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说:“班上人多顾不过来,不可能因为差生拉低进度”,你们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红润的脸


这个对的,差生是个别的,不能说是放弃,当然不可能为那么一两个,影响全班。差生只能课后再努力了,


九儿的年华


我是小学老师,我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位老师说:“班上人多顾不过来,不可能因为差生拉低进度”

<strong>乍一听,很多人会对这位老师说的话,不认可,觉得这位老师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其实这位老师说的是大实话。我认为这位老师说得没有错,我也支持老师这么做。

拿我班里的学生来谈谈我的看法吧。

我所教的班级是个标准班,一共50人。在这50个人中,超级优秀占的比列不多,也就是两三个左右,优秀的大约有五六个,中等偏上的学生占十几个,中等的学生占十几个,中等偏下的学生占七八个,最差的学生占五六个。

说起这些学差生,每个老师就像打开话匣子一样,会有很多话要说。

我班里最差的那个女孩子,从一年级她就考几分。现在依然是考个位数。每节课新学的东西,她根本就学不会。难道老师为了教会她一个人,而放下其他的学生吗?那家长们的意见会更大。


老师们的一切考核,大部分的来自于学生的成绩。所以老师们当然不会放弃每一个学生。往往给班级拉分的就是这些学困生。中等以上的孩子,其实拉不开多少档次,但是这些学困生,会使老师们泄气。因为你所有的努力,就会因为班里的几个学差生而前功尽弃,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

所以你放心好了,老师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即使带着他前行,很艰难。老师们还是努力地,跌跌撞撞的带着他们前行。

但是像我班里这个只考几分的同学,我确实已经放弃她了。如果等着她学会了,真的不知道是猴年马月。到期末考试的时候,连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老师也只能放弃她,来成全班里绝大部分的孩子的学业情况。


班里还有几个情况比她好点,能考个四五十分的学生。像这样的学生老师不会放弃。每节课我都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他们几个身上。除了给大家讲之外,还会给他们吃小灶,多讲好几遍。

有的时候,知识简单点,他们在老师的重点帮助下,也就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是题目稍微复杂些。就算老师重复好多次,他们也不会在课堂掌握,这就需要课下依然要继续努力。

于是我都会私信家长,回家针对什么知识点,什么题型进行练习。家长配合的,现在孩子的水平慢慢在和优秀的学生距离缩短。

有的家长因为忙,或者因为意识问题,觉得教孩子知识,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想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老师。对于孩子的学业不闻不问的,或者坚持了几天,就嫌麻烦放弃的。这学期随着知识点越来越难,他们的成绩也越来越低了。

在课堂上做练习,学习好的孩子,在短时间就会把任务完成,然后就会问老师:老师。我们还干什么?,于是我就会在找点题给他们做,同样的一节课,人家轻轻松松地多做很多题,可是学差生们,一两道题都自己解决不了。

在测验的过程中,同样的一份试卷,绝大部分孩子在30分钟就可以完成,可是他们一个多小时都做不完,差距会越来越大。

老师的授课,是以90%的学生掌握了就为达标,如果等着全体学生都掌握了在往下进行,可能等考试的时候,连教学任务都完不成。做老师的都深有体会。不认可的肯定不是一线老师。

那么这些学不会的学生怎么办?

学生在学校,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是会多加关注的。可是毕竟老师的时间有限,放学后。老师就再也辅导不了孩子了。并且学生在家的时间,远远多于在校时间。

孩子从学校回到了家里,这时教育的责任也就回到了家长的身上了。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每天针对孩子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帮扶,如果家长在低年级就做的很棒,打好了基础,那么这孩子到了高年级就会越来越好,赶超优秀的学生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个别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不重视。或者就算重视也是两三天的热度。孩子学不会,或者学得很慢,家长就放弃了。那么你的孩子我可以说在学业上的成就也就这样了,很难再有什么惊人的变化了。底子不牢,打算将来逆袭,这种美梦还是不要做得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老师有老师的责任,我们面对的是整个班集体,是所有的学生,我们要为所有的学生负责。但是老师是人不是神,做不到把所有的学生都教会。家长要和老师紧密配合,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

