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對於理性投資,精神態度比技巧更重要。

——本傑明·格雷厄姆


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被譽為 “現代證券分析之父”“華爾街教父”,價值投資理論奠基人,其在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生物學界的達爾文。

作為一代宗師,他的投資哲學為“股神”巴菲特、“市盈率鼻祖”約翰·內夫、“指數基金教父”約翰·博格等大批頂級投資大師所推崇,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資產規模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他的信徒。

班傑明・葛拉漢的生平簡介


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本傑明·格雷厄姆出生於1894年,在其一歲的時候全家移民到紐約,其父親從事瓷器和小古董的進口生意。在格雷厄姆九歲的時候父親不幸去世,留下母親照顧三兄弟。雖然格雷厄姆在經濟拮据的家庭中長大,但學習成績非常優秀,曾經就讀於紐約最好的高中——布魯克林區男子高中,隨後考入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本傑明·格雷厄姆不僅在數學上有超人的天賦,同時掌握了不下6種語言,包括拉丁文和希臘語。

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格雷厄姆在院長的推薦之下進入了紐約的一家投資公司。入行後沒有多久,紐約的金融市場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而停業,然而格雷厄姆並沒有停下手頭的工作,一直對華爾街的數字心馳神往的他,開始沉迷於研究政府發佈的統計數據以及華爾街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並且很快的認識到這些信息對於投資決策相當有用,這些顯而易見的事實,開始成就了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不朽貢獻。等待股市重新復牌的時候,格雷厄姆很快就以卓越的選股技術在華爾街嶄露頭角,並研究了自己獨到的投資方法,開創了在20世紀30年代才開始正式命名的一個全新領域:證券分析。

格雷厄姆拿手的投資技巧是找到價值被低估的股票進行投資,直到市場醒悟過來。投資古根海姆勘探公司和杜邦公司的股票充分展現了他的投資理念,並且使其在華爾街一炮而紅。在實際投資中,格雷厄姆強調公司的運營資本和現金在評估公司價值中的重要性,其用現金和其他可迅速變現的資產加總之後減去流動負債,以這一標準作為評判公司價值的準則,然後才會考慮廠房和設備等固定資產,並充分提醒注重商譽等無形資產。在其投資過程之中,一再強調,另一個必不可少的東西就是耐心。

作為一個挑選股票的奇才,格雷厄姆的名聲開始迅速傳播開來。1926年他開辦了一家投資公司,短短三年之內,管理了45萬美元的資產迅速增值到2500萬美元,其遠遠超越了道瓊斯指數的期間表現。但是好景不長,1929年的股市大崩盤不僅摧毀了格雷厄姆的投資組合,也摧毀了他原本想寫一本關於個人投資理念的書的計劃。雖然格雷厄姆有高超的選股技術,但是他的客戶還是和其他人一樣在1929年的大崩盤中損失慘重。直到1932年,市場觸底以後,呈現了明顯的熊市結束時的典型的超賣現象,格雷厄姆發現了無數的符合他投資標準且有未來良好投資前景的公司。到了20世紀30年代結束,格雷厄姆的客戶的資產回到了崩盤前的水平,格雷厄姆與其合夥人分文不取任何管理費。雖然這一次衝擊的經驗十分慘痛,但格雷厄姆的正直和誠信也由此聲名遠播。

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1934年,在投資人幾乎放棄股票市場時,格雷厄姆和他的學生多德出版了著名的《證券分析》這本書。當時多德還只是一位初出茅廬的年輕學者,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大學授課時,多德還是一名勤奮抄寫筆記的學生。這些課堂筆記後來成為了《證券分析》這本書的雛形。隨著無數次的再版,該書成為了價值投資者眼中的“聖經”,流傳至今。1949年格雷厄姆為非專業投資人士撰寫了一本書叫《聰明的投資者》,如今依然是許多書店架上的暢銷書。之後查爾斯·美里爾和他的追隨者將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手段運用到推銷股票之中,建立了龐大的研究部門來生產大量的選股建議和各種市場評論,因此才有了後來的紐約證券分析協會,從而開創了證券分析師這一個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格雷厄姆從1928年每週在哥倫比亞大學授課2個小時,一直堅持到1956年退休為止。1929年1月份開始,有超過150名學生註冊上課,即使在大崩盤以後,格雷厄姆的課也是堂堂爆滿,這對於商學院聲譽的建立可謂功不可沒。更為重要的是,沃倫·巴菲特,一代股神,也就是在哥倫比亞大學期間接受教育時,成為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巴菲特之後加入了格雷厄姆·紐曼公司,並和格雷厄姆成為了莫逆之交。在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後,其原來的很多客戶由沃倫·巴菲特接手。這些客戶的子孫,很多人至今仍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

