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全文4553字,閱讀約7分鐘

“民國成立,浙江民政長褚慧僧(輔成)先生首先將旗營拆除,改建為新市場。使西湖與杭州,重新合而為一。當時並無土地重劃、都市計劃,與新社區等名稱,而褚先生則規劃宏遠,佈置美麗,使其成為江南最佳的名都,尤其難得的,是不籍外力,不借外款,不用外人而全部由國人自行建設的新都市。”

這是民國時期後任的浙江省民政司司長阮毅成對前任司長褚輔成有關杭州湖濱新市場建設的記述,至今讀來熱血未涼。

湖濱新市場可以說是杭州現代城市規劃的發軔地,也是杭州現代商業化進程的起始點,杭州的現代房地產市場更是在此興起。水山滋養的湖濱新市場,我們現在來看它所有的規劃理念和運營手段,都具有先進性。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1912年旗營破壁後,先拆北段城牆,再拆沿湖的,沿湖的一拆,西湖進城了,城湖關係豁然開朗。西湖和城市的關係一直在影響著整個城市的格局。

有學者研究過西湖與杭州城的關係,把它分成了五大時代,這是個比較有趣的角度。從目前普遍認同的竺可楨先生有關杭州地形形成的解釋來看,杭州是站在杭州灣堆積的土砂地上的,而西湖則是杭州灣的一部分湖沼化形成的產物。大約在隋代開始,為了保護有限的土地不被錢塘江吞蝕,建設了堤壩,至此形成城市格局。所以在隋以前,城湖屬於混沌矇昧時代,互相不知道該拿對方怎麼辦。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民國三年(1914年)杭城地圖,旗營擬作市場

從隋到宋,雖然陸續建了一些沿湖城牆,但湖濱一帶的內外界限是模糊的。特別是南宋,城牆是具有審美意義的隔斷,很多城樓給改成了酒樓,可以把酒臨風,賞覽西湖。這個時期是城湖的協和時代。

到了明清,城牆強硬起來,真正成了限定城市區域的硬性邊界,尤其是旗營的出現,城湖進入二元對峙時代。民國拆牆,建設新市場,三面雲山一面城的樣貌完備起來,城市開始吸納融合自然要素,城湖彼此激盪,價值互現,這是城湖的吸納時代。

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眼下,到底要發展城還是發展湖,一度成了城市規劃的焦點,自打西湖邊的高樓被限高後,城和湖開始了平行發展的時代,各自發展,彼此支撐。這麼看來,杭州城和西湖的關係多像一對親密男女的關係,從鴻蒙初識到青睞吸納,從緊張對峙到並行發展,最好的親密關係不是彼此獨立又互相襯托嗎?

搞清楚了五大時代後,我們回頭看城湖吸納時代的民國,1913年正式營建的湖濱新市場,對整個城市發生了怎樣的影響。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第一步,當時的政府很清楚“想要富,先修路”的道理。把整個旗營拆平後,“褚先生將旗營原有的土地,先規劃建成為縱橫的幹線與次寬道路。互相交錯,有如棋盤。幹線皆寬闊異常,相當於現在的六線道。次要的也一樣平坦,其直如矢。東西的幹線道路名為迎紫路與平海路,南北的名為延齡路與湖濱路。前三者的路名,皆系旗營原有的城門名字。”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1930年代的湖濱新市場

新市場內道路規劃為棋盤狀,務求筆筆直。道路分為兩等:

一等馬路四條:迎紫路(即現解放路)、延齡路(即現延安路)、湖濱路(六公園至湧金門段)、平海路。一等路寬60尺(19.20米),兩邊人行道寬10尺(3.2米),共長4020米,柏油路為主。現在的延安路平均紅線寬度為50米,約是過去馬路的一倍寬,大家自行腦補一下。

二等馬路有吳山路、嶽王路、錢塘路(眾安橋至東坡路段)、東坡路、浣紗路等23條,寬30尺(9.6米),兩邊人行道寬6尺(1.92米),共長約10890米,以柏油馬路為主,輔之以碎石和彈石路,彈石路過車,屁股會被震痛。

