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高速上跑了两、三个小时,停车的时候有必要将发动机盖掀起来透气吗?

明天坏女人


我觉得必须打开,但是如果是跑着时打开更好,根据物体表面气体流速越大,带走热量越多的原理!

开个玩笑


雅风49


有一次,和一辆雅阁走山路,一直是上坡,急转弯,全是低速大油门。到山顶我没熄火,打开盖子凉了一会才熄火。玩玩一会再打火很正常。另一辆车,到了马上熄火,等打火时,好几次才打着。虽然不打开盖子着一会火也行,但是打开盖子要降温快一些。


用户7586493477973


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
有一种热,叫做“车主觉得发动机热”。

有人跑高速每隔一段距离,就到服务区把车熄火,然后打开发动机舱盖散热。在我看来到服务区休息是很有必要的,不过休息的应该是人而不是车,机器是不知道疲倦的,不要用人的主观感受去揣摩机器,发动机并不需要你特地为它“防暑降温”。相反,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工作温度反而有利于发动机减少磨损,这就是为什么出租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往往要比私家车长。


汽车冷却系统完全可以保证发动机长时间运转

我们都知道发动机的作用就是把燃料能量转化成动能,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气缸内的平均温度可以达到1000-2500摄氏度,由于内燃机技术的限制这种发热现象无法避免,倘若这些热量散发不掉就会导致发动机出现零件膨胀、强度降低、润滑性能下降等不良现象。正因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所以很多人就会担心车子连续开了几个小时后,发动机温度越来越高,以至于会损坏崩溃。其实大家担心的问题工程师早在发动机的研发阶段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因此这才有了发动机上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妙就妙在它可以让发动机的生热和散热速度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从而使它的温度维持在一个特定水平,既不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而上升,也不会随着发动机功率的减少而下降,这就是经典的“强制循环水冷系统”设计。

大家看到“强制”两个字应该就明白了,这套系统并不是被动地在给发动机散热,而是主动的。它由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节温器、冷却液、冷却水道等部件组成,工作原理就是用冷却液将发动机的热量吸收,再让它流至散热器用风冷的方式进行降温,然后重新回到发动机去再次吸热,如此往复循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冷却过程的速度和效率是一成不变的,而会根据发动机的需要自动调整,说通俗点就是发动机越热冷却速度就越快,这样它就可以时刻保持恒温。因此理论上不管发动机连续运转多少个小时,它都不会因为温度失控的问题而损坏。



先进的冷却系统聪明到可以预判司机的意图

过去的老车由于水泵、节温器和散热风扇的效率调节都是用纯物理的方式去控制的,因此还没那么智能。而我们现在开的车早已大量运用了传感器和电控技术,电脑会根据司机的开车意图主动提前改变水泵、节温器和风扇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随意调整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高速挂D档匀速驾驶的时候,电脑会倾向于偏经济性的散热策略,让发动机在不发生爆震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较高的温度,以确保良好的热效率。这个时候它就会主动减小散热性能,降低水泵压力、节温器开度和风扇转速等参数。


再举个例子:当你突然想超车,或者想放飞自我和别人飙车一程,当你挂上S档大脚踩油门的同时,电脑就会立刻做出“发动机即将高负荷运转”的预判,于是就主动让冷却系统全效率打开,并且加大喷油量(混合气偏浓也有降低缸内温度的作用),为发动机提前创造一个安全的温度环境,以供它下一秒顺利暴走。这就是当今汽车冷却系统的主动预判能力。



恰恰相反,高速行驶时发动机散热更好

高速时发动机散热更好,这似乎有点反常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高速时变速箱会停留在高档位,因此发动机的转速反而并不会太高,如果车速是120km/h的话,发动机差不多也就两千多转。这时发动机会处于一个低转高负载的工况下,懂发动机理论的人都知道,低转高负载是内燃机最“舒服”的工作状态,热效率也比较高,因此这时并没有很强的散热需求。相反如果是在市区用低档位频繁超车,发动机就会经常在高转低负载的工况下运行,热效率低,反而对散热性的要求高。

