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樓市,留著現金“頤養天年”,還是給兒女“置辦婚房”?

現在買房子,幾乎沒有年輕人不“啃老”的。

這兩年,我也看到了太多人在抱怨,後悔當初為什麼不張嘴問父母要錢買房,後悔曾經的自己太執拗,認為可以靠自我奮鬥就能在城市裡紮根,最後“骨氣”倒是有了,房子卻沒了。

對父母而言,“啃老”這個詞,也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貶義了,之前有一項調查顯示,7成以上90後買房靠父母,其中,41.1%需要父母首付,個人承擔月供,能夠獨立承擔購房資金的不足2成。

沒辦法,1998-2018年,20年的時間中,全國均價從1854元上漲至8542元。從2004-2017年,13年的時間,我國個人購房貸款餘額從1.6萬億元增至21.9萬億元,增幅達13.7倍。

這種情況下,房子日益成為高不可攀的一件“投機品”,結婚、工作、學區、醫療、面子,都跟房子掛鉤。

此時,每一位父母都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現在的樓市,該留著現金“頤養天年”,還是給兒女“置辦婚房”?或者說,未來10年,應該留錢還是買房?

現在的樓市,留著現金“頤養天年”,還是給兒女“置辦婚房”?

筆者認為,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第一,最重要的是家庭結構如何變化。

年輕人永遠是樓市的主力軍,過去十年,從2009-2019年房價大漲,對應的恰恰是1981-1991年這一波新生兒的婚期,而80後們,又是代表了幾十年以來的第三代嬰兒潮。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生育率不斷下行,性別比一度高達120:100,由此帶來的後果,是15-64歲的勞動力人口,在2013年達到10.06億的頂峰後,連續5年出現減少。

因此,父母是把錢存起來,還是要錢換成不動產,關鍵要看自己的家庭結構是什麼樣的,如果自己本身就是獨生子女,孩子也只有一個,未來的養老壓力很大,那給兒女“置辦婚房”就顯得很多餘。

舉個例子,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也就是說,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兩口子要同時撫養四個老人,一個小孩,如果沒人看孩子的話,夫妻雙方只有一個人工作養家。

當“老齡化”加速,未來10-20年的時間內,很多家庭會演變成“八四二一”的家庭結構,即八個老人、四個父母、一對夫妻,一個孩子。

現在的樓市,留著現金“頤養天年”,還是給兒女“置辦婚房”?

假如你的家庭結構未來會演變成“四二一”,甚至是“八四二一”,那麼,養老將是頭等大事,必須要留著現金“頤養天年”。

第二,各線城市分化加速,“天價”與“白菜價”將並存。

數據顯示,在十年前,我國一二線大中城市人口占比只有17%,而截至去年末已經突破了20%;從人口增速來看,過去五年一二線城市常住人口增速都在1.2%以上,而全國其他地區的增速不到0.4%。

這說明什麼問題?從長期來看,未來十年,依然是人口加速湧入大城市的10年,“寧要北上廣一張床,不要老家一套房”這句話,依舊不會過時。

作為購房者,我們要適應這種“分化”的格局,有的地方依然寸土寸金,為了幾平米的學區房“擠破頭”,有的地方出現延遲交房、爛尾樓乃至幾百元的白菜價房子,也並不稀奇。

但是,京滬深、蘇滬寧杭、廣深等地的“天價房”,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受得起的,如果家裡條件允許,掏完首付後尚有結餘,把現金換成房子可謂是一舉多得。

現在的樓市,留著現金“頤養天年”,還是給兒女“置辦婚房”?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人口持續流出,供過於求的拐點早晚要到來,未來十年,留著錢“頤養天年”更合適。

第三,房產是否還具備增值屬性。

如上文所說,過去這些年,購房者之所以透支整個家庭的財力,也一定要買房,本質上並不是因為結婚、教育等因素,所謂的“剛需”,只是“冒出來”的概念而已。

真正的原因,是房子在眾人追捧的過程中成了“投機品”,能不能住,環境、配套是否合適已經不重要,購房者首要考慮的是“增值屬性”。

經濟學家姜超此前指出,在2007年,廣義貨幣總量只有40萬億,而2018年,這個數字達到167萬億,翻了4倍。其實還不止,因為沒有算影子銀行。

十年以前的銀行理財規模只有5000億,十年以後翻了60倍,達到30萬億,因此,再加上影子銀行以後,真實貨幣總量其實是從40萬億翻了5倍到200萬億,平均每年增速17%。

現在的樓市,留著現金“頤養天年”,還是給兒女“置辦婚房”?

所以,過去這些年以來,由於貨幣每年增長15%-20%,大家默認每年對內購買力減值了15-20%,房價每年漲個百分之十幾,也算是情理之中。

但是,未來十年,假如資金不再流入房地產,房產是否還具備增值屬性呢?

答案是否定的。

最近,LPR機制落地,房貸利率未來將參考5年期LPR浮動,1年期的LPR未來即便下降,也會向實體經濟傾斜,加上今年以來房地產新規規模下降幅度高達30%以上。

對於樓市來說,未來很難再受到貨幣增長的影響,因為新機制形成後,房地產市場大概率會趨於平穩,甚至可以說是“冷凍”。

針對這個問題,有專家總結的很到位。

近日,中泰證券宏觀分析師梁中華髮文指出,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如果房價不上漲、甚至說房價漲幅小的話,“持有房產每天都在虧錢”。

現在的樓市,留著現金“頤養天年”,還是給兒女“置辦婚房”?

梁中華援引根據復旦大學2012年的測算數據,上海房產平均每年折舊率在3%-5%之間,我們就按照4%來算,持有房產的總成本也有將近9%,而收益只有1.2%都不到。

事實上,買房虧錢的又何止是上海,百城房價統計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過去一年的房價漲幅不到6%,即使按照3%的租金回報率、5%的資金成本、4%的房屋折舊率來算,在這些城市拿著房子都是虧錢的。而且絕大部分小城市租房市場很小,房屋空置率高,租金收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持有房產每天都在虧錢”,這10個字,也點透了未來10年的趨勢,在以前,當房價漲幅動輒翻倍時,持有成本再高,也可以用巨大的差價來覆蓋。

但是,當房價進入“穩中有降”的趨勢後,不動產的劣勢就會凸顯出來,對於那些家庭結構老齡化、地處三四線、房產折舊率較高地方的購房者而言,還是留著現金“養老”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