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微信聊天每个标点都必须打出来?有没有心理专家帮忙分析一下?

我的键盘是钛合金的


前几天面试一个部门经理,80末左右,用微信先聊下基本情况,他发过来的每段话基本很少用到标点符号,一概用空格代替,以至于有些语句我只能用猜来解读他的意思。

出于礼貌,我跟他聊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事实上聊了前几句后我内心就已经决定不想录用他了。虽说通讯软件聊天未必反应到一个人写正式文书,但行为习惯其实都在潜移默化支配着日常的一切。

一个休闲之余穿着邋遢的人,即使在正式场合正装着身了也能看出很不严谨的细节。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很多人日常工作中都会用到微信或QQ和同事、领导或外部合作伙伴联系,许多人——尤其年轻人——都习惯于无标点符号式的文本输入、或者乱用标点,甚至谐音字、错别字百出。

出于好意、有时候我也会纠正对方,但往往得到的回复是“看得懂意思就行了,那么较真干嘛呢”。听完这番话、我只能无语。当然也有一些能接受并改之。

严谨,是一个人对生活对工作的基本态度,小到日常聊天、大至工作事业。看似无关紧要、无伤大雅的细枝末节,其实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自己的进阶。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家长会从小在写字、吃饭、走路、坐姿等细微方面严格要求儿女的原因,细节未必真的决定成败、但时刻影响到成败。

从另一个角度看,符合书写规范的微信聊天、既能避免产生歧义、误会,也是对对方的一份基本尊重。随心所以、天马行空的标点符号,就如同出名衣冠不整,拿什么赢得别人的尊重呢?


岑詮


媳妇儿去医院生小孩儿,刚生下来小姨子就发来微信问: 姐夫,我姐生了吗?姐夫回: 生了!是龙凤胎。小姨子: 牛逼啊!

这个段子最后那句话的标点符号,用叹号很正常没毛病,如果换成问号,意思就完全变了。

所以说,正确用标点符号很重要。


走在乡间的小鹿


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不是讲究,而是应该上过学人应该有的最基本的应知应会。现在大多人用电脑把中国的文字文化都丢了。“她、他、它”“再、在”“那、哪”“得、地、的”不分在语句中不会使用;主谓语不分;

例如:

一、我爸小时经常带着我出去玩。

二、小时候我爸经常带我出去玩。

三、我小时候我爸经常带我出去玩。

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第三句。

但一、和二、两种错句经常在人们的口语中使用。

一、错在主语是谁?应该是“我”。那么“我爸小时候经常带我……”这句子中的主语是“我爸”?主谓语颠倒。

二、错在“小时候我爸经常带我……”错在没有主语,谁小时候?你爸小时怎么带你玩?


萍水相逢11596152


我微信聊天该打标点的我也会打,我是个做事比较认真的人,想表达什么,就说清楚,标点符号加好了,別人一看一目了然。

不知是去年还是今年上半年,有个网友私信我叫我和他互粉,我看过他的文章,不管长篇,还是短篇,都没标点符号,自己慢慢把他的文章分出来看通,也是让我看完他的一篇文章一直笑,你说他能写文,干嘛不加标点符号把一句话,一句话的分开呢,加标点很容易,打了字点上标点符号就行。他不是为难人吗?我觉得他不是难为人,就是戏弄人,我看有的给他留言的也是让他加上标点符号。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背课文,有的笨的有标点符号就读不通顺,更不要说整篇不加标点符号了。


吴安秀13


我不是心理专家,谨凭经验谈谈看法。你说的把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打印的人,在我的身边也有类似的。我一个朋友特别关注家里的整洁,尤其是家里如果来了客人,客人前脚出门,她后脚就要把客人接触到的物件,像沙发罩、毛巾、水杯、门把手、遥控器、拖鞋等,都要清洁一遍,再累也要把这些活儿先干完。有人称这种习惯为"洁癖"。他们习惯把细小事情做到极致,近乎一种强迫症。和“洁癖"相近,可以是一种"细节癖"。这种习好的人注意更集中对一些细微的、单一的、局部的事情的处理,与追求事情整体的完美是不一样的。甚至有时还会因为过于注重细节而影响事件整体的进展。做大事可不拘小节,过于拘小节,往往难成大事。一般这种习惯的人可以从事会计、统计、审核、文员、库管等方面的工作或岗位。合适的岗位更适合他们发挥自身的长处,也更能做出区别于他人的成绩。



红尾鱼


俺就是您说的那种微信聊天打标点的人之一,就别劳烦您请心理专家了,……专家都忙!让俺来做一个自我心理分析吧:

