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录取的学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学数学专业,2022届学生。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介绍一下你的学校还有所学的专业。

卡耐基梅隆大学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较突出的学校,他几个比较好的专业就有计算机科学(CS),电子电脑工程(ECE),还有数学等等。

比较强的几个院校有SCS,就是计算机单独的一个学院,里面有纯计算机专业,也有和CS相关的一些专业。

另外一个就是工程学院,对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专业就是ECE。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学校本身是由安德鲁卡耐基先生创建的技术学院,后来梅隆集团建立了一个理学院,于是这两个学校合并就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学。

在理学院里面就只有数理化生这四个大专业,我现在就在数学系。

数学系有几个比较大的分支,有纯数学、统计、运筹学等等,我现在学的就是计算与应用数学方向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纯数学的课程,其实就是相当于面向对数学比较有兴趣的同学,都是研究生难度的课程,把代数和分析这两个方面非常系统的讲了一遍。

为什么选择数学专业呢?

其实一开始选择数学专业,是因为我数学还不错,觉得这个方向比较适合我。

另外是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具体也说不清楚是哪里感兴趣,就是在面对很多数学问题的时候,比起其他学科会更加投入、更有热情。

不过一开始上学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国大学课程的内容。

当时以为美国的课程会比较简单,以为可以应对自如。

但是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可以说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样,可能因为这个学校的特殊性还有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们这里,数学课也是有分层的,会有非常难的偏向纯理论的课,还有一些会教你计算方法。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当然也有稍微简单的课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数学专业同学的课了,这些课会少很多理论知识,更偏向计算,所以就会简单很多。

所以选择最难的数学课,是因为想着自己数学还算不错,所以有必要挑战一下难度,不能这么糊弄过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学一些理论知识,剩下计算的部分就留给计算器去解决。

在我们这里大部分理工科的专业都会要求学习编程,像我选择的那个专业会对编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专业同学上的课呢,就是给一个题目,然后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计算机语言编写就可以了。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我们的话,就会要求很多关于算法方面的内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确的,哪些算法比较有局限性等等,就会更系统一些。

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学习过程中确实有挺多困难,但我觉得不同的学科方法其实差别挺大的。

拿我的专业数学来说,其实当时我一开始上课是比较有难度的,有点不太适应,美国这边的教学方式跟国内的不太一样

因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竞赛的体系下学习数学。

其实数学教学涉及到的主题并不多,尤其是高等数学的东西,在国内的高中是不会教的,比如说什么微积分啊。

因为我高三的时候也没怎么学,所以就在家预习了线性代数,所以大一上学期的时候还好。

然后到了第二个学期我们开始学习分析,包括什么多元微积分,我以前从来没接触过,所以

经历了比较漫长的适应过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学都已经学过这些内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时间去阅读其他材料或是请教别的同学。

这之后我就觉得要把这些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理解透彻,才会更有助于后面提高难度的学习。

我们的课程难度在我们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

阅读很多资料

而且我们上课是没有讲义的,教授上课的时候是自己在那里讲,然后我们就拼命抄笔记

但是在做作业的时候,那些抄的东西也不是很够,所以还是会去网上查一些其他学校的课程,看他们的讲义,再结合题目去解决。

尤其是当时放春假时有一个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来还有三天,就趁这几天在网上看了各大学校的讲义。

在老师讲课的基础之上,还了解了很多其他内容,后来就发现其实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基本也就是这样。

所以其实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对知识的理解是会有帮助的。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除了学数学以外,我还要上CS的课。

现在上的是基础课,但是像我以前也没怎么学过计算机这些东西,所以刚开始接触还是有困难。

不过只要多看几遍,慢慢到了后面,就会渐渐地都理解了。

那你觉得CMU在数学方面的课程设置比起其他学校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在CMU呢,这个课程设置我觉得对那些没有什么想法的同学来说是挺好的哈哈。

