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地名探究——因閭丘長老向齊宣王乞壽而得名——壽光

【開篇語】自幼長在孔孟之鄉,雖不才亦多受傳統文化之影響,一向喜歡探究歷史,追溯既往。一直以來,對地名頗感興趣,充滿好奇——為何金鄉並無金礦,濟南、濟寧、濟陽得名的濟水消失去了哪裡,而魚臺、嘉祥又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凡此種種,都讓我浮想聯翩,於是我決定去探究這些地名的由來,以及這名字背後隱藏的歷史,還有,關於這裡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齊魯地名探究——因閭丘長老向齊宣王乞壽而得名——壽光

壽光地圖

【地名由來】

壽光得名主要有兩種說法,各有道理,個人採信第一種說法——因閭丘長老向齊宣王乞壽而得名。

齊魯地名探究——因閭丘長老向齊宣王乞壽而得名——壽光

齊宣王

因閭丘長老向齊宣王乞壽的故事而得名。

清乾隆《續壽光縣誌》和清嘉慶《壽光縣誌》。乾隆二十年纂修的《續壽光縣誌》開篇即言:"昔齊宣王田於杜山,閭丘長老進而乞壽,此壽光之名所自昉也"。"昉(fǎng)"是指起始之意。這句話是說"壽光"之名是始自閭丘長老乞壽。嘉慶四年纂修的《壽光縣誌》沿用了乾隆縣誌的說法,寫道:"壽光之名,蓋昉於齊宣王時,閭丘長老乞壽之辭"。這是"壽光"地名由來最傳統最權威的說法。

齊魯地名探究——因閭丘長老向齊宣王乞壽而得名——壽光

壽光縣誌

相傳齊宣王狩獵杜山(今臨淄城西,有的典籍作社山),閭丘長老偕12名長者前往慰問。宣王高興地說:"父老們辛苦了!賜令父老們的田地免繳租稅。"父老皆拜,唯獨閭丘不拜。宣王說:"父老們認為太少了嗎?"他接著對左右說:"再免除各位父老的徭役。"父老接著又拜,閭丘仍不拜。宣王不高興地說:"寡人今天為感謝父老們前來慰勞,所以免除你們的田租和徭役。大家都為此而拜謝,只有先生你不拜謝,難道是我有什麼過錯嗎?"閭丘長老回答說:"不是這樣,我們來慰問大王,是想借此機會向大王求壽、求富、求貴的。"

齊宣王說:"人壽由天,不是我所能給予的,無法使先生長壽;如今雖說府庫充實,但那是防歉備荒之用,也不能隨意發放使先生富裕;我們國家的官職,現在大官不缺,小官又太低,也無法使先生顯貴起來。"閭丘長老說:"這些不是我所敢乞求的。只希望大王任用品德端直、秉公理事的人在此做官吏,使法令制度公平,我等便可長壽了;百姓出現困苦之時能得到及時賑濟,官府平時不去煩擾百姓,我等也就稍微得到富足了;希望大王頒佈法令,讓少者敬長、長者敬老,這樣,我等也就得到一些尊貴了。若按大王所說,免去田租賞賜我們,國庫會受到損失;賜我們不服徭役,官府也會失去勞役。這些都不是人臣所敢期望的。"

齊宣王聽罷,高興地說:"說的好!願請先生為相。"

齊魯地名探究——因閭丘長老向齊宣王乞壽而得名——壽光

乾隆《續壽光縣誌》還寫道"漢置壽光縣,隋置閭丘縣,義皆取此"。不論是"壽光縣"還是"閭丘縣",都帶著閭丘長老的影子。

這就是閭丘長老乞壽的故事,取"以光其壽"之意,為縣命名壽光。這便是"壽光"地名的由來。

"壽光"之名源於戰國,始置於秦,記載於漢。"壽光"之名最早出現,是在《漢書·地理志》中。《漢書·地理志》寫道:"北海郡,景帝中二年置。屬青州。戶十二萬七千,口五十九萬三千一百五十九。縣二十六:營陵……壽光……"。從這一記載可以看出,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48年),是北海郡設置的時間,而壽光縣設置的時間卻有兩種可能:一是與北海郡同時設置,二是在北海郡設置之前就早已有壽光縣。撇開後一種可能不說,如果單從這一年算起,"壽光"地名至少已有216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人壽地平"說