第二:高速行驶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自然风从前格栅灌进来,散热器就安装在格栅后面,这个强风会大大提升它的散热速度。如果天气不是很热或者车速足够快的话,电脑甚至会切断风扇的供电,仅靠自然风就足以用来散热。所以说高速行驶时,散热反而比低速和怠速时要好。


突然熄火反而会增加冷却系统的负担

在长时间行车后发动机还处于高温状态,此时如果突然熄火,水泵就停止了工作,冷却液也就停止了流动,这个时候散热能力就会大幅下降,因此反倒有可能会造成发动机聚集过多的热量散发不掉。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天我们把车子熄火后都会听见风扇狂转,因为只有通过这个办法才能尽可能把发动机的预热散掉。而且话又说回来,把发动机舱盖打开散热的效率真的很有限,给发动机散热绝不是像给一个中暑的人解开上衣纽扣那么简单。


总而言之,开高速为了避免疲劳驾驶经常到服务区休息一下确实有必要,但如果是特地为了给发动机散热,那就真的多此一举了!还是那句话——有一种热,叫做“车主觉得发动机热”。

PS:除了文字,我平时还会更新视频内容,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马头人车库”


马头人车库


很多车主对汽车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在日常用车中更容易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判断车辆状态,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发动机温度。

发动机是靠燃料燃烧产生动力的,工作温度不可能太低,一般都在90度左右,排气系统温度更高。而这个温度对于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洗澡水40多度都觉得烫了。所以很多人看到发动机这么烫都怕出问题,于是就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情景,比如早些年摩托车流行的时候很多人跑完停车后喜欢用凉水冲发动机,也有网友想掀起发动机盖给发动机散热。其实对于散热系统正常的车来说不需要刻意这样做。

发动机散热系统其实更严格来说应该叫做热管理系统,因为它并不仅仅是为了散热。发动机冷启动时需要尽快提高温度,这时候冷却液只在发动机内部循环,升温更快。当发动机温度超过其最佳工作温度时节温器打开,冷却液会从位于车头的散热器流过,再配合散热风扇带来的高速气流,冷却液温度瞬间被大幅度降低,基本上数秒钟之内就可以把发动机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所以说正常用车过程中只要发动机高温报警灯没点亮我们就不需要管它。

而且发动机在高速行驶中温度不见得就一定高,首先来说高速行驶中发动机基本上处于相对高效的工况,这时候混合气质量高,燃烧迅速,燃料的热量更多的转化成动能,被发动机硬件吸收的热量更少。其次高速行驶中会有大量气流透过进气格栅进入发动机舱,底盘下面也会有高速气流,这些气流可以带走一部分热量,所以相比来说市区走走停停的时候气流流动性差反而发动机温度更容易升高,具体表现就是跑高速的过程中散热风扇不容易启动,而在市区堵车时散热风扇会频繁启动。

所以说跑几个小时高速后只要没高温报警我们就不需要打开发动机盖透气。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做法,因为有些配有电子水泵的涡轮车停车后发动机温度较高时散热风扇还是会持续转动一段时间,这时候如果你掀开发动机盖子的话会加快散热,缩短风扇和电子水泵的耗电时间。不过考虑到稍后还要继续行驶,浪费的电量很快就会补充上,所以掀不掀机盖子无所谓。


爱车大家说


汽车高速跑两三个小时,停车后没必要将发动机盖掀起来透气。我知道您担心的是汽车在长时间高速运转后,发动机会产生很大热量,舱内由于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里面的电器件有可能出现损伤。

举例来说,过热的发动机使积存于活塞顶部、燃烧室壁、气门顶部及火花塞上的积碳形成炽热点,易造成可燃混合气的早燃。又或者火线圈可能过热而使高压火花减弱,容易出现发动机高速断火现象。

不过这些都只是理论上而言,其实汽车并没有这么脆弱。以上这些其实是汽车在长时间高负荷运转下有可能发生的损伤。不过高速跑两三个小时,一般是不会出现类似问题的。

除此外,要知道现在的发动机降温广泛采用的是水冷技术,而不是风冷技术。

这里的“水”指的是防冻液,通过防冻液在发动机内的循环,带出发动机的热量来起到降温效果。

简单来说,冷却系统的循环过程是:水泵→发动机缸体→节温器→水箱(风扇定时散热)→副水箱→水泵。

水冷的优点在于它时时刻刻能给发动机降温,而风冷技术则不行,因为一旦停车,就没风了,风扇自然也就不转,导致没办法降温。所以在以前,跑了很长时间的高速后,采用风冷技术的汽车确实应该掀起发动机盖来帮助降温。

