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东北农村的,有谁知道“借比”是啥意思吗?你们那有哪些有趣的方言?

我愿做一束光


借比!就是邻居的意思[捂脸]没错,也称借比邻居[捂脸]东北方言[捂脸]


以静制动203


不知道这个词,就不是东北人。借比,看字有时候不如听音,听音更容易让人明白。借比就是邻居的意思。

爷爷教宝贝东北话,让奶奶一顿埋汰,奶奶把宝贝带到了一旁,告诉他别听爷爷瞎咧咧,一天五迷三道地竟扯淡!

她耐心的拿起了一本人体器官的图书认真的指着头部说:来宝贝!跟奶奶读“脑瓜着,脑瓜着”宝贝瞬间睁大双眼。

奶奶又指着额头说:“大呗儿喽,大呗儿喽”宝贝用迷茫的眼神瞅了瞅奶奶。

奶奶又指着眼睛说:来宝贝继续“眼珠着,眼珠着”她像英语复读机一样细心的重复着每一个部位。

奶奶又指着鼻屎温柔的说:宝贝啊这就是你抠完放嘴儿里还带咸袋儿的那玩意叫做“大鼻嘎着,大鼻嘎着”

奶奶又指着后背说:“后几酿,后几酿”

奶奶又指着乳房说:这个你必须懂来,跟奶奶念“扎,大扎”

奶奶又指着臀部对已经崩溃了的宝宝说“大屁货,大屁货”

奶奶又指着膝盖说:“啵玲盖,啵玲盖”

奶奶指了指脚指甲说:“脚几盖,脚几盖”

这时爷爷走过来说:小崽子,好好跟你奶xiao(二声)别羊的二正地!


韩东言


其实是街壁子,意为:在一条街的隔壁家。东北话挺杂的,有闯关东去东北的:河南,河北,山东。有六零年由于闹饥荒去东北的安徽省人,安徽大部分人是阜阳地区居多。还有五九年反右下放的右派分子,也有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结婚留在东北的。我在山东,原来是东北的。这里小暑后,正是知了鸣叫的季节。有叫蝉的 正规应称做知了,但山东人叫它为马猴。哈哈😄


海纳百川79年兵


借比子是由古语毗邻而居延展而来,是两门紧挨着着的邻居所用,没有共用一个山墙之说。现在的村里盖房子都是另起山墙的,一趟房当院西界墙一般是由本家砌的,两家共用一个界墙。但城里住楼一个单元的共用一个山墙的,有的就没那称呼。一个单元有两户的也叫借比子,有三户的,中间那户管两边都叫借比子。边上的把紧挨着的叫借比子,另一个叫对门。

随便说几个方言:死气白咧、虎了吧唧、吭呲瘪肚、鸡头白脸、扬了二正、犄角旮旯……


雪狐wyw


这是东北的一个方言,意思为邻居。而且借比是指住的非常近的邻居,也就是说一墙之隔的近邻。东北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关系比较好的近邻,不管你家中发生什么事情,借比邻居都第一知情人,都是第一时间帮助你的人。


老李头强


1 借比着是借东西借不到的意思吧!我们山东省滨州市的方言借东西借不到的话就是借不着。我想借不着和借比着是差不多的意思吧!

2我是山东省滨州市的,我们这的方言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吃惊一般会说“哎吆或者我的天。”我们这就会说“俺娘誒可了不滴。”还有早上喝的稀饭,我们就会叫“粘粥。”还有厨房我们会叫“灶火旮旯。”还有我们吃的馒头,我们这的方言就会叫“干粮。”还有做被子用的棉花,我们会叫“娘花。”还有胡同我们这方言就会叫“夹过道子。”还有比如说一个人小气,我们这方言就会说“小心眼子。”还有下地干活,我们方言就会说“上坡去。”还有额头我们方言会叫“耶了盖。”膝盖我们方言会叫“波了盖。”还有比如说后背痒痒了,我们方言会说“俺后背刺挠了。”比如说没有了,我们方言会叫“木有啊!”还有比如说站累了蹲一会休息下,我们方言会叫“故地,故地歇歇。”还有说某个小朋友顽皮,我们方言会说“这个小孩真踢蹬。”还有比如说修理某个东西,我们方言会说“扎过,扎过。”还有比如说想一想,我们方言会说“辛思,辛思。”还有比如说昨天,我们方言会说“夜来。”晚上我们方言会说“后航。”邻居我们方言会说“临食界。”还有比如说一个小孩在乱动,我们方言会说“顾穷啥。”还有郁闷,我们方言会说“刚格应了。”

