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觉得985双一流高校扎堆搬往青岛,而不是搬往更好的一线或省会城市?

小郑同学的日常


看到很多网友在写回答,原因多种多样,但我认为都没有说到点上!

如此多的学校在青岛设计分校原因在哪呢?有两点:一是即墨蓝谷。发展规划要把蓝谷建成亚洲一流的科技研发基地,既然要搞科研那么必然就要吸引人才,把更多的人才留住,这是一方面的原因。第二点,我认为最最核心的问题是,中国航母母港的设立!

我们国家的辽宁舰其母港就在青岛黄岛古镇口,航母作为国家的百年大计,自然要发挥其优势,将中国科研水平带到一个新高度。而且围绕航母基地,建设一大片科研机构,大学等科研配套组织,能更加提升科研水平,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国家在大力推进军民融合,这必然也会带动一些民营军工企业的发展,到时候在古镇口形成一个围绕军事海洋技术为核心的经济科研文化圈是必然的。知名高校纷纷在青岛建立分校,这是国家意志的直接体现。这里也必然成为中国新一代海军人才培养的摇篮……如果有机会去古镇口看一看,哈工程,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等都已经开始动工建设了,而海军公园,海边别墅群,商业综合体也已经设立!

从国家如此重视的角度,不难发现,青岛的发展未来可期!既然未来可期,那么也能带动一些大学,迫切的要在青岛分一杯羹!


青木八度


截止目前:

已经整体迁址青岛的名校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已经在青设立校区并已经开始招生的名校是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已经开工的名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

已经成立研究院,正在进行校区选址工作的是复旦大学(青岛);

已经成立研究院或研究生院的名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业、上海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外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有意向在青设立校区的名校是:中科院大学(国科大)、西北工业大学。


言归正传,之所以有诸多名校在青岛开设校区或研究院,而没有选择一线城市或省会。是因为一线城市不缺高校,尤其京沪更是我国高教最发达的两座城市,唯一的高教弱市深圳对高校的引进力度并不比青岛弱。

至于省会,像南京、武汉、长沙、成都、西安、杭州的高教也都很强,没有必要再引进名校。

其他省会,像济南、沈阳、石家庄、郑州、太原、合肥、南昌等等,相比于青岛这类沿海发达城市既没有环境优势也没有经济优势,对外吸引力就更没优势了。

青岛是北方第三经济大市,人均收入北方第二,外企数量北方第三,金融中心指数全国第五,宜居指数连续八年全国前十。有这样的先决条件,一个愿请,一个愿来,自然也就形成了默契。

另外建高校虽然好处很多,但前提是要有地,有人家满意的地。来青的名校校区基本都被规划在蓝色硅谷以及黄岛这两个区域,这是目前青岛着重开发的两个大区,即墨的蓝谷未来定位很高,将来要吸引很多企业,未来岗位缺口非常大。黄岛开发的更早,交通便捷度也在提升,给这些名校的地理位置也都很好,比如复旦校门对面就是金沙滩,石油大学对面就是唐岛湾公园。相比于青岛的环境、校区位置、发展前景、城市定位,引进名校的优势一般的省会比不了,不一般的省会又不需要这么做,所以青岛就是很好的选择。


城市发展报告


高校搬往哪里并不是地方说了算,有的是由校方说了算,但是对于985、双一流高校大多数都是教育部直属的,那么搬迁就要经过国家多个部门同意才能搬迁。那么为何有人觉得985双一流高校扎堆搬往青岛,而不是搬往更好的一线或者省会城市?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些985双一流高校不是扎堆搬往青岛,而是异地办学,可以说是建设分校、校区等,比如说复旦大学青岛校区、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等等,现在很多高校都会建设自己的分校或者校区,这点我们要先弄明白,本部还是在原来地方。


很多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未必能够拿出很多的地方用于教育用地,要知道一线城市大多用地量很多,比如说上海,上海本身面积就不大,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住房需求就很大,很多用地都建设商品房了,而且上海物价也高,校方如果这里建校,那么成本会更高,对于一些贫困学生生活费也是问题,毕竟还有很多学生为了能够交齐学费都是由家人筹借的学费,更别说高昂的生活费了。


