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優秀教案,共兩課時(含教學反思)

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

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優秀教案,共兩課時(含教學反思)

活動分析:

本單元編排了《我家的小狗》《我愛故鄉的楊梅》兩篇習作例文,觀察的對象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小狗和楊梅。單元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要求學生寫自己觀察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並向同學展示自己的觀察所得。

《我家的小狗》一文,要引導學生注意旁批和課後題,不僅要關注小狗的不同表現,還要關注作者在細緻觀察時想到了什麼,從而領悟到正是因為作者留心觀察了小狗的種種表現,並由此想到了許多事情,才將小狗的“淘氣又可愛”寫得活靈活現。《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課文的旁批提示學生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和這樣觀察的好處,課後題以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梳理作者對楊梅外形、顏色、味道的觀察所得。教學設計時,主要是通過這兩篇習作例文,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觀察所得和觀察的細緻。

習作部分先呈現了3幅插圖,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人物或景象,旨在從不同角度提示學生可以觀察的對象,激發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或場景的願望,進一步拓寬學生習作的選材思路。教學設計時要聯繫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和平時的觀察記錄,進一步引導學生運用所掌握的觀察方法,如要注意事物的變化,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摸,用鼻子聞等,具體、細緻地描繪出自己的發現。

教學目標:

1.能瞭解作者是怎樣觀察的,進一步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

2.能繼續仔細觀察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把觀察所得寫下來。

3.能展示觀察所得,與同伴分享自己的觀察感受。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能夠有重點地對事物或場景進行觀察。

2.能夠用流暢、具體的語言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觀察記錄。

課時安排:2課時

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優秀教案,共兩課時(含教學反思)

一、實踐引入,激發興趣

1.教師詢問學生豆芽生長的情況,交流發現。教師相機評價。

2.教師出示豆芽不同生長階段的圖片,引導學生按照順序說一說豆芽的變化。

3.教師小結,鼓勵學生繼續觀察。

二、溫故知新,點明主題

1.出示教材第63頁單元學習“提示”,明確本單元的主要學習任務。

過渡:同學們,在《搭船的鳥》中,作者因為留心觀察而認識了漂亮可愛、捕魚本領高強的翠鳥;在《金色的草地》中,作者因為留心觀察而發現草地的奇妙變化。這兩篇文章啟示我們,在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都有其獨特的美。只要留心周圍的事物,做一個有心人,你就會有新的發現。這個單元有一個很重要的學習任務——(出示教材第63頁單元“提示”)“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怎麼寫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

2.回顧“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交流習作素材。

過渡:在上節課的交流和仿寫訓練中,同學們把自己平時的觀察發現和大家進行了分享。那麼課後,大家又進行了怎樣的觀察?有什麼新發現?運用了什麼觀察方法?向同學們介紹介紹。交流時可以互相問答,互相補充,互相評價。

3.學生自由交流感興趣的發現,或是習得的觀察方法。

4.引導學生留意“習作”部分的三幅插畫,教師小結。

小結:老師很高興看到大家都能主動去觀察。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觀察並不是一個任務,而應是一種習慣。只要有心,隨時隨地我們都可以嘗試去觀察。在家裡,我們可以觀察家裡的植物、動物的生長或生活習性,可以觀察家裡的佈置,家人一起吃飯時每個人的表現;在戶外,我們觀察到的會更多,比如大自然某種景色的變化,路上偶遇的某種動物或植物,街道、商場、公園等不同地方的場景;在學校,我們不僅可以觀察上課時老師和同學們的表現,還可以仔細觀察課間活動時,教室裡大家是怎麼樣,操場上的各種遊戲活動……,這都是觀察。有了這種好習慣,我們寫作的時候就有話可說了。

三、例文導航,感知方法

過渡:好的文章總是來源於真實的生活,更來源於對生活中事物的認真觀察和細心品悟。“習作例文”部分就提供了兩篇美文供大家參考,一篇是寫動物的有趣文章《我家的小狗》,另一篇是經典美文《我愛故鄉的楊梅》。我們在寫作之前,先來認真讀一讀這兩篇文章,看看從中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先讀一讀《我家的小狗》這篇。

(一)學習《我家的小狗》。

1.自由朗讀《我家的小狗》,整體感知。

(1)你覺得“王子”是一隻怎樣的小狗?(淘氣、可愛、勇敢。)

(2)為展現出小狗的這種特點,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的?(三個方面的內容:“王子”的可愛樣子、跟“我”學習的情形以及同火車賽跑的事。)

2.細讀例文,交流感悟。

(1)思考“王子”的“淘氣、可愛、勇敢”表現在哪些地方?圈畫出相關的詞語或句子,邊讀邊做批註。

(2)小組合作交流:把自己圈畫的句子跟同學讀一讀,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3)學生彙報,師生討論交流。

