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是怎樣煉成的:開元寺方丈出家的故事

師父是怎樣煉成的:開元寺方丈出家的故事

文、戎章榕師父是怎樣煉成的:開元寺方丈出家的故事(本性禪師出家前照片,攝於杭州靈隱寺,1984年)

師父是怎樣煉成的:開元寺方丈出家的故事(本性禪師出家前照片,攝於1981年)

佛教講因緣際會,本性禪師的出家也是這樣。

本性禪師俗姓王,1965 年出生於福建省霞浦縣。1981 年,他高中畢業後,因偏科嚴重,高考失利,卻因文科突出,應聘到水門—所小學任教。

閩東是福建省寺院最多、出家人也最多的地區,有山多有寺,有人多信佛。本性禪師的外婆在霞浦松山,是位虔誠的信徒,非常信奉媽祖,經常去松山媽祖宮,有時也至霞浦建善寺燒香拜佛。本性禪師讀書的霞浦三沙中學,不遠處有座留雲寺,是東海觀音道場,人稱“中國小普陀”“海東聖境”。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本性禪師耳濡目染,萌發出過晨鐘暮鼓、法音經貝生活的想法。成年後,禮佛學佛的興趣漸濃。當他了解到佛教溈仰宗是霞浦籍禪師靈祐上人創立的,並在霞浦建善寺剃度,便經常利用空餘時間到建善寺緬懷高僧,尋求慰藉。霞浦赤岸,是日本真言宗創始人空海法師入唐登岸處。隨著祖國大陸對外開放,自1983 年開始,每年都有一至數批日本佛教真言宗空海入唐之路參拜團赴福建赤岸祭拜先祖空海法師,受到當地政府的熱情接待。親眼目睹那規模宏大、莊嚴肅穆的祭海儀式,對空海法師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出家的念頭在他心頭悄然滋生,併發願將來也要成為一名出家僧人。

鄉鎮這所小學已經無法安放日漸升騰的內心。1984 年,他辭別從教的小學,擬於杭州靈隱寺剃度出家,卻被杭州市佛協派去相關學院培訓,然後在杭州從事佛教界房屋的普查工作。有一天,皈依師亦是靈隱寺知客的白雲禪師說,江蘇常熟興福寺要舉行方丈升座儀式,邀他一同前往觀禮。

不看則已,一看今生難忘! 1985 年10 月22 日,妙生方丈的升座典禮。人潮湧動,鼓樂喧天,場面宏大,本性禪師被那莊嚴殊勝場面深深地震撼了,對作為一寺之主的方丈更加崇仰,出家的決心也更加堅定!

在興福寺方丈升座儀式結束後,他執意留下,懇請方丈收留他出家為僧。方丈見這位年輕人誠實厚道,信佛虔誠,有心留他。但慎重起見,一方面,以常熟市佛協的名義,與他家鄉戶籍單位及他家人聯繫,一是瞭解他的情況,二是徵求家人意見;另一方面,方丈讓他撰寫了一篇自傳和一些有關佛教的文章,目的是瞭解一下文化水平與佛教悟性。由於他在校時偏好文學,曾在家鄉霞浦縣的《新松》《霞浦報》和寧德地區的《三角帆》等刊物上,以“王海”之筆名發表過若干詩作,並開始涉獵佛書,對佛教有一定的認識。所以他的文章不僅寫得富有文采,而且頗通佛理。方丈認為他有慧根,是棵難得的好苗子,終得准入。本性禪師從此開始了他的佛門生涯。

佛陀雲:“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本性禪師的出家固然有因緣,但根植在內心的佛性才是根本。看似是弟子找上門來的,實則是師父一眼認下了弟子,只是心照不宣而已。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本性禪師禮佛事佛30 餘年,堅持“本性”,心嚮往之,行必能至。因緣殊勝,感恩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