青岛作为“新一线”城市,从城市环境、发展潜力、收入水平等多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青岛是沿海城市,发展潜力很大,相比更好的一线城市地价要便宜的多,而且青岛旅游也很发达,而且青岛是国家重点扶持单位,加上青岛地方政府的政策,这些更加适合985双一流高校建校,所以高校更愿意扎堆搬往青岛。


决胜网


从媒体或者新闻中得知,有很多985双一流高校扎堆搬往青岛,实际上很多是所谓的新校区或者是研究所/研究院性质的。真正的实力学科还是保留在当地。

青岛现阶段比较有名的高校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等,像山东大学青岛小区、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分院这些金闪闪的名字,只是给青岛贴金,就是是贴金,那为什么偏偏贴到青岛的身上?

作为山东的副省会城市,青岛得天独厚,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海,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而且青岛的人文底蕴很深厚,在“上青天”时代是中国有名的时尚都市,而且随着近些年来举办过众多的国际盛会,如奥运会帆船比赛、上合峰会等,在国际上的名声鹊起,所以青岛成为很多高校分校的理想选择地。

一直以来,南北高校资源不均衡,北方地区除了北京、天津等高校资源集中,其他省份的高校资源偏薄弱。山东作为高考大省,985、211屈指可数。北方一些高校的外迁,一般还会选择在北方。(环境好、潜力大、政府支持)

综合以上因素,至少在山东省内,青岛是高校搬迁的理想之地。


青岛探客


作为一名山东的教师,我很乐意分享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很多的专业的内容很多老师在问答中都讲过了,我想从实际情况和具体到人文情怀以及未来发展和各位一起了解一下青岛这座城市以及坐落在青岛的名校。

青岛,究竟有几所985双一流的大学?

就题目问题而言,文中提到985双一流(我理解为985及211为双一流高校),据我了解青岛的211大学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所;985大学有中国海洋大学一所。设立分校的有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校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都是很棒的一流大学,但是,和题目中双一流的大学还是差一个档次。

在青岛设立研究院火鹤研究生院的高校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这个不可以一概而论,比较在一个不错的城市都会相应的拥有这样的设立,而不是特指青岛。

所以,准确的说,双一流大学211、985其实真正意义上只有中国海洋大学。

现在的青岛究竟是个什么样?

先来看看这几个定位以及荣誉: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 ,也是山东省经济中心、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海上体育运动基地, 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青岛是2008北京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是中国帆船之都,亚洲最佳航海城, 世界啤酒之城、联合国“电影之都 、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被誉为“东方瑞士”欧韵之都 、“中国品牌之都”称号。

更多的院校来的目的是什么?

青岛是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驻有山东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26所,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9所高校。可以看出,清华北大在青岛都有入驻,说明除了这个城市本来就吸引人之外,还有很多的诱惑在其中,更多的企业,更好的平台,当然还有更好的政策。都是院校入驻的原因。学校、企业的毗邻,更好的做好校企合作,合作做好一项科研项目,都是吸引企业和一流高校的原因。

总之,魅力青岛,开放的港口城市。愿意为更多的为人类发展的院校和企业提供更好的平台,借助本身的优势,提升整座城市的幸福感和知名度。


爱笑的强老师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我不太了解学校选址的政策方面的要求,我只知道,青岛凭借一些二三流的大学,成功的“网罗”了大量山东省优秀的学生。我认为,双一流大学在青岛建分校,对大学、对青岛、对山东考生都是多赢的结果。

一、如果你想当一名大学老师,你是否愿意在青岛安家?

青岛作为“新一线”城市,从城市环境、发展潜力、收入水平等方面,虽然和一线发达城市还有差距,但是,也足以吸引众多人才来此就业安家了。

据说某大学要将校区搬往青岛,当地政府极力挽留,结果该大学依然连夜搬往了青岛。其实很正常,如果在青岛,学校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为何不搬往或者在青岛建分校呢?而这一点,作为省会的济南,显然吸引力不大。

二、如果你是一名考生,你是否愿意去青岛上双一流大学?

除了山东大学本部凭借其实力和口碑,在山东招生大批优秀学生外,山东的其他优秀学生,如果在省内选择,基本上首选的城市就是青岛,这也导致青岛的大学,录取分数普遍较高。

三、如果你是高校校长,你是否愿意去山东收一批更优秀的学生?

