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辞去宜宾市公办学校校长职务,到双中实验做一线教师

段绪德的教学历史,不可谓不光辉。

他曾是宜宾市翠屏区教育系统的风云人物,教“刺儿头班级”的一把好手,27岁便被提拔任命为公立校校长、书记;2008年,为追求挑战来到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双中实验”),从一名一线教师重新做起。

如今,他是双中实验物理老师、科创班班主任初一年级年级组长,学校科创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主要人员,在成都市乃至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重回一线11年,他说,我从不后悔来双中实验,“因为这里,藏龙卧虎,可学习的太多了!”

他辞去宜宾市公办学校校长职务,到双中实验做一线教师

段绪德,四川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中国创新名师、双流区骨干教师、区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区师德标兵。

27岁当校长,“德哥”,宜宾市翠屏区教育系统曾经的风云人物

段绪德的教师生涯是从1997年的从宜宾市翠屏区开始的。从教第3年,他第一次当班主任就接了个大难题。那是个毕业班,2年换了3任班主任,其中一任还是校长。这个“全校公认的刺儿头班”,一节课能有十来个学生逃课,但神奇的是,段绪德掌舵仅仅一年,这个班竟获得了全校唯一的“区级先进班集体”。

第二年,“奇迹”重演。他又接了个“大家都不愿意接的”毕业班,待毕业时,这个班不仅获得了全校唯一的“区级先进班集体”,考上重高的人数还是其他3个班级的总和。

他辞去宜宾市公办学校校长职务,到双中实验做一线教师

段绪德打篮球。

彼时,电视剧《少年方世玉》大火。剧中,方世玉称他的妈妈苗翠花为“花姐”,称其父方德为“德哥”。于是,有同学大着胆子问段绪德,“德哥,你的花姐呢?”于是,现实中的“德哥”也大火,下至学生、上至领导,无人不晓。

段绪德始终认为,正是有了这2年的班主任经历磨练,自己的“教育人生才真正起步”。此后,他一年一个台阶,从一名“新鲜出炉”的大学生,一步一步成为学校中层干部。

2003年,区教育系统校级干部换届工作开启,27岁的段绪德被选拔到一所近效中学任校长、书记。从一所学校的中层干部,到另一所学校的一把手,段绪德是翠屏区第一人,且是最年轻的第一人。待2008年他离职时,这所曾经问题频出的老学校获得了翠屏区乡镇中学教育质量表彰最高奖。

那时他32岁,正是风华正茂、且春风得意的时候,谁料他一个大转弯,抛弃公办校一把手的身份选择了双中实验,重新做回了一线教师。他说:“我需要到更高的平台,寻求新的突破。”

在双中实验,闯出教育事业新天地——科创教育

双中实验吸引段绪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探索和成就,2008年学校机器人团队获得VEX世界机器人锦标赛冠军,这让还未进校的段绪德激动不已。进入双中实验后,段绪德的工作重心也渐渐转向科技创新教育,担任学校科创班班主任。文星朗就是段绪德的学生,2019年,他以双流区高考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他说:“感谢母校给予我科创启蒙,我将受益一生。”

他辞去宜宾市公办学校校长职务,到双中实验做一线教师

科创班走出来的,还有就读同济大学最牛专业之土木工程的博士罗岚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刘子超、浙江大学刘宗航等优秀毕业生,更有338人次获国家专利证书,706人次获国家专利受理通知书。

这些不全是段绪德的学生,但说起学校科创班、科创教育,他仍是掩饰不住的骄傲。

他介绍,学校科创教育实行“一体两翼”,即以科创班为主体,以小组研究性学习、科技爱好者协会为“两翼”,将科创教育融入学校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实现“全员参与”。

段绪德直言,作为科创班班主任,我要教课,但对于学生来说,我更多是起一个协调作用。“学生的兴趣、探索点涉及方方面面,我不可能什么都会”,他说得认真,“所以我的任务,是发现学生在某方面的发展潜力,为他找合适的老师‘拜师’。”说到这儿,他又忍不住骄傲,“在双中实验,我们全体老师都是科技辅导员,老师们之间早已形成一种默契,发挥自己所长帮助学生,共同合作团体推进。”

他辞去宜宾市公办学校校长职务,到双中实验做一线教师

双中实验创客中心。

科创,听起来高大上,抓手却很细。在他看来,科创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养成问问题的习惯。他毫不夸张地教导学生,从早上睁开眼睛你就要想,“我看见的一切有什么问题?”只要你认为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拟定研究方案,老师就会帮你执行。