“王子”很可愛:

①是我們村裡長得最花、毛色最漂亮的一隻狗。(外形)

②它跑得特別快,我總也追不上它。不過“王子”很乖,它總是在前面等著我。(性格)

③“連一個字母也沒學會”“挺愛上課的”“教它念‘狗’字的時候,它叫得最歡”“還會數數”(特長)

④“我教它念‘狗’字的時候,它叫得最歡。它準是在想,這是在說它自己呀!”(作者觀察得非常仔細,小狗學其他字沒有興趣,只是學習“狗”字時才最認真、最有興致。而且,作者不僅觀察得仔細,還認真揣摩“王子”的想法,使“王子”聰明、可愛的形象躍然紙上。)

“王子”很淘氣、勇敢:

①“它喜歡哼哼叫和汪汪叫。……它喜歡同火車賽跑。每次都是它輸,可它從不在乎。”(作者抓住它的叫聲、動作、神態的變化,來表現出它的淘氣、可愛。這是作者觀察的小狗的行為。)

②“衝著遠去的火車汪汪叫上幾聲……還是罵了火車一頓。”(不僅有觀察,還有觀察時的想法,這樣一來,小狗顯得更有趣、更可愛了。作者之所以能看懂“王子”的一舉一動,還是源於他對“王子”的細緻觀察、耐心陪伴以及濃濃的喜愛。)

3.比較《搭船的鳥》和《我家的小狗》,思考:兩篇文章有哪些相同之處?

明確:觀察的對象都是動物;都觀察到了小動物的外形、動作,而且都是抓住這兩方面的特點來寫的;都寫了自己觀察時的想法;都表現出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4.教師小結,總結寫法。

小結:作者之所以能把小鳥、小狗寫得這麼可愛、有趣,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親切感人,是因為作者對它們進行了細緻的觀察。怎麼觀察、描寫的呢?(出示課件)

(1)觀察了小動物的外形、性格、特長等。(抓住事物的特點。)

(2)觀察了翠鳥捕魚、吃魚時的動作變化,觀察了小狗喜歡與火車賽跑這一行為的發展變化。(細緻地觀察,把重點寫清楚、寫具體)

(3)不僅用眼看,還用心去揣摩。

(二)學習《我愛故鄉的楊梅》。

過渡:《我家的小狗》中作者觀察的是小動物,《我愛故鄉的楊梅》中作者觀察的就是植物,是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出示標題)從題目中看,你們覺得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個詞是什麼?(“愛”。)那麼,作者是如何描寫楊梅的?又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愛的呢?我們就到文章中去找一找。

1.自由朗讀《我愛故鄉的楊梅》,整體感知。

(1)圍繞著“愛”,作者描寫了楊梅的哪些方面?(外形、顏色、味道。)

(2)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楊梅的生長變化過程。)

2.細讀例文,交流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然後完成文後的表格。可與同桌交流答案。

(2)指名學生交流填寫內容,教師相機出示答案並拓展延伸。

外形: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遍身生著小刺。

預設:明確觀察時要抓住水果外形的特點。可以適當拓展,讓學生說一說其他水果的外形,注意對特徵的把握。描述時還可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顏色:淡紅、深紅、黑色、新鮮紅嫩、鮮紅。

預設:先引導學生梳理從外到內(外皮、果肉、汁水)的層次,再指導寫作的順序:從楊梅果的外表寫起,先用上“先是……隨後……最後……”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描寫表皮顏色的變化,然後從外到內,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表皮、果肉及汁水的顏色。可以適當拓展,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觀察,用上“先……隨後……最後……”說一句話。

味道:沒有熟透的楊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預設:為把楊梅味道好吃的特點寫具體,作者用自己小時候貪吃楊梅,牙齒被酸倒的事例加以證明。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要注意運用事例來表達情感。

(3)思考:作者在觀察楊梅的外形、顏色、味道時,調動了哪些感官進行觀察?

明確: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嘴巴嘗。

3.比較《金色的草地》和《我愛故鄉的楊梅》,思考:兩篇文章有哪些相同之處?