1、尊重对方。给别人发微信、发短信要让人家感觉到你是在“认真”地沟通,不是随意的、更不是敷衍的。如果您是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给别人发一条信息,通篇不打标点或乱打标点,对方会怎么想?所以我但凡发信息,不仅要打标点、打准标点,就连最后一个标点都不会漏掉;

2、尊重自己。注重细节是高品质教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但追求完美的人才是可以不断接近完美的人,否则,就会扩大残缺。民谚说,做一回人难上难,俺深以为然。我们从黑暗之地来到了光明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偶然的奇迹。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奇迹,做人要认真地做、仔细地做,不可辜负自己。……包括打标点符号;

3、尊重文化。古代汉语典籍没有标点符号,人们是用断句和语气助词来写作和阅读、理解的,其实心里还是有一种“隐形”的标点。近代引入标点符号后,标点由隐形变有形,阅读大为轻松,理解更为精确透彻。……所以标点不管是“隐形”的还是有形的,都是小到一篇文章、大到一种语言文字的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丝毫怠慢不得。

上述三点均由自身体会生出,无“拔高”、无妄言。是一份真实的心理分析报告。


浮生一醉


严格把握标点是中文写作的必修课,否则,其意义不是南辕北辙就是事似而非。古时由于不用标点闹出很多笑话和幽默的故事,特举一例:

有老翁生有一女而赘婿,然七十岁时喜得贵孑。老翁考虑到自己年事巳高,全靠女婿把幼孑抚养成人,但女婿入赘有权继承遗产,幼子长成了怎么办?于是写了一份模棱两可的遗嘱,当时把家产交给女婿继承,只为把幼儿抚养成人即可。其原文为:

"七十老翁,亲生一子,名曰芳瑞,人言非是吾子也,现将全部家财付给女婿,外人不得争夺。″(原文未标点)

岂料芳瑞成年后学业有成,聪颖过人,就问到姐夫家产的事,他姐夫即以《遗嘱》示出,芳瑞不服,乃告之县衙,县宰升堂,将《遗嘱》默读再三乃断曰:

世上哪有把财产不给儿子而给女婿的道理?′,这《遗嘱》不是写明的?于是念道:

"七十老翁,亲生一子,名曰芳瑞,人言非,是吾子也。′现将全部家财付给。女婿,外人不得争夺"。

官司结案,女婿哑然。文字无加减,内容却相反。在中华传承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标点的运用,入神出化,可表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一样的文字,标点不同,语气不同,意义也就不同了!这就是标点在写作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我不是心理医师,就算答非所问吧!


漫游天下客


小看标点与符号,

不知用它很重要。

自古断句意不同,

百般变化见奇妙。

无知白丁夸海口,

不用标点写一套。

驴头不对马屁股,

云里雾里放空炮!

长语短句竟不分,

简值就是瞎胡闹。

标点符号意义大,

它使语意更明了。

正确使用为高手,

不会就去学几招。

题主方为无知人,

不知自己多可笑?

责怪别人用符号,

自己想吃没“葡萄”!

虚心学习为上策,

不懂装懂人耻笑。

如果不懂怎么用,

本人教你学几套……。

注:如有需要者,本人可以提供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顺口溜》,方便记忆,便于学习。不必小看“标点符号”,它的作用大得很!


老张9844


分析你个JB!写出的文字加上标点是现代书写的基本要求,也是用文字与人交流时最起码的尊重。那种错别字连篇,不打标点或者乱打标点的人,就是个垃圾!不值与之谋!


Chimec


小编也想问问题主你,在聊天过程中,每句完整的话是否用了标点符号分开?

昨天下午,老校长聊到某一学生时说,数字排大小,从来就是不用标点符号,一个数字挨着一个数字写,也不会间隔写,把多个独立的数字硬写成了一个数字。英语单词抄写也是挨着写,不间隔,硬抄写成了一个单词。

聊天,微信聊天就是一种以对答形式为主。在聊天过程中有问有答,也夹杂着祝福语。在回复中总会有反问的语言,在这,肯定是用标点分开一种意思和另外的一种意思。否则对方看不懂或者产生误会。

微信不但方便了个人聊天,也方便了企业信息,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公司的信息。如果说,这些信息没有标点符号,你能理解能看懂吗?难不成,看到信息后,还要去找发布信息的人,给一个一个员工来解释吗?标点符号有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当然了,你聊天时喜欢让对方去猜测和揣摩你说的话,那是你个人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