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界“曲線女王”留下了幾座北京地標?丨夜問

建築界“曲線女王”留下了幾座北京地標?丨夜問

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於伊拉克巴格達的哈迪德,2004年獲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建築獎,她也是該獎歷史上第一位女建築設計師。

哈迪德被譽為“建築女皇”,她大膽運用空間和幾何結構,反映出都市建築繁複的特質,她長弧曲線的應用,給大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衝擊。普利茲克建築獎的評審團曾指出,哈迪德獲得世人認可之路,是“英雄式的奮鬥歷程”。

18歲,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讀數學專業,1972年前往倫敦就讀於建築聯盟學院學習建築,1977年畢業獲得倫敦建築聯盟碩士學位。1980年開始在倫敦開啟了自己的建築事業。

1983年,在香港舉行的國際建築競賽,哈迪德為休閒俱樂部所做的設計方案獲獎,這是她首次受到國際建築界關注的作品。雖然贏了比賽,但是最後並未動工。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僅限於圖紙,並不能付諸實施,還一度被稱為“紙上談兵”的建築設計師。直到1993年在德國設計的維特拉消防站,才一舉成名。

扎哈·哈迪德因心臟病於2016年3月31日在美國邁阿密一間醫院去世,享年65歲。她曾為北京設計過望京SOHO、銀河SOHO、大興國際機場等地標性建築。

1 北京望京SOHO

竣工時間:2014年9月

建筑界“曲线女王”留下了几座北京地标?丨夜问

望京SOHO是自首都機場進入市區路線中,第一個引人注目的高層地標建築,以“首都第一印象”的姿態立於世人面前。該項目出自哈迪德之手。3棟集辦公和商業一體的高層建築與3棟低層商業高低呼應,獨特的曲面造型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建築的審美,任何角度均可以捕捉到該建築自帶的跳躍式美感。

望京SOHO自效果圖公佈以來,便與銀河SOHO同樣的“造型”與“測光太亮”等方面備受爭議。然而與表面狀況恰恰相反,這個“綠色的建築”在設計之初便確立了有效地減少環境和住戶的負面影響的宗旨。2015年,望京SOHO憑藉“傑出的節能系統和獨特的設計風格”,榮獲Emporis Skyscraper Award全球最佳摩天大樓獎,成為中國首個獲此殊榮的高層建築。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在望京SOHO竣工時給出了對SOHO系列的理解:“我們最早把SOHO的理念帶進中國,從以前四四方方的辦公樓,到今天流線型的未來建築,SOHO的每一座建築都在超越自我。”爭議也好,膜拜也罷,彼時的話題已是過眼雲煙,這組建築卻像一枚生命體繼續生長。2016年,哈迪德去世的消息驚動了這組有感情的建築,望京SOHO打出悼念畫面的LED被鮮花與蠟燭環繞。在設計師給予生命之後,每一個建築體與生存於其中的人類同步發生著自然生長,這或許是最好的慰藉。

2 北京銀河SOHO

竣工時間:2012年12月

建筑界“曲线女王”留下了几座北京地标?丨夜问

2009年開始破土動工的銀河SOHO無論是座標還是造型都挑戰著看客的慣性思維。在這一次的嘗試中,哈迪德運用參數化設計,試圖將銀河SOHO打造成一個360°建築世界。這座銀白色、由4個卵形建築組成、形似銀河系星雲的大底盤多塔建築,每棟建築個體都有中庭和交通核心,並在不同層面上融合在一起。

作為SOHO三部曲的第一筆,自然也經歷了最多的爭議。擁躉們為流線型、參數化的設計拍案,而反對派則提出未來感的設計破壞了原有傳統的背景建築文化。雖然彼時哈迪德本人表示希望以多元的共存來表現城市化,而這輪“新建築”與“老胡同”的對話曾是聲音不小的話題。將爭論推至巔峰的,即因為2013年6月13日,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的官方網站發佈“2013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國際獎”名單中,銀河Soho(Galaxy Soho)赫然在列。彼時有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有關人士認為,銀河SOHO對北京老城城市景觀、“凸”字形城廓、傳統衚衕四合院、街道對景、建築形態與色彩等,都構成了嚴重破壞。

如今,爭論已逐漸被拋之腦後。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東二環沿線上這個“未來城市”的設定。

3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竣工時間:2019年6月30日

建筑界“曲线女王”留下了几座北京地标?丨夜问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形如展翅的鳳凰,是五指廊的造型。《山海經》有云:鳳凰,見則天下安寧。北京新機場航站樓的造型寓意“鳳凰展翅”,與首都機場形成“龍鳳呈祥”的雙樞紐的格局。

總資額高達800億元人民幣,年客流吞吐量達1億人次,飛機起降量80萬架次的巨型機場,創造多項世界之最。

佔地140萬平方米,相當於63個天安門廣場的大小。僅屋頂投影面積相當於25個足球場,用鋼量達到5.5萬噸,等於一個北京鳥巢。

航站樓區南北長約1753米,東西寬約1591米。由旅客航站樓、換乘中心和綜合服務樓,以及停車樓三部分組成。如此龐大的屋蓋僅用了8根C形柱作支撐,其中有6根在一個180米直徑的同心圓上,這8根C形柱彼此間距200米。

巨大的新航站樓同時擁有世界最大的屋頂面積,達18萬平方米。由一箇中央天窗、六條條形天窗、八個氣泡窗,及貫穿指廊中部採光帶等組成頂部主要自然採光體系。

整個航站樓一共使用了12800塊玻璃,其中屋頂玻璃8000多塊。由12300個球形節點和超過60000根杆件組成的巨大屋頂,被設計成一個自由曲面。每一個杆件和球形節點的連接都被三維座標鎖定成唯一的位置,所以這8000塊玻璃中沒有兩塊是一樣的。施工難度堪稱世界之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