明確:觀察的對象都是植物;都觀察到了事物的變化;都調動了感官進行觀察;都寫了具體的事例;都表現出了對事物的喜愛之情。

4.教師小結,總結寫法。

小結:如果我們觀察的也是某種植物,從這兩篇文章中,我們可以借鑑哪些觀察的方法呢?(出示課件)

(1)可以從外形、顏色、味道等不同方面進行觀察,重點是抓住各方面的特徵。

(2)觀察要細緻,要學會調動多種感官進行細緻觀察,不僅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可以用手摸,用鼻子聞,有時還可以嘗一嘗。

(3)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事物的變化。

(4)寫觀察的發現時,還可以加入自己觀察時的想法或具體事例,把觀察對象寫得更加清楚、明白。

四、仔細審題,明確要求

1.出示習作主題“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教師過渡。

過渡:同學們,世界永遠是五彩繽紛的,需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和品悟。我們從“初試身手”的仿寫活動中已經明確了哪些是我們觀察的對象,知道了自己的習作要寫些什麼。剛剛又從課文與兩篇習作例文中獲得了一些便於掌握的觀察方法。接下來,我們就要正式開始寫作了。這一次的習作任務,就是把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

2.出示習作題目內容,指名學生讀一讀,引導學生明確要求。

(1)寫作對象: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可以是“初試身手”中所寫的觀察對象,也可以選擇其他合適的事物或場景。

(2)寫作範圍: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只需寫一種或一處。

五、交流素材,拓寬思路

1.思考與交流。

(1)學生認真回顧自己這段時間的觀察情況,從中聚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想一想自己都是如何觀察的,又觀察了事物(或場景)的哪些方面。

(2)小組交流。學生將整理好的觀察結果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教師深入到小組間瞭解他們的交流情況,適時予以點撥指導。其他同學認真聽講,然後針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詢問、質疑。

2.彙報與展示。

(1)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

示例:我認真觀察了我家小區裡的一棵桂花樹。一開始我只是聞到了香味,不知道是從哪兒來的,後來我認真尋找,才發現香味原來是桂花樹散發出來的。可是,現在明明已經過了桂花開放的時間了,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回家問了媽媽,她告訴我這是“月桂”,一年會開很多次花,只是香味淡一些罷了。

(2)教師針對學生的交流情況,相機點撥。

點撥要點:①進一步細緻觀察;②把觀察到的事物的特點說清楚;③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④運用多種方式(看、聽、摸、聞、嘗)觀察;⑤注意事物的變化等。

3.依次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圖(大樹、上學路上的情景、課堂上的場景),點撥寫法。

(1)在觀察秋天裡的樹木時,我們可以調動多種感官。可以寫一寫自己看到的樹葉的顏色、飄落的樣子和聽到的聲音,可以寫自己觀察到的樹木的變化,也可以寫秋天樹木落葉的情況。

方法拓展:要寫好一種事物,第一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徵。如《搭船的鳥》抓住了翠鳥顏色鮮豔、捕魚本領高強來寫;《我家的小狗》抓住了小狗淘氣、可愛的特徵;《金色的草地》抓住了有趣、可愛兩個方面;《我愛故鄉的楊梅》抓住了外形、顏色、味道幾個方面的特徵。第二是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可以是時間順序,可以是空間順序,還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等。第三是語言要簡潔、準確、通俗,用盡量簡潔、精練的詞句介紹事物的特點。

(2)觀察上學路上的情景,可以以某處固定的地點為參照,寫一寫這處場所及周邊人、事、景物發生的一些變化。如圖二中出現的書報亭,每天是什麼時間開門,是什麼樣的人在營業,什麼樣的人來買書報,他們之間的交流是什麼情形,周圍會出現什麼人,和書報亭是什麼關係,周圍人、事、景物的變化是怎樣的,這些變化的景物與不變的書報亭,讓你有什麼感受,等等。

(3)觀察課間的場景,要寫出場景內人物的不同活動。可以寫一寫同學們分別在做什麼,最有趣的是誰,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有什麼動作、表情、語言,看到這些你想到了什麼,等等。

方法拓展:什麼是場景?場景到哪兒找?我們在學校裡,在上學的路上,在市場、商店或公園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有意義或有意思的場景。認真回想這些場景,當時的環境、氣氛,參加的人有什麼表現,神態怎樣,哪些讓人印象最深刻,這就是場景。寫作時,首先應確定這個場面要圍繞一個什麼意思來寫,也就是要表現一個什麼中心,圍繞中心寫出的場面才會生動具體,讓人看後才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六、自主練寫,互評互改

1.學生獨立撰寫習作初稿,教師巡視瞭解習作練寫情況,對個別學生及時予以點撥指導。

2.對比出示同一學生“初試身手”的試寫成果和單元習作的成果,具體指導習作改進的方向。

評議重點:(1)作者對事物(或場景)的特點有沒有進行具體描寫。(2)語句及內容有沒有條理。

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優秀教案,共兩課時(含教學反思)

