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狀元劉嘉森:差生逆襲上北大,自創1套學習體系,分享3點訣竅

如何高效學習一直是學生時代大家討論得比較多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

劉嘉森是15屆衡中文科狀元,他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差,後來把自己逼上了衡中,到了衡中之後發現各路大神都挺厲害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想當人家腿毛都要排隊等毛孔,方才明白蠻拼不是一切"。

接著他創造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體系,也就是他所謂的"開竅"的過程,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大。

衡中狀元劉嘉森:差生逆襲上北大,自創1套學習體系,分享3點訣竅

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創造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系非常重要。

學習方法多種多樣,但都有一個核心的"骨架",至於"血肉"怎麼填充,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自己的事情了,那麼,"骨架"是什麼?

01.學習動機:你為什麼學習?

劉嘉森非常強調學習的動機,從找到學習動力到維持學習動力,這是支持他學習的一大法寶。

初中的時候,劉嘉森遇到過一個同學,家境貧寒,每次經驗分享,都會說:"父母養我不容易,我是為了父母而學習",這位同學最後也去了一個不錯的高中,考上了還不錯的大學。

劉嘉森也思考過自己的學習動機,初中的時候,他說他想得到別人的尊重,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努力學習;隨著成長,他漸漸把思考的中心從個人轉移到了國家。但他一直都明白自己為什麼學習,學習的勁頭也很足。

他的學習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基礎就是:找到自己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為了什麼而學習,它是個體的內在動力。

學習動機有四個方面的作用,激活,即開始學習行為;指向,即目標;維持,即遇到困難不退縮;調節,即合理分配時間精力以提高效率。

心理學家指出,學習動機對學習期促進作用,特別是對於長期進行的有意義學習而言,學習動機是絕對必要的。

劉嘉森說:"任何一種動力,只要真誠、切實,就可以幫助你攀上巔峰。"

衡中狀元劉嘉森:差生逆襲上北大,自創1套學習體系,分享3點訣竅

02.元認知:你如何認識自己的認知?

劉嘉森講過一個例子:

不要因為擔心錯誤就不學習,如果有個發音錯了,就可以修正,修正一個發音並不難,而且可以舉一反三,之前背下來的單詞也不會忘。藝術領域需要基本功的正確,但其他很多領域並不需要,先接受錯誤的,正確在不久之後也會到來。

他也講過一些其他的學習方法,比如如何背單詞,他強調要配合閱讀,在適當的時間點鞏固,短的單詞要背七八遍,長的要背十幾遍,單詞量才能有所提高,學習方法很多,但究其本質,都離不開他對自己記憶的特點的認識。

他非常理解自己的認知特點,也能夠適當調節,他知道什麼時候之前背過的單詞可能不記得了,這時就要再次背誦以鞏固記憶,也就是說,他有非常強大的元認知策略。

衡中狀元劉嘉森:差生逆襲上北大,自創1套學習體系,分享3點訣竅

元認知最早是美國心理學家Flavell在《認知發展》一書中提出的,元認知有兩層意思,一是對於自己認知特點的認知,二是對認知活動的調節。

更具體的來說就是,你知道什麼時候自己的記憶是一天之中最好的;你是早上學習比較高效,還是晚上比較高效;你的記憶特點是什麼樣的……每個學霸都有各自的學習方法,但有一點是相似的,就是他們的學習方法都非常符合自己認知的特點。

學習中,我們可以去嘗試認識自己的認知特點,發現自己的認知規律,這裡舉個具體的例子。

比如有些人背書,前面背個半熟,雖然常言說趁熱打鐵,但這些人就在此刻停住了,可影響不大,因為他們知道,到複習時再多看兩眼他們就可以熟背全文。

劉嘉森也強調過情緒的重要性,面對成績的起伏,不是說不擔心就能不擔心的,他強調的穩住心態,沉著冷靜分析,高考前的過山車式"洗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這實質上也是元認知的監控功能,在情緒變化時,適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策略,發現問題,採取補救措施。

衡中狀元劉嘉森:差生逆襲上北大,自創1套學習體系,分享3點訣竅

03.時間管理:你如何合理分配時間?

其實時間管理這個技巧是建立在元認知的基礎之上的,只有當你知道你的認知特點,並學會調節自己的認知時,才能高效的管理時間。

時間管理劉嘉森強調兩點:第一是合理分配時間,第二是在社交上"寧簡勿繁"。

他在早上要求自己三件事:起床,清醒和專注;中午他要求自己三件事情:飲食,午休和運動;晚上他也要求自己三件事情:冥想,間歇和總結,這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一個關鍵詞:高效。

他說:"在衡中三年,做了十幾萬道題,卷子摞起來兩米多高;在北大,一邊任職學生會,一邊在全國做了400場演講,寫了100多篇文章。都是依靠時間管理的法則。"

他在符合自己認知習慣的基礎上為自己設立了非常高效的時間表,列明自己的計劃,顯然這種高效的時間管理是他成功的訣竅之一。

關於社交,劉嘉森說,高中三年,他只有一位朋友,但是這讓他思維專注。在大學中他得到的評價是"處事成穩,善於溝通"。

他強調"真正的溝通是見解的,你需要迅速準確地傳達信息,推介自己的能力;因為社交是雙向的,你有時間,別人未必有時間。"在社交上,沒有必要浪費過多的時間,把時間用於提升自己,投資自己才更有價值。

衡中狀元劉嘉森:差生逆襲上北大,自創1套學習體系,分享3點訣竅

學習方法繁多,抓住"骨架"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方能實踐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我們總強調因材施教,但現在班很大,學生太多,老師無法顧及到每一個人的特點。

因此,我們要做到:

瞭解自己,找到學習動機,明白自己學習是為了什麼;

認知自己的認知特點,在此基礎上,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做好時間規劃,高效學習,高效利用時間。

更多狀元學習方法、學霸學習故事、考試高分技巧,點擊我的頭像免費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