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保险的自己买了一堆保险,最后会是什么结果?


做保险的自己买了一堆保险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赚到了很多钱的代理人,他们很大部分的钱都会投资到保险产品上,特别是年金险和终身寿这种能保值增值还能做资产规划的,一种是为了凑业绩而买的。



前者不必说了,一般都是有大团队的团队长,每个有稳定的高收入,自然不必担心保费问题,悲催的是第二种,如果为了凑业绩而让自己有保费压力从而影响生活品质的话,那就是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做保险,自己的保险之路走得也不顺畅,收入跟不上,自然到最后交不上保费只能选择退保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对保险行业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很多人被保险公司代理人增员去做保险,除了看到现在大家保险意识的逐渐增强,大家都有买保险的需求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听代理人讲的年薪百万不是梦,于是踌躇满志的去做保险了,需不知保险是一个很考验人性的行业,因为你会遭受很多的拒绝,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与抗挫能力,就很难开展业务。


如果入行前人脉资源很广,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你之前所有人脉资源的变现,所以一开始你会有很好的业绩,但是如果没有在这个阶段很好的提升自己的专业度,没有培养自己持续拓客及转介绍的能力,那么在辉煌几个月后很有可能业绩严重下滑,甚至0业绩,因为保险行业每月业绩都是清零的,每个月都是从头开始,像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所以才有了做保险不要做流星,而是要做恒星的说法。


二、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为什么做保险


其实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你去做保险了,客户为什么要跟你买保险?很多人对于做保险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听说挣钱多而去的,但是赚钱的本质是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


换句话说那么多卖保险的为什么一定要跟你买?做了保险以后你会明白一个真相,有时候往往跟你关系最好的朋友,甚至是亲人都未必会跟你买保险,人情单在现在来说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已经不是很买单了,大部分消费者更在意在你这里买保险能否帮他们真正解决问题,专业、靠谱是他们选择保险代理人的基本要求。


三、专业能力欠缺,不会做需求分析


很多保险代理人受限于保险公司产品的单一性以及保险公司培训的封闭性,根本不知道怎么给客户做需求分析,就算有些人会做,但自己家的产品根本没有办法给客户配齐一个完整的能解决客户问题的方案。


就像题目中说的一样,如果代理人自己买了很多份保险,最后无奈退保了,这就是很明显的连自己家的保险需求分析都不会做,不清楚自己家的经济情况、家庭结构、风险缺口,从而让保险成为自己的负担。


专业的保险代理人第一份保险的规划就应该是给自己做,按照自己家的具体情况算出自己所需的保险类别、保障额度、保费支出,整个费用不会占到家庭可支配支出的30%,自然也不会出现交不起保费的情况。



综上所述,瞎买一堆保险到最后交不起保费的都是做保险的心态有问题的,没有专业精进的信念,没有持续经营的耐心与决心,没有持续拓客的销售精神,只能在每个月保险公司考核的时候通过自己给自己买保持住工号,但这种往往也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被保险行业淘汰。


宁雪珍


这个我说真实经历吧,我外甥媳妇去保险公司上班了,外甥媳妇就是我老公亲姐姐的儿媳妇,刚上班那会好积极,保险公司洗脑了,先让自已家人买,我老公姐姐没钱,天天生气,没办法我姐姐借钱给我姐夫买了一份保险,这才停止吵闹,再开始就是来我家,外甥媳天天来我家让买保险,我老公就一个姐一个妹怕姐姐在中间不好过,就说没钱买想打发他,没想他愿意垫付,话都说到这份上,没办法老公让给我买一份,当时刷的信用卡,我外甥媳妇把亲戚拉了一遍,外边没卖出一份,干了半年没业绩干不下去了,就辞职了,后来我姐夫再没买第二年,我也就买了一年,我们一共亏了快一万,我外甥媳妇半年也没挣一万,自已亲戚先亏,保险都是亏的业务员亲戚,要不保险业务员天天招工,只要招到工就赚钱啦!


棚户区三宝妈幸福生活


我2008年汶川地震过后就在保险公司待过几年,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对于来应聘的人都从不拒绝,为什么呢,是因为不管你是谁,都有朋友,即使你卖不出去保险,也给身边的朋友讲了保险理念,以后可能会买,即使你卖不出去保险,可能业务员自己也会买一堆保险。

那么很多来面试的业务员经济能力很差,本来就没什么钱,之后在保险公司为冲业绩,为转正,为冲主管,不是为自己健康而买的一堆保险,不管离职还是没离职,最后都有可能没钱续费,而退保。

我其实以前也买过保险,最后也退了,当你经济能力不行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保险应该买,但不能盲目的买,当你有能力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买,也不能说明不明白就盲目的去买。