源自清康熙《壽光縣誌》。清初儒學大師、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安丘人士張貞在康熙三十七年纂修的《壽光縣誌》序言中寫道:"壽光,青州屬邑也。相傳人多長年,且其地瀕海,彌望皆平田息壤,無絕厓倒壑之觀,故名壽光。""年長曰壽,地平為光","人壽地平"是古人對"壽光"地名最直觀的詮釋。正如清初壽光文人安致遠在康熙《壽光縣誌》中所言:"(壽光)其地平衍無山陵,北瀕於海,東西南三面,界於淄濰劇驂之間,周原沃野,提封數百里,幅員之闊,人民之眾,物產之豐饒,賦役之紛雜,山積星繁,莫可紀計。" "壽光"——正是這方人傑地靈的水土一個名副其實的符號。

齊魯地名探究——因閭丘長老向齊宣王乞壽而得名——壽光

壽光市,隸屬於。位於山東省中北部,濰坊市境西北部,西南岸。壽光市地處魯中北部沿海平原區,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

壽光市境內古文化遺址140多處,其中邊線文化城堡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城堡中最大的1座,、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壽光市開發甚早,境內現已發現北辛、大汶口、龍山等古文化遺蹟150多處。

夏朝,屬斟灌國。

商朝,壽光地是逄伯陵的封域。

西周,屬紀國。

春秋戰國時期,屬齊國。

秦朝,廢封建,置郡縣,壽光地為劇縣、益縣,屬齊郡。

西漢,漢文帝后元十六年(前148年),置壽光縣,屬青州刺史部北海郡管轄,自此史書始見壽光縣之名。

東漢,壽光縣屬青州樂安國。

三國曹魏,壽光縣隸屬青州樂安郡。

西晉,壽光縣隸屬青州樂安國。

南北朝時,無壽光縣名,在今縣境內有隸屬青州北海郡的劇縣、隸屬青州齊郡的益都縣、隸屬青州樂安郡的博昌縣以及南朝宋僑立的隸屬冀州河間郡的南皮縣、樂城縣。

隋代,開皇六年(586年),在南朝宋博昌故城復置壽光縣,隸屬青州北海郡。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於壽光縣南置閭邱縣。大業初,撤閭邱縣,併入壽光。此後,壽光縣境域基本趨向固定。

唐、宋、元、明、清各代,壽光縣治均在今縣城。唐代隸屬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代隸屬京東路青州北海郡,金時屬山東東路益都府,元代隸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代隸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清代隸屬山東青州府。

中華民國前期,壽光縣先屬山東省膠東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改屬山東省淄青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後,直屬山東省政府。

抗日戰爭時期,壽光縣有兩個縣級政權。一個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權,隸屬山東省清河區清東專員公署,縣府在今臺頭鎮一帶。一個是國民黨張景月部的縣政府,隸屬國民黨山東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縣府在北洛鎮尚家莊。

日本侵略軍扶植汪偽建立傀儡縣政權,駐壽光縣城,隸屬日偽山東省公署青州道尹公署。在此期間,今壽光境還劃出益、壽、臨、廣四邊縣地、壽濰縣地和昌濰縣地。解放戰爭時期及建國初期,今壽光縣境分為壽光縣、壽南縣,還有益壽縣的一部分。

1953年8月,壽南縣並於壽光縣,隸屬山東省昌濰專區,1967年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

1981年7月改稱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改稱濰坊市,壽光縣均隸屬之。

1993年壽光縣撤縣設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