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掉链子,莫迪宣布印度“暂不加入RCEP协定”,你如何看待此事?

人生触底反弹


  • 印度,很明显,就是信心不足!印度在最后关头拒绝签署RCEP,其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信心不足。

印度缺乏的第一个信心就是,美国如何看待这个RCEP。

  • 即使只有十五个国家,这个RCEP的签订,也将造就一个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美国对欧盟的打压全世界都看得到,美国如何看待这个RCEP,这才是印度最缺乏信心的地方。一旦美国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压,RCEP如何应对?这些签署国与美国都存在重要的贸易关系,美国如果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RCEP能否齐心合力抵抗美国的打压?
  • 印度自认是无力抵抗美国的打压,对RCEP也缺乏信心,因此,印度的方法是暂时搁置,观望一段时间,看看美国有啥反应。

印度缺乏的第二个信心就是对自身缺乏信心。

  • 这个信心的缺乏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方面,二是自身能力。
  • 政治方面。印度是竞选制,莫迪存在着天然的政治对手。加入RCEP这么大的事情,必然会给印度带来冲击,这是肯定的,这肯定会成为反对派攻击他的借口,莫迪不可能自行承担加入RCEP之后的所有后果。因此,对待类似事件最佳的手段是进二退一。协议核心内容已经达成一致,其他国家已经完成签署的情况下选择退出,就是进二退一政治伎俩。其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等待对手出招。对手若反对加入,莫迪也已经拒绝签字,那么大家意见一致,其后果共同承担;若对手同意加入,那么,印度还有机会在最后关头加入,还是与反对派意见一致,后果还是共同承担。莫迪必须制造与反对派意见一致的态势,才能确保不因RCEP给自身带来严重的政治风险,也只有与反对派意见一致,才能够确保印度真正落实RCEP有关要求,而莫迪明显对反对派缺乏信心。
  • 印度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够复制中国的成功。虽然RCEP有针对性的制定了10、15、20年的保护计划,但是印度对自身能否在期限到达之前,达到自由竞争的能力缺乏信心。这是印度的人口素质决定的,也是印度独立以来几十年的错误发展决定的。印度是有十三亿人口,但是,这十三亿人口明显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十三亿人口的素质无法媲美。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如今全世界都看得到,就不累诉了。而印度的教育成果,连基本的文盲消除率都远远不及格,以能够认识自己的名字为及格的条件下,印度还有20%以上的文盲,这样的人口素质,不是十年八年能够改善的。因此,印度对未来能否实现自由市场竞争,其内心还是缺乏信心的。

印度在最后关头拒绝签署RCEP,既有外部原因也要内部原因;既有国际问题,也有自身问题。究其根本,其本质就是信心不足!


石隙甘泉



印度的“出尔反尔”让15个国家“失望”了!原本,在印度立场出现“重大松动”后,涉及16个国家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即将签署之际,印度又“退缩”了!

据《环球日报》11月5援引印度媒体的消息,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宣布“印度将不加入RCEP协定”。这令本来充满着喜庆的第三届RCEP领导人泰国峰会难免有点失落。也令这一世界第一大自由贸易体系的“设想”再次“搁浅”。不过,从会后发表的16国联合声明来看,印度表示仍然将继续“谈下去”。

RCEP协定的设想是东盟十国于2012提出的。除了10个东盟国家外,还邀请了中,日,韩东亚三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印度洋的印度共16个国家。创建这个“大自由贸易区”的初衷是抑制贸易保护主义,助力区域内经济的“互通”。如果这个“贸易区”建成,将是一个涵盖35亿人的大市场,其GDP高达23万亿美元,可以占到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一。然而,历经7年的谈判,仍然没能在本次会议上签署。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一直在“犹豫”。



由于RCEP协定的纯经济性质,不涉政治原则(事实上也无法涉及政治原则,因为不同制度的国家都有)。所以,印度之外的15国谈的都比较顺利。在这次会议的前期,它们已经达成了框架文件,只待印度“点头”后签署“临时协议”,待明年2月份再“补签”正式协议。4日早上,泰国官员还对外透露说,印度的立场出现了“重大松动”,RCEP协定很可能在本次曼谷峰会完成。于是,很多国家的谈判代表都洋溢着“喜悦”之中情。然而,到了晚上,印度的“一盆冷水”却浇了下来。莫迪于4日晚间决定:“印度暂不加入该协定”。不过,后经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做工作,印度答应“继续谈判”。

可能有人会说“少了印度难道就‘不成席’了?”实事求是的说,如果印度不参加的话,这个“大贸易区”的意义也确实会打折扣。因为,不管是什么性质的贸易体系,它的基础只有一个,那就是“市场”。如果是一个小国,即便是它的自由贸易度再高,它的交易额显然是有限的。而印度,从人口上来说,它即将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由于它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也就更加凸显了它的各方面潜力。而在购买力上,印度已经跃居世界第三。试想,这些国家又怎么会轻易“放弃”印度呢?