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保险里面有一款在银行里面卖的理财型保险,这是保险产品的一种,一般在中小银行里都有很多销售员,特别是一些老人,去存钱的时候,在不明白的时候就把钱存在保险公司,然后取钱的时候取不出来,造成很多的一些麻烦。所以买保险产品,自己一定要懂,要明白他的条款,不然以后可能会责怪业务员,责怪保险公司。


总结:保险业务员如果不是为自己的刚需,盲目买的保险,最后结果都是退保,如果是客户不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保险,结果可能也是退保,甚至是不愉快。


支付这些事儿


做为过来人回答一下,自己曾经做代理人时也买过一堆保险,后来看透了保险公司一味支持拉人头晋升的模式后,果断的离职做了一名自由经纪人,做代理人时的保单基本全退完了。当时退保时我拿着六份保险合同,都觉得自己“学费”交的有点多了,但是,接下来我却看到了一位小伙子抱了30多本保险合同来退保......


只要做过半年以上传统保险的朋友应该都有体会,自杀件,自残件,为了保住等级和荣誉,为了晋升,比比皆是。但是也不只是有退保这一种结果。

总结一下:


第一、大多数:买了一堆小额件,流失的时候退保,损失了大部分的保费

这种多为代理人自保件,险种多为小额的分红型,两全型,一旦脱落就会退保,当然也会损失大部分的保费;


第二、小部分:买了一堆保险,发展的不错,继续交;

这就是比较早期的代理人或者能力异常突出的代理人,为了团队,晋升,大量的自买,随着收入的提高,就当自己的强制储蓄了,这种险种多为年金保险。


第三,极少数:不知道是幸运还是悲剧,买了一堆保险,结果真出事儿了,出险了。


相信做的时间长的保险朋友,肯定会发现公司有些超大额理赔案例赔付金额很高而且涉及赔付的险种会多的离谱,基本同时有这两个特点的理赔案例都是保险从业人员。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反向思考一下就知道了。


肯定还有其他的结果,欢迎大家评论补充!


我是化险为易,多年保险狗,带你走出保险套路!

化险为易


我家买了4份保险真后悔。给你们算一下我买的那份,每年大概3700x15年交的费。生病意外最高赔10万。经后钱根本不值价。我买保险五年。我买保险时县里房价大概4700每平方米。现在房价7000多每平方根。千万别买保险套路。买保险不如存钱,打比方每年买4000你存十年加利息你有事也可以取出用。千万别买保险,买了你会后的。我交5.5万最多生病意外险陪十万。生病陪十万都不值钱钱扁值。买保险交了钱不会退,只能前进继续买。作为我买了保险后悔跟大家分享。


用户3064217154310


大家好,我是希财君,说一个我朋友的故事吧!

最近,朋友离职后,找了很久的工作都没找到合适的,于是就去做了保险。

自从朋友做了保险后,我们这些人都笑她被洗脑了。不管何时何地,都在说保险的各种各种好。而且各种朋友圈都被霸屏。

前段时间,和朋友一起吃饭,整个饭间说的最多的就是某某某看了她的朋友圈,买了什么什么的保险。 而且一问下来,几乎想买的都是亲戚朋友,其他成交的几乎没人。

她自己也给老公买了保险,接下来打算给自己买,以及给家人买。

虽然目前还没有成交,也没赚到啥钱,不过自己买保险,还是买了一堆。


希财网


我是保险从业者。

我目前的保险。

1.定期寿险200万

2.重疾险50万

3.癌症重疾险100万

4.百万医疗险1份

5.综合意外险250万

6.自驾车意外险150万

算是自己买了一堆的产品。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首先我是基于自己实际情况,我作为一个从业者,明白保险的功用,也知晓自己的需求,所购买的保险也是基于自己实际情况而配置。

或许有些业务员是因为业绩不足,为了保号然后买的自购件,我们业内俗称自杀件,即为了业绩自己给自己买保险充当业绩。这种情况多见于主体公司,有业绩考核、保级等要求。

从两个方面说,有一些的确是不具备购买大量保险条件,因为需要业绩而不断的在自购,保险的收入远远低于支出的保费,为了主管画的年薪百万的大饼,不断的拆东墙补西墙,债务越滚越大,这种情况是实际存在的。

另一方面,部分从业人员因为这种原因购买,恰好发生风险,结果是成为保险的收益者。

但是,我认为大多数的业务员,都是基于了解保险,认同保险,并且是在自己的需求基础上购买保险的,也只有这样,才更有理由和底气给他人推荐保险。


27度保


保险公司之所以不停地招聘员工,实际是在招聘客户。每个进入保险公司的人,为了尽快做出业绩,往往会给自己和家人买上一堆保险。


保险从业者能坚持下来并不容易,除非人脉比较广,有钱的亲戚朋友多,或者是特别勤奋努力还会想办法的那种,多数人是坚持不下来的。在保险公司的时候一开始自己买保险有提成,看起来便宜很多,能省40%左右,但是提成不是一直有的,一般三年左右也就没有了,但是很多保险的缴费周期往往十年以上。


