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开栏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近现代以来,人才的培养需要大、中、小学校的不断接力。在安徽省内,有大批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学校,他们或是延续了上百年时光、承载着深邃的人文和历史的百年老校,或是开拓创新、传递出先进教育理念的优质新校。这些学校皆为近现代安徽教育的启蒙、奠基、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安徽画报》携手安徽省教育厅教育宣传中心,走进我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名校,追溯其发展的沧桑变革,记录其办学的风雨历程,感知其深度的教育情怀,为今时今日的安徽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探索、新方法。

编者注:本期我们推出“安徽教育·名校之光”——安徽省桐城中学篇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投子山下,校园旖旎;龙眠河畔,铜钟清悠……在文坛圣地、桐城派故里―― 桐城,滋养着一所百年名校——安徽省桐城中学(下文简称桐中)。这所由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先生创办的安徽省第一所新式学堂,百十年来,走出了数以万计的文人大家。当地的学子,迄今仍以进入桐中为荣。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桐城中学校园俯瞰

仰望校园内十多米高的青铜大钟,钟声悠悠,耳畔传来了一百多年前学堂里的读书声,与当今学子的踌躇满志跨时空交织,谱写出一曲“勉成国器”的新时代华章。

01

只有一半的“绝对”

时间追溯到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著名国学大师吴汝纶先生从日本考察归来,为发展家乡教育,专程到安庆借安徽巡抚衙门东南侧之督练公所为校舍,创办了桐城学堂,还从日本聘请了5位老师来此参与教学。自此,桐中成为了安徽省内最早接触新式教育的学校之一。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桐城中学创办人吴汝纶像

1903年,桐城学堂开学,后几经更名,1952年,正式使用“安徽省桐城中学”校名。1958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安徽省重点中学之一,

1999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坐落在皖中名邑,桐中浓厚的人文和历史底蕴成为其最令人瞩目的“标签”。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钟楼,便是这所历经沧桑的百年老校最好的见证者。钟楼始建于1902年学校创始之初,原为砖木结构,1998年仿原型重建。钟楼形似宝塔,古色古香,清秀典雅,东面刻一特征联语,文曰:“桐中敲铜钟 童男童女同上学”。这副只有一半的对联,至今没有人能很好地对出另一半,这也成了桐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典故。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钟楼

一百多年前,童男童女们能坐在同一学堂里上学,实乃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一百多年后,铜声依旧,警示着当今的少男少女们,无论身处何种年代,都需奋发学习,弘扬“勇当大任,志在争先”的桐中精神。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上世纪50年代兴建的桐城中学校门

“一百多年前,正是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转折的历史时期,一大批救亡图存的有识之士奔走在革故鼎新的探索道路上。桐城中学堂的创建,充分反映崇文重教的桐城派追求新文化、新知识,为国育才、励教兴邦的强烈愿望和远大抱负。”桐中现任校长罗伟如是说。

02

百年文化“宫殿”

走进桐中,仿佛走进一座百年文化“宫殿”。盛夏时节,校园内满是葱郁,似一个隐在城市中的花园,送来几份清凉。校园内百年以上的老树就有十多棵,松鼠、小鸟在这里安家,原生态的美好,令人不忍叨扰。如今的桐中,不仅仅是育人的摇篮,更是桐城市的著名旅游景点。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桐城中学现大门

学校的大门造型古朴、极富特色:门两侧高低不等,一边似卷着的书本,一边似削尖的铅笔。进入校园,左右手的建筑风格半中半西,彰显了学校兼容并包的态度和理念。1925年,第五任校长孙闻园把吴汝纶先生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将桐中校园打造成了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如今,校园内半山阁、后乐亭、石柱刻、左忠毅公祠、惜抱轩银杏树、二野渡江指挥部旧址等人文景观点缀其间,学生在这里生活、学习,心旷神怡,心无旁骛。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半山阁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后乐亭

集亭台楼阁于一体的半山阁,被建筑学家誉为“凝固的音乐”,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起初为桐城中学堂藏书楼,阁楼中悬挂有吴汝纶题写的“勉成国器”行楷横匾,及“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行书楹联。后乐亭,是一座四柱八角重檐宝顶亭阁式建筑,典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匾额“后乐亭”系桐中老校友、外交家、前文化部部长黄镇亲题,以激励师生志向远大,为民族效力,为祖国献身。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姚鼐亲手种植的惜抱轩银杏树

校园的东北角,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为桐城派创始人之一的姚鼐亲手所植。大树饱经风雨二百余年,春夏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秋冬一树金黄一身高贵,是校园内最受师生欢迎的“网红”景观。吴汝纶先生更曾在校园内亲手植了一株翠柏和一棵藤萝,至今同样生机盎然,意在告诫学生像翠柏挺拔向上,勿像藤萝葡匐在地……