当然了,万事没有绝对。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水温表来观察发动机的受热状态,但如果水温表的指针一直处在红区,或反复地在红区震动,这时就得停车检查,并通过开启发动机盖等方式帮助降温了。


东拉西车


关于发动机散热的问题详细解释过,还是哪个问题:单程几千公里的重卡在休息区是不是要掀开车头散热呢?

汽车冷却系统的稳定超过了一般人能够理解的程度,看似简单的冷却循环系统实则非常科学,首先说明冷却系统和核心:

1、发动机本身有冷却液的水道,热机在运行中产生的温度很高但这些温度会被不断循环的冷却液吸收并带走。

2、冷却液经过管路流经散热水箱,也就是掀开引擎盖后在最前面能看到的一个银色箱体、箱体前有会一组风扇。

3、行驶中自然风包括风扇的风在不断的为冷却水箱进行散热,能保证水箱始终稳定在比冷却液温度低很多的低温状态。

4、高温的冷却液热量被散热水箱快速吸收并挥发,冷却液再次回到低温状态预计流入发动机水道吸收热量,原理如下所示(左侧为水箱、右侧代表发动机,圆圈内指节温器不用关注)。

这一循环在发动机渡过冷启动阶段水温足够高后会周而复始的永久性循环,所以发动机的运行温度能够稳定在合理的区间,即使长时间驾驶也不会导致发动机过热而损伤。

而且各大主机厂在发动机测试阶段基本都有1000小时的稳定性测试,测试中是以高负荷不间断持续运行,这一次测试就是41.6天。

其次发动机在车企装配到汽车上之后还会由专门的试车小组进行超长里程的长测,其目的不仅是为测试发动机的稳定性还要对去全车的故障点进行统计,但在这些数据中发动机的问题往往不多。

测试的里程多数车企会超百万公里,试车小组以换人不换车的高负荷运行进行连续测试,在这种不断挑战车辆极限的测试中多数预计量产车都是合格的。


所以发动机并不需要担心高温但有一种车需要注意,其次冷却液的使用也有注意事项。

早期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少数车辆没有延时散热系统,这一系统简单的理解是在发动机和增压器熄火时仍是超高温状态,熄火锁车后发动机会自动持续运行散热系统对发动机和增压器降温,直到温度达到安全线后会自动解除,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

不过有极少数车企为节省制造成本会减少这项配置,长时间驾驶后会要求驾驶人以怠速冷却降温;车辆有标注这项提示的话则要特别注意了,虽然不至于掀开引擎盖降温还有必要等待,否则……


冷却液的问题比较简单,只要别使用纯水替代冷却液即可;其次冷却液在使用过程中会正常蒸发减少,注意定期检查冷却液的余量防止因量不足导致高温;补充冷却液可以用蒸馏水等量补充减少的部分,因冷却液蒸发的部分主要是水。

注意以上事项后车辆无需担心,别说两三个小时,即使是连续行驶几十个小时也毫无影响,在疲劳驾驶要求不高的时候换人不换车的营运车辆一次跑几十个小时是很正常的,发动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



天和Auto


跑长途前,必须做点冰袋放机舱里头!万一坏了就损失大了,路过服务区时,建议让修车师傅把发动机拆下来放冰箱里冷却一下,更有利于散热。空调最好每5分钟关闭一次,避免发动机负载过大。每开30分钟左右都必须立即停车,用冰水浇一下四轮刹车片,防止刹车片过热刹车失灵。路面不好时,车上人都下来,有条件最好抬过去,防止底盘受损。没有胎压监测的车,不要怕麻烦,一小时测一下,安全重要。最好是四轮换一次位。


chency88


曾经也有一个盆友问我,车子在高速上行驶两三个小时,要不要打开引擎盖给发动机散热。我当时的回答就是,车子是机器,人到是要好好休息一下。今天就针对这个问题好好聊聊。

其实大家担心的这个问题工程师早在发动机的研发阶段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因此这才有了发动机上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妙就妙在它可以让发动机的产生热和散热速度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从而使它的温度维持在一个特定水平,既不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而上升,也不会随着发动机功率的减少而下降,这就是经典的循环水冷系统设计。这套系统并不是被动地在给发动机散热,而是主动的。它由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节温器、冷却液、冷却水道等部件组成,工作原理就是用冷却液将发动机的热量吸收,再让它流至散热器用风冷的方式进行降温,然后重新回到发动机去再次吸热,如此往复循环。

