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女儿人上人,1个女儿上等人,1个儿子下等人,2个儿子不是人”,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用户4932040501


一个女儿上等人,两个女儿人上人,说得很正确的,我们这里还是女儿的家庭,生活很好,到老了的时候照顾很纠到,没有女儿的老父母病在床上没人问,特别是倒老的时候,睡在床上身上烂掉,还有烂得好几个洞就有。


雪狼1132910


既然题主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么现在本人就来回答如下。

一、先来说说一个女儿上等人。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女儿的优越性和优越感,两个老人养一女,当然是绰绰有余了,而且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将女儿培养出来,不存在有任何负担过重的问题,甚至连房子都不用去考虑了。每天可以吃点香的,喝点辣的,穿点好的,而且有女儿和女婿细心照顾,样样就不用去操心了。至于自己老了之后,一个女儿将要承担养二个老人的义务,另外还有公爹公婆。到时可能会有点难上加难了,有能力养便罢,要是没有能力养的话,那怕是上等人,到时也只能是活受罪了。

所以一个女儿虽好,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甚至连个帮手都没有,难免左右难顾。况且女儿也会一天天变老,到时有可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二、再来说说二个女儿人上人。

二个女儿的家庭父母所付出的代价,肯定要比一个女儿的多得多了,但长大以后会恰恰相反。二个女儿一起来赡养二位老人,其间的担子要轻松多了,而且共同把钱老人花,让老人过得确实开心,甚至二个女儿的彩礼钱,也足够老人来享用了。吃穿用住样样不愁,有欢笑,有甜蜜,有温暖,有关爱。过的开心,玩的开心,乐的开心。

所以二个女儿的家庭,父母是最享福的了。但也有例外的,甚至有的苦于黄莲,不能一概而论。

三、接着来说说一个儿子下等人。

家有一子好是好,父母照样有烦恼。儿孙子媳来围绕,一年四季在啃老。老人在抱怨,老人在叹息,甚至老了的时候无人问津。尤其是生病之时得不到相应的治疗,更是哭笑不得。每天度日如年,苦不堪言。

但也有把一个儿子培养成才,最后把老人接到城里去享清福的,但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老人并没有什么福份可享,甚至最后无人照料而过早离世。

所以一个儿子也就成为了下等之人了。但也有孝心到位的,孝心到家的。但只是个别,而不是多数。

四、最后来说说二个儿子不是人。

儿多母苦,子多母累。只要是二个儿子的家庭,父母就别想清静下来了,甚至那儿都不能去,一天到晚不是洗衣做饭,便是照看孙儿孙女,或者专门去接送他她们上学等等。顾了这个,顾那个,等到后人长大了,自己也就一年不如一年了,甚至这样和那样的病,全都冒了出来。尤其是自己一生的义务,更要去提前完成。既要供二个儿子念书,还要供他们吃穿,同时长大后还得给他们娶媳妇,盖房子,买车子等等,那滋味简直不是人所过的日子了,更不谈老来会有人养老送终了,甚至二个儿子因为老人而经常扯皮,让老人两头受气生不如死,够可怜的了。

所以二个儿子不是人,更不谈三个或四至五个的了。

当然也有好的,照样把老人安排的井井有条,而让老人愉度晚年。但毕竟不多,少之又少。

总之无论是养儿也好,还是养女也罢,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既不要去沾沾自喜,也不要去灰心丧气,更不要去嘲笑那些个有女无儿的家庭,因为有女不为绝,照样有特色。

所以一儿一女一枝花,多儿多女是冤家,没儿没女活菩萨,看你如何理解它。

女儿也是人中人,女儿也是传后人。有了女儿有快乐,有了女儿有着落。

记住:儿女不在多与少,只要个个孝心好。女儿心思最周到,让你幸福享不了。

儿子固然好是好,传宗接代少不了。有了儿子莫轻狂,有了儿子莫张扬……。

但愿大家,都不要去重男轻女吧……。

这才是正确的做法,这才是正确的想法,这才是正确的看法。何乐而不为……。


山青水秀167193282


我的理解,此话不正确!题主是用女儿和儿子来比较老人的幸福度!我认为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有孝顺的,和不孝顺的,这都与家风有关。

