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研究生录取并不是唯分数论,对比中国后才发现自己蒙了

研究生制度

在美国,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并不是仅仅凭借录取分数决定,而是采取一种综合审核的方式对研究生申请人的过去经历、认知水平、非认知能力及发展潜力进行考察,构建起实施综合审核的经历-特质-成绩的模型,

一般包括:制定观测维度、建立计分标准、创新对非认知能力的评价和加强对匹配度的考察。

专家认为,美国教育创新力的来源是在于美国学生生源的多样性,以ETS公布的数据显示,白人的GRE考试成绩通常会比黑人高18%~32%,女性、少数族裔、大龄学生等会在审核考试中处于劣势地位。对于美国研究生的录取,除了一般熟知的GRE等标准化考试成绩外,还要求考生需要取得一定水平的语言成绩,如TOEFL等。一些母语并不是英语的考生,语言成绩不过关可能会被招生单位排除在录取名单之外。

美国的研究生录取并不是唯分数论,对比中国后才发现自己蒙了

综合审核

CGS2015年研究生就读的周期调查报告显示,学术成果证明资料和GRE、GMAT、LSA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在硕士、博士初次筛选阶段中就占有60%多的比重。而Liane等的研究发现,GRE成绩既不能有效预测博士生能否顺利通过资格考试或获得学位,也不能有效地预测科研生产力。美国教育考试中心的数据表明,要提高GRE考试对研究生学业成就的预测精度还需要添加对非认知能力的考察。

1978年巴克起诉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医学案警示了院校要保留充分详实的材料记录招生过程,而采用的综合审核方式则体现了种族中立原则。AAMC接着也发布了《通往多样性的路线图:医学院招生过程中融入综合审核原则》、《通往卓越的路线图:衡量医学院综合审核招生的关键概念》和《通往多样性和教育卓越的路线图:影响医学院的若干法律和教育政策》三分研究报告。CGS形成了《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综合审核》和《硕士招生:透明性、指导和培训》两份专题研究报告。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设立的研究生教育网络则是对综合审核的支持。

以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系为例,综合审核的内容包括:

GPA成绩的变化趋势和课程的难度、GRE成绩、论文质量、科研项目的参与情况、个人的经历、性格能力、对社区、培养单位或家庭的重要贡献、推荐信等。而若以西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为例,综合审核的标准分为:GPA、推荐信、写作能力、面试表达等四大部分。其中,GPA成绩与评估的得分存在转换的标准,如GPA3.8~4.0对应4分,3.6~3.79则对应3分。写作能力又分为对写作内容、写作风格、写作结构和语法规范,每个部分的审核成绩最高得2分。面试表达则关乎考生的领导力、沟通能力、个人性格特质、对于社区的贡献等,最高得分10分。

美国的研究生录取并不是唯分数论,对比中国后才发现自己蒙了

一考多次

CGS2018年一个关于各成员单位硕士项目主管的调查报告显示,可从六个方面衡量匹配度:和申请人匹配的科研导师、和申请人匹配的实践导师、申请人适应项目文化的潜力、申请人遵守专业规范和伦理的潜力、申请人合作的潜力、申请人提升项目的潜力。而学术型的硕士项目最看重的是申请人与科研导师的匹配,专业型硕士项目则更多地侧重申请人是否符合本专业规范和伦理。

业内认为,“一考多次、申请考核”将引入标准化测试,分一年两次,考试成绩在2~3年内有效,有效期内该成绩可多次使用。美国的标准化测试共分为三类,即研究生的入学考试(GRE)、专业测试、语言能力的测试。中国可能参考美国的体系构建“通用、专业、语言三位于一体的研究生标准化测试系统”,其中通用型测试主要是考察逻辑推理、批判分析,专业型测试主要考察各专业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中文和外语能力。而“一考多类、替代选择”则指强化研究生考试与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的转换,如考生入学申请法律、会计等研究生分类,职业考试的成绩可以替代标准化的测试成绩,通过了职业资格认证的考生不必再进行例如逻辑、认知能力等的额外的标准化测试。当然,这实际上是针对一部分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科,专业成绩合格则默认审核成功。

美国的研究生录取并不是唯分数论,对比中国后才发现自己蒙了

其中,综合审核面临一个计分的问题,即各项的标准化的测试成绩应该以多大的比重来实施,美国的高校一般是重视申请人的考试成绩和写作沟通能力,但面试环节比较依赖专家的直觉上的主观判断,而中国若是依照这种制度可能会释放大量的规则漏洞。专家认为面试才能真正地考察考生的非认知能力,如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对于推荐信、推荐人的评分宽严程度、学业成绩的测试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综合审核实际上是赋予院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