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著名作家楊沫和著名演員白楊都曾是公眾所熟悉的人物,但她們是同胞姐妹卻少有人知,楊沫比白楊年長六歲,姐妹倆是湖南人,卻都出生於北京,因此姐妹倆的人生都帶有一些北京人的色彩。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楊沫

楊沫的原名是楊成業,白楊的原名是楊成芳,楊沫是大姐,而白楊是三妹,在她們姐妹倆之間還有一個二姐叫楊成亮,套用歷史上多個著名姐妹組合的慣稱,因此她們姐妹三人也可稱之為“楊氏三姐妹”,她們的母親出生於書香門第,早年曾就讀於長沙女子學院,儘管是時代新女性,確有濃厚的封建思想,她的婚姻她自己做主,但卻要包辦女兒的婚姻。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白楊

“楊氏三姐妹”中以二姐楊成亮最為漂亮,她當年曾報考了上海聯華影業公司在北平開辦的演員訓練班,同時也替妹妹楊成芳報了名,但陰差陽錯的是,楊成亮因故錯過了這次考試,而楊成芳在門口踟躕等待二姐的時候,被曾主演《古都春夢》的主考官王瑞麟拉入考場,無心插柳的楊成芳由此踏上了電影演員之路,並以藝名“白楊”而名世,但她的二姐楊成亮卻是紅顏薄命,在其20歲那年就去世了。

作家楊沫

楊沫(1914—1995)湖南湘陰人,1914年9月25日出生於北京一個富裕之家,1928年考入北平溫泉女中,當時南京國民政府也是剛剛接管北洋政府不久,北京也被更名為北平,楊沫在校期間閱讀了大量中外文學作品,由此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楊沫並沒有能夠完成中學學業,就因反抗母親包辦婚姻,遭到家庭斷供而失學,由此開始自謀生路,她先後當過小學教師、家庭教師和書店職員等。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楊沫

三十年代的北平,南京國民政府已經漸漸取代北洋政府執政,而共產黨的地下勢力也在不斷髮展壯大,楊沫正是在三十年代初期接觸了一些共產黨人,諸如《青春之歌》中的江華,而江華這個人物也是有生活原型的,而林道靜這個人物也有楊沫自己的影子,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青春之歌》是一部帶有自傳性的長篇小說。

楊沫的文學創作始於1934年,其處女作是《熱南山地居民生活素描》,發表於1934年3月15日由東北救亡總會創辦的《黑白》雜誌上,這是一篇有感而發的散文,記述了熱河南部山地老百姓的艱辛生活,對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的勞動人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表達了楊沫有一顆善良之心。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楊沫

楊沫其後的文學創作,大多是反映抗日鬥爭的散文和短篇小說,因為自“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開始覬覦華北,而京津地區的抗日活動風起雲湧,楊沫也投身於民族救亡圖存的洪流之中,主要是做一些婦女和宣傳工作,而所有這些又都是她文學創作的素材。

楊沫是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其時只有22歲,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期,曾先後出任《黎明報》、《晉察冀日報》等報紙的編輯及副刊主編,所有這些工作經歷,在建國以後是被作為抗戰幹部對待的,起碼要享受司局級領導幹部待遇。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楊沫在寫作

新中國成立之後,楊沫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期間因患病而長期休養,受蘇聯作家奧斯托洛夫斯基寫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影響,潛心創作了長篇小說《燒不盡的野火》,生動地描寫了林道靜等一系列青年知識分子的形象,最初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審稿,但卻因種種原因沒有出版。

後來《燒不盡的野火》的書稿,被楊沫的老朋友、時任《人民文學》副主編秦兆陽推薦給了作家出版社,經過多次反覆修改後,書名定為《青春之歌》,並於195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書立刻風靡全國,當年曾在北平求學的大學生,或曾參加過“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青年學生,很多人都能在《青春之歌》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青春之歌》封面

1959年由陳懷皚和崔嵬聯合執導的電影《青春之歌》,再一次在全國掀起波瀾,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青春之歌》都深受讀者喜歡,尤其是青年學生對《青春之歌》更是愛不釋手,可謂是影響了一代青年讀者。

楊沫後來還創作了《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等長篇小說,但影響力都不及《青春之歌》,其箇中原因也是非常值得探討的一件事。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楊沫