3 以上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方言,我们这的方言还是比较多的,随着人们接触外面的人多了,说方言的也只有上了岁数的说了,年轻人都说普通话了。还是希望各地的方言都会流传下去,一听到家乡的方言就会感到格外的亲切。





鲁北老张


本人不是东北人,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赶紧微信问一个东北的朋友,你们东北话“借比”是啥意思?是借什么东西吗?朋友回复我:对不起,俺们东北没这话。紧接着还发了一个白眼的表情。后来我想,东北三省地方大了去了,可能这属于地方方言,不是所有的东北人都明白。就像我们胶东人说吃饭是“逮饭”,说喝水是“哈水”,喝酒自然也就是“哈酒”等等。同样都是山东人,但其他地方的人未必知道胶东这些方言是什么意思。






东北农村说的借比是什么意思呢?我个人理解,可能就像我们胶东这边,两家相邻的邻居借用一道墙壁一个意思。现在农村人盖房子,不管一排几处房子,都是各家里砌各家的院墙,两家的墙壁紧紧相贴。有时候处理不好的话,下雨天很容易从中间漏雨,我们这里叫“接伞”。因为房子的外墙叫伞墙,两家伞墙接在一起就叫接伞。如果赶上两家关系不好的话,盖房子的时候,谁要不让谁沾边儿,就各人砌各人的墙,两房子之间留一道细细的夹道。



过去农村比较困难的时候,如果两家相邻的邻居房子盖在一起,关系又处得非常不错,其中一家先盖起来以后,后盖的这家为了节省开支,少花一点钱,就可以少砌一道墙,借用邻居家的伞墙盖房子,能节省一笔不少的开资。记得我们家原来的老房子,虽然没有借用邻居家的伞墙,可有一道院墙却是借用邻居家的。北方农村盖房子都带有一个院落,当年我们家院子的西墙,就是借用西邻居家的院墙,后来我们重新翻盖房子的时候,才自己重新砌了墙。



东北农村“借比”的意思,我认为应该就是两家隔壁的邻居,其中一家借用另一家的墙壁,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隔壁。其实过去农村很多这样的房子,就是两家使用一道墙壁,可以说是“借壁”,也可以说成是“接壁”。虽然说两家只有一道墙壁,但是过去农村的房子都是土房子,墙壁厚的很,所以隔音效果也是很不错的。不像现在的房子,墙壁很薄,隔音效果也非常差。


灵子


我是山东人,先说一句我们家乡的土话,看谁猜的出来:问,你是不是还木逮?答,阔本木逮。谁能翻译出来。哈哈,是不是跟天书差不多?除了我们本地的人能看明白以外,我想其他地区的人,很难能翻译出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我给大家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意思。问,你是不是还没有吃饭?答,可不没有吃饭。东西南北地区,各地方有各地方的方言。

东北农村“借比”具体是什么意思?说实话,我在东北上了四年大学,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儿,所以我也不太清楚,我只能猜一下,不知是不是准确。“借比”这个词中的“借”字,我认为应该是“界”字,是邻居之间的界线,应该是“界比”,也就是隔壁邻居,是最近的邻居。这个界比的意思,在我们胶东农村有很多种形式,有的可能是两家合用一堵墙,也有的可能是各家砌各家的墙。

在过去,胶东农村人盖房子,如果两家关系相当不错的邻居,把房子盖在一起,其中一家先盖起来了以后,另一家在盖房子的时候可以少砌一堵墙,直接把那家的墙壁当做自己家的墙壁,这样可以少花一部分钱,而且家里少了一堵墙,屋里还能够宽敞一些。 当然,这样的情况,需要两家关系相当不错,否则人家邻居是不会让你贴着自家的院墙直接盖房子的。

第二种方式是,两家邻居,各人砌各人的墙。但是到房顶最高处的时候,也就是说的屋脊,基本是要连在一起的,所以屋脊一定要处理好。否则的话,夏天下雨的时候,两家都会受连累。现在农村盖房子,基本都是这种形式。极少数的人家,是两个邻居间留一个窄窄的夹道。这样的情况,通常是为了两家流水方便。留的中间的夹道,一般也就正好能进去一个人,防备将来万一有什么事,可以进去夹道里面。



