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來松山湖創業,看她如何兩地文化“擺渡”?

香港青年來松山湖創業,看她如何兩地文化“擺渡”?

“除了談情,我們還有共同的事業。感恩生活中有你,工作中也有你。”10月6日,香港青年何靜雯在她的微信朋友圈更新了這一則消息。那一天,是她與東莞青年鍾志明相識四週年。

香港青年来松山湖创业,看她如何两地文化“摆渡”?

能講一口純正的港式粵語,也說得了不帶“港味”的普通話,何靜雯是在東莞和香港文化融合下成長的新一代青年。她的丈夫鍾志明是東莞理工學院的一名畢業生。兩人在東莞相遇,並建立起一個融合莞港兩地文化的家庭。

隨著來莞創新創業的香港青年人數越來越多,有沒有可能成立一個機構為這些香港青年服務?基於這個想法,何靜雯和鍾志明在東莞松山湖創立了一間廣告傳媒有限公司。如今,他們也在這裡搭建起自媒體平臺,利用對兩地文化的熟悉優勢為香港來大灣區創業的青年提供幫助。

香港青年来松山湖创业,看她如何两地文化“摆渡”?

香港在莞創業青年何靜雯和她的丈夫鍾志明(鄭志波 攝)

香港青年来松山湖创业,看她如何两地文化“摆渡”?

莞港青年在東莞締造“愛情結晶”

香港東莞社團總會青年會常務理事,香港茶山同鄉會聯誼會青年部常務副主席,東莞女企業家聯合會會員……何靜雯名片上的一個個頭銜,是她常年奔走於莞港兩地的印跡。

2014年,何靜雯從香港畢業,來到東莞一邊繼承家族生意,一邊創立互聯網公司。好景不長,由於對行業的不熟悉,初出茅廬的何靜雯首次創業便失敗了,她所創立的互聯網公司艱難運行了一年後面臨解散。然而,也正是這一危機,讓她結識了鍾志明,成為夫妻兩人合作的機遇。

“這幾年從香港來東莞的青年越來越多,他們都認為這裡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地方,能讓年輕人發揮自己的作用。”何靜雯說。但同時,從港澳來到內地創業青年也面臨一個窘境——他們對於內地文化、經濟、政策等不夠了解,導致偶尓在行業內碰壁,甚至創業失敗。“我第一次創業失敗,就是最寶貴的經驗。”何靜雯說。

2016年,何靜雯和鍾志明開始思考創業的新方向。何靜雯說:“因為父母在莞創業的原因,我從小在香港和東莞兩邊奔走,熟悉兩地的文化、經濟、政策差異,也有

創業失敗的慘痛教訓,我想我可以利用這點優勢做更多事情。”這一想法與鍾志明的想法不謀而合。

香港青年来松山湖创业,看她如何两地文化“摆渡”?

2018年,夫妻倆的“愛情結晶”——一家致力於為企業提供精準的品牌設計服務的公司在東莞松山湖成立

“公司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要針對從港澳返回內地創業

青年,對內地經濟、政策和文化不夠熟悉的情況下,提供給港澳青年能夠迅速理解的市場調研數據、品牌定位建設,與品牌運營規劃建議,讓他們迅速地打破地理侷限,掃除品牌搭建障礙。”何靜雯說。

做兩地文化的“擺渡者”

“凌晨2點51分,回覆完所有信息了。”9月30日,更新完朋友圈的何靜雯迎來了國慶假期。目前,公司業務其中一個板塊是自媒體,何靜雯每天在該自媒體平臺上要處理數百條信息。

在東莞的新公司成立之前,何靜雯和鍾志明組建的創意設計工作室已經在深圳有了幾年的沉澱。何靜雯介紹說,該工作室的團隊成員大部分來自東莞、深圳、香港,他們十分熟悉這些地區的文化差異,擁有豐富的新媒體經驗,先後為許多優質香港企業提供品牌服務。

香港青年来松山湖创业,看她如何两地文化“摆渡”?

也正是因為這家工作室的積累,讓何靜雯更瞭解港澳青年的真正痛點。“自服務香港來莞創業青年以來,我們感到兩地青年在各方面都存在差異。”何靜雯說,作為兩地文化的“擺渡者”,她更願意利用自己對兩地青年思維方式的熟悉,為兩地青年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一個香港的牛奶產品銷售商找到我們,想在內地推廣牛奶產品。我們問他,計劃怎麼推廣?受限於香港營商思路的影響,他們計劃像在香港一樣找零售商談談上架排貨,拿點折扣推廣費,或者派一下傳單之類的傳統推廣方式。我們聽了後哭笑不得。”何靜雯說。

香港青年来松山湖创业,看她如何两地文化“摆渡”?

其實內地的互聯網氛圍和空間優勢,可以讓商品推廣產生出很多‘玩法’,但許多香港商家卻不清楚。後來,我們提供了快閃店營銷、kol推廣、網店轉化幾個思路給他們,先做線上再做線下,一方面解決了前期辦理內地的進駐商場許可的麻煩,另一方面更廣泛地宣傳了他們的品牌。後來這個商家成功打開了內地市場。”何靜雯說。

依附創業群體資源,公司發揮自媒體優勢,將資訊+服務+商業一體化融入自媒體平臺中,不僅為港澳創業青年提供品牌運營一體化解決方案,更積累了一批優質客戶。運營一年多以來,公司紮根莞深港三地,先後服務騰訊、萬科、華潤置地、順豐科技等企業。

香港青年来松山湖创业,看她如何两地文化“摆渡”?
香港青年来松山湖创业,看她如何两地文化“摆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