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六盤山是中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廣義的六盤山橫亙在寧夏西南部和甘肅東部,歷來就有“山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之美譽!它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黃河支流渭河和涇河的分水嶺,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從甘肅天水經莊浪縣沿S304過關山收費站,不覺已登至六盤山過去令人膽寒的碾盤子十八道彎,初見六盤喜不自禁,靠邊停好車,奔至觀景臺欣賞六盤秋景!由於處於懸崖面,視野非常侷促,放飛無人機方能領略大名鼎鼎的六盤險隘!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秋雨一場十日寒!綿綿小雨將整個碾盤子浸潤得紅黃橙綠,鍾靈毓秀,十八彎如同大腸一般在莽莽蒼蒼的的六盤山間迴繞盤曲,這條歷史上秦皇漢武巡幸隴右的隴山道如今已被盾構機掘通的關山隧道所取代,不過從它逶迤虯轉的雄姿仍可遙想當年的風采。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位於寧夏固原市隆德縣東側,312國道沿線,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一、二、四方面軍三軍會師地之一,這裡山勢險峻,森林茂密,橙黃的針葉林正以絢爛的秋色妝點著這革命聖地!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為了表達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我們決定棄乘大巴,徒步登山,重走長征路!在山腳廣場有一面大理石牆,上面鐫刻著毛主席翻越六盤山時寫下的那首著名的《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兵強馬壯,軍歌嘹亮!紅軍小道沿途分佈有20餘座展現紅軍長征途中各大戰役和重大事件的雕塑:出發于都河、血戰湘江、突破烏江、會師懋功、爭奪臘子口、飛奪瀘定橋等,看著這些真實再現當年紅軍將士浴血奮鬥的場景,你就知道為啥任何困難都擋不住紅軍的勝利前行!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紅軍是人民的子弟兵,在國民黨反動派重重包圍和圍追堵截下,我們的人民總是與親人子弟兵同舟共濟、患難與共,軍民魚水情換來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度,兵臨貴陽逼昆明。敵人棄甲丟煙槍,我軍乘勝趕路程,調虎離山襲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從此,中國革命就在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所以站在這裡,難免心潮澎湃,情思難抑!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193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領一方面紅軍主力到達今四川境內小金縣(舊稱懋功),翻越其境內的夾金山、夢筆山和巴朗山等三座雪山,與前來接應的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如果去過小金縣達維鄉的朋友應該更清楚。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撤離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紅軍每天都要面對地上幾十萬敵軍追堵,頭頂數十架飛機的轟炸,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這枚未引爆的炸彈充分說明當時的殘酷和慘烈!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爬雪山過草地,無數紅軍戰士倒在長征途中,如今站在紅軍戰士雕像面前,撫今追昔,每個人都飽含對革命先輩的崇敬和緬懷,對當年來之不易的長征勝利感到驕傲和自豪,對今天富強民主的偉大祖國深深的祝福!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臘子口戰役是紅軍長征進入甘肅境內最關鍵的一仗,紅軍面臨的形勢比背水一戰還嚴峻,因為退無可退。臘子口周圍全是100多米高、刀劈斧削一般的陡峭石崖,中間只有寬僅8米左右的隘口,臘子口戰役是軍史上以弱勝強、出奇制勝的著名戰役,該次戰役,紅軍兩天內便突破了長征中最後也是最為艱難的這道關口,為順利進入陝甘地區開闢出通道。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霧色蒼茫看紅楓,亂雲飛渡仍從容!層林盡染的六盤秋景,靜美至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曾3次經過六盤山區,此刻登上點將臺,頓時豪情萬丈——八百里煙雲看淡,雄兵百萬上六盤,崢嶸歲月寄壯志,敢縛蒼龍笑問天!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登頂將近,雲霧已是漫卷西風,只有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的雕塑在濃霧中透出火紅,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山頂大霧瀰漫,能見度不到五米,摸索著走進佔地10000平米的紀念廣場,登上長長的階梯,進入最高處的紀念館,這裡共有四個展廳,由 "紅軍不怕遠征難"、"紅旗漫卷西風"、"三軍過後盡開顏"、"不到長城非好漢"四個部分組成。從瑞金出發→突破敵四道防線→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陝北吳起會師→甘肅會寧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勝利結束。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展廳裡展示了紅軍長征中的上百件遺物、文物、圖片資料,這些極其簡陋粗糙的衣物、器具再現了當時紅軍在怎樣一種艱難困苦的條件下,滿懷抗日救國、為窮苦老百姓打天下的熱忱,從一個勝利走向一個勝利!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看著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想象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先輩,以人民的解放為己任,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他們付出了鮮血和生命,創建了新中國,讓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人民也將永遠惦記和懷念他們!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84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為了北上抗日,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跨越萬水千山,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在這裡翻越長征途中最後的高山——六盤山,實現了三大主力大會師,取得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偉大勝利!今天,我們也在這裡重走長征路,沿著紅軍小道登頂六盤縛蒼龍!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防教育示範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就該從娃娃抓起——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看著專心致志參觀紅軍標語的小姑娘,是否有種歷史穿越感和一絲欣慰感呢?

寧夏固原——重走長征上六盤,秋意闌珊志更堅

​長征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鍛造出舉世聞名的長征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象徵。長征以其獨特的魅力跨越了年代和空間,在我們心中產生無窮的精神力量,回顧歷史,緬懷先烈,心潮澎湃,無比激動。紅軍長征勝利80多年,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之路的腳步卻從未停息過。今天重走長征路,我們鬥志昂揚,精神振奮,信心百倍——長征精神永放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