我有一个邻居,她是嫁到我村的媳妇,她的妈妈28岁就受寡,她只有4岁,妈妈怕改嫁女儿受委屈,一直没嫁,一个小脚女人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嫁人,当女儿生了小孩,由于和婆婆关系不好,妈妈卖了家产,来到女儿家,帮忙女儿带孩子,女儿生了三个孩子,妈妈都帮她带大,孩子带大,妈妈老了,没有用了,女儿把妈撵出来了,住在门外的草棚里,外人见着老人可憐,去劝说她,人家走后,她就去找妈妈算账,说妈妈败坏她的名声,有的人送个包子给老人吃,还得偷着,让她知道了,又找妈妈算账,每次,就几乎要打在身上,老人就这样在棚子里住了两年,后来外甥把姥姥接到他家,她又到儿子家吵,到处说她妈怎么怎么不讲理,她妈妈告诉邻居说,女儿之所以这样,就是她从小把她惯坏了,说就怨自己,如果嫁人了也不会这样!这倒是个女儿,妈妈也没成了人上人,只是现在是女权主义,女人当家,所以娘家妈吃香,男人掌权,公婆也同样不受欺负!无论男女,只要人品好,个人修养好,他们的父母都能成为人上人!


老李说事666


这句话看着扎心,实则是目前一部分中国爸爸妈妈的写照,表面上讲着子女,说着就是父母的负担和养老后的情况。


父母的负担,源自对儿子的操碎心

大部分父母一辈子都为子女一生忙碌,特别是儿子,小时候的衣食住行,长大后的讨老婆带孙子。


儿子年纪到了,父母着急安排相亲;儿子结婚,父母出钱帮忙张罗婚事婚房;儿子的孩子出生,父母要出力持家带孙子,哪一样都是辛苦活,而且开销不小。


如果家里有两个儿子,父母出的心血何止要多一倍;反而,女儿就轻松点,父母只需养育女儿长大,等待女儿出嫁,同时还有彩礼可以收,虽然很多父母会以别的方式回给女儿。


父母的养老问题,女儿与儿子谁更孝顺

在如今社会,大家听到子女的孝顺问题,多是儿子娶老婆后不孝顺父母,反而是嫁出去的女儿更孝顺。但这只是小概率的事,只不过越极端的事,大家越容易传来传去。


同个屋檐下生活的儿子媳妇,再怎么孝顺也是理所应当,毕竟是关起门来。但女儿回婆家就不一样,领居都看在眼里,回来的次数越频繁,女儿越孝顺。这都是社会大众对子女孝顺的评判。


在我身边,有很多子女都是很孝顺自己的父母,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这句话讲的是事实,是存在发生,但过于片面甚至极端化,孝顺是不分儿子和女儿。


这句话最大错误是把小部分事实当成整个社会的现状,更不能将子女进行划分等级。每个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宝,也许疼爱不够,但他们心中都留每个子女的一片地方。


对于父母,子女的孝顺,做到问心无愧,给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更不需理会旁人的闲言碎语。


用一句话结尾: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只不过大众在闲聊杂谈,更愿意关心那些不孝顺的事件。


卡拉丘养娃研究所,你家育儿的呵护专家,提供适用有趣的育儿小妙招,分享易懂正确的家庭观念,陪伴万千爸爸妈妈在带娃的路上成长原创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支持,希望对你有帮助,可以收藏备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一起交流!

