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拿地的6大魔法,值得深度學習

萬科拿地的6大魔法,值得深度學習

10月25日,萬科(000002.SZ)2019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出爐,根據財報,今年1至9月份萬科實現銷售合同金額4756.1億元,同比增長10.2%;淨利潤182.4億元,同比增長30.4%,同比增幅均超過2018年。

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大企業,保持一個高增速的發展水平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且在樓市降溫的背景下,萬科能夠交出如此亮眼的成績不可謂不驚人。那麼,萬科是怎麼做到的呢?

鑑於部分城市樓市面臨調整,萬科對存在風險的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截至9月末,萬科存貨跌價準備餘額為30.6億元。在對未來市場進行謹慎預判的同時,萬科通過逆勢拿地、加強銷售回款、增強現金流等多種方式建立了一個穿越週期的護城河。

一方面,萬科採取了積極的銷售政策,“每天都是賣樓的好日子”,堅持積極銷售、積極回款、做好長期庫存的去化和存量資源的梳理等。

另一方面,當土地市場降溫後,憑藉資金優勢,萬科積極擴充土儲,萬科在1-9月累計拿地1381億元,佔據全國房企拿地榜榜首;僅在6-9月期間,新獲取62個項目,數量是上半年的1.15倍。9月,萬科拿地態度積極,單月拿地金額約50.3億元,本月在杭州以總權益金額33.1億元斬獲1宗地塊舊改地塊,溢價率約為30%。

通過“快進快出”的市場策略,萬科構建了一條穿越週期的護城河。但是在當前的樓市背景下,在上有利潤要求,下有政府承諾,一二線城市不好拿地,三四線城市不敢拿地的背景下,萬科是如何做到大規模拿地儲備的?

萬科拿地模式可概括為:主題地產拿地、新區開發拿地、大配套拿地、城市更新拿地、商業綜合體拿地以及產業地產拿地等六種方式,這六種方式也是市面上最流行的六種做法,接下來我們一一來分析:

1、主題拿地模式

主題地產模式就是將地產與主題嫁接,滿足特定人群的需求,追求更高生活品質的開發模式;根據主題定位方向,目前我國主流地產取地模式可分為兩種:

1)旅遊地產:即依託周邊豐富資源而建,將旅遊業和房地產業無縫嫁接,具有更好的自然景觀、建築景觀,同時擁有完善的配套功能和極高的投資價值。

2017年萬科受讓雲南城投華商之家投資開發有限公司40%的股權,負責太陽山項目的後續操盤開發。

萬科拿地的6大魔法,值得深度學習

△澄江太陽山項目

旅遊地產因為取地成本低,住宅開發盈利空間大,經營性業務獲取穩定性現金流一度成為各大房企爭相拿地的方式。但是要成功運營旅遊地產並非易事,必須尊崇以下幾個要素:首先是對選址具有很強的挑剔性,一般是自然、人文資源較為豐富且旅遊需求旺盛的城市;取地規模在2000畝以上,一般位於非核心城市的城郊區,要求旅遊性配套持續性經營能力跟上,資金實力較強,人造資源性旅遊地產模式可複製,但是部分項目對政策依賴性較高,如高爾夫、農業生態等。

2)養老地產:從建築設計、園林規劃到裝飾標準各方面講究適老化設計,提供護理、醫療、康復等專業服務。

2009年,萬科在杭州良渚文化村核心區種下了一顆養老的種子——隨園嘉樹,堪稱“當代中國高端養老里程碑式的作品”。隨園嘉樹是萬科在杭的首個養老公寓項目,也是萬科在全國範圍內的首個集中式養老公寓項目,打響了萬科旗下居家養老品牌——“隨園之家”。隨後,隨園在城際之間的複製不斷鋪開,以浙江為例,隨園立足於杭州、寧波兩大重鎮,向南京、蘇州等長三角重點城市拓展。

萬科拿地的6大魔法,值得深度學習

萬科拿地的6大魔法,值得深度學習

△萬科隨園嘉樹養老項目

養老地產因為拿地成本低,啟動快,概念圈地效應明顯,政策補貼福利大等優點也曾一度吸引了諸多一線房企的青睞,但是養老地產只適用與人口結構老齡化,且環境優質具備養老資源性的城市,取地規模一般在200-5000畝,大多數位於城市周邊,需要專業護理、醫療、康健等專業的團隊運營,對政策的依賴性強,與政府資源的捆綁性不高。

2、新區開發拿地模式

新區開發模式是指依據新區規劃,為滿足城市發展需求,拓展城市新空間的規模化開發模式,根據操作方式不同,新區開發拿地模式也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1)快速造城:由開發商主導,快速開發、快速週轉的可複製的開發操作模式;或者是配合衛星城規劃,快速實現造城計劃及人口導入目標,完成城市建設預期效果。

萬科拿地的6大魔法,值得深度學習

△長陽山項目
快速造城模式的拿地規模在1500畝以上,只進行二級開發,這種模式主要依靠低價取地開發住宅盈利,商業抵押套現,資金快速滾動,彙報週期快,但是前期需要大規模建設投入,而且需要選擇在較大經濟實力支撐的重心城市,同時也非常考驗企業的開發組織能力和基建能力,沒有那個金剛鑽就不要攬這個瓷器活,否則項目爛尾的風險巨大。

