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GK5,如果要評選車圈過去五年最火爆詞彙,那麼這三個字符肯定能夠入選。小型車、CVT、1.5L自吸引擎,這一聽起來人畜無害的組合卻在中國掀起了競速與改裝的浪潮,而代號為GK5的第三代飛度也被捧上了“最速神車”的神壇。

然而,在本次東京車展之後,曾經紅極一時的“飛度現象”或許會變得不太一樣。

2019年10月23號,第46屆東京車展正式開幕。而對於本田粉們來說,最為萬眾期待的車型當屬代號為GR3的第四代本田飛度。在三代GK5車型為本田紅章粉帶來如此大驚喜的情況下,人們都在好奇著新一代飛度會帶來怎樣的進化。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但是,當一對呆萌的大眼睛從幕布後面彈出來的時候,人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就是新飛度的模樣。當GK5用更犀利的前臉與更“戰鬥”的駕駛體驗向世人宣稱:這是一臺極致運動小車的時候,GR3卻又將自身的設計帶回到了初代GD系列的“可愛”風格。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在樹立了極強的運動性能口碑之後,為何本田要將飛度重新定義?而如此顛覆性的變化,又會對中國消費者產生怎樣的影響?

一改“戰鬥姿態”,新飛度開始精緻化?

在外觀方面,相比GK5充滿力量感與速度感的設計風格,GR3簡直換了一個物種。頭燈的變化最為明顯,造型更加圓滑且面積較大,相對不那麼上翹的眼角也降低了前臉的攻擊性。即使網友為它P上了TYPE-R的改裝套件,新飛度和曾經GK5的凌厲風格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來到車側,曾經飛度一貫的“短胖”體型依舊得到了保留。前後懸依舊十分緊湊,以便為車內創造更多的承載空間,而車窗的佔比面積也依舊較大。不過在前後三角窗以及車側線條方面,新飛度的處理顯然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側窗了兩角與A柱以及尾燈進行了融合,而曾經GK5上充滿力量感的硬朗線條也不翼而飛。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而在車尾方面,GR3取消了GK5的立式尾燈造型,將倒U形的LED燈條作為車尾的視覺重心,同時也對先前相對複雜的線條設計進行了簡化。總體來說,與GK5相比,新飛度整體的外觀設計風格著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見了曾經的戰鬥氣息,增添了一份呆萌居家的氣質。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走進車內,新飛度也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風格。相比GK5的粗糙以及“對於駕駛的專注”,GR3則擁有了更多時尚與精緻的氣息。電子駐車、兩幅式方向盤、全液晶儀表盤以及雙色內飾均為首次出現在飛度之上,而懸浮式中控屏與線條更為精煉的非對稱中控也為車內增加了更多的設計感。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動力方面,新飛度在日本地區將推出1.0T、1.3L與1.5L+雙電機混動三個動力版本,與之匹配的有可能依舊是一臺CVT變速箱。而在國產車型信息方面,1.3L與混動版本大概率與國內無緣,而新車型究竟是換裝全系1.0T三缸還是保持當下的1.5L,這我們還不得而知。此外,展車還配備了Honda SENSING駕駛安全輔助系統,但這項高階配置能否出現在國產車型之上也還是一個問號。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而在車型設置方面,飛度也破天荒地推出了Basic基礎版、Home家用版、Ness新潮版、Luxe豪華版以及Crosstar跨界版本,進一步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選擇。而也有報道流出,這五個版本將分別由廣汽本田與東風本田同時進行國產。

性格轉變的新飛度,會如何影響中國市場?