家长没有文化或者没有时间教育孩子的,可以寻找补习机构来代替家长来完成这项任务。这也是家长的责任所在。

老师和家长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才可以把孩子教育得更加优秀。以老师为主,家长为辅的教育模式,是最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模式。

在一个班集体里,因为学生们的水平不一样,所以老师一定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留不同的作业。优秀学生多留些拓展拔高题,有利于他们的进步。学差生多留些基础知识的题,简单些,先叫他们把基础打好,也叫他们尝到学习进步的甜头,如果学生老是学不会,感觉题很困难,那么他就会有畏难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就糟糕了。叫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进步,那样他就会慢慢地喜欢学习的。因为没有人喜欢找虐。感觉不错才是他们喜欢学习的原动力。

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留言分享下您的看法吧!觉得老师这么做没毛病的请留言支持!


心中百合静静开


老师直接说出这句话有点不妥,可是也是非常无奈!


以我们学校为例,一个班基本上市54人,班主任还是可以一个班一个。任课老师还要带两个班左右。一个任课老师面对的是108个学生。以刚毕业的六年级为例,处于基础薄弱的孩子有10几个。这些孩子由于基础比较差,上课是听不懂,作业基本都是天天跟着屁股后面催才能交得齐。上课的时候,老师需要顾及课程进度以及大部分学生的水平。那么基础差的孩子只能是尽力地跟,课后老师再留堂进行辅导。我们的英语任课老师早上6点半左右就回到了课室,然后稍作休息就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接着开始整理前一天的课堂随练,完了就是改作业上课。中午就留一两个差生,下午放学再留几个差生。实行反复地留堂辅导。经过一个多学习才能把差生的人数减少一部分。如果让全班的同学等着那些差生跟上来之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那么无论是从进度和公平性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个人觉得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分班教学。根据不同孩子的基础水平和能力进行分班。对于优秀的班级提高进度,基础比较弱的班级就可以主要提升基础。这样,既然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又可以根据每个班级的学生的水平进行调整进度。做到更加有针对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的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每个班的孩子都能有所提高,这样也许就是最好的教育的效果。


正壹富华老师


班上人多顾不过来,这句是大实话。我曾经带过多次班级人数六十多人的大班,一走进班级,天热时,热气熏人,以前教室里是没有空调的,非常热。后来才装了4个吊扇,虽然不太管用,比没有强。现在教室里装空调的,还是不多。学生人多冬天好,不太冷。真的,亲身感受。

一个班级学生人数多,肯定会有成绩好的,中等的,成绩差的。一般两头小,中间大。六十多人的班级,成绩好的,大约有十来个人,就挺满足了。成绩差的,大约也有十来个人。让成绩好的稳住,成绩中等的保持住并略有上升。使成绩差的,在本学期至少略微有点进步,使之有两三个人进入下中等行列。达到这样,老师也心满意足了。

成绩差的学生,每个班都会有。正如再好的班级,平均八九十分,那考七十分的就算是差生了。再好的班级也会有倒数第一的。说句心里话,我教书时教学的侧重点是放在下中等生与差生上面,因为,他们潜力大,有上升的空间。稍微努点力,老师教时用点功,关注一下差生,那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差生进入到中等,差生有点滴进步,使班级每次考试或统考的平均分一下子就提上去了。容易看到效果。

不能放弃每一名差生,是我教学时的宗旨。上课,重点关注下中等及差生,让他们发言,使他们动起来。每一次考试过后的讲评,我往往会花费很大气力,用几节课的时间,因为使差生与下中等学生,知道错在哪,为什么会错,下次怎样注意少犯错。说句实用主义的话,少丢分。你还别说,我这种做法,还真的有效果。平均分就上去了。哪怕优秀率会有丁点儿影响,我也在所不顾。因为,优秀生,可以用“鞭打快牛”的方法,告诉他们,: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优秀生赶的速度非常快的。

