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北流,古銅州,小佛山,北流的前世與今生

一、幾個關鍵點的問答

1、北流的歷史有多久?答:北流行政建制歷史已有1500多年之久。

2、何以稱為北流?答:因境內圭江流向而得名。圭江也稱北流河或北流江,發源於雲開大山南部平政鎮上梯村與沙垌鄉交界處的雙孖峰東麓,流經北流、容縣、藤縣,於藤縣縣城匯入西江。

金北流,古銅州,小佛山,北流的前世與今生

3、北流為何又稱銅州?答:民安銅石嶺富含銅礦,以冶銅著名而設置銅州,銅石嶺發現有漢代冶銅和鑄造銅鼓遺址,出土有120多面銅鼓。

4、北流為何又稱小佛山?答: 北流江沿岸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河水豐盈,且盛產陶瓷、銅器,有北流江水路直達廣東,商貿發達,歷史上曾富甲一方,故素有“小佛山””之稱,也稱“金北流”。

金北流,古銅州,小佛山,北流的前世與今生

二、桂林郡,合浦郡

秦始皇嬴政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廢除分封制,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縣制,並在嶺南(現兩廣地區)設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北流境隸屬桂林郡,後隸屬南越國。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國,次年廢除象郡,在嶺南設置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9郡,北流境則屬合浦郡。

金北流,古銅州,小佛山,北流的前世與今生

三、北流郡,北流縣,銅州,容州

南朝齊永明六年(488年)置北流郡,以境內圭江流向由南而北得名,無屬縣。南朝梁(502年-557年)時期,北流郡改稱北流縣,為北流行政建置之始,至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北流屬合浦郡。大業二年(606年),廢陸川縣建置併入北流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北流縣析置北流、陵城、扶來三縣,復置陸川縣,並與北流縣、普寧縣(今容縣)設置銅州,均屬銅州(治所北流)轄地,治所在北流長達百餘年。貞觀元年(627年)屬容州。乾封二年(667年),北流增置羅卞縣(治所今六靖長江村)。總章元年(668年),又增置峨石縣(治所今隆盛香圩村)。新增之兩縣及扶來縣屬禺州,北流、陵城屬容州所轄。

金北流,古銅州,小佛山,北流的前世與今生

宋開寶五年(972年),撤銷峨石、扶來、羅卞、陵城四縣,其地併入北流縣,屬容州都督府普寧郡轄地。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北流為容州路總管府轄地。明洪武十年(1377年),北流縣改隸梧州府鬱林州。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北流縣改隸梧州府鬱林州。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北流縣改屬梧州府。雍正三年(1725年),北流縣改屬鬱林直隸州。

金北流,古銅州,小佛山,北流的前世與今生

四、鬱林府,鬱江道,蒼梧道,民團,梧州,潯州,區

民國元年(1912年),北流屬鬱林府。民國二年(1913年)7月撤鬱林府,設立鬱江道,北流為其屬縣。民國三年(1914年)改鬱江道為蒼梧道,北流屬之。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廣西省政府成立,廢除道制,北流直屬省府。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廣西獨創民團制度,北流屬鬱林民團區。民國廿一年(1932年),北流屬梧州民團區。民國廿三年(1934年),民團區改為行政監督區,北流屬梧州行政監督區。民國廿五年(1936年),置潯州行政監督區,北流屬之。同年,增設鬱林行政監督區,北流屬之。民國廿九年(1940年)3月,鬱林行政監督區改為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公署(簡稱第六區),北流屬之。民國卅一年(1942年)3月,原第三、五、六區合併為廣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治蒼梧縣,北流屬之。民國卅六年(1947年)4月,復從第三區析出鬱林、興業、博白、北流、陸川、貴縣等6個縣,置廣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治鬱林。北流屬之。

金北流,古銅州,小佛山,北流的前世與今生

五、北流縣,北流市

解放之後,仍稱北流縣,屬鬱林專區。1951年7月屬容縣專區。1958年7月撤銷容縣專區,設立玉林專區,北流屬之。1971年,玉林專區更名為玉林地區,北流屬玉林地區。1994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為縣級市,仍屬玉林地區。1997年4月,撤銷玉林地區,設立地級玉林市,縣級北流市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由地級玉林市代管,直至現在。

金北流,古銅州,小佛山,北流的前世與今生

六、人才輩出

北流人傑地靈,明代進士李宏曾任四川道監察史10年,清代中進士13人,其中闕邦覲19歲中進士點翰林,被譽為“北流神童”;新進士李紹昉寶和殿複試獲一等一名,授職翰林院編修,擔任國史編纂,其才思敏捷,學問淵博,時人譽為“才壓三江”。現代北流籍的著名專家、學者有國學巨擘陳柱、有機化學家凌育宸、畫家馬達、鐵道工程專家馮介、教育家、詩人馮振、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陳一百、光學家顧去吾、水電專家竇音桂、音樂家何名忠等。北流還是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領導人、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紅八軍軍長俞作豫的故鄉,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傳統。

金北流,古銅州,小佛山,北流的前世與今生

七、現在的北流

北流全市總面積2457平方公里,2018年末總人口153萬人,轄22個鎮、3個街道,城區建成面積35平方公里、人口35萬,城鎮化率56.38%。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中國陶瓷名城、建築之鄉、荔枝之鄉、百香果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慈孝文化之鄉、中國鄉賢文化之鄉、廣西第二大僑鄉和世界銅鼓王的故鄉。

金北流,古銅州,小佛山,北流的前世與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