其实,莫迪也想加入这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但莫迪的顾虑太多,阻力太大。在印度国内,当莫迪在谈判中出现立场松动后,随即遭到了国内反对派和利益团队的反对。不过,从莫迪自身角度来说,他确实也有值得顾虑的“顾虑”。印度也是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国家。特别是这些年来GDP的高速增长,使印度人对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增强了信心。然而,印度基础工业薄弱的现实,又迫使印度不敢迈出更大的“步幅”。因为,莫迪担心印度脆弱的工业基础会在放开市场的冲击下“破碎”,忧虑同样薄弱的服务业无法“获利”。所以,印度给出的“暂缓加入”的理由是“该协定目前谈判的内容不利于印度的国家利益”。

“印度时报”分析了莫迪在最后时刻“退缩”的原因。认为该协议的签署,将会不同程度的损害农民,商人,工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因为,一旦其它贸易大国的廉价商品进入后,首先受到冲击的是这些群体的利益。因此,人民党的官员说,“这是莫迪在维护穷人”的利益。据《经济学人》报道,印度官员认为:“RCEP未能展现出设立的初衷,我们不会因此损害印度的核心利益”。所以,印度媒体认为莫迪的决定是对的。有的官员甚至说莫迪做了个“历史性的决定”。


据路透社分析,印度之所以决定不加入RCEP协定,它的最大担心其实是“害怕贸易大国的廉价商品涌入”,那样的话,在冲击下,印度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脆弱工业基础很可能会“土崩瓦解”,于印度的未来极为不利。直白的说,莫迪的退缩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拒绝”。印度学者的解读是,莫迪这样做,可能在数据上会拉低GDP数据,但从长远看,则并不影响印度目标的实现。即在2030年的时候,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对于印度拒绝加入协定的行为,现在评判其利益得失尚早。按照域外国家媒体的分析,莫迪此举将使印度失去一次“倒逼式”发展的机会。可是,印度的主流媒体则认为,印度潜心发展单边贸易才更符合印度的核心利益。因此,印度媒体表示,在今后,它们将加强与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单边贸易”。仿效越南与欧盟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方式,与美国和日本等签署独立的《双边贸易》协议。印度的做法是否正确,只有让时间来检验了!


卞竞婉


莫迪宣布印度“暂不加入”RCEP协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没有别的,这是莫迪缺乏政治家的勇气,没有应有的承担政治责任的魄力,以及目光短浅的原因。具体分析来看,不外乎这几方面的原因:

一、RCEP是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东盟10国和中日韩澳新印16国的共同利益。在这次11月4日泰国召开的RCEP会议上,莫迪宣布暂时不加入RCEP协定,既拖了其它15国的后腿,也不符合印度自身的利益。印度不可能因为害怕商品竞争,一直在岸上学习游泳,永远不可能是只占便宜而没有付出。印度口口声声的声称反对单边主义,但是RCEP的多边经济协议来了,印度却叶公好龙胆却了。印度政府为了市场保护,而不敢大胆融入东亚经济体系,因为有舍才有得,印度退出也意味着失去了融入RCEP分工体系的机会。

虽然说只是东亚地区的16国,但是拥有35亿人口、GDP总量高达23万亿美元的自贸区,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加入签署RCEP协议,印度可能要暂时失去一些市场,但是可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产业竞争力,在制造业上淘汰落后制造和升级换代。如果印度明年还是这样的话,不要说与先进制造业相比,就是东南亚各国也会挤占印度的制造业位置。

二、莫迪自从2014年上台之后,一直以经济对外开放政策自居。前几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非常亮丽,平均增长率在7%以上,领先于全球各国。但是从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印度经济出现问题,经济增长率莫名其妙的失去增速,一季度跌破6%为5.8%,二季度还要难堪只有5%。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制造业还刚刚起步是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增长率低于6%是非常不正常的。日本六十年代的经济增长率都在10%左右,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多年里,经济增长率都在10%以上。