尤其是像这种非常理科的专业,要求你完成的课程非常多,有10-20门吧。

数学有16门专业课,物理好像有20,而CS除了专业内要上的12-13门,还有很多别的专业。

这种情况下呢,我们就照着专业要求排自己的课。

基本上三年内就可以排的差不多了,如果还有其他时间的话,我想看看能不能再double一个CS专业。

或者修一些别的课比如文科类的,基本上就可以毕业了。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但是像数学专业的必修也不是说你一定要上哪几门,他会给你一些表,然后你就要从表里面挑几个来上,这样加起来就能达到专业要求。

他给的这个表所覆盖到的学科内容非常全面,比如我现在这个计算与应用数学的方向,里面有微分方程,微分几何等等,还有这些算法在金融方向的应用。

总的来说,因为覆盖面很广,所以自我选课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上个学期上了三门数学课和一门CS,然后还有一个写作是必修的,就上了五门课。

我下个学期要上两门数学两门CS,然后再上一个文科。

如果是只读数学专业的话,我觉得一个学期至少要上两三门,如果还要读CS的话,加起来就有四门必修课。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我算了下,因为我有AP可以换分,如果只修数学的话应该大三就可以毕业了,但其实我想再学一个CS,这样就要四年,而且每个学期也要上三四门专业课。

通过一年的学习,你对职业规划有什么想法,尤其针对你现在的专业方向?

就是几个方向都尝试一下吧,然后看哪个比较合适

我初步的想法是想做跟数据分析相关的行业,因为我们学校本科没有数据分析这个专业,我就想在本科阶段先把数学的基础打牢,然后学到计算机的一些技能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此外尝试下金融方面的课程。

如果我最后要做这个方向,应该还是会选择跟计算、理论相关的工作,而且数据分析的专业其实还是有蛮多选择。

在美国生活一年你有哪些改变呢?

在美国生活一年后我觉得国内是真的很好啊,在这里吃也吃不好,要什么没什么,物价都很贵。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所以我就是尽量保持以前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好习惯,比如打扫卫生什么的。

CMU的学习氛围是合作性还是竞争性强?

总的来说还是比较cooperative吧,不会有什么要把谁比下去的那种,也没有排名之类的。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家擅长的东西都不太一样,所以同一门课程的同学都是互相帮助的。

作业也会一起讨论、一起完成,因为你很难一个人做完。

你在CMU参加过哪些活动或者社团?

参加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较短期的比赛、表演之类的。

长期的我只参加了一个卡梅中美峰会(CMU-IEA)。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你对下个学期的自己有什么期待?

首先成绩还是要保持,算是一个很大的目标了。

因为学习还是蛮辛苦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再有就是兴趣爱好方面,我喜欢唱歌还有弹琴,希望能提升一下。

还有就是希望通过一年的学习,能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所以你对想学习数学的同学有哪些呕心沥血的建议?

掉头发这件事情,是真实存在的。我高中的时候就算是打竞赛熬夜到12点1点,也没有发现脱发。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但是最近这半年渐渐发现,晚上写作业的时候,键盘上会出现一些头发,很可怕。

所以,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当然也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多运动,我现在也在培养这个习惯。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第二,就是基于专业要学会预习

至少在基础概念上一定要全部弄懂,不能存在模糊,这样以后解题的时候,你才能发现哪些地方是突破口。

最后就是,虽然数学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还是要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

数学学多了还是比较枯燥的,所以还是要有东西拿来放松一下。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在申博做申请是怎样一种体验,分享一个你喜欢的老师吧。

在申博做申请好像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快一年半过去了吧。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文书老师黄老师了,她非常负责,会跟你讨论一个题目应该怎么样去选材,从哪个角度去入手、去突出,从中体现什么特点

反正各方面都很到位,都会经过详细的讨论与斟酌。

因为我的文笔不是很好,我把内容写好了之后,黄老师的加工会使整个文章变得生动起来,非常吸引人,我觉得这是她的一大亮点。

后来我也尝试了一下转学,在文上请教了她的意见,当然最后没有录取啦,但她还是很热心帮助我。

所以我很感谢她,能在申博遇到这样的老师是非常好的体验。

在CMU学数学,脱发才是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