众所周知,山东的考生比较优秀,但是由于山东省一流大学稀少,导致大量的优秀学生要报外省市的大学,但是外省市大学在山东的招生计划较少,导致流失大量优秀的考生。现如今,大量的双一流大学在青岛建立分校,可以增加在山东的招生计划,给更多优秀的学生上名校的机会,也使得这些大学能收到更优秀的学生,实属一项双赢的措施。

此外,这项措施,也有利于阻止山东人才外流,更好的建设山东。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高中教学和高考研究,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高校要建在哪里,选择哪座城市落地,不是一个双向选择题,而是一个单向选择,决定权不在地方,而是在校方,特别像双一流这种牛逼闪闪的品牌高校,全国各地那是打破头的争,所以他们的选择余地和空间就很大。

双一流建分校,肯定要选择城市美誉度好、城市发展潜力巨大、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城市,这些方面青岛还是具备这种优势的。高校建分校的想法一露头,全国各地肯定会蜂涌而至抢资源,所以高校选择就要看谁更有诚意,诚意如何表现呢?不就是给钱、给地、给政策嘛。

一座城市要想发展,想成为有影响力的大都市,引智引才是关键,而引进高校无疑是有号召力的举措。我们纵观全国内有影响力的大城市,像北上广深,杭州武汉南京重庆等这些大城市,哪一个不是高校云集,名校林立。高校虽然不是企业,带不来任何税收,而且还是地方要花大钱的买卖,为什么还要上赶着争呢?

高校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智能作用,能够发挥其在服务地方经济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有效转化创新成果的促进作用。既可以从宏观上调集高层次资源,又可以在具体实施中促进产学研,它的影响和带动是长远的巨大的。


元芳有看法


北方沿海城市就是个优势 内陆学生不少都想往海边考 青岛民办大学 还有专科也不少 不少学生就是为了海边来的 平常上课 周末就到处旅游 不少比青岛本地人转的都透彻 当然985双一流这些学校不愁生源 但也算一个原因吧 之前宿舍阳面能看到海 背面能看到山感觉是真不错 青岛能给批地支持就是吸引力 高校用地是真不小 而且得有配套 起码环境要好



TIERBICI


近几年,985双一流名校扎堆在青岛办校区,引发人们思考。

高校此举主要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扩大招生。选择青岛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自然因素优越。青岛是沿海开放城市,地理位置比较好,自然环境好,开放度比较大一些,气候宜人,比较吸引人。

第二,文化环境方面。作为一个沿海城市,青岛比较重视文化建设,但是青岛以前高校比较少,所以大量的吸收985高校,这样可以提升青岛的教育文化素质,提升城市的这种知名度和软实力。

第三,政策支持。青岛在引入高校方面,给予高校优惠政策和支持。

第四,历史因素。青岛历史上的文化基础,城市风格,和它的城市的历史,也吸引着很多高校前来办学。

第五点,经济因素。青岛的经济实力、GDP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尤其是在北方的城市当中,经济实力的增强,产业的发展,就吸引大量的人前来就业,所以很多的高校也前来,学生前景也比较好些。

以上是985高校选择青岛的原因。不选择省会城市的原因,或者省会城市地价高,或者省会城市名校多,上升空间不大,所以选择了正在发展中的青岛。


中考政治刘老师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985、双一流高校在青岛的扎堆,不是"搬往"而是"异地办学",主要是建设分校、校区、研究所等。

比如说已经开展本科教育的复旦大学青岛校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在建或筹建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青岛校区、中国康复大学、中国能源大学等。

选择青岛的原因是因为济南的GDP在山东仅位列第3,第1/2是青岛和烟台,就小西的个人感觉青岛的环境,如空气质量等,比济南还是好不少。同时,山东省近几年都在强推青岛升格国家中心城市(已有9个),而教育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南深圳、北青岛 "是高校异地办学的典范,不过在质量上深圳还是优于青岛的。其实,说白就是青岛城市经济发展好,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已经和城市发展不配套。青岛迫切的需要弥补这样的短板,在高校引进方面给予的政策、资金、土地等配套不是其他城市可以提供的。

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2018-09-13-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