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郭德綱常說的“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那句話?

一身浩然正氣的鐵柱


要是老郭頭說這話就中找罵!會說幾個段子真的以為自己是誰了。看老郭待人處事平時都很圓滑今天怎麼說出這等下流的話。有了幾個臭錢就忘了本可不好


雙擊123160611666


窮生奸計,哈哈,窮是底層大眾的一個代名詞,其實,窮算計是陽謀,擺在桌面上的,把錢的利益最大化。而奸計,真的不屬於雖然窮困但心地善良的大眾。人民大眾的算計的是自己的肚子,自己的日子,僅此而已。而不是謀他人之利。奸計,是坑害別人的技倆,為不眾所不恥。不屑於去為之的。

社會,大眾的善良構成了文明的基調,連這也能否定,那人類是第二個恐龍了。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活的好好的,而且馬上要步入小康,這個說法太不靠譜。

其實,中國人的偉大之處,正是算計自!是的,算計自己的肚子。窮生奸計只是個體所為,決計代表不了廣大民眾。我猜,否定大眾底層的人,也絕不會高明到哪裡去的。所謂無本之木是也。

那麼,由富及貴,這是偉大的昇華。並不是所有富人自然變貴的,不是,事實上,世界絕大多數富人為富不仁,沒有反哺窮困。只有覺悟的少數富人,才能由富及貴,成為偉大的仁者。如佛之愛人及眾人。如道家返樸為真。

我們凡夫俗子也不是無所做為,識愛識仁,盡己之能,也就是近佛近道了!但願如此!

這裡我對事不對人,不提及姓名。我只是就事論事。只表明自己觀點就可以了!


秋歌988



標題黨害死人啊!一口氣看了1807條評論,感覺無數義憤填膺的正義人士拿著40米的大砍刀,顫抖的胖臉迎面撲來,很不得對郭能食其肉,寢其皮,方能解心頭之恨。 那麼,這句話是郭德綱的原創嗎?很遺憾,這是句民間的老話,第一個是誰說的,根本無法考證。後來話劇《白毛女》中,黃世仁和穆仁智都說過。老郭在相聲《富貴圖》裡說過,也在《坑王駕到》裡講過。說得對不對,我先不評價。 我想說的是,很多人真的要好好學習一下語文。“窮生奸計,富長良心”中的窮,不是專指窮人,而是“無路可走,沒有辦法”等情況。中國的漢字本身都有多重意思,怎麼窮就一定和窮人劃等號呢?同理,富也不等同於富人,是指富有。那麼,聯繫上下文,窮生奸計,富長良心,說的是人到了山窮水盡時,為了活下去,容易產生壞的想法。富有到一定程度,就會同情和幫助別人。這話本身就沒有什麼問題啊!為什麼還能刺激這麼多人的謾罵?而且,為什麼沒有人瞭解一下老郭為什麼說這句話,他說的前提和結論到底是什麼?而是舉一大堆窮人很好,富人很壞的例子,證明窮人也有良心,富人都很黑心呢?就和寫作文一樣,把題目都理解錯了,再寫的花團錦簇也是白搭。

而且,老郭在說這話時,還說了希望老百姓都有錢,都有錢了國家就富強了。有錯嗎? 有人說郭德綱有什麼資格說這樣的話?忘了自己曾經也是窮人,現在小人咋富,就看不起窮人了!這話更可笑,你多會看見老郭看不起窮人了?要我說,老郭完全有資格說這話,他最沒有轍時,在北京黃村,交不起房租,躲在房子裡聽房東辱罵,半夜偷偷翻出牆頭,溜出去買點東西吃。那時,他也感慨“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英雄至此,未必英雄。大英雄手中槍翻江倒海,抵擋不住飢寒窮三個字。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又何況一幫說相聲的呢?一步一步地苦熬苦掖,終於我們也看見了花團錦簇,我們也知道了彩燈佳話。那一夜,我也曾夢見百萬雄兵。” 後來,他成名了,有了錢,是怎麼做的?