卡拉丘养娃研究所


这个问题很明白啊。


男孩结婚,需要买车、买房、彩礼。一个男孩是一套房,一份彩礼。先不算车。


两个男孩就是两套房、两份彩礼。而且现在买房买车的压力不知道有多大,所以老人需要有一定的积蓄,如果没积蓄又不能看着自己的孩子结不上婚,所以就得到处借钱。一辈子就是还钱。


女孩不需要考虑房、车、彩礼的问题。而且还是对方给彩礼钱,所以女孩的家长不用愁。自己额钱,自己随意花。


而且女孩结完婚之后会担心自己的父母,会经常回家看看。远嫁的那是没办法。之后自己赚的钱,会给父母一些。好事也会想着自己父母。贴心小棉袄。


但是换个角度,女孩嫁人就是别人家的,在家的时间少了。


嫁出去之后家长也会担心生活怎么样之类的。


有利必有弊,所以是平衡的。


轻声迷博


这是老百姓当中流传的俗语,说的是儿女孝敬老人的问题。

说两个女儿人上人,是说女儿思想细致,对父母关心照顾得周到。如果生了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关心孝顺老人,你想不到的,另一个女儿肯定能想到,两个女儿共同关心照顾老人,老人生活会很幸福。这样,使老人和同令人相比,就觉得高人一等。我就是两个女儿,对我们老两口十分孝顺,每个周日都会回家陪我们在一起吃饭,经常打电话问候。衣服换季,争着给老人买衣服,一旦有什么困难,两个女儿争着为我们排忧解难。因此,两个女儿的老人真是幸福。

一个女儿上等人,是说一个女儿同样关心孝顺老人,老人也是很幸福,但没有两个女儿力量大。

一个儿子下等人,是说儿子儿媳都不孝顺老人,虽然也照顾老人的生活,但很不周到,没有女儿那样照顾老人好,老人在外自我感觉脸上无光,比不上人家,象个下等人似的。

两个儿子不是人,是说两个儿子儿媳都不关心照顾老人,老人生活十分困难,活得不象一般人那样有尊严,生活得简直不象正常的人的样子。

这是老百姓当中流传的俗语,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不能一概而论。现实生活中,儿子儿媳孝顺父母的,也不乏其人。


珲春徐飞768


我认为这句话可以用三个字来说:钱害的。

为何这么说?我们来细细的分析一下。

首先说成长中的问题,大家都有一种意识,觉的女孩乖巧,男孩调皮,而且在人们的观念中也都有一种“女儿是小棉袄”的概念,如果有两个女儿的话,那就相当于有“两件小棉袄”了,而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问题、判逆问题都比女孩子相对的要难管一些。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对男孩子操的心要比对女儿操的心要多的多,所要在男孩的身上有可能付出的精力就要多很多。

其次,说一下关于养老方面的问题。基于现在男女都平等的前提下,养老如果依靠子女进行养老的话,一般情况下女儿要比儿子好,因为女婿一般情况下不会跟岳父岳母起太大的争执,不会产生过多的矛盾。这处情况一般也是由男人的性格来决定的。但儿子就不一样了,娶了媳妇之后,有可能媳妇会同公公婆婆因生活习惯、价值观等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分歧,进而有可能产生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有这么一句话,婆媳关系是天下最难处理的关系。虽然说的有些绝对,不过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这种关系的难处。

而把两个儿子不是人这个观点,就绝对是钱害的了。因为,依照目前的社会状况,或是大家都认可的一种方式,女儿养大之后出嫁了,在女儿出嫁这方面不需要付了太多。但作为儿子来说,有一个儿子,儿子要娶妻,要买车,要买房,做为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自己本来的经济能力 有限,一般情况下都需要父母亲来从经济方面支持。一个儿子妻媳妇的彩礼、买车、买房就有可能把老两口所积攒的积蓄花光。两个儿子都依靠父母的话,那么,父母可真的会头大。

虽然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一句调笑的话,但实际上也反映出了一种现实的社会问题,包括子女的婚嫁、彩礼、房价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实际的解决,那么,依目前的发展来看,这句本该做为调侃的话,会依然存在很长时间。