而印度目前经济总量只有我国的20%,就失去了经济增长原动力,说明印度的内在经济存在严重问题。印度的制造业还相当的落后,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都还没有完成改造。莫迪政府在对于印度经济发展的规划上存在问题,印度的支柱产业农业、服务业和软件工程,包括落后的制造业(印度的制药还不错),如果没有新的突破和提高,印度将沉沦下去。这样的状况,莫迪如果没有能力扭转过来,也不可能继续提升印度经济的增长率。

三、因为印度没有争取到国际产业大转移机会,印度的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企业很少,因为招商引资不够和交通基础设施不行,大量的印度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印度是一个充满年轻人的国家,35岁以下人口占印度总人口的65%,每年有1000万-1200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而印度没有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企业,使得众多的印度年轻人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失业,莫迪没有能力解决令人头疼的就业问题。莫迪害怕加入RCEP协议,大量的外国商品涌入,将严重冲击印度的制造业,冲击印度的就业率。

四、阻止印度加入RCEP的主要是印度经济不振,印度经济增长率在7%以上的时候,对于印度的就业率拉动有限,现在经济增长率落下来了,失业率已达到7%。印度的这个失业率统计是不完整的,没有包括家庭主妇和一些农业人口。面临这样的状况印度国内对莫迪的不满声音加大,印度国大党等反对派齐聚新德里,反对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签署RCEP协议,要求莫迪政府经济放缓和失业率上升等棘手问题负责。而莫迪的人民党本身就具有民族主义倾向,根本不会为了印度的未来选择暂时的阵痛,反而是去满足国内民族主义情绪。

五、印度历届领导人心气很高,什么事都要与我国对比。中印两国的年贸易量近1000亿美元,去年的双边贸易额是955亿,但是印度对华贸易赤字达到578.6亿美元。这就是说,印度除了向我们出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印度没有什么适应我国市场的需要产品。尽管印度一直为双方的贸易不平衡而不满,但是印度的商家和消费者就是欢迎我国产品,义乌小商品市场更是印度人喜欢光顾的地方。我国的手机在印度市场的占有比例为55.7%,其它的机电产品也是同样如此。印度担心签署RCEP协议,我国产品将潮涌般的进入印度市场,莫迪政府在这方面完全没有自信。

六、因为美国全球战略东移,美国已经将中俄作为战略对手。美日西方极力拉拢印度加入印太战略,印度也同时利用美国获取自身的利益。美国针对全球的贸易战,印度与美国的贸易谈判至今还没有完成,印度推迟签署RCEP协议,也是向美国示好。美国也不愿意看到印度先于与16国达成自贸协定,印度认为这样做增加了对美贸易谈判筹码,有利于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加分。

综述、总之,莫迪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宣布暂时不加入RCEP协议,是由于印度国内外的原因。主要的因素应该是其国内经济矛盾和就业危机,还有莫迪包括印度政坛的一些人,认为在RCEP框架下中印贸易是印度吃亏的想法。


亦新湖


第三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合作峰会于11月4日在泰国曼谷召开,16六个国家的首脑与会。这次峰会旨在最后敲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合作协定”(RCEP)的内容条款,以便于为明年的正式签约做好准备。然而最终15个国家就贸易协定的内容条款达成共识,印度却因在关税、与他国贸易逆差、非关税壁垒等方面存在分歧而推迟加入。

(莫迪在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合作协定”(RCEP),这一区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是在2011年19届东盟峰会期间提出的,并在次年的东盟10国+6个合作伙伴(中、日、韩、澳、印、新)的高峰会议上签署了RCEP的框架,并开启自由贸易谈判。RCEP涵盖全球三分之一的GDP,近一半的人口,旨在建立一个现代的,综合的,高质量的和共同利益经济伙伴合作关系,在本区域建成一个开放型贸易和投资的环境,以加快区域贸易和投资的扩展,并且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选择暂不加入,无疑是错过了一次参与多边贸易的良机。


(RCEP)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印度突然宣布其实也很好理解。当下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包括世界贸易预期增长缓慢,以及保护主义情绪不断蔓延,英国脱欧、美国退群。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各国对于多边贸易的兴趣越来越淡,会优先考虑本国的利益,开始变得越发谨慎,在处理一些核心利益分歧上更不容易妥协。事实上对于印度而言,现在决定不加入也无可厚非,