以上,是本人的实际做法,实事求是地说出来。不一定实用。也只仅供参考。


笨笨潮爷1


我同意老师的说法,上学的时候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个两个被放弃的,我自己就在被放弃的边缘,说我自己成绩特别差吧!也不是,初三那会除了英语,其他科目都能中等偏上,物理化学什么的可以达到优秀了,就是英语运气好可以考30分,运气不好就是个位数,我记得初三第一次月考结束英语老师就找我谈话了,让我认真点,可我就是听不进去,后来老师放弃我了我还很高兴,因为那时候我真学不进去,老师也不可能来强迫你的,我不怪老师,因为他已经敬责了,我只后悔当初自己不努力不争气,老师一般不会轻易放弃一个学生的,如果真放弃了那么他是真的学不进去了,将来怎么样是怪不到老师的


彼岸花开开彼岸82131112


我个人认为老师说的话没错,这本来就是大实话,但这是大部分老师不敢说的话。毕竟,实话很伤人,没人愿意听到老师说自己的孩子是差生。



记得很多年前我还是学生的时候,一个主任老师在开校会时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班的同学听到老师这样说,都轻轻的地笑了。因为隔壁班有两个同学读了8年小学,老师教到不愿意教了。

因为主任老师的壮志豪言,那个班的物理刚好是他教。全班一共56个学生,主任老师不是班主任,但他对隔壁班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特别是那两个大家眼里的差生。然而,主任老师把他们教成优生了吗?没有!那两个差生依旧是差生,全部科目的考试加起来还不到60分。



主任老师不会教吗?也不是的,起码他们班学生的成绩除了那两个差生,还真的不差。主任老师对那两个差生没付出吗?不!付出了很多,去家访了解学生生活环境,课后还免费单独开小灶。然后,那两个差生依旧是学困生。主任老师说过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真啪啪啪地打脸。

对学生那么认真负责的老师,他因为几个学困生拉低进度了吗?没有。主任老师只是在课后给那学困生开小灶,一小步一小步分解讲解。所以说,尽管老师再怎么尽职尽责,都不可能为了几个学生而丢了大部分学生。



有人说这对那些差生不公平,为了几个差生而拖慢了班上其他孩子的学习进度又公平吗?也一样不公平。所以,学困生想要有所进步,只能家长自己付出更多的努力。

虽然大实话让人不喜欢听,但是,事实就是事实。只能家长自己想方设法让孩子变成不是学困生,孩子更容易跟上学习进度。

我家孩子读一年级,一年级的学习任务比较多,为了孩子学拼音跟上学习进度,我每天晚上都听孩子读拼音,中午午休前也让孩子读一遍所学的拼音才午休。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劳动成果,希望孩子不成为差生,父母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因为我家孩子那一个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老师也放慢了进度,便于刚接触拼音或没读过幼儿园的孩子把基础打好。记得有一天中午因为教孩子们读书与书写,慢了几分钟下课,老师怕家长们担心,不但在家长群致歉还逐一打电话问孩子有没有到家。这样敬业与亲民的老师,真的值得我点赞。


暖心秋妈


我不赞同。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来说,对于学生应该各有所教之法,整体的进度和差生,优等生的教育还是要分门别类的。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老师要有一个统一的进度,但是对于优等生和差等生来说,我们应该有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给他出一些比较难的奥数题或者做一些拓展知识面的题目,也可以让他们去预习新知识,或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往后接着学习。



而对于差等生来说,我们要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来分步实施教学方法和作业进度。让他们慢慢的跟上大部队的步伐。


