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在网络诗坛上,有如此大的反响,是诗坛界的一种荣幸吗?

老陈145765024


所谓诗坛,是宝塔式的形象,余秀华的诗在诗坛的哪一层级我不知道,但她有这么多粉,当然是好事,就算她的诗在坛的最底层,有这么多粉相拥,增加诗坛的群众基础。


黄刘空


余秀华的诗在网络诗坛上有如此大的反响,肯定不是诗歌界的荣幸,当然也无所谓悲哀。 余秀华以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鸣惊人,并迅速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整个诗坛,除了享誉天下,还赚了个钵满盆盈。大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朦胧派诗人的气势且比他们来得更实惠,一夜暴富了。这让很多人人看不下去了,特别是当年朦胧诗的名宿,比如食指、北岛等人,批评余秀华写的诗缺少“社会性”和“人民性”,说到底就是你那诗不行,比我的诗差远了,凭什么比我还火,凭什么一夜就赚了我一辈子那么多的钱?

公正地说余秀华的诗歌创作水平肯定是比不过北岛、食指他们这些著名诗人,甚至连我们这些普通诗歌创作者的诗歌水平比她强的也大有人在,这里我们不作探讨,因为大家都清楚。存在即合理,余秀华的成功是网络媒介和诗歌文本双方互利共赢的必然结果。网络媒介需要余秀“农妇加脑瘫”的特殊身份,诗歌水平已经是次要的了。这有点像当年我年轻的时候在火车上遇到一起青年画家,他正在给一个农民画头像,我也想要他给我画一张,他拒绝了我,我问他为什么,难道我还不如一个农民好看吗?他笑笑说:“不是这样,因为你长得帅,而他更有特色。你这样帅的人很多,我画出来就平淡了,长成他这样的人我只看到一个,因为有特色我能画得很好。”我这样说你就明白了,你说余秀华的诗不好或者说人家靠抄作出名都行,但人家恰好符合,换你能行吗?

你如果说“余秀华现象”给诗坛造成了什么危害也是夸大其辞,有些人对余秀华口诛笔伐,必欲置人于死地而后快,量你也没这个本事。但如果“余秀华现象”给当今诗坛带来了复兴和新的繁荣那也是扯淡。反正诗坛现在是死水一潭,余秀华就算是在这死水投了一颗石子,总有点“微澜”吧!尽管算不算“荣幸”。





寒荣


看完她的诗集,感觉其他诗人的诗都太矫情了😄

真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以前特别喜欢席慕容的诗,现在回头一看,尤其她的一颗开花的树,被吹捧的很高,也就那么回事吧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再看看我们的脑瘫诗人余秀华的爱情诗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直白,直接,不矫情,却直达人心,给人强有力的震撼!

第一次看到她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给了我对于诗的一个全新认识,感觉之前的诗在她的诗作面前都不堪一击,非常庆幸我们大陆出了这么一个接地气和有才华的诗人!



蓝桥梦影


关于余秀华和她的诗,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余秀华可爱,她的诗不可爱,余秀华的诗让我们整个社会的审美都脑瘫了。

余秀华的作品我还真是看了一些,余秀华的一些访谈节目我也看了一些。说实在的,当我看到晃晃悠悠的余秀华在境头里晃动的时候,我感觉到整个世界都摇晃起来。

我特别同情于余秀华的经历,也感于人世的无常和面对大自然造物的无奈,也感动于她在生活的压迫下的那种挣扎与呐感。

但是,细想一下,余秀华也是众多不幸生命中的幸运者。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生命无奈到连发出呐喊的力气都没有,或者呐喊了,这个世界却没有听见。他(她)们痛苦地生,痛苦地死,像没有来过一样。

或许是基于和我类似的感情,余秀华和余秀华的诗便走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舞台。但是,掏心窝子说,她的作品与真正的诗还很遥远,还不能称其为艺术和文学。

有句通俗的话讲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余秀华的东西来源于生华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却没有高于生活,甚至说是生活中最赤裸裸的东西。

