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雏鸡的早期死亡?

sunyoson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村养鸡户育雏时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扎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2、密度过大,相互挤压

由于密度过大,饲槽和饮水器数量少,放置的位置不当,或者环境突变,有异物刺激等,常导致鸡群互相挤压。每平方米鸡舍面积的养鸡数量,一般1周龄~2周龄可饲养30只~40只,随着周龄的增加,每周可递减5只左右,至7周龄~8周龄,可饲养10只~15只,还应根据鸡的品种、大小、强弱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以免互相挤压。

3、疾病预防不力

农村养鸡户很少注意育雏的保暖设备、料槽、饮水器等日常用具的消毒。雏鸡不能及时进行鸡新城疫的基础和加强免疫,法氏囊、鸡痘疫苗等接种也不及时。雏鸡白痢和球虫病是育雏阶段两大疾病,农村育雏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预防时间和方法,等到病鸡出现症状后才采取有关措施,工作被动效果差

4、饲料种类单调,营养不全面

农村养鸡,一般选择自产的玉米、大豆、剩饭或青菜等单一饲料喂鸡,缺乏动物蛋白、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不能满足雏鸡的营养需要,严重地阻碍雏鸡的生长发育。雏鸡表现体质瘦弱,生长速度缓慢,甚至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症。要根据雏鸡的营养需要及当地饲料来源及种类,因地制宜地配制雏鸡的全价饲料。 5、鸡舍的卫生差

农村养鸡一般不太注意鸡舍卫生,鸡舍地面或炕面的垫料长期不更换,不经常打扫,舍内温度高,湿度大,鸡粪成堆,病原体和寄生虫卵长期生存,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容易传播,从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要搞好鸡舍卫生,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和垫料,保持鸡舍干燥,定期对鸡舍用具进行消毒,再给予药物预防和治疗,就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6、鸡舍的通风换气不好

育雏室的空气要保持新鲜,由于雏鸡新陈代谢旺盛,鸡群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如果浓度达到5.8%,鸡群就会出现异常,浓度增至15.2%,则出现昏睡。

另外,鸡排出的粪便蒸发出大量氨气,浓度过高,也会引发疾病。育雏室要注意通风换气,但不应使空气直接吹入鸡舍,尤其外界气温较低时,更要防止冷风吹入。



享乐之鲜


肉用雏鸡相对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要求高,幼雏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因此,要给予精心照料,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而死亡,生产中,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损失。

  1、严格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大群密闭饲养的雏鸡,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鸡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些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群乃至鸡场的毁灭性损失。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按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病源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若引进鸡苗时,须向供种单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如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应暂不接种此种疫苗,以免因接种疫苗而污染了这个地区,只有有过这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才能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2、及时进行药物预防。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的原因之首,球虫病也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此两病症的流行病学,在3周龄以前的饲料中应添加抗菌药物。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和0.04%的痢特灵,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5日龄后就应该预防球虫病,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必须用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30—60ppm的氯苯胍等药物。所用药物一定要称量准确、搅拌均匀,以免药物中毒,而且一种治球虫药物在使用1—2年后要更换一次新药,防止产生耐药性。

 3、防止温湿度急骤变化和通气不良。若育雏时保温不好,用温偏低,则雏鸡较长时间内难以维持体温平衡,严重者可冻死。若室内温度过高,偶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容易发生感冒;室内空气污浊,通风换气不够;温度忽高忽低,急剧变化;使用潮湿、污染的垫料和霉变的饲料;这些常常是导致幼雏肺炎的原因;有的强调保温,空气不流通,导致闷死;有的用高功率灯泡供温,因湿度过高而热死;温度过高、湿度不够可导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这都是由于没有调节好育雏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缘故,造成育雏环境恶劣,给雏鸡带来生长迟滞、死亡的后果。以上几个因素中,温度最为重要,育雏期所采用的温度,随季节、气候、育雏器种类、雏鸡体质、日龄等情况灵活掌握,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通风换气,但切忌贼风和穿堂风,避免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头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65%,中后期注意防潮。