2006年3月23日,德雲社終於火了。德雲社全體成員演評劇《秦香蓮》為身患白血病的京劇神童陸地園義演募捐。 2008年2月4日,德雲社封箱演出,郭德綱宣佈他和于謙將通過中華慈善總會向南方受雪災影響的災區捐款10萬元,另外將當晚演出票房1萬元也一併捐出。郭德綱稱他在南方演出時還沒遇到雪災,雪災給老百姓帶來很多麻煩,德雲社希望能盡點微薄之力。 2008年5月14日,郭德綱率德雲社全體演員舉辦汶川地震賑災義演。當晚共籌得善款共計18萬餘元,其中,郭德綱10萬元,于謙5萬元,其他演職人員1.6萬餘元,票房1萬餘元全額捐出,所有善款於現場捐給了中國紅十字會。 2010年4月11日,德雲社在梅蘭芳大劇院由郭德綱領銜主演的京劇《法門寺》為西南乾旱而舉行的一場愛心賑災義演,共為災區募集善款26萬餘元。 2010年4月20日至22日,德雲社三里屯劇場義演三場,為玉樹地震災區募捐善款。 2010年8月14日,郭德綱于謙合作十週年相聲專場在北展劇場上演。郭德綱為災區捐出20萬元。他說:“德雲社作為一箇中國民營文化企業,全靠衣食父母觀眾支持,才得以生存發展。現在,甘肅省舟曲發生了災害,都是一家人,為表達我們的愛心,現在,我宣佈,我以個人名義捐款10萬元,德雲社捐款5萬元,活動主辦方捐款5萬元,共計20萬元捐給舟曲鄉親。” 2010年8月29日,郭德綱參加在釣魚臺舉辦的“增愛之夜,感動中國”慈善拍賣晚宴,此次活動以教師為主題,通過慈善義賣形式,資助教師及相關的教育行業項目。 2010年11月14日,“增愛基金會”在北京天橋德雲社舉辦了年終答謝會,為了答謝長期以來支持增愛基金會慈善活動的文體明星和各界愛心人士獻上精彩的相聲專場演出。 2010年12月9日,“增愛之星委員會”成立儀式在德雲社舉辦。增愛基金會理事長鬍錦星為郭德綱、孫紅雷頒發榮譽證書,表彰他們為慈善事業作出的貢獻和帶頭作用。胡錦星還送給郭德綱一尊紅色的老郭卡通雕像,寄語他多為觀眾說好相聲。。 2014年8月24日,郭德綱重感冒期間接受挑戰完成了公益募捐活動“冰桶挑戰”。 2015年8月12日,22時50分天津濱海新區一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事故,造成十多名消防員壯烈殉國,事情發生後舉國同悲。2015年8月13日8時26分(墨爾本時間11時26分)身在墨爾本的郭德綱轉發相關新聞祈福,同日18時10分(墨爾本時間21時10分)郭德綱發微博“塘沽爆炸,天地同悲。我向8.12事故中犧牲的消防、武警戰士家屬捐款100萬元。英雄不朽,無限致敬! ”短短的42個字道不盡心中的無限心繫家鄉之情。 2016年9月9日,2016芭莎明星慈善夜,郭德綱為貧困地區捐獻30輛救護車,摺合人民幣210萬元。 兩年的芭莎慈善夜,他總共捐了快500萬。

這些在網上很好找,說老郭一毛不拔的人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也許,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他只願相信他相信的。 有的人會說,那是因為他有錢,我有了錢我會捐得比他還多! 呸!可能嗎?一個人的素質是由自己成長的環境,讀過的書,所做的事情決定的。你隨意說的話,就代表了你的格局,你所關心的只是你自己。就算你到了真的有錢的那一天,你也不會捐錢,因為,你不配! 我也理解,娛樂界名人就是讓人用來消費的,就是被人罵的,也理解人在一個不用負責的網絡世界裡發洩自己的不滿。 但是,拜託,多讀讀書,把事情弄清楚再來評論! 最後,用老郭常說的一句話送給老郭,“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紅袖添香夜讀書之星仔