比如她那首最有名的诗:我穿过千山万水来睡你。这句话如果是我说出来,会被社会打入“十八层地狱”,甚至会被贴上黄色下流低俗的标签。但是,这却成了余秀华的成名作。

原因是什么?是一种同情弱者的心态,我们知道,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种感情应该是健康的,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不应该让我们整个社会都失去审美的能力。

一个社会的审美情趣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生存状态,我们常讲魏晋风流,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诗之所以成为诗,它首先是美的。通过它所营造的一种美的氛围,无意之间打动了我们的灵魂,无意之间穿越了时空,为千秋所传颂。

比如《诗经》之《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种君子之气直面而来,这便是中华民族的浪漫爱情之始。

再比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读罢让人心怀忧伤,那种对远方的思念,历久弥新,思之不尽,念之不竭。

到了唐朝,中国诗达到了一种颠峰,无论是李杜的风骨,还是王孟的清淡,亦或是李商隐那柔情似水的缠绵,杜牧的风流,白居易的潇洒,读来都让人动情。

而到宋代,其词总体虽然没有了唐人的硬朗,但是,却于婉约中见真情,于缠绵中见境界,开启了中国传统诗词的另一类审美。

诸如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柳咏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等,不胜枚举。

所以,我们同情于余秀华的境遇,但是,不等于我们失去对艺术的审美标准。余秀华用她的执着追求她的幸福,用她的方式表达她的情怀,这无可厚非,但是,绝对不能成为一种艺术的范式。如果这样的话,世界就没有艺术了。

其实,类似余秀华这样的情况,我们现实中还有很多。比如上海那位捡垃圾的流浪学者,一个捡垃圾的人能够坚持看书,在那个群体中绝对也是一个特别的人物。但是,有人便由此得出结论:“大师在流浪,骗子在课堂。”这就有点极端了。

我认为,如果把这位捡垃圾的“大师”送到北大清华的讲堂上,清华“四大国师”都会辞职的。读一读书和在学术殿堂里的日以继夜的钻研和追求是两个概念,是两个路径,其所要求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学问不是一个开玩笑的事。

所以,我们爱余秀华,爱她拖着残疾身躯追求幸福的精神,爱她赤裸裸地追求爱情的本真,但是,却不能把她的诗一起神话。





京西剑客


1976年,余秀华出生于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

高中毕业后,余秀华赋闲在家。

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

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她的头名首诗《印痕》。

2009年,余秀华正式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诗刊》编辑刘年在她的博客上发现了她的诗,惊艳于诗中深刻的生命体验、痛感,于2014年第九期刊发了她的诗,之后《诗刊》微信号又从中选发了几首。借由互联网恐怖的传播力量,她的诗歌以及她苦难的身世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色解唐诗的余秀华,是诗人还是“网痞”?

但很多人认为,诗人余秀华的走红,与诗歌本身无关,而与现代传播方式有关。比如她那首著名的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首诗的质量一般,很难撇清标题党的嫌疑,就连余秀华自己都说,这首诗并不好。而关于她的身份,农民,残疾人,诗人,这三种标签更加引爆了公众对她的热议。

尽管余秀华一直对外强调:“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问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但不得不承认,欣赏她诗歌的人有之,猎奇者、同情者亦有之,她的一言一行经社交媒体放大后,诗人的傲慢、敏感、情绪化必定与大众认知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余秀华的两面像一碗泥,一碗水

余秀华热辣、偏执、吵闹,傲慢的我行我素。

她是流行一时的人物,是这个时代诗性文化和反叛情绪的产物,人们在她身上能够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冲突,既圣洁又庸匮、既朴实又造作、既丰富又苍白、既高贵又可悯……这个乡下女子用诗歌和粗口让众生怦然心动。

色解唐诗的余秀华,是诗人还是“网痞”?