2)區域運營:通過土地一二級聯動開發與運營,進行新區土地整理出讓、項目開發、物業經營等,實現政府區域規劃目標的實現,或者通過區域運營實現地塊價值的最大化。

萬科拿地的6大魔法,值得深度學習

△萬科臺湖新城

區域運營模式拿地規模在2000畝以上,一般是一二級聯動開發,這種模式拿地成本低,主要依靠低價控地獲取優質土地實現土地增值,以及後續的持續性經營盈利,後期往往能夠實現高盈利,但是需要有新區規劃的城市,同時要去企業具備較強的市政基建實力,開發經驗和精力,資金雄厚,資源協調配合能力強。與快速造城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前者需要豐富的物業建設能力,而後者需要資源的整合和運營管理能力。

3、大配套拿地模式

大配套拿地模式是指因代建或者配建配套設施,實現政策紅利回報與區域價值提升雙贏的開發模式,根據配套設施類型不同,大配套取地模式可分為兩種模式:

1)一般性配套:建設酒店、會展、運動、休閒、文化、教育、醫療、城市地標等配套設施,提升區域以及物業價值;以規模開發、配套先行的理念打造複合城區。

萬科拿地的6大魔法,值得深度學習

△萬科君瀾

一般性的配套拿地規模在1000畝以上,只進行二級的配套開發,取地成本低,以低價控地,快銷盈利或者控制優質土地的開發權,以高性價比的產品設計為主,啟動快,項目週期靈活,但是對企業的要求也較高,需要操作模式清晰,具備高效開發組織能力,大配套運營能力較強,資金實力強,可複製性強。

2)專業性配套:根據政府需求,代建城市基建、軌道交通等專業性配套設施,以此置換土地資源進行開發。

萬科拿地的6大魔法,值得深度學習

△地鐵萬科紅樹灣項目

專業性配套拿地規模一般在3000畝以上,一二級開發均可,拿地成本低,啟動快,主要為代建交通配套置換低價或者優質的土地,從而開發獲利,但是這種隔膜式的前期資金需求量大,但是項目週期長,如果沒有一定的城市專業基建企業的背景很難做到專業性的配套。

4、綜合體拿地模式

綜合體拿地顧名思義是將商業、辦公、居住、酒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燈城市生活空間的三項以上進行組合,並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係,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一般情況下,綜合體均位於城市的核心地段,追求長期高溢價經營回報。

萬科拿地的6大魔法,值得深度學習

△東莞萬科商業綜合體

商業綜合體一般的拿地規模在100-1000畝,地處城市核心區域或新區發展方向,只進行二級開發,這種模式的贏利點主要是住宅開發獲取現金流回報,商業持續經營收入以及資產抵押貸款能力,中後期享受高額增值利潤,其缺點是拿地成本高,部分拆遷難度大,前期投入大,如果商業部分沒有很好的運營能力,極容易出現賬算不過來的尷尬局面。

5、城市更新拿地模式

城市更新拿地是指對城市某一衰落的區域進行拆遷、改造、投資和建設,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換功能性衰敗的物質空間,使之重新發展和繁榮。它包括對客觀存在實體以及各種生態環境、空間環境、文化環境、視覺環境、遊憩環境等的改造和延續。

萬科拿地的6大魔法,值得深度學習

△萬科深圳南苑新村舊城改造項目

城市更新一般的拿地規模在50-3000畝,需要大量的拆遷,通過獲取核心優質地段的物業開發權或者高溢價產品來獲利,但是這種模式面臨各方面的不確定性,風險極其高,要求企業具備很強的操作協調能力以及舊改經驗,資金實力強,能夠實現政企合作,政府資源的捆綁性很高。儘管未來城市更新還有很大的拿地空間,但是拆遷成本也會越來越大。

6、產業拿地模式

產業拿地是指通過產業為依託、地產為載體,實現土地的整體開發與運營,一般聚焦在經濟活躍度較高的城市,根據操盤人可分為以下三大類型:

1)政府主導工業園區:政府主導,通過政策支持、稅收優惠等條件營造優勢,通過招商引資、土地出讓等方式引進符合相關條件的工業發展項目。這種模式的特點主要是基於區域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就業等各綜合因素考慮而設置,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強有力的推動器。典型的案例是蘇州工業園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2)實體企業進駐型產業園:由主體企業進行的工業地產開發,主要是圍繞主體企業進行的開發運作,打造及完善企業產業鏈。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某產業領域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企業,營建一個相對獨立的工業園區;在自身企業入駐且佔主導的前提下,藉助企業在產業中的強大的凝聚力與號召力,引進其他同類企業的聚集。典型的案例是長虹工業園,以及五糧液工業園。

3)工業地產商運營型產業園:有工業地產運營商通過土地一級開發、完善配套、建造廠房、倉庫、研發區域等,以租賃、轉讓或合資、合作經營的方式進行項目相關設施的經營、管理。典型的案例是天安數碼城聯動U谷津通工業園。

萬科拿地的6大魔法,值得深度學習

△上海萬科VMO

產業用地一般的拿地規模在1000畝以上,這種模式對政策的依賴性適中,提供適度的政策優惠。對開發企業的要求較高,需要有雄厚的產業背景或者很強的園區運營能力(招商、服務等)。這種模式的主要盈利點在於取地成本較低,通過產業培育實現區域增值,從而開發物業或持有收租回現,但這種模式的前期資金投入較大,項目週期長,對企業的資金實力要求較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