  4、供给全价平衡饲料,预防营养性疾病。饲料品种单一,某些营养成分缺乏或不足,容易引起各种营养缺乏症。如玉米中含钙少,磷也不足,长期使用这种饲料幼雏会发生骨骼畸形、体质减弱;维生素D缺乏,则容易引起发育不良,喙和骨软弱且易弯曲,脚腿软弱无力或变形;硒和维生素E缺乏时,患白肌病,我国许多地方土壤缺硒,这些地区生产的饲料中也缺硒,因此,必须注意在饲料中添加硒的化合物。营养缺乏疾病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会引起大批死亡。所以,凡有条件的地区和饲养场,按饲养标准供给优质全价平衡日粮,如条件限制,则应多种饲料混合饲喂,使营养得到互补。

  5、严格消毒,预防脐部感染。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消毒不严,使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通过闭合不好的脐孔侵入卵黄囊感染发炎引起脐炎,因此,用福尔马林熏蒸的办法对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进行消毒。另外,对大肚脐鸡要单独隔开,用高于正常鸡体温2—3摄氏度的室温精心护理,且在饲料中添加治疗量的抗菌药物,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降低此病的死亡率。

  6、适时“开饮”,防止脱水。大批饲养的雏鸡,由于运输时间过久,或是接种疫苗等准备工作,使雏鸡“开饮”时间推迟太久;或是喂水时雏鸡不会饮水,或饮水器孔堵塞,或饮水器太少,致使饮水不及时,鸡体失水过度等引起。雏鸡脱水表现为体重减轻、脚爪干瘪、抽搐、眼睛下降,最后衰竭、瘫痪而倒毙。刚出壳的雏鸡第一件事应是在24小时内饮水,使它在并不感到口渴时开始饮水,促使其新陈代谢,就不会发生狂饮泻死和脱水瘫毙的现象。外运雏鸡应在入舍3小时内饮5%的葡萄糖和0.1%的维生素C溶液,以增强体质,缓解应激,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

  7、防止中毒死亡。用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时,计算用药量一定要准确无误,剂量过大会造成中毒。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拌均匀,应先用少量粉料拌匀,再按规定比例逐步扩大到要求的含量。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从饮水中给药,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造成一些雏鸡摄入量过大。切忌把饲料和农药放在一起而造成农药中毒;绝对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雏鸡;搞好室内通风换气,谨防煤气中毒。以上这些如有疏忽,都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8、防止聚堆挤压而死。聚堆挤压而死,在雏鸡阶段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密度过大,而室温突然降低;搬运时倾斜堆压,称重或接种疫苗时聚堆而没有及时疏散;断水、断料时间太长,特别是断水后再喂时发生的拥挤;突然停电或窜入鼠害等因素引起惊吓、骚动而聚堆。所以,要按鸡舍的面积定饲养量,而且要备足食槽和饮水器。在雏鸡阶段要进行23小时的光照、1小时黑暗的训练,使其能适应黑暗环境。

  9、加强管理,预防各种恶癖的发生。严重的恶癖多发生在3周龄以后,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羽癖。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在5—9日龄时断啄。平时应加强管理,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配合饲料中各种营养含量要合理,不能缺少无机盐和必需氨基酸;光照强度不能过强,时间不能太长。

 10、防止兽害。雏鸡最大的兽害是老鼠,所以,应该在育雏前统一灭鼠;进出育雏室应随手关好门窗,门窗最好能用尼龙绳拦好;堵塞室内所有洞口。

  综上所述,雏鸡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搞好育雏的各个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防疫和疾病防治的措施,就可能减少雏鸡死亡数,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蚂蚁鲜生


