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轉中,開創性的連帶筆法

王羲之《十七帖》千年經典,作為草書必修課,需要注意哪些最大的筆法、章法特點呢?

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轉中,開創性的連帶筆法

題圖:王羲之《十七帖》宋刻原石

前面我們分析了《十七帖》的六大用筆特點,今天我們繼續來探討,在臨學此帖中,如何抓住王羲之的草法特點,儘快學習到純正的草法。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王羲之開創了新的草書形體符號

王僧虔《論書》:“亡曾祖領軍洽與右軍俱變古形,不爾,至今猶法鍾張。”說明今草在草法上的演變首先表現在形體上的變化。《十七帖》在形體上的變化主要表現在某些部件從無到有,如使轉連帶的用法增多和對章草末筆波磔的揚棄。

#1

使轉連帶的增加

陸錫興在《漢代簡牘草字編》提出,草化主要通過三種方法來進行,即省簡、連帶和歸併。這三種方式的運用,可使原有的字體中的整齊的結構變成較為簡明的形體符號。

孫過庭在《書譜》中有云:“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意指使轉對於草書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對楷書的重要性,若在草書的書寫中,使轉這一方式不被採用或者採用得不精確,一定會影響世人對草書的辨別。故,草書中使轉形式的大量使用,是草書不同於其他書體的本質特徵

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轉中,開創性的連帶筆法

孫過庭《書譜》局部

何為使轉?《書譜》雲:“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謂鉤繯盤紆之類是也。”“使”就是字體中橫筆與縱筆之間的呼應牽連,“轉”指連帶筆畫的表現方式的迂迴圓潤,使字體具有流暢之美。書法的美學特徵講究線條美,草書的線條美主要在於使轉方式運用的程度和精度

《十七帖》與漢魏典型化章草和西晉的過渡性草書相比,使轉連帶結構顯著增加。

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轉中,開創性的連帶筆法

《急就章》“疒”部

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轉中,開創性的連帶筆法

《十七帖》“疾”字二例

在典型化章草《急就章》中,“疾”的“疒”部分橫與撇並不連帶,並且和“矢”分開書寫,《十七帖》中將部件“疒”簡化,橫與撇通過逆向的使轉方式一氣呵成,“疒”和“矢”也使用連帶的的方式構成一體,更為流暢與簡易,並且《十七帖》中去掉了“疾”字最後一筆的波挑。

西晉草書中的“命”字將字體中所有的長筆畫簡化為簡短的點畫符號,《十七帖》中則用使轉將這些點畫串成線性,使整個字連為一體,一筆順勢而下,線性流暢,氣勢宏偉。

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轉中,開創性的連帶筆法

《十七帖》“命”字二例

《十七帖》筆法流暢連續,使轉方式所運用的弧形筆畫將兩筆原不相連的筆畫和兩個相鄰的字順暢地連接起來,字體顯得更加流動,筆畫的寫作也更加靈活。流線型連綿具有兩種形式,一種為意連,即筆畫之間並不具有墨跡形式上的連帶,但書家在書寫過程中實則是懸腕而寫,並無停頓,所以,形成一種氣勢上的“意連”;另外一種則為實連,即,筆畫之間在墨跡形式上是連接在一起的。

王羲之《十七帖》:古法使轉中,開創性的連帶筆法

《十七帖》中“疾篤救命”片段

《十七帖》書法中出 現大量的實連形式,這更加強了書法篇章的恢宏氣 勢,也間接反映了當時書家內在的情感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