她的两面像一碗泥,一碗水。

喜欢余秀华不用喜欢她的全部,可以喜欢她的、粗陋的、迷狂的、泥的一面,也可以喜欢她用诗歌的糖纸包装过的、伤痛的、烟火四放的、水的一面。但是,不管喜欢她的什么,都避不开她身上 “泥土地的味道”。

这是她的根本。

这根本中包含了她诗歌里所有的意象和她的生活秩序——“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鬼魅的是,她有一种诗性的能力,一种美好的天赋,能够重新在每一个事物(稗子、花椒树、土坷垃、麦穗、水桶、坟茔、火车厢……)之间寻找内在的脉络并建立起联系。

可惜的是,诗歌带她飞出了乡野,也坠入到了公众的罗网里。她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她开通微信公众号分享自己的旧闻和新作,并和粉丝互怼;她面对镜头,费力地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她把自己的全部公之于众了。

诗人把自己公之于众,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这一行为无疑会破坏诗歌的美感。诗人是不谙世事的,诗人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诗歌则是一种隐秘的表达,一种象征性、边缘性的抗争。二者都需要独'立于世,无动于衷。

余秀华的诗歌,是她拖着残缺的身体,站在残酷的、寒伧的、深沉的土地上与自己的命运进行的一场对话,以一个诗人的身份。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弱女子的抗争,诗性的、性感的抗争;而当她“问候你们祖宗十八代”时,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网红的抗争,粗鲁的、放荡的抗争。

色解唐诗的余秀华,是诗人还是“网痞”?

后,从读诗者的角度分享一点心得,喜欢一个人的文字,就要坚决克制住去了解作者本人的冲动,不然往往会大失所望。文字写出来就自有了灵魂和品格。没有几个诗人的行止能够媲美自己笔下的文字。或许,进一步说,文字比人要金贵。





张继劳


地方为了人工打造出余秀华这个品牌,毫无原则地大肆吹捧余秀华;媒体为了博人眼球,也争先恐后地大肆吹捧余秀华。从余秀华淫秽的诗歌中,我们不难看出,余秀华是没有什么人伦道德意识的。余秀华作为一个脑瘫,自在情理之中;可那些吹捧她余秀华的人们也都是脑瘫吗?那又是什么扭曲了他们的灵魂呢?我真的搞不懂他们宣扬了什么,倡导了什么。我时常在想,为什么正能量在他们的眼里就一文不值呢?

有空大家可以去看看余秀华的头条发表,也许是因为脑瘫带给她的来自骨子里的自卑,所以让现在的她,变得极度敏感,可以说是只接受表扬,不接受任何的批评。前段日子,总能看到她在头条怂不同的网友,语言可谓是极度粗俗。不过好多她已删除,或许是自己都看不得自己的脏话了[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哆啦A梦166


余秀华,我的评论整么说呢,说直话,你的文采,好不好,只有刘年知道,他是中国诗刊的权威,你的诗,刘年给予你最高的评价,我一介草民,似懂非懂,我虽不会写诗,但我认识几个字,我就喜欢看作者,为你冠名,脑瘫诗人余秀华,不加上脑瘫二个字,绝对吸引不了我,也绝对不会成名人,网红诗人?[捂脸][捂脸]


老陈145765024


《解读雪诗作比较》网红诗人余秀华在作品《渴望一场大雪》开场时,是这样直接了当:“渴望一场没有预谋/比死亡更厚的大雪/它要突如其来/要如倾如注/把所有的仇恨都往下砸”。对这段负气十足的文字,我不愿作过多的解读。

余秀华的成长到底经历了什么?心灵受到过怎样的创伤?生活与婚姻到底遭受了多少的不幸?让她把这个世界里,如此纯洁而又干净的雪花,要和“预谋”、“死亡”和“仇恨”想象联系在一起?

我也写了篇散文诗《雪花》,我是这样开场的:“雪在眼前飞,雪花空中舞。雪花,你慢些飞;我想让你在空中多停留,把你优美的舞姿看个够!”

这就是我看到下雪时的心情,是我遇到雪天时的感受。接着,余秀华这样描述着她心中的雪:“我需要它如此用力/我的渺小不是一场雪/漫不经心的理由/我要这被我厌恶的白堆在我身上/在这无垠的荒原里/我要它为我竖起不朽的墓碑/因为我依然是污浊的/这吐出的咒语/这流出的血/这不顾羞耻的爱情/这不计后果的扣问”。应该说,这段还是写的很可以,她写出了自己的志向,写出了勇敢:表明自己虽逆水行舟,还要不断前行;对幸福、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最后余秀华用这样的句子作了收尾:“哦/雪/这预言家/这伪君子/这助纣为虐的叛徒/我要它为我堆出无法长出野草的坟/我只看中了它唯一的好处/我对任何人没有说出的话都能够在雪底下传出”。“无法长出野草的坟”,在现实生活中,似乎难以存在。但诗人想对人说的悄悄话,却“能够在雪底下传出”,让人听让人知道,说明她自己的明天,自己的未来能够足以把控。

