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天,滴滴顺风车刚宣布重新上线就惨遭“围攻”,到底冤不冤?

热点聚焦

11月6日,滴滴出行公布了关于滴滴顺风车的最新产品方案,宣布将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

435天,滴滴顺风车刚宣布重新上线就惨遭“围攻”,到底冤不冤?


方案针对用户普遍关心的安全准入问题做了重点回复,在新的方案中,平台将引入失信人筛查机制,并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信用产品企业合作方式,以便进一步提升用户准入门槛。

但是方案中的关于女性出行场景的保护措施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方案提到,试运营期间,将在这7个城市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

435天,滴滴顺风车刚宣布重新上线就惨遭“围攻”,到底冤不冤?

沉默了435天的滴滴顺风车新方案刚一公布就被网友围攻,“趁虚而入”的哈罗和嘀嗒顺风车为何就平安无事,滴滴顺风车想回归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深度爆料

2018年8月,浙江温州乐清一位20岁女乘客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紧接着被公众频繁爆出滴滴顺风车的多起恶性事件。彼时,滴滴顺风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后,滴滴宣布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

2019年7月18日,沉寂了325天的滴滴顺风车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媒体沟通会,公布了整改期间的阶段性安全产品方案。滴滴顺风车共迭代了12个版本,优化了226项功能。细节上,涉及到用户隐私相关的一切敏感信息会永久下线,并上线了女性专属安全助手等功能。然而,彼时的滴滴并没有给出重新上线的确切时间,只有柳青依然满脸担忧地说:“对于去年的事件我仍心有余悸,顺风车至今没有上线,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害怕上线后再有恶性事件发生。”

435天,滴滴顺风车刚宣布重新上线就惨遭“围攻”,到底冤不冤?

直到11月6日,也就是顺风车被迫下线后的435天后,滴滴终于宣布将在7城市试运营。然而,滴滴还是躲不过被声讨的命运。

针对滴滴顺风车试运营限制女性夜间搭乘,滴滴方面回应称,已关注到有用户关于“顺风车试运行方案限制了女性夜间出行”的反馈,并感谢大家的建议和批评。但目前公布的是顺风车小范围试运行方案,属于顺风车公开征集意见的一部分。未来正式上线的方案,将根据社会各方的意见反馈持续不断完善。

对于此前恶性事件的发生,滴滴难逃其责,但是这种事故真的是技术可以完全解决的吗?而一直存在的出租车就很安全吗?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网约车司机和传统出租车司机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实施犯罪的案件量分别为不足20件和170余件,网约车司机和传统出租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分别为0.048和0.627。换句话说,传统出租车司机犯罪数量是网约车司机的9.7倍,万人发案率是网约车司机的13倍。显而易见,数据提示传统出租车更危险。

再看哈罗顺风车就没有恶性事件发生吗?就在2019年10月18日,广东一名女子遭哈罗顺风车司机持刀抢劫,脸部、脖子处被割伤,缝了12针,几近毁容,如果不是男友及时赶到,生命都将受到威胁。事后,涉事网约车平台的态度却是3天一直没给处理方案,只有客服人员冷冰冰地敷衍……

435天,滴滴顺风车刚宣布重新上线就惨遭“围攻”,到底冤不冤?

可见,安全性与是否网约车并无直接关联。就像网友所说,是人性的问题。那么作为国内顺风车的老大,滴滴为何想回归就这么难呢?滴滴之所以因为恶性事件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一方面与它本身的互联网属性和早已套在头上的巨大光环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滴滴顺风车上线时间最早,覆盖人群最广,自然被声讨的也就最凶。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陈端认为,滴滴是典型的平台经济模式,对平台型企业而言,其社会角色已经不光是微观经济主体这么简单,越来越多的平台型企业都日益成为社会运行基础设施和准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多边市场的特质注定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和更多的社会声誉风险。

“滴滴作为一个高度依赖资本市场的商业主体有其自身的经济回报和成本控制诉求,同时作为平台型的准社会公共服务提供者需要回应社会的关注、压力和期待,这正是滴滴类企业目前陷入的困境。”

猎头分析

目前,滴滴对于“性别歧视”积极回应,表现出了一直以来的审慎态度。其实,如果滴滴可以同时拿出两套或者三套方案,供大家投票讨论,或许效果会相对好些。但是无论怎样,身兼资本回报、民生责任、创新平台和社会关注的滴滴顺风车,未来的路注定不会平坦。

435天,滴滴顺风车刚宣布重新上线就惨遭“围攻”,到底冤不冤?


对此,猎头行业资深人士——卫士蓝人力资本运营总监鉏综认为,对企业的创新行为社会应报以宽松之心,强化底线监管。卫士蓝人力资本在与数千家大中型知名企业二十余年的战略合作中发现,一定的社会容错空间有利于保持企业的创新力和积极性。

对于滴滴顺风车的回归,大家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