雖然新飛度總共推出了五個不同的版本,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這其中並沒有出現大家期待的RS甚至Sport版本。而從車輛內外飾的設計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並不是一臺運動的飛度。對於“視飛度為超跑”的中國市場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來回顧一下第三代飛度GK5的成功。在GK5誕生之前,性格並不鮮明的兩代飛度的銷量與大眾Polo、豐田威馳等車型的表現一直有著不小的差距。但是,GK5的誕生拯救了飛度,它用131匹的動力、9秒以內的零百加速,以及在天馬等中小型賽車場上的超強統治力征服了眾多改裝愛好者,而“超跑神車”的稱號也為飛度積累了極佳的口碑。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但是,在為GK5高潮之前,咱們先冷靜一下,回過頭來想想:運動真的是飛度的初衷嗎?確實,GK5的越級性能給我們帶來了極強的衝擊感,而廣汽本田所推出的“潮跑版”似乎也明確了它的定位。但是,論操控質感,福特嘉年華甚至大眾Polo均在其之上,而論改裝潛力,豐田Yaris與鈴木Swift則擁有更好的底盤基礎與車身剛度。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所以說,令GK5擁有當下口碑的原因更多歸功於兩點:升功率表現極佳的引擎,以及輕量化的車身。這兩項品質造就了GK5極具爆發力的加速與令人瞠目結舌的賽道圈速,但它們的誕生,更多源自於內燃機技術的迭代更新,以及本田M&M(機械最小化、空間最大化)的設計理念。而對於前兩代飛度而言,GK5只是一次常規的換代升級,而其“新增”的運動屬性,更像是一項附加品。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那麼,飛度究竟是一臺怎樣的車呢?縱觀三代車型,我們不難發現,大空間、實用性與性價比是飛度始終如一的品質,而這三點也決定了飛度的定位——一臺實惠、小巧、實用,且易於駕駛的城市小車,而新款車型依舊擁有如此的品質。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所謂性格發生大轉變的第四代飛度,同樣只是一次常規的換代升級罷了。

運動感削弱,新飛度如何適應中國?

對於日本人來說,飛度的這一次換代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它不再擁有曾經粗糙的質感與做工。但對於中國人來說,新飛度無疑是令某些人失望的,因為它不再擁有曾經純粹的運動氣息。而當面對這一份反差時,本田的中國合資方便會面臨較大的壓力。

對於廣汽本田來說,他們需要抉擇是否繼續沿用GK5的“潮跑”宣傳思路,若繼續沿用,GR3呆萌的外表或許很難被追求運動的消費者所接受;若改頭換面,那麼過去五年辛苦積累的運動口碑就會被推翻重來。而對於東風本田來說,雖然他們沒有“歷史遺留問題”,但如何令消費者接受一臺“不叫飛度的飛度”,也是必須要攻破的難關。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所以說,在失去了“運動”標籤的情況下,新飛度需要進一步認清目標消費者的普遍需求,在中國市場尋找新的突破口。而對於合資品牌小型車的潛在用戶而言,他們的需求其實非常明確——用最低廉的價格,尋求品牌認可度最高的車型。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對於他們而言,品牌知名度以及品牌背後的用戶口碑、服務體系以及可靠耐用度是選購車輛時更為重要的品質,而對於配置的需求則會屈居第二。否則,當擁有有限預算時,擁有智能車機系統、L2級別自動駕駛等一系列高階配置的國產自主品牌車型便會成為他們的首選。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回到飛度本身,作為一臺在中國市場打拼超過15年的本田車型,品牌的認可度與車型自身的產品力擁有足夠的被接受度,而新款車型增加的精緻度會進一步提升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此時,車型的定價便顯得尤為重要。

舉一個例子,十幾年前,在歐洲熱銷的大眾Polo首次進入中國時,上汽大眾對它抱有極高的期望。但由於其緊湊的車身尺寸與動輒十幾萬的售價,四圓燈Polo始終無法達到它被期望的銷量水平。而在歷經幾次換代後,Polo的售價下探到了8萬以下,而銷量表現也隨之攀升,一舉成為小型車市場中最受歡迎的車型。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可就在上汽大眾認為Polo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用戶口碑與消費者粘性之後,一臺10-12萬的Polo Plus再次打破了他們的幻想。縱然新款車型擁有更加時尚的設計和更為精緻的內飾,但高昂的售價依舊成為了消費者接受的最大障礙,在價格沒有達到消費預期前,市場觀望態度濃郁,單月銷量尚不及已在國Ⅵ排放標準地區退市的飛度GK5。

東京車展上的新飛度,是否宣告了GK5已死?

Polo Plus換代後的表現印證了合資小型車市場對於價格極高的敏感度,而這也正是未來新飛度國產後能否得到市場認可的核心要素。在中國市場,消費者對於小車是否“精品”的需求,遠遠沒有是否“實惠”來得重要。對於國產新飛度,即便在定位上向“精品”靠攏,也不應以提高售價為前提。

寫在最後

對於GK5,我們不可否認它的成功,它極致的運動性能,以及廣汽本田甚至民間自發的“病毒式”傳播手段確實造就了這一代飛度在國內市場的高熱度。但是,GK5的成功是由天時、地利、人和甚至一系列巧合促成的,是很難再被複制的。想要在中國小型車市場擁有持續性發展的競爭力,對於消費者真實需求的明確是每一臺車都需要去做的工作。

即使它是不可一世的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