體涉及到的情況和細節很多,這裡就不細說了)。而且更關鍵也更頭疼的是,只要設備出現問題,現場就亂成一鍋粥,只要後端有異常,這個自動封箱處,也亂成一鍋粥。而設備出現問題和後端出現異常,對於工廠來說,這是大概率事件,所以,自從這個高大上的設備上線後,生產現場雞飛狗跳。

我們提出,停用這個設備。公司相關方面大為惱火,覺得這麼前進的設備不好用,肯定是我們的管理出現問題,同時,堅決不同意停用這個花這麼錢才弄好的設備。

後來,我們加了足足三個人,才解決上述問題。

管理要為企業目標服務。就如書中指出,企業實現目標需要的是“有效產出”。假如你生產某樣東西,但是卻賣不出去,這就不是有效產出。假如你做某件事,做某一項管理,卻不能給公司帶來好處,這也不是有效產出,當然,就也不是有效管理。


三、不讓資源閒置,是“有效產出”最大的殺手。


不讓資源閒置,看起來是充分利用資源,是高效的一種做法,但是這資源利用起來,不能產生有效產出,那是一種徹徹底底的浪費,會蠶食已有的有效產出,是有效產出最大的殺手。

關於這一點,這篇讀書筆記我就不深入,後續我會寫一篇專業的文章討論這個類似的問題。

企業管理小說《目標》讀後感:管理為目標服務,管理需要實現目標


四、避免效率孤島。


書中講到一個童子軍健行的故事。

羅哥參加他兒子的一次徒步旅行,碰到如何讓一群小男孩都以同樣的速度行進並不掉隊問題。因為,有些童子軍走得很快,而另一些卻走得很慢。結果,走在隊伍最前面和最後面的男孩距離相差好幾公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起初羅哥用的辦法是讓走在前面的那些人停下來,等等落後的人。這辦法讓隊伍在短時間內聚了起來,但是一旦又開始前行,同樣的差距就再次形成。

羅哥決定換一種方法。他把走得最慢的男孩放在這組人的前面,把其他孩子按速度進行排列:從最慢到最快。

這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做法,但是這麼做,卻讓這群男孩開始以整齊劃一的隊列行進。

但這個方法也有不利之處,就是這個隊伍最慢男孩的速度在前進。怎麼辦?羅哥找到的對策是,想盡一切辦法為最慢的男孩減負。

最後,羅哥得到管理的啟發,他不再費力地去改進廠裡的一切狀況,而是不停的找出其中的“最慢男孩”。

是的,健行的目的不是比賽誰最快抵達終點,而是要大家一起走到終點。我們不是一群烏合之眾,我們是一個團隊。要等到所有的人都抵達終點以後,我們的團隊才算是抵達了終點。

所以,聽著,假如你們想要走快一點,你們就必須想辦法幫賀比走快一點。

企業管理小說《目標》讀後感:管理為目標服務,管理需要實現目標


五、產能與需求平衡PK流量與需求平衡。


本書指出,任何資源,只要它的產能等於或少於它的需求,就是瓶頸。而非瓶頸資源是指產能大於需求的資源。

顯然,我們重點關注的是瓶頸資源的產能。充分利用資源並不意味著就能獲得最大的產出,因為,非瓶頸資源的產能再大,對我們沒有幫助,甚至會帶來反作用,比如產生較大的庫存,比如蠶食瓶頸資源,比如得到較多的“非有效產出”。

所以,我們不應該在產能和需求之間求取平衡,我們需要做的是,在瓶頸產能和需求之間求取平衡,即瓶頸的流量應該等於需求,“在產品在工廠中的流量和市場需求之間求取平衡”。

書中為了說明瓶頸和非瓶頸之間的關係以及應該如何管理工廠,擬訂了九個原則,“要平衡流量,而不是產能。”是第一個原則。

企業管理小說《目標》讀後感:管理為目標服務,管理需要實現目標


一句話總結。


目標,管理為目標服務,管理需要實現目標,管理的過程就是為實現目標不斷地在瓶頸上下功夫的過程。

管理需要目標,人生也就需要目標!許栩原創讀書筆記,我們下本書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