我国大部分地区一般都在春季育雏,但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大,而雏鸡初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完善,再加上饲养管理不得法,常常造成雏鸡大批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雏鸡早期死亡,务必做到以下“七要”:

一、温度要合适。

雏鸡对温度比较敏感,出壳后1~3周内保持35~32℃,随日龄增加,以后每周降低2~3℃。

二、饮水要及时。

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鸡,一定要及时饮水,否则会造成脱水。

采取自由饮水法,第1次饮水给予5%的红糖水。

三、湿度要适当。

出壳后10日龄内保持较高的湿度利于雏鸡羽毛生长及防止脱水,10日龄后 湿度要较低一些,以免诱发球虫病,一般10日龄内65%,10日后55%。

四、密度要适宜。

育雏密度过大,鸡舍内会产生较多有害气体,并会产生啄癖现象,育雏密度过小,育雏面积和设备利用不充分,造成浪费,一般平养时密度为每平方米20只,笼养时每平方米40~50只。

五、用药要细心。

用药量过大或药物在饲料中拌和不匀会产生药物中毒,所以预防和治疗雏鸡疾病时,一定要按剂量饲喂。

六、光照要合理。

光照可促进雏鸡的采食、饮水和活动,出壳后3日内应给予24小时的全天照明,以后每昼夜光照8小时。

在雏鸡1~2日龄,可采用24小时全天候光照,使雏鸡熟悉环境,以便于吃食、饮水。但照明灯光不宜过亮,一般以每20平方米安装1盏25W电灯泡为宜。至3~14日龄,只夜间喂食时开灯即可,白天不必开灯,以便于雏鸡休息以促进生长发育。2周龄后,如果天气温暖晴好,可降雏鸡放到室外去活动。但开始时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左右为宜。以后活动时间可逐渐延长,使雏鸡的到充足的阳光和充分的运动,以增强鸡体的抗病能力。

七、看护要精心。

对雏鸡要特别注意精心看护,以防被饿死、渴死、淹死、踏死、狗猫鼠咬死及中毒而死,还要注意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及粪便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


清酒暖风lina215yang


你好本人也有过养鸡的经验,

首先分析雏鸡死亡原因

从种鸡群考虑:

1、遗传性疾病的检查

2、孵化过程:孵化场所有没有被污染

3、商品代鸡舍是否彻底消毒

4、养殖环境是否良好,周围的疫情和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

经过以上死亡原因分析做到以下几点可减少雏鸡死亡

1、 保持适宜育雏温度。母鸡带小鸡的需要注意加热保温,温度要均匀平衡,保温标准如下:育雏器饲养的,1-3日龄30-32 ℃,4-10日龄27-30 ℃,11-20 日龄的22-25℃;育雏室饲养的1-3日龄的27-28 ℃,4-10日龄25-26 ℃,11-20 日龄23-24 ℃,21-30 日龄20-20℃,31-45 日龄18-19 ℃。要经常观察鸡群动态。温度适当,雏鸡活泼好动,追逐嬉戏,休息时一个靠一个平铺在垫物上,食欲好,饮水适度,粪便正常,羽毛光滑。 温度偏低时, 雏鸡密布在热源周围,或挤拥于一角,不思饮食,并发出急促的“叽叽”声,温度偏高,雏鸡远离热源,伏在地面,两翅展开,张口喘息,大量饮水,食欲差或不食。

2、 用配合小鸡料喂雏鸡,保持足够营养。雏鸡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生长发育快,对饲料要求高,所以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饲料来源种类,因地制宜地配合雏鸡日粮或购进小鸡全价配合饲料饲喂雏鸡,才能保证雏鸡营养需求,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饲养雏鸡日粮配方适量加些青菜,10日龄前每百只加一个鸡蛋。

3、 及时防治疫病。农家饲养雏鸡,及时做好防疫工作,是育雏关键一环,要认真做好几项工作。

①认真做好场地、用具消毒。可用千分之一强力消毒灵或百分之一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后冲洗干净才使用。