我家園子裡有一片夜晚花。夜晚花的根是翠綠色的,葉子很長,花是五顏六色的。夜晚花在晚上盛開,所以它叫“夜晚花”。(點評:觀察了夜晚花的根、葉子、花朵,也說明了其得名的原因。但觀察並不細緻,我們讀起來並不能想象出夜晚花的樣子。)

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優秀教案,共兩課時(含教學反思)

夜 晚 花

我家的園子裡有一片五顏六色的夜晚花,非常美麗。①

夜晚花的根是翠綠色的,深深地紮在泥土裡。粗壯的根上長出比我的大拇指還粗的主幹。主幹一節一節的,從節上長出三四根花枝,這些花枝使勁兒地向外伸展。夜晚花的葉子是長心形的,青翠欲滴,輕輕一掐,就會掐出水來。碧綠碧綠的葉叢中長出了一小簇一小簇的花,②它們和別的花不一樣,有很長的花管,像吸管一樣。夜晚花五顏六色,有紅的、金黃的、乳白的、橙黃的和雪白的。花兒有的還是花骨朵,看上去像穀粒;有的已經盛開了,花管頂端的五片花瓣連在一起,像一個個小喇叭似的,摸上去,像絲綢一樣滑。③還有的花瓣已經凋謝了,結了花籽。夜晚花在晚上盛開,我想它也是因此而得名的吧!

我愛我家的夜晚花!④

句段賞析

①開門見山,交代要描寫的事物是夜晚花。

②按照“根、主幹、葉子、花”的順序描寫夜晚花,條理清楚。

③作者觀察細緻,描寫生動,把看到的和觸摸到的都寫了出來。

④結尾表達了作者對夜晚花的喜愛之情。

總評:1.抓住了夜晚花的根、主幹、葉子、花的特點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做到了描寫有序。2.小作者觀察細緻,描寫生動,既寫出了夜晚花的形狀,又寫出了夜晚花的顏色。3.首尾呼應,字裡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夜晚花的喜愛之情。

3.指導學生進行習作自主評價。

(1)自主朗讀習作初稿,邊讀邊發現自己習作中的錯別字,並能夠針對不通順的語句進行修改。

(2)小組同學互相朗讀自己的習作,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見。

(3)小組評選出優秀習作,小作者讀文章,老師、學生評議。(這篇習作哪裡最吸引你?為什麼?)

七、課堂回顧,分享收穫

1.班級分享會。引導學生說說最近的觀察感受,分享觀察心得。

預設:感受的內容既可以是對觀察對象的發現,也可以是觀察過程中自己的點滴心得。如:(1)觀察時要細緻一些;(2)觀察時不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可以用手摸,用鼻子聞,有時還可以嘗一嘗;(3)觀察時要注意事物的變化。

2.出示文字“觀察、觀察、再觀察”,教師小結。

小結:蘇聯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有一句經典的名言,“觀察、觀察、再觀察”,說出了觀察的重要性。學會認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不僅能讓我們發現更多的自然奧妙,同時,也能提升我們的習作能力呢!同學們,讓我們繼續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摸,用鼻子聞,這樣世界才會呈現給我們五彩繽紛的模樣。

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優秀教案,共兩課時(含教學反思)

本次習作要求寫“我眼中的繽紛世界”,其實就是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無論是風景還是人文,都要求學生能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去想、用語言去交流去表達。作文前的輔導應該以鼓勵學生為主,提高學生的表達積極性,再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有正能量的事物,從而培養學生對世界真、善、美的認知和追求。

在教學設計中,我著重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如上課之前我從他們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導他們進行具體的觀察,讓他們意識到,生活中並非沒有可供觀察的對象,而是我們要區分“看見”和“觀察”,留心看待每一樣事物,從而明白生活有多豐富,觀察的內容就有多豐富。

又如對習作例文的把握,我並非是整篇完整地教學,而是將重點放在作者對事物的觀察方法、觀察的角度上。由於有了課前對身邊熟悉事物的觀察“鋪墊”,學生不但很快完成了我設計的思考問題,對觀察方法的梳理、總結也進行得非常順利。為加深他們的認識,我又要求學生將精讀課文與例文進行比較,引導他們從觀察對象、觀察方法、觀察內容、表達情感幾個維度發現異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比較閱讀的意識。

此外,實踐永遠是鞏固知識的最好方法。於是我讓學生回想自己觀察的事物或經歷的場景,在表達交流活動中發現存在的問題,並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有了真實可感的觀察對象,教師的指導就更有針對性,學生寫起來自然就更輕鬆,更有收穫。

整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於,對處於習作起步階段的三年級學生而言,概念化內容講解過多,課堂容量太大,這樣反而容易混淆學生的思路,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有所捨棄。

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優秀教案,共兩課時(含教學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