這話應該是從白毛女裡出來的,穆仁智說的,郭德綱用在相聲段子裡,其他回答裡很多人就開始斷章取義,開始痛罵郭德綱

凡事都得多方面分析,殺人搶劫的多數是窮人,走投無路又好逸惡勞當然是窮生奸計

可以舉個典型的例子,周立波就是如此,他年輕時候可謂是劣跡斑斑,打瞎過岳父,等到富貴了開始捐款做慈善,算是典型的“富長良心”。

安貧樂道說的是窮人,窮生奸計也是窮人,君子固窮,窮不奪志,蠅營狗苟極力鑽營的也是窮人,不能一概而論

實際上我們多看到的是為富不仁的富人,官居一品仍然貪汙腐敗的是富人,開寶馬領低保也是富人,同樣是鉅商豪富的曹德旺瞧不起李嘉誠,原因就是一個是真慈善,一個真商人

人性複雜,不是一句兩句話能總結的,再有道理的話也只能概括一部分人,包括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面,壞的一面,上下幾千年來沒有純粹的好人

所以,評價郭德綱說的“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得看他什麼時候說的,前言後語是什麼,那些根據隻言片語就開始大罵的人顯然不知道郭德綱還勸人學好呢?


袖手看君


郭德綱就是個混蛋,一派胡言,老子就是窮光蛋一個,但我從沒做過昧著良心的事,你郭德綱有錢也不見得你就是好人,窮人不會做對不別人的事,不會昧著良心去爭取,窮得有志氣,富人做事卻會不擇手段的只管成功,應該是富沒良心吧!


這個世界我來過618


郭德綱就是典型的膨脹後,覺得自己了不起了!拿自己拿人生哲學家了,吃了兩天飽飯,就忘記當初自己什麼德行了。

一直以來就很不喜歡郭德綱這個人,從他的眼神裡,就能看出是一個特別奸詐之徒。從與徒弟的罵戰,於姜昆結的樑子,自己言行。此人心胸狹窄,記仇!

就德雲社的而講,壓根就偏離了相聲,只不過是迎合市場的一種演出形式,適合如今生活富足人們的一種消遣方式。

記得馮鞏牛群講過,相聲是一門藝術!而不是德雲社那種,兩個人站在臺上,拿父母拿姐妹當笑料,講一些生活中黃段子。


阿墨8


姓郭的這句話太毒,吹捧富豪,壓低窮人,其心可銖也。人窮,為了生活在社會底層打拼,要養家餬口,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易,。所謂的奸計,不過是為了掙點錢想點生財之道,我認為只要不偷不搶,憑勞力和腦力找點生活費用是正大光明的,難道富豪的錢財不是這樣積累起來的嗎?有錢人講良心要看在什麼地方,為了沽名釣譽,為了表現自已,花點他們認為微不足道的錢財去搏眼球,忽悠不知情的人們。打個比喻,一個千萬富翁拿出千把元與只有兩個饅頭的乞丐拿出一個救濟比他更需要的餓漢,哪個更善良,更真誠?當然,富豪有真善之人,窮人也有奸猾之人,但這是少數,不能概全。


一生假斯文


這是徹底顛覆正確的道德觀!首先把窮和姦聯繫在一起,這是完全毫無人性的聯繫,奸這個文字在中國是形容最骯髒的東西,窮人就骯髒嗎?再看把富和良聯繫在一起,這是完全混淆富和良的夲質區別!已資本為紐帶產生的畗,佔滿了人民的血汗,你能說這是良嗎?以貪佔產生的富,你能說這是良嗎?由此可見,這不是顛覆正確的道德觀又是什麼?