要想對楊沫其人有所瞭解,讀者可以在楊沫兒子馬波(藝名老鬼)創作的《母親楊沫》中找到答案,那是一個真實而立體的母親形象,通過楊沫曲折的一生,可以看到時代的風雲變幻。

演員白楊

白楊(1920—1996)是1920年4月22日出生的,由於她前面有兩個姐姐,重男輕女的父母不太待見這個小女兒,在其很小的時候,就被奶媽帶到鄉下生活,直到9歲才被接回,因此白楊的童年是在貧困環境中長大的,其幼小的心靈蒙受了太多的苦難。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白楊

回到原生家庭的白楊,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是十分尷尬,僅與母親一起生活了兩年,母親就於1931年病故了,那一年白楊才11歲,為了生存下去,白楊在聯華影業公司設在北平的第五分廠演員養成所接受培訓,並有機會在無聲電影《故宮新怨》中飾演了一個小丫頭,儘管這只是一個小配角,卻是白楊的銀幕處女作。後來又先後加入“苞莉芭劇團”、“中國旅行劇團”和“中國舞臺協會”等劇社,出演一些話劇和舞臺劇。

1936年7月,上海明星影業公司進行改組,分成了一廠和二廠,二廠位於法租界亞爾培路(即陝西南路),經劇作家洪深的介紹,白楊進入上海明星影業公司二廠,有幸在電影《十字街頭》中飾演女一號楊芝瑛,洪深是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的,1916年赴美入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系就讀,因愛好戲劇於1919年考入哈佛大學戲劇訓練班學習,是中國早期戲劇和電影的先驅者之一。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白楊

1937年4月15日,由沈西岺導演,白楊和趙丹主演的電影《十字街頭》上映,立刻轟動了上海灘,儘管影片被刪減多處,還是受到觀眾的喜歡,尤其是青年學生們的喜愛和追捧,因為影片主要講述了四個失業大學生的故事,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而白楊也是一炮走紅,成為上海灘家喻戶曉的明星。

白楊緊接著又參演了由洪深編劇、吳村導演的電影《四千金》以及張石川導演的《社會之花》,“七七事變”爆發之後,白楊與陳白塵、沈浮等許多人組成“影人劇團”,先後輾轉武漢、重慶等地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演出一些宣傳抗日救國的話劇等。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白楊

1939年,白楊在重慶再度與沈西岺、趙丹合作出演了電影《中華兒女》,這部影片是根據牡丹江一帶東北抗聯八女投江的故事改編的,此後又片約不斷,先後出演了《長空萬里》、《青年中國》等影片。

抗戰勝利後,白楊從重慶回到上海,並迎來了她創作的高峰期,先後主演了《八千里路雲和月》、《聖城記》、《一江春水向東流》、《還鄉日記》、《乘龍快婿》、《新閨怨》、《火葬》等影片,其中以《八千里路雲和月》和《一江春水向東流》最為經典,也最為觀眾所熟知。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一江春水向東流》劇照

上海解放以後,白楊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的演員,這是一個明星薈萃的“朋友圈”,同時也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白楊相繼出演了《團結起來到明天》、《為了和平》、《祝福》、《春滿人間》、《金玉姬》、《冬梅》等影片,其中以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魯迅筆下的祥林嫂,經過白楊的演繹,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出生於北京的白楊,卻長期生活在上海,而其飾演的角色也大多是以南方婦女形象為主,因此許多觀眾都誤認為白楊是出生於江浙滬一帶的女人,白楊的丈夫叫蔣君超,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導演,一家四口曾居住在華山路一個白色洋房內。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白楊全家福

文革期間,白楊也被長期隔離審查,這段經歷難以得到詳細的資料,只能忽略或以春秋筆法帶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白楊曾復出主演了電視劇《撒向人間都是愛》,這是她留給喜愛她的觀眾最後一個人物形象。

作家楊沫與演員白楊是同胞姐妹,她們卻演繹了不同的人生

楊沫與白楊合影

楊沫與白楊,一個工作在北京,一個生活在上海,由於白楊經常到北京開會或參加電影活動,姐妹倆也經常見面,這姐倆都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走完了各自的人生,兩人也僅是相差了10個月而已,姐姐楊沫享年81歲,而妹妹白楊僅為7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