总之,不管是哪种形式,都属于隔壁邻居。我认为东北农村说的这个借比,按照我曾经接触过的那些东北同学的口音,他们的说法应该是后面带一个尾音儿字,正常应该说“借比儿”,不知道我翻译的对不对。


一品小十六


借比,这个东北方言,这样发音,借比儿。

产生背景:一百多年前,东北荒芜,人烟稀少,冬季漫长,零下40多度,大雪封山,野兽《黑瞎子(也叫狗驮子),张三(狼),狐狸,黄皮子,山狸子》出没。

闯关东先到的人,择地,择泉,跑马占荒,打草,伐木,盖房,开荒。后来的人,与先来的人相处交好之后,商量盖房,挨着人家的房,借人家的房山墙,架檩,立柁,接前后墙,接苫盖房草,再引到自己的房子,这样的合作是双赢的,主要是,如果独立建房,前后两面墙全是寒墙,东西两个大山墙也是冷山,如果两家共用一道山墙,就形成一面暖墙,对两家冬季取暖大有益处,另外,相处也亲近,和谐,百十里无人烟的当时,人与人倍加亲近,亲近因人稀少,孤独寂寞使然,面对恶劣的大自然,共同应对,传统辛苦的农业劳动相互支援,野兽出没的生活环境相互照应,帮衬,团结,互助,亲如手足是战胜这一切的法宝。

张三叨走孩子,叨走猪羊,黑嗐子坐死人,黄皮子祸害小鸡,时有发生,人们不得不防。

借比儿,是借壁,借着墙壁(大山)盖房的意思,自己也省了大量的工料,(初来乍到,底子薄,被允许借用一道山墙,那也是最大的接纳和救济,感恩戴德不尽,原房主也展现了包螎,慈善的心胸,两家会好上加好。)

借壁儿,为了不咬嘴,就说成,借比儿,开始是原先房主家称后来的人家为,借比儿,是原房主人对后来人家的专属称谓,倒过来就不成立了,因为是你借了我的壁,而不是我借了你的壁,这莫大的恩情,后来人也是知恩必报的,当后来者发达起来,报还的人情足足有余后,双方就不戒意,谁借谁的壁,也乎视了,可以互称借比了。

通过对借比儿产生的背景分析,它完全不同于,邻居,邻里,街坊,房邻,隔壁,东西屋,南北炕的,它有深厚的生活实践,感情基础,生存环境的,所以是有时代气息,专属性的,即使泛指,泛称,乱用,在今天,人们生活环境发生天地变化后,也就不适用了。

说几句东北方言:五檩五鸠,道闸子,幔杆子,悠车子,气死猫,拿绍,苫房匠,开斥子,带大襟,蒜母嘎嗒,倒养伤,破闷儿,拉兜,航的呼吃儿的,二一填作五,不管三七二十一,勾儿嘎儿不舍,驴球马蛋的,撞数儿,搬死桩儿,倒压茬,吃呼,打呆,梦怔,花姐,白乎,打狼,造,干挺儿,拿尜儿…………。


金犁解读


借比,一般人年轻人不懂,不是借东西,也别往歪处想,字面上应该是“界別”,后面带儿化音,词义是隔壁或者邻居的意思,更准确是斜对面邻居!

界别泛指邻居意思,一般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书面很少见,在使用上显得邻里之间关系密切友善。

记得小时候全家人都靠父亲一人收入为生,每到月底捉襟见肘,生活非常拮据,这时父亲会告诉我说“去到界别你齐大娘家摘个尖”,“摘尖”就是借钱,这是打发去借钱,小时候不懂事,借钱没有磨不开的脸面,让去就去,时间长了还不知道害臊,大了才知道老去界别借钱那是日子没过好,大人有脸不愿意去借,才让孩子去。

一提起“界别”“摘尖”这两个词心里就难受,就会想起家里困难时期,但想着想着又好了,那时谁家不那样呢?给儿子讲和爷爷奶奶困难时,儿子就说:要是能穿越时光我月月给你家送大米白面,我就说我你爷爷奶奶等你啊等啊,这不把你等来了吗!我们又不缺大米白面了,这日子过的,不知道缺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