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关注,一起留言讨论。


龙语堂


这篇文章说的一点不假,但是好的儿子有,好的儿媳妇少之又少,当大人做牛做马,节衣缩食养儿子,送上大学,学校毕业还资助发展。当儿子有钱了,媳妇像防贼一样防儿子,生怕给大人一点钱。这且不说,去儿子家4年,吃饭,繁有好吃的,媳妇放在桌上离大人一米有余远,怕大人吃,常年如此。可是媳妇的父母,未媳上门拿五,六个红苕,一大把生姜,五,六个梨子,且衣冠不整,结婚后,乌枪换炮,穿得十分华贵,长期大箱大箱寄往她父母,,,,。不说了,伤心,生儿子是个名。当然也有好儿媳少之又少。


万里晴空140603979


谢问、二个女儿人上人、一个女儿上等人、一个儿孑下等人、二个儿子不是人、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现在时代、有两个女儿的是两座银行、有一个女儿的是一座银行、有一个儿孑的家庭是一座饥荒、有两个儿子的家庭是两座饥荒、面对生活在农村的家庭、都这样说、根据现实的情况而言`、也缺实如此、在生养儿女过程到长大是一样的没有多大的区别、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区别增大几倍花钱区别、有两女儿的家庭、出嫁一个女儿要男方家彩礼十万到十五万不等、不包括在外买楼买车的钱、就算在留在家一个女儿招上门女婿、自已的家装修不说好坏、自已的女儿和父母商量同意就成、自已的女儿不用要彩礼钱、现在的女儿都是公主身份、招上门女婿也必须有条件的、没有特长能力的男孑不要、长的不帅不要、性格品德不好的不要、生长在现在时代的男孩子非常愧悲哀可怜、娶不起媳妇想做上门女婿都难有一个女儿的家庭、不论她出嫁在家都是活宝贝出嫁要一笔彩礼钱、父母还能干在挣几年钱养老国家在每年补贴几千元钱、可以高枕无忧心情轻松舒服的安度晚年、可是面对有一个儿子家庭父母还能凑合兔强度过难关、最悲哀的是有两个儿孑家庭父母、在心理和行动上得盖两处房孑、准备分家、出两回份彩礼钱、在大儿孑结婚当父母的还岁数不大身体健康、还有欠账没安完、对于普通家庭的父母到二儿结婚、岁数就到了六十多岁了、在农村没有固定收入的父母、旧账没安完、新帐在去接难于张嘴、难上加难、愁上加愁、别提说在留有养老钱了`、想都别想、当时这关就过不了、碰到现在时代、有两儿子的父母下场,没办法、完不成任务是心病、敬请网友们多提见解、谢谢、


奋斗者111645




西门观点:在现今社会里,有一定道理。

这是流传在社会上的一句话,虽然是乡言俚语,但在今天这个离了钱就寸步难行的社会里,的确有一定道理。

‘’两个女儿人上人‘’。主要是针对现在娶媳妇彩礼高的现象而言。在农村,如果生两个女儿,第一不必盖房子买房子,不必准备天价彩礼,不必花钱举办婚礼,还能收到一大笔彩礼。此其一。

父母年纪大了或老了特别是有病不能自理了,能在床前伺候的大都是女儿,儿子一般忙,也伺候不了人,媳妇更不用说。当然,好媳妇除外。



一个女儿上等人。就是说,一个女儿在经济方面压力很小,但经受不起天灾人祸,老了一个女儿伺候太累受不了,不如两个女儿。所以比两个女儿次一点‘’一等人‘’。

一个儿子下等人。生一个儿子,要给儿子买房,说媳妇上彩礼,儿子生下孩子还要做免费保姆,还得看儿媳妇脸。老了没人伺候。所以,不如生一个女儿。就是下等人。

生两个儿子不是人。生两个儿子就要买两座房子,说两个媳妇,准备两份彩礼,举办两次婚礼。要给两个儿子看孩子。老了估计还没人管。

我小区有位老乡,两个儿子,一个在太原,一个在南方。都有了孩子,都需要他们看,没办法,老两口兵分两路,分居两地看孩子。

不过,以上说法只是大概率,如今,生女儿也不省心,也不少花钱,尽管收了些彩礼,最后又全陪嫁过去。因为没有儿子,就把女儿当儿子养了。结了婚,继续啃老,也是普遍现象。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