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澄城夏商属雍,春秋属晋,秦置北徵县,汉置徵县,县址在今蒲城县避难堡村,相传为春秋时,晋文公重耳避难处,又名龙窝。90年代,在距避难堡村4公里远的西头村发现澂邑漕仓遗址,出土"澂邑漕仓"文字瓦当,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民间传说的避难堡“龙窝” 处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徵邑漕仓瓦当拓片

《方舆纪要》载,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始建澄城县,县治即设今址。元顺帝时,陕西平章李思齐迁县治于亲邻寨。明洪武二年(1369)复迁原址。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亲邻寨遗址

清咸丰《澄城县志》载,县城始建于后魏。城垣周长3余里,城墙高2丈5尺,城壕深1丈3尺,开4门。明正统、景泰、弘治年间3次重修。嘉靖二十五年(1546),边声告急,知县徐效贤奉檄加固城墙。墙基宽1丈6尺,顶宽9尺,高两丈余。二十七年(1548),知县郑光溥令建四郭门,上建谯楼(今遗址无考),砖砌女墙。西城门外南侧建大水池,俗称“西湖”。湖靠城墙处以石护基,西、北两面用石条砌就,池沿高出地面3尺多,南为开口,湖水由此泄于西河。池周种桃植柳,修建亭台,为城区一景。之后,由于泥沙沉积,淤塞湖底,西湖名存实亡。崇祯六年(1638),知县王选令合并女墙,在城头增土3尺。康熙四十二年(1703)至四十四年(1706)拆除女墙。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老照片乐楼前的“西湖”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清代县城地图

民国10年(1921)6月,军阀争城战斗,轰倒南城楼。后驻军重修。民国14年(1925)春,战争又起,城墙又遭轰击,秋季始行修复。同时,加固城角炮台(大土墩),加宽加深城壕。民国15年(1926)6月,县城驻军段懋功为巩固阵地,发展势力,在县城四关筑围墙,囿四关巷道于墙内。建东北、正南、正西3郭门,砖箍门洞。3门之间,布设10个炮台,派兵把守。城门早开晚关,群众进出极不方便。民国16年(1927)段懋功败走,群众主动放墙通道,挖土平壕。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几百年间,澄城县城应无大的变化,始终在原有城墙内拆旧立新。南北大约县政府后墙至四路口,东西大约乐楼至精进寺塔内,乐楼和精进寺塔均在城外。城墙内剩余的古建筑目前仅有原印刷厂内的老爷庙大殿。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民国县城地图

澄城现代意义上的城镇化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

1970年,在兄弟县认为矿区建设占用耕地,不愿招引的前提下,时任澄城县委书记张宏图将澄合煤指及之后的澄合矿务局招引至澄城县城。并于1973年,开拓县城,建设当时的南北大街,实现了原传统街道范围和澄合矿务局的有效连接。城区机关职工、干部、居民、学生参加拆迁、挖掘、铺垫、整修街道的义务劳动,自此,县城旧貌焕发新姿。当时,正是“农业学大寨”高潮迭起的时候,城镇建设不是中心工作。近日听闻,张宏图老书记因为建设南北大街的问题被一些人攻讦,受到一些影响。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正街旧貌(正街五楼向北)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张宏图

80年代是澄城城镇化建设的第二次高潮。

1985年9月,投资170万元,修通县城中心街,长2470米,宽15米,是澄城县城的第一次东扩。近日听一则趣闻,时任县上主要领导罗玉昭看到中心街坑坑洼洼,唤司机前去调研,行前叮咛司机专门看哪窝子大就往哪开,叫上时任城建局长梁拴仓,车上一言不发,车一停稳,梁局长赶紧表态,领导你啥都不说了,我知道了,马上弄!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1987年6月开工建设澄城大市场,11月上旬竣工交付使用,这么大的一个领袖西北的地标性建筑,工期仅5个半月,这样的建设热情、建设进度确实罕见!依然值得现在的我们学习、仰望!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1990年,亚运会火炬传递途经澄城,在大市场门口举办传递仪式。

90年代让澄城县城有了现代化气息。

1995年7月16日至19日 澄城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澄城县古徵街建设详细规划》和《关于实施古徵街规划,加快县城建设步伐的决议》,10月31日,古徵街建设工程破土动工。1996年12月29日,古徵街竣工。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刚建成时的古徵街

古徵街建设的意义在于,这一工程连同西河大桥及之后的茨沟大桥这些重大项目,启动于1994年分税制施行,澄城财政开始捉襟见肘的时候,当政者的发展理念、担当精神、为民情怀值得肯定;及至现在,古徵街依然是澄城最宽阔、最笔直的道路,当时,瞄准沿海发达地区的前瞻性视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思路让人称道!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新千年,澄城县城南扩,住宅商品化开端。

2002年8月20日,古徵公园建成开园。2004年,古徵街南段、三岔口城市排水、长宏广场建成。这一时期,面对严峻的财政收支压力,县委、县政府创新思路谋发展,全县干部职工捐款建成古徵公园;以土地换工程的方式,由生力集团开发原体育场建设澄景家园小区,出资建设古徵街南段及城市排水工程;以广场冠名的方式,缓解长宏广场投资压力。

单位自建职工福利住宅楼叫停,以澄景家园、兆兴花城、澄馨苑为开端,开启了澄城的住宅商品化时代。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原古徵公园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初建成的长宏广场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启动建设时的古徵街南段,时称“兴澄大道”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澄城第一个商品房小区,澄景家园

2010年至2016年,新区开发肇始,住宅迈入高层时代。

启动县城新区建设,全面拉大城市框架,四纵十横城市道路框架形成。万泉街正式启用,惠民路成为县城风景线,高层建筑集中建成。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2015年的惠民路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2015年,正在建设中的新职教中心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2015年万泉街

2016年以来,县城的“精装修”时代。

继续完善新区基础设施,晖福街、光华街基本成形,新区逐步聚拢人气、形成商圈;推进旧城改造,拆迁货币化安置全面落实;全面加快县城“五化”,断头路全面打通,县城四门加速改造,独具特色的路灯、绿化、街头景观、隔离带,改造一新的古徵公园,全面提升了澄城的县城品味,2017年荣获国家级卫生县城称号;居民更加青睐高层住宅,碧桂园入驻澄城,澄城房价进入4000+时代。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二路拆迁改造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古徵街新貌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古朴大气的新路灯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南入城口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县城全貌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2019年下半年以来,澄城以国卫复审为契机,紧抓破损基础设施完善,违、临、危、旧、丑建筑“五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构建,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提升等工作,县级四大班子领导带头上街,包联路段、现场指挥,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总结问题、部署安排,成立督查组不间断巡查、责令整改,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一篇短文带您深度了解澄城县城变迁史


来源 绝版青春456 遇见澄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