這些棋盤路的規劃,是在充分考慮原有城市路網的基礎上建成的,並沒有把浣紗河給填了,無論東西、南北既存道路,新市場的馬路都能與之相通。

新市場裡面修了路還不算,還有兩件事對這塊地的鼎盛繁華也至關重要。

一是滬杭鐵路。1906年,由著名實業家湯壽潛主持修建的滬杭鐵路,拱破了清泰門,將火車停進了城裡,城站火車站落成,1909年滬杭鐵路通車。從此之後,杭州到上海最快只要4小時,慢車的話7個多小時,比之於16小時的輪船快多了,且車票便宜。上海灘源源不斷的新知和時尚通過鐵路迅速抵達杭州,同時杭嘉湖一帶的技術工人和農村勞力也通過火車進入到大上海。據統計,從1925至1934年這十年間,除了1927年由於政局動盪而導致客運人數大幅下降外,滬杭鐵路每年客運人數都在510萬以上。大量的人流湧入杭州,城站商圈、城南商圈以及湖濱新市場獲得了巨大的客資。

另一件事是1922年環湖馬路建成,分為聖塘路、白公路(今少年宮廣場、白堤及孤山路)、岳墳路(今北山路)、靈隱路等,總長7791米,道路寬6.4米,左右人行道1.6米,與新市場貫通,白堤蘇堤都可以開車。湖濱有個永華汽車公司,在環湖馬路建成後,就開出了杭州第一條公交線,從湖濱開到靈隱。

看到這裡,大家可以明白了,湖濱新市場此時已經回寰自如,可以大開大闔了。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修路、造公共設施都要花錢,錢又從哪兒來呢?民國政府標賣了舊旗營的土地。你們看看這個手法是否很熟悉啊?

“褚先生又將新市場的全部土地,除道路、公園、學校用地外,劃成若干單位,分開標售給人民作住家或開設店鋪之用。而褚氏本人,則並沒買一寸土地。”標賣的土地並不事先約定是住宅或商用,隨買家自定義。

新市場每畝特等地1000元,一等地700元,二等地500元,三等地300元。這個元是指銀元。當時有體面職業的人,比如醫生,一個月的收入30元左右,普通工人的工資10元左右,得是有錢人才能買得起新市場的地。1913年12月1日起正式售賣新市場土地的消息通過報章出去後,效果並不是太好。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杭州湖濱三公園處老照片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是阮毅成的父親,阮性存。原眾安橋下以西路段也叫性存路,1964年後統一改為慶春路,本是為了紀念這位正直的浙江省法學界大佬的。當年他兒子阮毅成在浙一師(杭高前身)鬧學潮,學校看在阮父的聲望上,把除了阮毅成之外的其他九個帶頭的學生給開除了,阮性存一看,立馬寫信給校方,申請兒子自動退學,也和其他9人一樣,不能再上學。他寫了八個字:“同罪異罰,跡近賣友”,不願給兒子網開一面,當時就震驚社會,成為警句。平海路上現在還有他的故居,原團市委所在地,目前門口在賣咖啡冷飲。1914年,阮性存第一個買下了新市場裡的一塊地,當時土地標賣的標號才到“第十號”。

在《浙江省會舊滿營未標賣地圖》上,我們看到清理浙江官產處對旗營土地召賣規則進行了修正,把原來佔地比較大的地塊劃成了小塊,以便零售或者併購。生意是非常活絡做的。但是一旦買定要一次性繳款,不能再分期。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浙江省會舊滿營未標賣地圖》 浙江省圖書館館藏

到1917年,土地生意還是很冷清,賣出去的還不到一半。政府開始打折了,打七折。這下子買的人就多起來了。到1920年,標賣的土地全部售完。(寫到這兒,鍵盤有點微微不聽使喚,大秘密都忍不住想穿越到民國去買地...)