保险从业者自己买了一堆保险,有时候还给家人买上一堆保险,看起来增加了保障,但是用不上的时候看不出好处,每年大笔的保费却是不容回避的问题。重疾险一年几千元,孩子的万能险或者分红险动辄万八千元一年,买上几份保险一年的保费就要两三万元。如果家庭收入高,每年拿出几万元交保费不是问题,但是如果收入不高,工作又不稳定,退保几乎是必然选择。


一位邻居曾经做过一段时间保险,不到一年的时间,给家人买了一堆保险。后来保险难做,业绩不达标没底薪,邻居就不做了,但是保费还要继续交。一年几万元的保费,还要还房贷,还要养车,虽然家庭收入不错,也是不小的负担。几年保费交下来,十来万元已经进去了,退保的话会损失大半,不退的话还得交更多,十分纠结。


保险公司招聘员工进去,都会有一个洗脑的流程,经常培训开会,大讲保险的好处。几个月下来,身处那样的环境,加上业绩考核压力,想做保险赚钱的人基本都会掏钱自己买保险。正是保险公司源源不断的招聘,使得业绩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客户入瓮。


不要说普通人搞不清保险条款的优劣,即使保险从业者也未必真正清楚一份合同的所有条款。保险本来就是一个概率游戏,保险公司稳赚不赔,超低的理赔率才是保险公司盈利的关键。


对于买了一堆保险的人来说,最终选择退保的一定是多数,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有可能会留一两份性价比相对较高较实用的,能够全部留着一直交下去的比例极低。


财智成功


如果从事保险相关行业的人给自己买了一堆的保险,最后很大可能就是没钱续保,选择退保,因为不退保将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水平。

认识一位保险代理人,他自己一个人每年在保险上的支出超过5万元,刚开始的时候生活很有品质,觉得能负担这个保费,但是后来结婚有了孩子,随之还有车贷房贷,父母赡养,各项支出越来越多,原本的小资生活变成连保险都交不起

其实保险的作用是保障,我们都希望能用很少的钱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然后可以把钱花在其他地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保险可以避免意外来临时财富会付诸东流,让我们能坦然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更好的生活。但如果买一堆的保险,说明还没真正明白买保险的目的,也不懂自己的家庭责任有多少,不懂量化保险的保额,很大程度都是因为担心自己会生病,因为焦虑买保险。(这里不考虑为了完成业绩而买保险的情况)

如果买了一堆的保险,那就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保单。保险只是一个很小的金融工具,我们不应该花那么多钱在保险上。买保险正确,但买了一堆保险就要反思一下自己买保险的初衷。我们是想花少量的钱买保障,然后让生活更好。而不是为了买保险,愁保费而活的。世界那么美好,那么多有趣的东西都在等着我们


私席保社


工作了有近十年了,上海, 深圳,北京,杭州等大城市也都去过;也接触了很多行业,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就我接触的行业中我认为保险行业的模式是最成功的。自己在刚毕业的时候也去过平安,农银人寿,中国人保等保险公司工作过,保险行业做了不到一年觉得是真不适合自己,所以最终选择了放弃。虽然从业时间不是很长,不过对于保险行业我还是深有体会的。

长期做保险的人必然会给自己买一堆保险。

保险行业进入公司的第一步就是培训,在大城市的保险公司多数都会有为期一周左右的近封闭式培训,给你讲保险的重要性,让你考保险从业资格证。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后如果你没有辞职那么保险在你心底就有了根,接下来就是上班了,为了工作为了能在这个位置上生存下来很多人都会选择为自己或者家人买一份保险。特别是寿险从业者如果自己没买又怎么能让别人相信你呢?加上保险行业的奖励是很高的,为了能连续多个月自己都有保单很多人都会选择为自己或者家人买多份保险。能在保险行业做一年的人再想撤出就会发现自己全身都是保险了,自己的积蓄好像只有保单,而且身边的亲戚朋友也多数都是因为你而投了保,你想撤太难了。这就是保险行业的高明之处,保险公司每年都大批的招人其实另一个目的就是在找客户。

并非所有的保险都适合我们。

其实很多保险从业人员卖出去保险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提成,保险的提成是非常高的,尤其寿险提成可高达25%。保险在从业人员的口中几乎是万能的,有保障,能理财,还能避税;但是这样的保险真的适合你吗?保险的基本作用就是给你一个保障而已。保险理财10年,20年后你觉得这个保险能保值吗?避税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的工资根本就够不着缴税还避什么税?仅有的那一套房子能轮到我们缴税吗?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多数保险都是不适合我们的,即便是那些保险从业人员,自己买了一堆保险你能用上的有几个呢?所以保险是必不可少,但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险才可以,要以保障为主的保险才值得拥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