②预防鸡白痢病。 雏鸡白痢病2周龄内死亡最多,预防白痢病15日龄内要在雏鸡饲料中添加万分之二的呋喃唑酮。出现白痢病时治疗,可用下列方法: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按千分之二加入饲料喂鸡。千分之二金霉素混料或饮水。





赤峰联广葵花


很多时候由于养殖户没有正确掌握养鸡场雏鸡的科学饲养管理知识,或是有所忽略,往往就容易造成养鸡场雏鸡早期死亡的发生,从而影响雏鸡成活率,进一步影响最终的养鸡效益,那么怎样科学避免雏鸡早期死亡的发生呢?这就要求养殖户要掌握好必要的雏鸡养殖技术知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饮水要及时: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鸡,一定要及时饮水,否则会造成脱水。采取自由饮水法,第一次饮水给予5%的糖水。

  2.温度要合适:雏鸡对温度是比较敏感的,出壳后1-3周内保持35 -32 的减势,随日龄增加,以后每周降低2 -3 。

  3.湿度要适当:出壳后10日龄内保持较高的湿度利于雏鸡羽毛生长及防止脱水,10日龄后湿度要降低一些,以免诱发球虫病,一般10日龄内65%,10日龄以后55%。

  4.密度要适宜:育雏密度过大,鸡舍内会产生较多有害气体,并会产生啄癖现象;育雏密度过小,育雏面积和设备利用不充分,造成浪费。一般平养时密度为每平方米20只,笼养时每平方米40-50只。

  5.用药要细心:用药量过大或药物在饲料中搅拌不均匀会产生药物中毒,所以预防和治疗雏鸡疾病时,一定要按剂量饲喂,片剂类药要碾成细粉均匀掺和在饲料和饮水中饲喂。

  6.看护要精心:对雏鸡要特别注意精心看护,以防被饿死、渴死、淹死、踏死、狗猫鼠咬死及中毒而死,还要注意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及粪便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

  7.光照要合理:光照可促进雏鸡的采食、饮水和活动,出壳后3日内应给予24小时的全天照明,以后每昼夜光照8小时。

  以上即是第一农经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避免雏鸡早期死亡发生技巧的相关内容,养殖户要重视养鸡场雏鸡的饲养管理工作,精心进行养鸡场雏鸡饲养,以保障雏鸡的健康生长


小生爱电影


小鸡早期温度,湿度要掌握好,小鸡出壳要打马利克疫苗,以后一星期滴一次疫苗,防疫要做到位



A鸡蛋姐


按照我个人的养殖经验

雏鸡在长途运输后容易脱水长途运输后比较虚弱,在雏鸡到达脱温室把温度调到33至35度左右不能底,温度在后面的周期按照没周下调2度,直到跟外界环境温度相符合,脱温才算结束

,雏鸡在这之前对温度无法自己控制,所以脱温很重要,在运输途中容易应激,到达后可以家电解多维,红糖水,葡萄糖水,喂食在水喂了4个小时后在喂,可以加开口料,让雏鸡抵抗能力更强。

之后在平时的管理中要注意通风,鸡粪要及时处理,减少氨气,可以做脱温床,这样更省人工,只要温度,湿度,控制好,雏鸡的死亡率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还有除去鸡苗本身有疾病。


远行者L


雏鸡刚从一个鸡蛋孵化出来,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很弱,死亡率很高,我记得小时爸妈是定期的在喂鸡食时混入一些蒜泥,大慨就是自然抗生素吧,可以很好的预防早期雏鸡死亡率高的问题



旌旗斗艳


肉用雏鸡相对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要求高,幼雏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因此,要给予精心照料,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而死亡,生产中,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损失。


农村美食生活


雏鸡一般在春季喂养很好。做好鸡舍内的温度。及时要给温水喝,要及时防御疾病的发生。要打防疫针。要喂雏鸡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