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火眼金睛,真罪犯承認冒假名——貴港市檢察院成功糾正一起冒名服刑罪犯減刑案件

2019年7月29日,貴港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西江監獄開庭審理由貴港市人民檢察院監督的一起減刑假釋案件,審判機關採納了檢察機關的意見,認定:在該監獄已經服刑十年的罪犯黃某虎,冒用黃某貝的身份信息,企圖逃避受到重判,且在服刑期間隱瞞不報,均屬於不認罪,不能認定為“確有悔改表現”。因此撤銷了對黃某虎在服刑期間,共獲得三次減刑的裁定,黃某虎將繼續服滿原來可以減去的三年七個月的刑期,辦理原判案件的相關部門也同時更正了黃某虎的案件材料,被其冒用身份信息的黃某貝名譽也得到了恢復,迴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至此,這一起貴港市首例假冒他人服刑十年的蹊蹺案件,得以及時、徹底地糾正。

檢察官火眼金睛,真罪犯承認冒假名——貴港市檢察院成功糾正一起冒名服刑罪犯減刑案件

▲庭審現場

出行屢屢被盤查,不知自己是罪犯

近兩年來,玉林市民黃某貝每次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都會碰到同樣的煩惱。比如每次到火車站購票窗口購票,不一會總會有公安民警出現,將其控制。這樣的待遇讓黃某貝忿忿不平:“我從來沒有犯罪,為什麼要抓我?我也很久沒有出遠門,一出遠門就被你們抓了,總要告訴我為什麼吧!”黃某貝並不知道,其實只要他一使用身份證件,系統就會報警提示有關人員,他是一名正在服刑的罪犯。於是每次都會受到公安民警的盤查,還無法購買到公共交通工具票證。不僅黃某貝感到蹊蹺,每個盤查他的民警也感到不可思議,他們以為黃某貝是脫逃的罪犯,但每次民警都聯繫到黃某貝服刑的監獄,得到的答覆是黃某貝並沒有逃跑,人還在監獄服刑。

蹊蹺的背後隱藏重大隱情

西江監獄在接到公安民警通報後,及時將此情況向貴港市派駐監獄檢察室反饋了信息,檢察官也感覺到這起不可思議的情況背後一定會有重大隱情,於是立即介入展開調查。經初步瞭解,懷疑是監獄內一名罪犯可能存在冒用他人身份服刑,檢察官立即對該罪犯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在押罪犯“黃某貝”,自2009年10月入監服刑以來,表現良好,屢獲監獄改造積極分子等獎勵,三次減刑共計三年七個月,且即將刑滿釋放,這樣一個罪犯怎麼會冒用他人的名字服刑呢?服刑人員的真實身份又是什麼?帶著這些疑問,駐監檢察官隨即與監獄偵查科開始全面梳理查證有關疑點。

檢察官火眼金睛,真罪犯承認冒假名——貴港市檢察院成功糾正一起冒名服刑罪犯減刑案件

▲庭審現場

從填寫母親姓名中發現蛛絲

“黃某貝“在筆錄中交代自己的母親的姓氏與調取的戶籍資料不一,什麼人會將親生母親的姓氏都記錯呢?排除了讀音相近和記錄人失誤後,辦案的檢察官愈加疑惑,他是自己口中的“黃某貝”嗎?如果不是,真的“黃某貝”哪去了?是否存在罪犯身份“假中假”和原判案件“案中案”?

為弄清“黃某貝”的真實身份,還原事實真相,讓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考驗,檢察官全程介入監獄的調查取證工作,以辦理普通一審案件的證據標準,指導調查取證。一是對其之前服刑時的相片、筆跡進行比對和鑑定;二是對其家庭關係全面瞭解,特別是其入監登記表中的親屬及近幾個月來探監的親屬進行比對;三是利用DNA對“黃某貝”及其戶籍中的母親進行比對,用技術手段讓其謊言無處遁形,隨著抽絲剝繭的深入,真相慢慢浮出水面,通過DNA比對,“黃某貝”DNA與其所指認的母親DNA符合生物學遺傳規律,存在親生血緣關係。原來,其母親曾因家庭原因改過姓氏,不想讓“黃某貝”知道自己曾經的姓氏。由此,檢察官確定這個“黃某貝”其實真實姓名是黃某虎。這也成為貴港市檢察機關成立以來首個在減刑案中使用DNA鑑定技術的案件。

小聰明釀成大糊塗

收集相關的證據材料後,貴港市第四檢察部檢察官對“黃某貝”進行了談話,開始該罪犯對冒名之事拒不承認,但當檢察官把一份份證據材料擺在他面前後,經過一翻掙扎,“黃某貝”終於承認了冒用他人名字服刑的事實。原來他的真實姓名為黃某虎。在公安機關偵查期間,黃某虎因自己有前科,擔心法院會加重對自己的刑罰,於是冒用同村堂兄弟黃某貝的名字,從偵查、審判到執行,十多年來都沒被人發現,不出意外的話,再過幾個月他將刑滿釋放。誰知道哪怕他已經服刑了10年,通過積極改造還獲得了三次減刑,縮短了3年7個月的刑期,先前冒用他人姓名服刑的“小聰明”,卻成為斷送了自己認罪悔罪、接受改造的“大糊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