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地十村牽手光伏 點亮“消薄”路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1.88萬餘元就裝進了村集體的錢袋子裡,真正實現了‘消薄’項目當年規劃、當年建成、當年見效的計劃目標。”十月,荷地鎮光伏“消薄”項目秋實結碩果,這讓參與聯建的村集體負責人們臉上露出了豐收的喜悅。

荷地十村牵手光伏 点亮“消薄”路

是什麼成了“消薄”“造血”的主力軍?這很快引來了隔壁鎮村的關注。帶著問題來到荷地中學教學樓屋頂,成片的太陽能分佈式光伏板通過接收太陽光,將熱能用相關設備轉化為電能,實現發電。據項目經理吳宏清介紹,該片光伏板共計裝機容量350kW·h,自9月31日光伏併網發電起,截至10月30日,已累計發電3.6萬kW·h。

近年來,荷地鎮外出人口流失嚴重,產業單一,各村集體經濟較薄弱,經營性收入低,個別村甚至出現零收入,發展受到限制。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荷地鎮借平均海拔980米的自然優勢,謀劃出“光伏發電”“消薄”聯建項目。

荷地十村牵手光伏 点亮“消薄”路

謀定而動。大巖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社長範飛明是最早一批支持光伏項目落地建設的人員。光伏發電,不但清潔環保、技術可靠,而且收益穩定,對村集體經濟增收及產業增效,具有重要意義。得知項目建設的利好,他立馬組織召開村民代表會,最終大巖村拿出20萬元投資到該項目中。

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村也相繼參與。最終,“光伏發電”項目打破村級行政界限,由底墅村、蘇湖村、楊朗坑村、際面村、大巖村、東坪村、高家莊村、黃洋村、聯豐村、楊橋村等10個村自籌資金155萬元“抱團”聯建。項目選定荷地中學和荷地中心小學,在5幢教學樓屋頂安裝標準太陽能光伏組件,共計1272塊,每塊組件最大功率均為275Wp,總裝機容量350kW,年發電量約40萬kW·h。

收益方面,光伏所產生的電量輸送至國家電網,每度電獲益0.4153元,另獲國家政策補貼0.1元,每年預期收益將穩定在21萬元以上,收益期在20年以上,各村根據投入比例獲取資金分紅。

目前,該項目是我縣建成集中規模最大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荷地鎮黨委書記吳應洪說,“光伏發電”項目不僅通過走市場化運營路子增強自身“造血”能力,還發揮了生態優勢盤活光能源,培育起了村級集體經濟的“源頭活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