学校还开设了基础性课程,细化操作流程,如如何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改进方法又是什么?同时配以各种案例,“这就类似指导手册,引导学生遇到方面可以从哪些方面思考,学生们很容易理解。”

十余年探索,单校本课程就编了有近20种,涵盖青少年创新教育方方面面,如科技发明、科技论文、信息技术软件等,且每年更新。如今,学生们拿到的,已经是第6版了。此外,段绪德还带领学生们创办了科创校刊《探索者》。

他辞去宜宾市公办学校校长职务,到双中实验做一线教师

双中实验天文馆。

刚刚毕业的2019届,以科创班为主体,创造了学校科创教育板块历史以来最好成绩,连续3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7年级,以班级6名同学为主力的“校园气象观测与探究项目”;

8年级,“羊肚菌种植实践研究项目”;

9年级,“双流区空气污染现状及防护措施研究”

要知道,这可是亚洲规模最大、参赛国别最多、影响最广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就在今年7月在澳门举办的总决赛中,双中实验还从全国100余所申报的中小学中脱颖而出,捧回了“全国十佳科技创新教育学校”荣誉称号,这也是对学校科创教育的最高荣誉。

段绪德感慨,探索十余年,不仅是硬件配套、课程设置、教师激励考核等方面的设计支持,最重要的是,“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非常浓厚的氛围,从老师到学生,大家都愿意为科创奉献更多时间和经历”,“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校园文化。”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段绪德在科创领域闯出了自己教育事业的一片新天地。

他辞去宜宾市公办学校校长职务,到双中实验做一线教师

双中实验彭镇种植基地。

班级管理宜疏不宜堵,双流电视台曾为他专门录制节目

说起之前带“刺儿头班级”的经历,段绪德不无骄傲,却又半开玩笑,“主要是那时候年轻有劲儿,又没事儿干。”但“刺儿头班”哪有那么好带,所有的奇迹背后都是实力。

段绪德的实力在于,很认真、善学习、会方法、能坚持。双流电视台就曾针对班级管理专门为他做过一期节目。

一次下课,两名男生追逐间发生争执,眼看就要打起来,好在段绪德及时赶到把他们分开。课间追逐打闹一直是让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段绪德也是。本想严厉批评他们,一个转念,何不就此“除根”?

他当即放弃原定的教学内容,改为讨论课。他先问,“课间追逐打闹有什么好处?”同学们一听,乐了,七嘴八舌开始分组讨论,可是说来说去,也就列出了大概4条,比如锻炼身体。他把好处列在黑板上,继而又问,“那有什么坏处呢?”这个可就多了,一点一点列出了一长条。两相对比,教室里一下子就安静了。

他辞去宜宾市公办学校校长职务,到双中实验做一线教师

段绪德知道,这是触到点子上了。

有同学打破沉默,“老师,我们以后不这样了”。段绪德摇头,“那要是有人再犯怎么办?”见无人答话,他又道,“不如我们找个人负责监督吧?谁合适呢?”他佯装思考,继而慢慢引导,“这时候谁对这个问题认识最深刻呢?”

刚刚差点打起来的其中一个男生立马自告奋勇,“老师,我来!”这正是段绪德想要的效果,他心里直乐,面上却作犹豫状,“你刚刚还差点跟人打起来,能做好吗?再说了,你想做,其他同学也不一定同意啊,你得服众。”这位同学当即给全班同学打包票,“一定做好!”

就这样,没有批评、没有处罚,课间打闹的大难题就被解决了。此后,遇到问题,他就这样带着同学一起分析好处、坏处,与同学们一起立规矩,屡试不爽。

他辞去宜宾市公办学校校长职务,到双中实验做一线教师

23年教学生涯,段绪德一直相信“期待效应”,他说,学生犯错,就像衣服在染缸了弄脏了,是可以洗干净的。“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告诉他们,不管你犯了什么错,那肯定不是你本来的样子,你今后也一定不会是这样!”

有了期待,更重要的是坚持。坏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要纠正,同样需要花费时间。可能今天老师说的话他很感动,但过两天坏习惯可能就会死灰复燃,就需要再次提醒,在不断反复的交锋中,真正摒弃坏习惯。“我不会放弃学生,哪怕到中考最后一天,我也不会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段绪德说。

段绪德用“安全感”“畅快”来形容在双中实验的11年。“安全感”来自“学校总是想方设法解决教师后顾之忧。”“畅快”则是因为“尽可能为老师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只要你想做,学校就为你想办法!”

说罢,他有些得意,又有些神秘地说:“双中实验的魅力,一般人感受不到,得进来之后才能感受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