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世界第三”的伊拉克軍隊,為何沒能打贏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是上個世紀中東發生的一場持續了八年的大規模戰爭,戰爭的雙方是富國強兵的伊拉克和剛剛經過伊斯蘭革命的伊朗,這場看似毫無懸念的戰爭,卻最終雙方打成了平手,在付出慘重代價以雙方簽訂停戰協議,卒子紅雖然雙方都宣佈自己獲得了勝利,但實際上誰也沒有獲勝。

號稱“世界第三”的伊拉克軍隊,為何沒能打贏兩伊戰爭?


當時的伊拉克可謂是富國強兵,而伊朗則在1979年爆發了伊斯蘭革命霍梅尼推翻了巴列維王朝上臺,此時的伊朗剛剛經過革命正處於陣痛階段,而且還和美國交惡,薩達姆也正是瞅準了這個時機選擇出手,想要獲取波斯灣的出海口(伊拉克只有不到50公里的海岸線,而且還是淺灘,無法形成優良的港口供油輪停靠)及霍爾木茲海峽的島嶼,一勞永逸的解決石油出口問題。

號稱“世界第三”的伊拉克軍隊,為何沒能打贏兩伊戰爭?


伊拉克在此前擁有蘇聯的支持,號稱僅次於美國和蘇聯,擁有“世界第三”的軍事力量,軍隊120萬,坦克12000輛、戰機千架,都是當時先進的蘇式武器,可以說戰鬥力確實在當時的中東首屈一指,但擁有著如此強大軍隊的伊拉克為何最終沒有打贏剛剛經歷革命陣痛的伊朗呢?

號稱“世界第三”的伊拉克軍隊,為何沒能打贏兩伊戰爭?


筆者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第一:雖然伊拉克擁有非常強勢的軍隊,伊朗處於弱勢,但伊朗此前經歷了巴列維王朝的高速發展,建立了強大的工業體系,還留存了大量美式裝備,再加上由於伊朗反美得到了當時蘇聯的支持,因此霍梅尼政權雖然剛剛建立不久,但依靠原來的家底和蘇聯支持的武器,很快頂住了第一波攻擊,不至於處於一邊倒的狀態,而且在隨後的戰爭中越戰越勇。

號稱“世界第三”的伊拉克軍隊,為何沒能打贏兩伊戰爭?


第二:伊朗國土面積160萬平方公里,多以山地為主,地形複雜擁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具備打持久戰的能力。而薩達姆發動戰爭原本想很快使伊朗屈服,從而獲取波斯灣出海口和伊朗控制的霍爾木茲海峽島嶼,但沒想到伊朗頑強的抵抗而且堅決不和談,使得伊拉克在經濟方面開始吃不消,再加上時間一久士氣也逐步消沉,前期的優勢不在。

號稱“世界第三”的伊拉克軍隊,為何沒能打贏兩伊戰爭?


第三:霍梅尼是宗教領袖,在當時擁有著強大的號召力,雖然在武器裝備方面處於部分劣勢狀態,但由於戰爭是伊拉克人挑起來的,而且是入侵伊朗領土,處於不義的一方;因此處於正義一方的伊朗人擁有著強烈的保家衛國的決心,這種精神狀態使伊朗人更加頑強,對於領土寸土不讓,面對武器不如對方的場面,很多伊朗人依然堅守陣地,表現出視死如歸保家衛國的精神。

號稱“世界第三”的伊拉克軍隊,為何沒能打贏兩伊戰爭?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當時伊拉克軍隊擁有先進的武器優勢,但戰爭畢竟是由人在打,這其中人的精神因素在戰爭中很重要,尤其是士氣問題,影響著戰爭的走向,處於正義的一方也許一窮二白,但卻擁有者堅定的決心,而侵略者則往往則擁有更多的退路,自然也就沒有強烈的決心,這或許是伊拉克沒能打贏兩伊戰爭的一個重要原因。

各位網友對此有何看法,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