1976年,本傑明·格雷厄姆離開人世。之後,沃倫·巴菲特在《金融分析師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追憶格雷厄姆思維方式的文章,巴菲特寫道:“過目不忘,對新知識如飢似渴,用巧妙的方法融合貌似無關的問題,他的每一個思想細節都因為這些能力而熠熠生輝。”正是這樣,格雷厄姆是一位魅力十足、個性謹慎的人,同時也是一位成功的投資研究大師、作家和教授,其為整個證券投資分析界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本傑明·格雷厄姆喜歡有“安全邊際”的投資方式。即買進的價格比股票的價值低。由於人們對股票的評價無法達到百分之百準確,“安全邊際”能夠讓人們有犯錯的空間。再者,如果公司的情況惡化,“安全邊際”能夠為投資者提供一個緩衝。

本傑明·格雷厄姆最經典的股票策略是“net-net”。他指出應該要尋找那些看起來像是“半死不活”的公司。“net-net”指的是公司目前的價格低於它持有的現金和流動資產。如果公司被清算,投資人可能獲得的價值比目前股票的市價還要高。然而,為了提供一個“安全邊際”,本傑明·格雷厄姆會買進那些目前的價格僅有“net-net”價值2/3的股票。這些股票因為有了寬闊的安全邊際,在許多不同的時期的表現都能夠超越大盤。

這種類型的股票在大蕭條期間隨處可見。但現在有這種特徵的公司已經不多了。也因為如此,許多價值投資者淘汰了這個投資方法。

本傑明·格雷厄姆主張,一個投資者有兩種投資方式:防禦型和積極型。然而,他絕大多數的書籍都和防禦型投資者有關。防禦型指的是投資者在獲得令人滿意投資的投資報酬同時也能夠保本。

格雷厄姆和他的九大門徒


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01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被譽為”美國股神“,“價值投資”理念最偉大的踐行者。他是格雷厄姆的學生,他認為自己的投資理論中,有85%來自於格雷厄姆。他甚至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霍華德·格雷厄姆·巴菲特,以紀念恩師。

他說:“57年來,我一直遵循著兩位恩師闡述的投資路線圖。對我而言,沒有任何理由再去尋找其他的投資方法。”

1965~2006年的42年間,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淨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6%,累積增長361156%,而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積增長幅為6479%。


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2

約翰·內夫(John Neff)

約翰·內夫是市盈率鼻祖、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經理人。他是格雷厄姆學生的學生,非常重視“價值投資”。

他執掌溫莎基金長達30餘年,期間創造了讓人瞠目的記錄。在承擔遠小於市場平均風險的情況下, 溫莎基金在超過30年的時間裡平均每年領先市場超過3%,能夠長期取得這樣成績的只有巴菲特等少數幾人。

他是對格雷厄姆的“投資者應該在牛市開始時就拋出股票”這一觀點實踐得最好的投資大師。他認為賣出股票不能等到股價漲到頂點,要給其他投資者留有賺錢的餘地。


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3

約翰·博格(John Bogle)

約翰·博格是基金業先驅,世界第二大基金管理公司先鋒集團創始人,第一隻指數型共同基金建立者。他被譽為為“指數基金教父”。他被《財富》雜誌評選為“20世紀四大投資巨人”之一;被《時代週刊》雜誌評選為”全球最右影響力和感召力的100人“之一。

截至2010年6月,先鋒集團旗下共有160只基金,規模最大的4只基金都是指數基金;先鋒集團管理的淨資產規模達1.4萬億美元,居美國各基金管理公司之首。

格雷厄姆曾提出:“金融分析師只要恪守相對不神複雜的良好投資規則即可,並不需要成為挑選股票或預示市場走勢的行家。”約翰?博格非常贊同格雷厄姆的觀點,他本人也是遵循平衡、多樣化和著眼長遠的簡單原則。