过去的老车由于水泵、节温器和散热风扇的效率调节都是用纯物理的方式去控制的,因此还没那么智能。而我们现在开的车早已大量运用了传感器和电控技术,电脑会根据司机的开车意图主动提前改变水泵、节温器和风扇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随意调整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高速挂D档匀速驾驶的时候,电脑会倾向于偏经济性的散热策略,让发动机在不发生爆震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较高的温度,以确保良好的热效率。这个时候它就会主动减小散热性能,降低水泵压力、节温器开度和风扇转速等参数。

高速行驶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自然风从前格栅灌进来,散热器就安装在格栅后面,这个强风会大大提升它的散热速度。如果天气不是很热或者车速足够快的话,电脑甚至会切断风扇的供电,仅靠自然风就足以用来散热。所以说高速行驶时,散热反而比低速和怠速时要好。

总而言之,开高速为了避免疲劳驾驶经常到服务区休息一下确实有必要,但如果是特地为了给发动机散热,那就真的多此一举了!


大龙聊汽车


一般没必要。

据我所知,只有配置钢带式cvt变速箱的日系车型,在激烈驾驶或者跑山路时,万一遇到cvt变速箱的热保护,才需要打开发动机前舱盖,最少晾上半小时才行,如果少晾了哪怕只5分钟,那么,对不起!下一个cvt变速箱的热保护就会接踵而来。

稍微解释一下cvt变速箱的热保护,以日产车型为例,在跑山路或者激烈驾驶之时,由于钢带式cvt变速箱的原理决定了它不能快速的切换档位,所以为了避免钢带打滑导致整个变速箱的彻底报废,厂家精心设置了cvt变速箱的热保护功能,其具体的表现,就是比如日产车型万一遇到变速箱的热保护,这时全部的档位都失灵,解决方案就是如我开头所说的,停在路边乖乖的打开发动机前舱盖,最少晾上半小时才行。

这个cvt变速箱的热保护功能,很多人一辈子都遇不到一次,但不能说它就没有。相反,只要你遇到过一次,你这一辈子都会记忆犹新,所以,记住我说的解决方案:打开发动机前舱盖,最少晾上半小时。


红剑鱼


哈哈,一看您就是一个爱车之人。

回答之前,先问您几个问题:

跑马拉松的人,连续跑了2-4个小时,跑完后要不要就进ICU

飞机以800多公里的时速洲际飞行10几个小时,落地后是不是就要大修

远洋巨轮在海上航行1个多月,返航后是不是就要报废?

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

因为任何事物,无论是人还是机械,都有他的工作极限阈值,显然以上这些活动,都没有达到他们的极限值,是在设计阈值之内的工作量,因此并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汽车也一样。

作为现代成熟的工业产品,现代汽车的工作环境、极限强度、稳定性、装配、散热设计等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汽车在高速上跑2-3个小时,发动机实际上只是在最高档以低转速在运行,因此负荷并不大。

实际上,跑高速损耗最大的不是发动机,而是轮胎。

因此,如果你确实爱车的话,应该在每次停车时,检查并关注轮胎状况。

因为,轮胎不仅易磨损而且是重大的安全隐患。一旦论坛磨损严重、有破损、鼓包或者裂纹,一定要及时更换,特别是在高速上,轮胎的转速非常快,轮胎内外壁的温度也是非常高。热胀冷缩,这就使轮胎内的胎压越来越大。

如果轮胎受损或者强度不够,高速行驶中很可能会因为一个小石子或者小坑发生爆胎,而高速爆胎是非常危险的状况,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有您操心发动机的功夫,还是关注下轮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