我们作为老师虽然领导上面要成绩,但是我们也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实际能力。



不能因为领导要求而放弃学困生,差生。老师就是最基本的良心工作。我们要对得起学生以及家长对我们的期待。


说文写作


没有一种教育模式是十全十美的。

班级教学最大的劣势就是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就像这位老师说的:班上人多照顾不过来,不可能因为差生拉低进度。这句话听起来是有些刺耳,可是我们想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听懂课,都会做题,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吗?如果班级最后一名听懂了学会了,那班级第一名呢?他已经无所事事很长时间了。班级前几名和班级最后一名的基础不一样,接受程度不一样。同样是一节课,有的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理解的差不多了,有的学生在老师讲了10遍以后才刚刚听明白。。。。。。班级教学要尽量做到公平,但是确实很难做到绝对公平。老师照顾了第一名照顾不到最后一名,反之亦然。多数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都是以班级中等学生的接受程度为标准来备课授课的。所以,无论是班级前几名还是班级最后几名都不会受到太好的照顾,前几名吃不饱后几名吃不好。

有朋友说既然班级教学照顾不到孩子,能不能改成一对一教学或者几个人的小班教学。一对一或者小班教学必然导致教育消费增长,这是毋庸置疑的。先不说这一点,一对一或小班教学无法满足孩子的沟通需求。人是适合群居的动物,孩子也是一样。孩子需要与他人交流,孩子的成长如果失去了同龄人的陪伴,会对孩子的性格差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另外团队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一系列需要灌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需要通过班级教学实现。所以完全抛弃班级教学也不可取。

老李觉得目前较为理想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校外辅导相结合。学生无论是在学校吃不饱还是吃不好,都可以通过校外辅导解决。校外辅导一对一教学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另外由于学校现在非常注重教学成绩,对于孩子性格培养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有所忽视,这一点正好由家庭教育补充。孩子的成长少不了家长的陪伴,家长可能给不了孩子知识上的知道,但是孩子性格的养成,思想道德的建设,意志品质的培养,都应该有家长的陪伴。

关于此问题的分析就跟朋友们分享到这里了。

我是物理老师老李,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物理老师老李


这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思考问题的。如果站在差生家长角度的话,会说我的孩子还没学会呢?老师怎么就换新内容了?不应该啊,老师偏心啊!其实,你有没有想过,老师不是你一个人的老师,而是全班学生的老师啊!老师也要顾全大局的。


站在老师角度上,班上人多人少都不能因为差生拉低进度。因为老师每节、每天、每星期、每学期都有一定教学的任务,如果因为个别差生,以致老师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影响了大部分学生学不到完整内容的话,就得不偿失了。这样的老师就不称职了。

常听老师说,我的课上不动,意思是说大部分学生学不会,进度很慢,这种情况讲课可以放慢一些,待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必须往下讲。个别差生学不会,只有课后个别辅导,那么老师和家长都要多费点心了。

所以,我认为这位老师的说法并没有错。家长不是老师,想不通也正常,换个角度就想通了。


弓长说事儿


还真是这样。每一个年级的每一个学期,都有严格的教学任务,你完不成,全班学生,课程没上足,没上完,怎么顺利升学,毕业?

班里往往是这样的情况,50个人,五六个孩子,老师讲一遍,他学会了。

然后,有三十几个孩子,讲个两到三遍,也懂了,学会了。

可是,剩下的七八个孩子,你就算讲十遍,他还是一知半解。

没有老师,会为了这七八个孩子,不停的在讲同一节课的内容,他往往讲最多3遍,就算你不懂,但大多数孩子,都懂了,他就得继续往下讲。

每节课,都有每节课的任务啊。

差生的原因,基本上,不是读写困难症、多动症等各种器质性疾病,就是因为这部分差生的智商有问题。

这种智商有问题,并不是说这些孩子傻,这些孩子生活、说话、交往都没问题,非常正常。可是,你要知道,智商80和智商90的区别,不只是10个数,而是,别人听一遍懂了,你可能听10遍,也懂不了。

但是,这两个孩子的智商,都在正常范围。

所以,老师的说法,有道理。这是没辙的事情,差生,只能尽量跟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