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劝大臣多贪一点,死前20多天莫名消失,乾隆痛骂:叫你用小人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清官,大家脑海之中都会浮现出包拯、海瑞等人的名字。在封建社会,或多或少都会有贪财的风气,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官更是难得。百姓每遇到一位清官,都会称之为“青天”,可见清官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亦可见他们在封建社会中的重要性。可以说,他们是君主和人民之间的“阶级缓冲带”。

皇帝劝大臣多贪一点,死前20多天莫名消失,乾隆痛骂:叫你用小人

包拯剧照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位贪财的皇帝,和一位清廉的官员:这位皇帝即位初期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却没能保持到最后,他就是唐德宗李适;这位清官一辈子廉洁公正,不仅有政绩而且有文采,却最终失宠被贬至荒芜之地,他就是陆贽。

在贪财皇帝即位初期,隐约能见到明君的影子

陆贽,字敬舆,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本出生在江南望族之中,遗憾的是,他出生时家门已经衰落。父亲早逝,陆贽被母亲一手带大。虽说日子苦了点,但是陆贽却没有放弃求学的信念,他刻苦勤奋,精于儒学,更为难得的是,他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操守。

陆贽十九岁就中了进士。陆贽不仅懂得礼法,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唐德宗即位后,遂提拔陆贽为翰林学士。为何唐德宗会这么做?事实上,早在唐德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听说过陆贽的名声。等他即位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招揽贤德之士,像陆贽这样的人才,更不能埋没。由此可见,刚即位的唐德宗颇有明君之相。

唐德宗不仅爱惜人才,而且十分孝顺。在他为父亲守孝期间,所作所为都是按照规矩来办,他召集亲王用餐时,只吃马齿羹,“不设盐、酪”。

皇帝劝大臣多贪一点,死前20多天莫名消失,乾隆痛骂:叫你用小人

宦官剧照

唐德宗“疏斥宦官”而亲近朝廷官员,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任命崔佑甫为相;唐德宗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和皇恩浩荡,他在生日时,拒绝各地的进献;唐德宗还诏令放出宫女百余人,宣布废止一些地方的进贡,连奇珍异兽都不能向朝廷进贡。

由此可见,唐德宗即位之初,显示出新君登基以后的新气象,给满朝文武和百姓带来了振兴的希望。

陆贽也没有辜负唐德宗的期待,他性情竭忠尽心,想要有一番作为来报答唐德宗的知遇之恩,所以陆贽在政事方面的缺失,无论事情是大还是小,都陈述给唐德宗听,正因如此,唐德宗对陆贽更好了。

唐德宗后期,他教唆陆贽“多贪一点”

这对君臣,一唱一和。此时,德宗无论到哪里去,也一定要有陆贽伴随。然而,经过几年的和平生活,朝政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唐德宗后期,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收杂税,并且开始猜忌大臣。

皇帝劝大臣多贪一点,死前20多天莫名消失,乾隆痛骂:叫你用小人

宦官剧照

在遭遇“泾师之变”后,唐德宗对宦官的态度改变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他信赖的禁军将领,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无法依靠,那时唐德宗身边最忠心的竟然是宦官。唐德宗重返京师刚三个月,就让宦官分典禁军,表现出他对宦官的信赖和宠爱。

唐德宗对宦官态度的转变,也间接地改变了他的金钱观。唐德宗开始意识到钱财的重要性,他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巧立各种名目,主动要求地方向他进贡。更过分的是,唐德宗以宦官为使,以低价强买百姓物品。

那么,得到唐德宗极大恩宠和知遇的陆贽怎么样了?

回到京城后,陆贽的职位仍然是翰林学士,他并没有成为宰相,但是他所受唐德宗的爱重礼遇更加优厚,待窦参被免之后,陆贽正式出任宰相。

陆贽执政期间,他力挽危局,力劝唐德宗爱人节用,轻徭薄赋。这些建议有些为唐德宗采纳,化为实际政策。但是大多数建议,却被晚年昏庸的唐德宗忽略了。

遗憾的是,唐德宗宠任奸臣裴延龄掌管财政,他仍旧不顾百姓贫困,大肆聚敛财物。陆贽没有能够挽回唐朝摇摇欲坠的局面。

皇帝劝大臣多贪一点,死前20多天莫名消失,乾隆痛骂:叫你用小人

乾隆剧照

乾隆痛骂唐德宗

这君臣二人还有一个故事:陆贽为相期间,十分清正廉洁,唐德宗嫌弃陆贽“清慎太过”,劝他多贪一点,不要妨碍公务。由此可见唐德宗晚年的三观已经扭曲,不仅自己贪财,还想影响自己最忠心公正的清官,实在是可恶至极。

连乾隆帝都看不过去了,他了解唐德宗的事情之后,痛骂道:“用小人,而忌君子……岂不殆哉!……其致乱,顾不宜哉!”乾隆帝鄙视唐德宗的样子,跃然纸上。

皇帝劝大臣多贪一点,死前20多天莫名消失,乾隆痛骂:叫你用小人

乾隆剧照

贞元二十一年大年初一,唐德宗的太子李诵因为生病没有前来向祝贺,唐德宗因此生病。二十多天中,他的内宫与外廷断了消息。皇帝竟然莫名消失,文献中记载“凡二十馀日,中外不通”,谁都不知道皇帝究竟去哪了。

正月二十三日,大家得到消息,唐德宗在会宁殿驾崩。由此可见,唐德宗晚年昏庸,最终没有好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