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4

歐文·卡恩(Irving Kahn)

歐文·卡恩是華爾街最長壽的投資人,他在107歲的高齡依然擔任卡恩兄弟集團主席,投資者如果在1978年向卡恩兄弟投資100萬美元的話,如今這筆資金已經上漲至4000萬美元。

他與沃倫·巴菲特一樣,是直接受教於格雷厄姆的碩果僅存的幾位投資大師之一。他曾經擔任格雷厄姆的助手長達27年之久。

他是格雷厄姆提出的“淨流動資產價值”概念的嚴格實踐者。他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格雷厄姆。他認為自己從格雷厄姆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抵禦賺取快錢誘惑的能力。


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5

馬里奧·嘉貝利(Mario Gabelli)

馬里奧·嘉貝利被華爾街稱為基金業“超人馬里奧”。他是嘉貝利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在1997年被晨星公司評選為“最佳基金管理人”。

他是一位堅定的價值投資者,從1977年創立嘉貝利資產管理公司開始就執著於價值投資理念,公司的王牌基金嘉貝利資本基金在成立後的20多年時間裡保持了優異而穩定的業績,平均年利潤率超過20%。

他一貫秉承價值投資理念,他認為價值投資的精髓,並不在於發現價值,而在於發現價值的變化,這對於劇烈變動的新興市場更有借鑑意義。


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6

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

沃爾特·施洛斯是沃爾特·施洛斯有限合夥公司的創立者,該公司在經歷了18次經濟衰退後,仍為所有股東贏得了20%的年複合回報率。

沃爾特師從格雷厄姆,是比巴菲特更堅定的“格雷厄姆”追隨者。他被巴菲特稱為“超級投資人”。他長期堅守簡單的價值投資原則,在九十歲高齡時仍保持著高度機敏的投資嗅覺。

沃爾特說;“我們的投資方式關鍵在於,我們的買入是與市場反向的,正如格雷厄姆所說的,如果你買股票,就像你買雜貨店,不是買香水,那就對了。”


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7

邁克爾·普萊斯(Michael Price)

邁克爾·普萊斯是美國價值型基金經理人中的傳奇人物,他於2006年入選《紐約時報》評選的“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

他1976年開始成為共同股份基金的基金經理人,當時基金管理資產只有500萬美元,截至1996年,他管理的四支基金資產達130億美元,20年間成長了2600倍。 2001年,他創建了自己的基金。現在他管理著16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大部分是自己的錢。

他是典型的價值投資者,他認為只要做對三件事,價值投資即可成功:股價低於資產價值 ;公司經營階層持股越高越好 ;乾淨的資產負債表,負債愈少愈好。


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8

塞思·卡拉曼(Seth Klarman)

塞斯·卡拉曼是Baupost基金公司總裁,是目前市場上最受投資者尊敬的人物,他的代表作《安全邊際》已成為重要的投資經典著作。他還是《證券分析》第6版的首席編輯。

他仿效沃倫·巴菲特和本傑明·格雷厄姆,專注於購買低估的股票和破產或者出現財務危機企業的證券,並且通常不會使用槓桿和做空。 他相信,格雷厄姆和多德學說的基本原理在如今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仍然能起到指路明燈的作用。

他的基金從建立起到2009年12月的27年間年均收益率為19%,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收益率僅為10.7%。1998—2008年,這隻基金的年均收益率為15.9%,而同期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收益率為1.4%。


華爾街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投資哲學


9

約翰·鄧普頓 (John Templeton)

約翰·鄧普頓是鄧普頓集團的創始人, “全球投資之父”,2006年,他被《紐約時報》評選為“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

他的投資特點,是在全球範圍內梳理、尋求已經觸底但又具有優秀遠景的國家以及行業,投資標的都是被大眾忽略的企業。他經常把低進高出發揮到極致,在“最大悲觀點”時進行投資。

他強調:“拒絕將技術分析作為一種投資方法,你必須是一位基本面投資者才能在這個市場上獲得真正成功。”

在長達70載的職業生涯中,他創立並領導了那個時代最成功的共同基金公司,每年盈利高達7000萬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