手機用戶50007489808


那些張口就罵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認真看這八個字,不要斷章取義。

首先應該明確一點,這句話的意思肯定不是窮人奸詐富人善良,重點應該是生、長兩個字,說的是現在的狀態而不是一整個人生。

一個人生下來什麼都沒有,善良的窮人,他想不想掙錢?真正安貧樂道的能有幾人?想掙錢怎麼辦?資本家的第一桶金永遠都是血淋淋的,這叫窮生奸計。

賺了錢成富人了以後呢?長良心啊!你看那些富豪有幾個不做慈善的?



大天策府


人因善良而窮,人因奸詐而富!

《中國教育,敗在哪,出路在哪?》

郝峰濤

這是一篇有可能改變中國教育的文章:教育,不該成為孩子負重前行的包袱!

一個小問題:A生數學100、語文50;B生數學90、語文90,誰更具潛能?這不是一個分數多少的小問題,而是一個人才觀念的大問題。

我們的社會、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認定B生為優秀人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所以一位小學校長就敢這樣說:“我這裡沒有天才,我只要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應試困境!錢學森老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老希望培養出大師級的人才:一個孫子,勝過千萬趙括。

落後的人才觀念,是造成中國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裡?A生具有優科(數學)優勢,B生具有均科(均衡)優勢,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哪一種最具潛能?

論一:天才優於專才,專才優於全才,全才只能算是個人才。植物有頂端優勢,才成其高;動物也各有本領,故能生存。再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專才,而非全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論二:專才(優科)的成功在於他們努力建設自我的專業興趣、專業方向和專業高度,而所謂的全才(均科)其實是被誤導的無興趣、無方向和無高度的三無產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長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專業發展。

論三:孩子們各有天賦,在發展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這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也是專才成長、優科發展的內因外果。而全面均科發展,其實是一種違揹人性發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專才(優科)的人才發展觀是優於現代教育中盛興的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天才源於自覺,專才源於興趣,全才源於誤導,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是扼殺天賦、迷失興趣的禍首。

我們要不要打破偏科觀,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鴨式,打破應試觀?要不要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要不要給天才、專才(優科)更大的成長空間?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揮棒,要從“均科固定文理制”向“優科自選建構制”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的分數作為參考。如:A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B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

二,義務教育階段讓學生自選1-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

三,學生的優勢學科的不確定性、可改變性和學科組合的複雜性,有利於打破教育功利和學科固化,弱化家長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強化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我們的育才觀念要從均科全才觀向優科專才觀轉變,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實現人的專業化成長,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規律。

荒原開蹊徑,枕草待曉鍾。

十年心酸夢,只為此文生。

 

優科專才的佐證:

1, 偏科的普遍性,偏科不是壞事,是優科的普遍存在。所謂的天才,只是找到了為之努力的方向。

2, 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優勢為中心的存在:他們博覽群書,皆以優勢為中心,而非漫無邊際的學習知識。

3, 民國大師的特點:偏科偏文(胡適、錢鍾書、季羨林、吳晗等數學很不理想);學歷低(齊白石,啟功,巴金,華羅庚,沈從文,梁漱溟等),在那個教育貧乏的時代卻湧現了大量的人才,優科自學是一個重要特徵,現代教育應該從中汲取力量。

4, 偏科生愛因斯坦:所謂教育,是忘卻在學校所學的全部內容之後剩下的本領。

5, 許多偉大的人物,成績有時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齡發現方向後,才奮發有為的:牛頓、托爾斯泰、馮特、丘吉爾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與其“拔苗組長”,不如靜待“雨後春筍”。

6, 2012諾獎莫言,小學五年級輟學:文學和科學相比,的確沒什麼用處,但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教育也如此,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7,  2014諾獎中村修二,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浪費了孩子最大的資源——有無限可能性的少年時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8, ……我們心中都能感覺到教育中的問題,除了無能為力,還剩下死不悔改!人才觀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轉變,教育模式的改革,縱然任重道遠,也當砥礪前行。

 

致敬:你我皆是微不足道的塵埃,只是希望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若覺得此文不錯,請惠心推送轉載,舉手之善,或將成為教育改革的最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