此後,因各種道路的修建,市面旺盛起來,地價飛漲。據說“當時所謂的新貴,幾乎都有機會購得。有的人甚至獲得數十畝之多。一部分在杭教士,亦大批購進,有的不久轉讓與人,從中獲得厚利;有的購得土地之後,再籌集資金,造起新式店屋及弄堂住宅出租。”大規模的為了商業目的,投機交易,而非自住的造房模式,標誌著杭州現代房地產市場的正式產生。

1930年,延齡路市面地價已經炒到最高每畝3萬元,清河坊最高地價達4萬元,羊壩頭、水漾橋、三元坊一帶的地價,從之前的每畝三四千元漲到兩三萬元。不過從政府指導價來看,1933年,湖濱路和延齡路的地價都在每畝5000元左右,而清河坊及城站大致在2500左右,新市場的地價尤其是湖濱路的,是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了,且炒作空間巨大。杭州的商業中心也從清河坊漸漸北移。政府的標價和市面飛漲的行情,使新市場的房地產業迅速升溫,及至孝女路的200間都有私人買下,進行開發。

不過杭州這樣的地價和當時的上海相比,又是毛毛雨了。當時上海地價,中區最高,平均每畝15萬元,外灘與南京路呈丁字形這塊地皮,每畝衝過45萬。

孫中山在《民生主義》一書中專門提到過上海的地價:“像上海黃浦灘的地價,比較八十年前(即19世紀50年代),大概相差1萬倍。現在每畝要值幾十萬。”20世紀30年代,上海已一躍而居世界都市第五位,地價跟著暴漲(像永安公司1882年每畝地價才4200元,到1932年翻了60倍,達25萬多一畝)。湖濱新市場隨著這個節拍,成為上海及杭嘉湖區域有錢人的逐鹿地。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通過標賣土地,民國政府有錢了。褚輔成把錢拿來投入了公共設施的建設,這是第二步。“又自湧金門至錢塘門,沿湖建立了公眾運動場,民眾教育館,及六個公園。五四以後,直至北伐勝利,杭州市常有群眾大會,均在公眾運動場舉行。至民眾教育館,則常演奏音樂或演出話劇,遂成為青年男女常到之地。六個公園,每個佈置不同,所植花木亦異。自南至北,亦即為第一公園至第六公園。臨湖設有坐椅,供遊人欣賞湖景。在第五公園中,建有禁菸大鐘,支以鐵架。陷敵期中,為敵人移走。第六公園則設有茶座,供客品茗。近挹湖光、遠瞻山色。而在公園與公園之間,建有碼頭,停泊西湖特有之瓜皮小艇,供客喚乘。”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公眾運動場(湖濱路南側)舒新城攝於1929年前

湖濱的六個公園,對應了六個坊巷,每個公園做了一個標誌物,公園和公園之間,造了碼頭。整個湖濱很有規劃,很像現在花園城市的雛形。無論是本地人還是遊客都能在湖濱找到準確的位置。現在你要是在in77,是很難說清楚和別人在哪個地方碰頭的。湖濱公園造得這麼有想法,城秘採訪團又出街了,要去找到當事人。

2019年初夏,我們拜訪了原杭州市規劃局總工程師、市城建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吳定瑋先生,因為湖濱公園就是他的父親吳寅參與的傑作。吳寅是松陽人,出身書香門第,自小聰穎,後來就讀上海南洋路礦專門學校,走上了建築師的道路。

你可能是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但是杭州不會忘了他。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吳寅參與修繕的鳳凰寺、蘇堤、1929年西博會會場木橋等

吳寅在杭州做了很多事,比如重建保俶塔,修繕六和塔,重修靈隱寺大殿,修繕鳳凰寺。抗戰勝利後他讓日本俘虜運土拓寬白堤,拔掉日本人種的櫻花樹,恢復間株楊柳間株桃的風景。又拓寬蘇堤,六吊橋中有一座壓堤橋,橋名是他題的。

1929年首屆西湖博覽會,他在北里湖造了座便橋,可以從孤山走到北山路,橋上有亭子,亭子裡還有音響設備,洋氣極了。那時的知識分子,相貌藹藹,但有質如金石的品性。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吳寅先生1975年4月1日在湖濱所拍,紅色圈處即他特別設計的菱形環

這張照片是吳寅先生為了紀念自己參加杭州市政工程工作五十週年,於1975年4月1日在湖濱拍的,照片旁他有說明:“照片中所倚的欄杆是我經手建築,上面的大樟樹是我親手栽植,遠處的保俶塔由我施工,隱約的白堤亦曾經手拓寬,西湖亦曾兩度參與浚治。”我覺得但凡只做了其中一件事,都能吹牛吹上一輩子,可是當年的他全做了。

