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麻溝花開正“豔”

邊麻溝花開正“豔”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本網記者 陳鬱 報道)千畝“花海”產值規模170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4822.4元,產業興旺、村容整潔、人心凝聚、鄉風文明的“幸福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邊麻溝村以超高的花海顏值實現了小山村的華麗轉型。

邊麻溝村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因為偏遠、高寒,這裡的發展遲緩、動力不足。“我們這裡海拔高、降霜早,莊稼不成,村裡過去有一半土地撂荒;因為人多、草地少,養殖業也發展不了。雖說當時村裡已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但前幾年老百姓手裡沒錢是個普遍現象。”邊麻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培東告訴記者。

在青海,一到週末,青海及周邊省市的自駕遊大軍紛紛湧向西寧周邊,鄉村遊成為市民的熱門選擇,讓很多籍籍無名的小村莊變成了炙手可熱的旅遊目的地,邊麻溝首當其衝。

2016年,邊麻溝村黨支部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景點”的設計規劃理念,以“花海農莊”旅遊品牌為點,以大通縣大眾農業觀光專業合作社和青海萬花谷生態旅遊開發公司為依託,帶動全村農戶發展以花海農莊為主的鄉村旅遊業,先後投入資金1700萬元,流轉土地600畝,建成以愛情為主旋律的“七彩花田”和“中國夢”主題花海共700畝,修建農家院61個、自助餐營地15個、移動攤位15個,延伸以徒步健身為主的旅遊棧道1500米,打造了“以花引客,以花留客”的鄉村旅遊基地。初步建成了集花卉基地、人文景觀、餐飲住宿、娛樂遊戲為一體的鄉村旅旅遊景區,探索出了適宜本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新路子。

2016年7月,邊麻溝花海景區正式開業,僅僅幾個月的時間,門票收入就達到210萬元。

边麻沟花开正“艳”

“花海建起來後,我自己也開了一家農家樂,每年旺季的時候兩三個月的時間我至少能掙2萬塊錢,村裡的花海農莊流轉走了8畝地,每畝收入400元,有3200元的收入。入股花海農莊2萬元,分紅2000元,還有200元的村集體分紅,冬天農家樂沒有客人,家裡農活忙完了我還可以出去打工,這樣下來我一年的收入也不少哩!”村民楊勝雲高興的說。

“村裡有了錢,就有能力為大家辦實事了。現在全村每個村民近500元的養老、醫療、水費支出,村集體都承包了,這部分支出每年還在上調。”村委會主任李存德說。

通過花海農莊引領,邊麻溝周邊的東至溝、花科莊等村也興起了鄉村旅遊,與花海相連,連成大旅遊景區,開闢農民增收新途徑。目前,周邊發展自駕遊8家,農戶的戶均收入已超過3萬元,全村近一半農戶吃上了旅遊飯。

據瞭解,大通縣是2017年我省6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之一,試點工作中,大通堅持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改革的重要任務,採取多種形式盤活集體資產資源,壯大了集體經濟實力。

大通縣經營管理站站長陳黎告訴記者,全縣明確新組建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為獨立的市場經濟主體,負責集體資產管理運營,採取入股、租賃、合作和聯營等方式,充分利用區位、資源等優勢,通過發展農家樂,開辦經濟實體,開展服務創收等特色產業項目等,拓寬村級增收渠道。

從2017年10月開始,大通縣用了兩年的時間全面完成改革任務,全縣共清查核實集體資產7.39億元,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38.05萬人,組建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289個。

边麻沟花开正“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