当然余秀华的窘境,我是知道一些。她作的诗,我也读过一些。有的喜欢,有的不敢苟同。她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说话吃力看着费劲。但她不管错对,敢于发声表露,过于天真,不会掩饰。比如骂人道歉输掉官司,色解唐诗羞辱王之涣、李白等举动,让人大跌眼镜。

长话实说,文章的最后,我想用自己的散文诗《雪花》的句子来结束:“曾经,我没有抱怨过冬天太冷;未来,我也不会感伤冰雪无情!”(文/刘涛)


刘诗任


余秀华在网络诗坛上有如此大反响,是一种诗坛界的荣幸,也是一种胜出。

这怎么说呢?

不是高歌她,是她的无所顾忌、任意春秋和信笔开来的内心表白,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过她诗的人。

她的诗歌,大多数都是真实生活写照,只有极少部分涉入了人的性生活描写,比如什么人称性爱三部曲等。其实,诗中的含义深透又不是不能被人理解,比那种赤裸裸明写要好多了,性爱描述本身并没错,只不过人们思想避讳这一点,被遮丑布蒙了少吱声罢了。她胆大,就是一个胜出者!

她之所以在诗坛上成网红,是时代的应运而生,并不是人抬人高的。假如在文革时期,她这种人不但没人问,反而也不敢将诗歌传播出去。她默默无闻乡野,终生了不可能有成网红的机会。她成网红,凭的是真才实学,比起那些明星们的网红不止是高尚了许多。

相对于她的网红,人们对她评价褒贬不一,甚至于有点贬大。当然,她是人,有错的地方难免不了,但凡事要客观对待,在肯定她的努力的同时也可以提出不与苟同的看法,但决不能以偏概全地加以否定。你要知道人无完人,她写出来了是她的亲身感受与思考的结果。换作是你,也许你伤不起,怕给自已的名誉带来损失。

为什这样说呢?

她的诗歌起步点高,含有古诗歌的意味强烈,又兼具现代诗的抒情奔放。诗中含盖的真心意图是由有趣而灵动的语言流出来的,没有避让,也不骄作。既说出了女性存在中的痛点,也吐露了人生的价值与尊严。

她的诗歌触及爱情很多,是她这种长期生活在底层里的体验,有对爱情的渴望、企求,有达不到的苦楚或无奈,但在诗中表现的亦或是个性鲜明的女性主体形象,令人由衷敬佩!

总之,诗人余秀华成网红,是必然,能被人评多不足之处是好事,也是她今后得改进的地方。

延伸阅读

余秀华简介:

1976年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出生时倒产,因缺氧致脑瘫,行动不便,说话口齿不清。

2009年正式写诗,主题:爱情、亲情、生活中感悟及其它。

2016年12月6日,诗歌《摇摇晃晃的人间》获得‘’湖北文学奖‘’。

2017年1月18日,获得首届网红春晚‘’金蜘蛛奖‘’年度网红诗人提名。

《摇摇晃晃的人间》走红网络,是20世纪90年代唯一一个诗集销量超过10万册的‘’现象级‘’的网红女诗人。


杜象应


真有才己罢,假抄作也行,希望网友别把余秀华宠的到天上去,因为余秀华本人是个不自量力的人,分不请是非曲直,她总以为这些功劳是自已奋斗来的,其实有许多许多比她的诗强百信的都没出名呢!原因是余秀华是残疾,是农民,现在都流行草根歌手,草根明星,草根诗人,比如,朱之文,草帽姐,刘大成,旭日阳刚,王二妮,所以余秀华才有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夺人眼球,鹤立鸡群,哗众取宠的优势,希望余秀华本人能虚心点,千万别骂食指老人,老不要脸了,骂的逼了,你骂人的样子,和接斯底力的样子,非常不雅观,记住了,谦受宜,满招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