他做設計能獨具匠心到什麼地步呢?只要在西湖邊拍過照的人,你們的照片裡一定會出現西湖邊的鎖鏈式欄杆,這是吳寅設計的。他覺得鎖鏈式欄杆很柔美,很襯西湖,但不免有調皮的人要坐上去蕩發蕩發,他就在鏈條的兩個環中間設計了一個菱形環,硌得你不舒服,就可以避免危險。

知道這些後,你再去走湖濱,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感覺了,因為城市秘密一個一個在被破解。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城市和鄉村最大的區別在於公共設施總量提供的不同。湖濱公園、公眾運動場、民眾教育館,都是湖濱新市場公眾性的表現。本地人也好、遊客也好,湖濱成了可沉潛可遊蕩的地方,且是青年人的必到之地。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1929年杭城地圖

新市場的興盛已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旅館業、飲食業、服務業、娛樂業和百貨業如雲叢生。西湖飯店、湖濱旅館、環湖旅館、清泰第二旅館、天香樓、知味觀、功德林等安頓了來湖濱的人的吃和住;新市場的商鋪又數不勝數:新新百貨、張小泉剪刀店、聖亞美術館、陳沅昌文具店、雲飛自行車行、活佛照相館等各種各樣專賣店,每天吸引大量顧客消費。其中解百的前身國貨陳列館,完美演繹了從西方泊來的現代商場的變化進程,從展覽發展到銷售。每天營業時間比現在還長,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專賣國貨,生意興隆。

有錢人在延齡路上投資了一所鳳舞臺,後改建為西湖共舞臺,是抗戰時杭州最大的劇院。電影院首先有龍翔橋的聯華,不久又出現太平洋與大華(即今日的新華)。還有做銀行的人,乾脆開了房地產公司,叫開明,在迎紫路造房子,樓上開聚豐園京菜館,樓下開明湖池浴室。當時高大洋房,都不超過3層。有個牙醫姓李,首先在迎紫路造七層高樓,稱七重天,小高層裝電梯的,高級公寓,派頭極大。現在這幢房子還在,就是浣紗路解放路拐角處亨得利鐘錶店,目前叫西華大樓。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1922年浙江省省長張載陽在延安路和仁和路交叉口,創建大世界遊藝場後,新市場已是生意興隆,成為杭市最熱鬧的商業區了。到湖濱看戲、看電影、溜冰、吃飯、喝茶、泡澡堂、靠位兒,無論是遊客還是杭州人,都把湖濱當作目的地,真的是湖濱繁華民國始。

這兒還要加一筆的是,湖濱新市場歷經十餘年的苦心經營後,終於成為杭州最核心的商業圈,它攔垮了日本人在拱宸橋日租界一帶的生意。一生只願做大事,不願做大官的民政長褚輔成,心願得償。

褚輔成晚年生活簡單而規律,“一般6點起床,打一會拳,休息一會,吃早飯。早飯一般就是喝粥,菜就是一碟花生米,還有一碟用剪刀剪成的一段一段的油條,蘸醬油當鹹菜吃。”他的一生已經繁華落盡,但心血開闢的湖濱新市場至今繁花滿地。

下一篇“城市秘密”將把時光拉到上世紀80年代的湖濱,更多鮮活有趣的內容等著我們一起去解密。

看看100年前杭州的房價!那時候花多少錢可以在湖濱買地?

文獻出處:

《三句不離本杭》阮毅成

《說杭州》鍾毓龍

《杭垣舊事》韓祖德

《浙江省會舊滿營未標賣地圖》浙江省圖書館館藏

《歷時性作為線索的城市傳統濱水地區形態考察與更新策略——以杭州市湖濱地區為例》吳屹豪

《論杭州城湖一體城市形態的形成》傅舒蘭 西村幸夫

《試論民國前期杭州新市場的土地開發》姚一哲

《近代杭州圖集》杭州市檔案局

《西湖百景》舒新城

特別鳴謝:浙江省圖書館,吳定璋、吳定瑋兩位先生

特邀顧問:章勝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