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了

我的微信签名,至今都还保留着那句,"你好,陌生的人;再见,熟悉的人"。

01.

我是小五,目前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一家西餐具淘宝店的店主,一位多媒体工作人。平时没有什么多余的社交活动,唯有的社交活动也都是和男友,或者我家狗在一起。

你说我孤独?一点也不,我只是有点厌倦了苦心经营再渐渐远离的人际关系。

到底要经历过多少次的反复失望,才会让人渐渐失去对人际关系的希望,我已记不太清了。

也许你会说我矫情,劝我维护人际关系很重要这些话…那就当我矫情吧,只是'没有人际关系根本走不动'这句话,我不置可否。

有些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了

02.

读小学的时候,我是个很开朗的女生,不仅能和女生们打成一片,成立了七朵花的小组织,常常在周末约着去哪个小伙伴家度过,生日时更是分不开。也能和男生们玩的很开,以至于小小年纪护花使者就一个接一个。

那时候因我而凑在一起的男生女生们简直称得上一个团体,是班里最活跃的那一群。很多班级的活动组织都离不开我们这个团体的共同努力,大家很信任我,让我感觉我是被需要的那一个,很温暖,很难忘。

我曾经以为那样的友谊是不可能被拆散的,不管以后我们各奔东西,相距多远,我们始终会是最牢固的那一群。

但事实是,分开后一年,我们渐渐失去联系。两年后再次相聚,却恍若陌生人一般,大家都多了些羞涩,多了点客气。再之后,便是不再联系了。

有些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了

03.

初中时的我,性格变得很自卑,学校是父母托关系塞红包才让我读上的,成绩和其他正常考进来的同学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我的成绩经常是班里倒数几名,更是女生中的最后一名。除了同桌和前后桌,我跟其他人几乎没怎么说过话,因为我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眼中对我的鄙弃,好像一锅好粥混进了一颗老鼠屎。

尽管自己已经很努力学了,但成绩还是没什么起色。同桌和同桌的好朋友对我的帮助很大,经常都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所以我只对她们好,也经常只跟她们待在一起。对我来说,她们是我初中时期唯一的精神支撑,我很感激她们。

毕业后前两年,一有假期我们就会约着出去唱唱歌,我很珍惜这样难得相聚的机会,也从没有因为任何其他事情拒绝过。相聚的感觉真的挺好,即使很久没见,但是在一起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后来上大学了,听说她们考上了同一个学校,相聚的时间也多了很多。而渐渐的,她们的聚会也不再约上我…..甚至连结婚,我都是在她们的朋友圈知道的。

如今的我们,只是朋友圈里的朋友了,偶尔点个赞,却再没说过话。

有些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了

04.

都说好好珍惜高中的朋友,因为她们可能会是你这辈子的朋友。

确实,现在还能偶尔约着出来见见面的,也只有高中的朋友了,毕竟都在同一座城市。

虽然平时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团体,但想见面的时候还能偶尔约着聚一下,聊聊自己的生活圈,分享自己的趣事。一顿饭,两三个小时的聊着也不尴尬,这应该是我现在仅留的一点,我想要努力去珍惜的人际关系了。

有些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了

05.

而大学的朋友,不是不想见,只是都分在五湖四海,再难聚齐。

还记得大学毕业游结束的那天晚上,大家在学校后门的最后一次聚餐,前半场大家都开开心心的唱着歌,对熟的不熟的同学们畅所欲言。真的,那是我们班那几年来最像一个集体的时候了。

也不知是酒精的作用还是什么,到下班场时场面突然有点不受控制。男的女的痛苦流涕,相互拥抱,相互安慰。我静静的坐着看着这眼前的一切,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好好的看看这些人,因为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越是带着这种想法看着这群可爱的同学,眼里的泪水越是抑制不住,最后在酒精的催动下真的是泣不成声了,那狼狈样以至于多年后朋友说起,还说真没想到平时看着那么高冷的你也会有这一面,一直以为你的血是冷的呢。

其实之所以会到最后直接哭崩了,是因为同学们看到我哭的时候过来安慰我说不用难过,以后还会再见的。可是我真的太清楚以后还能聚齐的概率几乎为零,而最让我痛苦的,就是这种好不容易维系起来的亲近关系,又要再一次渐渐远离。

有些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了

06.

现在离开校园已经5年了,如意料之中,大学的那群同学再没聚在一起过,也没人提起相聚这件事,心中也早已麻木了。只有同宿舍最要好的几个朋友还有经常联系,谁结婚了其他人也一定会到场,这也算是给我们一定要相聚相见的理由了。

其实没有人是真的不需要朋友的,如果有人这么说,那她一定是在假装坚强,然后在看到友谊天长地久题材的电视剧电影或小说时,默默地流泪,羡慕并且嫉妒着。

不是不需要,只是害怕失去;不是不想见,只是害怕分别。一个人到一群人是快乐加倍,一群人到一个人,是孤独加倍。

就像在清水中放一颗糖,不会很甜;但放一勺醋,却会很酸。捡到钱的人不会很高兴,丢了钱的人却一整天都陷在懊恼不堪里。人不能因为一件喜事高兴一整年,却能因为一个创伤郁郁终生。

痛苦给人的刺激,往往总是大于快乐的,所以人们宁可不得到,也不愿再承担失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