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醴陵全域旅遊風生水起

11月2日,由半月談雜誌社舉辦的“第二屆社會發展高峰會·2019文旅產業資源鏈接會”在北京召開。通過嚴格評選,醴陵入圍“2019品牌文旅榜”榜單,並獲評“2019中國文旅產業最具開發(投資)價值縣(市、區)”。

近年來,醴陵市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著力推動旅遊資源大市向旅遊產業強市轉變,形成集紅色旅遊、工業旅遊、綠色生態旅遊、人文旅遊於一體的全域旅遊圈,延伸旅遊產業鏈條,旅遊招商引資工作亮點紛呈。今年來,該市已接待客商20餘批次,共簽訂框架協議7個,預計總投資7.5億元。

頂層設計,打造全域旅遊大格局

文旅融合,醴陵全域旅游风生水起

李立三故居

古典的飛簷斗拱,雅緻的青石小路,古香古色的淥江書院裡,處處洋溢著濃郁的書香氣息;李立三故居、耿飈公祠等紅色景點,講述著革命先輩“不忘初心”的故事;讓人流連忘返的中國陶瓷谷,精美的瓷器閃爍著溫潤如玉的光……醴陵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四面青山翠,城中淥水川,有道是“江岸兩旁聞花香,纖柳橋廊翠羽長”。

2016年11月,醴陵市成功入圍第二批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該市以此為契機,出臺產業獎勵政策,對新獲評國家3A、4A、5A旅遊景區的企業,進行獎勵。頒佈《醴陵市加快發展旅遊產業獎勵扶持辦法(試行)》,對旅遊產業進行重點獎勵扶持。今年,《醴陵市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出臺,有效整合全市紅色旅遊資源,全力推動全域旅遊,形成發展合力。

同時,該市按照“四點、一谷、一片”佈局,重點發展以中國陶瓷谷、“溈山古窯”等為核心的產業文化旅遊,以“醴北人家”等為核心的生態休閒旅遊,以李立三故居、耿傳公祠等為核心的紅色旅遊,以淥江書院等為核心的人文文化旅遊,打造全域旅遊大格局。

文旅融合,繪活全域旅遊好風景

7月下旬,淥江書院迎來一批特殊遊客,來自韓國抱川市和株洲市景宏中學的20餘名中學生深入瞭解書院傳統文化,實地感受陶瓷花炮藝術。

千年古邑,千年產業,千年文明。醴陵工業旅遊特色非常鮮明,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產地、中國“國瓷”“紅官窯”所在地和花炮祖師李畋故里,被譽為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花炮之都。

書院春秋、古橋芳洲、雲巖禪音、溈山洞天、仙山望嶽、官莊平湖、耿祠荷風、五彩瓷谷,醴陵新八景吸引各方遊客前來“打卡”。

今年,是醴陵市文旅融合的開局之年。該市將紅色旅遊、工業旅遊、山水旅遊相融,強化項目建設,拓寬宣傳營銷,完善旅遊服務設施,利用陶瓷藝術、陶瓷文化、陶瓷資源,打造地方特色,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目前,該市開發了多條旅遊線路,以人文為主的旅遊線路,有淥江書院、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的先農壇、李立三故居以及耿傳公祠等。工業旅遊線路,有紅官窯、新世紀酒瓶展覽館以及中國陶瓷谷等。

文旅融合,持續影響著醴陵市全域旅遊發展進程。9月28日,2019湖南(醴陵)國際陶瓷產業博覽會開幕,醴陵旅遊市場迎來井噴。數據顯示,借瓷博會東風,國慶期間,該市主要景區(點)共接待遊客84.79萬人次,同比增長17.37%,旅遊綜合收入3.62億元,同比增長26.21%。

多措並舉,提高全域旅遊輻射力

文旅融合,醴陵全域旅游风生水起

船灣鎮清水灣畔桃花盛開

8月25日,雲祈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醴陵市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目前,該公司正在策劃醴陵陶瓷主題文旅小鎮項目。

今年來,醴陵市積極開展城市推介,赴昆明、長沙等地專場推介旅遊資源。兩次組織全國百家旅行社來醴踩線,組織景區講解員、各鎮旅遊專幹外出參加紅色旅遊、旅遊扶貧等方面的專題培訓,提升旅遊人才的職業素養。

走出去的同時,醴陵時刻不忘請進來。今年3月,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在船灣鎮清水灣畔舉行;8月,夏季鄉村文化旅遊節在均楚鎮君子山生態文化景區啟幕……以點帶面,串點成線,四方遊客紛至沓來,悅遊醴陵。該市積極邀請上海李也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筆克旅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惠旅景區管理集團等10餘家投資商來醴調研考察,對有投資意向的企業進行定期回訪,爭取項目落地。

一系列活動,使得醴陵旅遊的輻射力不斷增強。今年1月至9月,醴陵接待遊客552.45萬人次,同比增長17.57%。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2.71億元,同比增長18.57%。(株洲日報記者 張潔 通訊員/李景蘭 陸杏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