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Netflix华语剧你看不懂?《罪梦者》导演:差点气到翻脸

知名视频流媒体平台Netflix曾制作出《黑镜》、《纸牌屋》、《怪奇物语》等爆款网剧。近年来Netflix致力扩大版图,与日韩亚洲等地合作原创影集,首部华语原创影集《罪梦者》在最近上线后,却出现了口碑两极化的反应,在光影的背后Netflix有着怎样的爆款方法论?

首部Netflix华语剧你看不懂?《罪梦者》导演:差点气到翻脸

"老外看剧喜欢'从现在开始看起',然后再告诉观众故事的前因后果,让观众一开始完全不了解状况,后来倒吃甘蔗、渐至佳境,这是他们的"必胜Know-how",这跟一般电影的叙事方式不太一样,Netflix 的这份交错叙事的坚持,是公司策略方针等级的原则。"

《罪梦者》制作的背后故事和Netflix的4招网剧爆款方法论

招式1:用大数据决定题材

来到Netflix,诺斯的谈话总是这样起头,"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多了广为人知的大数据选材当武器,她说,"Netflix一直在寻找市场上没有的内容,努力填补这缺口。"

首部Netflix华语剧你看不懂?《罪梦者》导演:差点气到翻脸

从过往经验和Netflix数据库中,先订出了"兄弟情、死刑、逃狱、复仇"等关键字,再以此为大方向,找上了台湾导演陈映蓉。

招式2:从"人设"到"人",让本土创作者赋予作品生命

2004年,23岁的陈映蓉以浪漫爱情喜剧《十七岁的天空》初试啼声,跳脱同志电影的悲情宿命,摘下了台湾地区该年国语片票房冠军。

首部Netflix华语剧你看不懂?《罪梦者》导演:差点气到翻脸

但随后,她转向短片、歌手MV发展,是林俊杰、张惠妹等天王天后指名合作的导演,已近7年没有长片作品。

Netflix为什么会找上她呢?"很多人推荐DJ(陈映蓉绰号),理由倒不是她得了多少大奖,而是她拍的东西能引起观众共鸣;还有,她是一位会调教演员的导演,"

事实上,虽然是用大数据找出市场缺口,但Netflix的原创,倾向找在地电影导演、团队拍摄电视作品。

用电影而非电视导演,原因是"电影导演更有原创性和观点,能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诺斯强调。

Netflix常用一个字"真实性"(authenticity),来描述其各地取材、寻找合作伙伴的原则。

"真实性"有两个层次:首先,从演员、语言、历史文化和场景考究等角度,在地观众要能认同这部作品,相信"这说的是我的故事。"第二,从剧情铺排、人物设定角度,剧中彰显的人性情感,要能激起全球观众的共鸣。

简单来说,说本土的故事,淬炼出普世价值,卖到全球市场。

招式3:掌握hook、通俗、15分钟原则

"Hook!Hook!Hook everything!(要有钩子!有钩子!一直要我有钩子!)"(钩子)之于戏剧内容,可理解为引子、隐喻、悬念等概念,已成了陈映蓉在拍摄《罪梦者》期间,最害怕听到的英文单字。

首部Netflix华语剧你看不懂?《罪梦者》导演:差点气到翻脸

"创作者谁不知道hook,但Netflix会一直耳提面命,把这视为和观众沟通的基本要素,"陈映蓉说,Netflix有个"保底"的方程式,能确保目标族群不断被打中,"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判断,很准确。"

Netflix采取付费订阅制,为了让会员买单,对于作品节奏有高度要求,吹毛求疵的程度,细琐至以15分钟为一个完整单位。

好比说,Netflix要求,《罪梦者》首集前15分钟,门要开得够大,吸引潜在观众上门;每15分钟之间,要有钩子衔接,把人留下、知道接下来该期待些什么;每一集收尾处,张力得再次升高,用悬念引导至下一集。

招式4:就事论事,从冲突到妥协

只不过,交出让Netflix满意的作品前,陈映蓉差点走不完最后一里路,Netflix对创作过程的介入,还是让她气到想走人。

原来,当《罪梦者》第一集的初剪版本完成,Netflix立刻回复了满满40点建议,甚至提到想调动场次,打破8集结构重新来过,还给了5个修改后的影像版本,希望陈映蓉能参考。

而Netflix对创作的强势介入,也让陈映蓉气到差点翻脸走人。"当时我连分手信都已经写好了,准备分手快乐。"

当时她的反弹让Netflix国际原创总监Erika North特地飞来台湾促膝长谈了6个小时,最终,双方达成共识,Netflix不再坚持动大结构;陈映蓉也同意调整配乐等细微的部分,该片才得以继续制作。

目前,《罪梦者》已经上线一周左右,评论相当两极化,Netflix的爆款方法论在华语剧集市场能否奏效仍然是个未知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