03

院士的摇篮

桐城,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桐城中学同样人才辈出。截至目前,从桐中走出的院士有9位。原中顾委常委、文化部部长黄镇,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首任主席章伯钧,北平市首任市长何其巩,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两院院士孙德和、慈云桂、陆大道、杨善林,著名核物理学家疏松桂、方正知,哲学家方东美,古文论家马茂元,著名作家方令孺、叶丁易、舒芜,现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储波,解放军少将曹新国、张国威、程尚武等,都曾就读于此。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桐城中学走出的院士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为全国各类高校输送优秀人才数万名,他们中有数千人已取得博士、硕士学位,有的已经成长为新一代有影响的杰出人才,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经理吴曼青,“钙火花”发现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和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复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技术负责人、少将毛万标,“长征”七号副总设计师、火箭专家程堂明,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定,“段~郭界限”理论的创立者、清华大学量子计算实验室主任段路明,国际玻璃协会原主席、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博士生导师彭寿,日本流体科学奖获得者琚诒光,著名眼底病专家、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陈晓剑等。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1960年国务院颁发给桐城中学的先进单位奖状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桐城中学获得的“中华百年名校”称号

“多年来,桐中荟萃了一批批笃实从教、诲人不倦的教师,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有革命家、外交家、科学家、企业家、学者名流,他们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泽被江淮大地,服务国家社会,为家乡、为母校增光添彩。”罗伟介绍说。

04

红色基因代代传

恰逢毕业季,很多从桐中离开的学子,走时都不忘回头看一眼悬挂在校门上方的“勉成国器” 匾额。载着先辈们的殷殷期盼,他们将始终牢记初心,用知识报效祖国。秉承汝纶创校遗志,桐城中学还开设了“国器班”,亦赋予“勉成国器”之使命。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五四毋忘国耻碑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五洲地图碑

桐中校园内,著名的“毋忘国耻”四字碑刻,激励着学子们勇担家国大任。据了解,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这里的师生举旗集会,声援北京学生运动,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口号,并募捐三百余元汇寄上海救济失业工人。一旁的“五洲地图碑”则铭记着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石刻柱

桐中爱国成器的传统,在校园石刻柱上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八个遒劲大字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石柱刻东西两侧的文字由晚清著名书法家方守敦所写,南北的篆刻“为梁为柱罔不宜,志重远者,不师汝而师谁?”意在教导后人:学生要当仁不让成为国家的优秀人才,学校也应以天下为己任,义不容辞地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记者看到,石柱刻上有两处明显的“伤痕”,原是断成了三截,后又被修复,重新伫立,供历届学子瞻仰。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

此外,校园内的“二野渡江指挥部”旧址,如今也是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入新时代,学校组织编写了相关的校本教材,借助得天独厚的优越资源,定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05

开放育人新篇章

进入新时代,桐中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上不断探索,坚持开门办学、开放育人,先后与新西兰ICL教育学院结成“友好学校”,与澳大利亚黑利伯瑞学校合作办学、创建“中澳班”等,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桐城中学教学主楼

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诗歌朗诵会、演讲辩论会,书画摄影展、篮球赛、科技夏令营……学校还利用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和创新能力。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外籍老师授课

语文组编写《美学下嫁》一书,让高深的美学走进课堂;数学组编写《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几何》,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的简约之美;历史组编写《桐城中学校史》,借助学校的光辉历史对学生施以爱国主义教育……桐中人的浪漫和文化气息还融进了各个学科的课程体系中。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多媒体教室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桐城中学上世纪20年代的手写课表

音乐、图画、自然、地理、历史、国文、体育……在桐中的校史馆内,记者看到了上世纪20年代的手写课表。这份课表即便放到今天,也是难得的素质教育典范。古老的校园“穿越”到了现代,深邃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未变,创新和开放的育人思想却始终走在前沿。如今的桐中,占地180000平方米,高中教学班53个,在职教工210余人,在校学生3000余人。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录播室、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更使这所百年老校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本栏目部分资料图片由桐城中学提供)

版权须知:未经本刊书面许可,任何人或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本刊图文内容。

名校之光 | 安徽省桐城中学:铜钟敲百年 杏坛谱华章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朋友圈

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文字: 汪婷婷

《安徽画报》开放办刊,将面向社会征集优秀文章和精美图片,期待文思敏捷、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你;期待一部相机扫天下,大美安徽尽收镜中的你;《安徽画报》等你来激扬文字,行摄江山。

投稿邮箱:ahhb2017@126.com

赐稿热线:0551-64376898

洽谈合作:136656977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