  • 印度试图在促进本地业务和吸引更多外国投资之间取得平衡,参与多边贸易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外部资金和技术。凡事都是利弊兼有,印度目前自身现有的相关产业并没有竞争优势,一旦对外全面放开,外国多为廉价商品将会占领印度市场,对印度本土企业和业者造冲击。RCEP内部优质的合作伙伴不多,同质竞争却十分激烈,与其加入不如寻求与其中优质者寻求达成单边经贸协议。


  •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其所产生的破坏要比对于其他国家严重的多。受传统种姓制度影响,印度各行各业从业者都是代继相传的,一旦一个行业受到冲击,就意味着一个特定群体的集体失业。这不仅会引发社会危机那么简单,而且还将触及印度文化和宗教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即便是强硬的莫迪政府也无法去应对,所以莫迪必须慎重考虑。

(1月游行示威)

就在印度跳票之后,仅隔一天便传出消息其将会与欧盟展开自贸谈判的消息,这是基于出于印度宝石、纺织品和农业等行业的需求。印度工贸部长戈亚尔表示,“我们应该与欧盟达成自贸协议”。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呼吁重新与印度开始谈判,以完成双方的自贸协议。由此可见,印度是在已经找到下家的情况下才做出的决定。目前印度GDP增速降至5%为六年最低点,莫迪的压力不是一般大。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古姿



印度最后时刻还是没有签RCEP,说明,莫迪一个是国内反对压力很大;另一个,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

印度一直顶着发展最快的国家,还有什么最有前途、最有潜力国家的名号。其实谁都知道,目前能够进入世界经济前六名,也是因为13亿人口的庞大身躯。但综合分析自身体量,真不算怎么样。主要是真正的基础产业和制造业,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它的作派仍然是花钱买现成,这样,真是大家打通壁垒,他们还真受不了这样的平等竞争。在东盟及加进来的六国中,只有印度自己,没有太强的优势,和谁一比都是逆差。而且真是如协议那样全面放开,不光印度国内大家害怕、不敢应对。就是莫迪自己,也是忐忑不安,一点儿底也没有。 虽然大家都在鼓励它,但现实也在教训着印度。

不错,我们当年也在加入世贸组织时犹豫过、担心过,生怕自己的产业被剥夺,自己的经济成为附庸。但,人要有志气,需要自己自身的努力。通过锻炼才能长本事,最后获得成功。躲、逃避当然不行!我们是相信,印度如果也拿出这样的气概,会迎头赶上,至少不会始终被压一头。 但印度自己好像不是这样,印度国内民众习惯于安稳度日,没有那么强烈的竞争意识。一旦出现竞争,往往退后,不思争取。这种情形下,当然大家还是少付出力气为好,也就没有了骨气和勇气。而民众却把压力压到统治者身上,要求他们不能“破坏了”印度的安稳,太平生活。这也使现实中成为反对者的压力,迫使印度不敢答应,其他国家大家共同已经肯定的东西。这也使协议本身,能够尽快签字落实,增加难度。好在,只是印度一家的事,最后大不了,或者单独给它开些小灶,单独伙食吃一段时间;或者,直接清出这个市场,不在加入进来。这样,其他市场参与国完全可以按已经达成的贸易协议办法进行下去了。整体上,RCEP不受影响。 我们的一句话说的特别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坚定迎接挑战,那么永远也到不了胜利的彼岸。



张139558534


RCEP的几个会员国已经决定明年签约,甩开印度了。


根据印度经济时报的观点,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印度有三大所谓的“脆弱产业”:纺织,奶制品和农业,这里面牵扯到几个国家,纺织牵扯到的是中国,越南之类的国家,奶制品和农业这方面中国是弱项,但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非常强。


印度一下子成了夹心饼,在工业方面,无法和中国竞争,在农业方面,无法和澳大利亚竞争,等于说两面不讨好。

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有没有印度都无所谓,只不过当你那RCEP实际上是为了对抗TPP而存在的,TPP早已经灰飞烟灭了,现在只剩下RCEP,中国当年并不想拉这么多国家,只是想搞一个所谓的“中日韩自贸区”,一直被明里暗里的势力所阻挠,每次只要谈判,总会莫名其妙的出一些事情导致谈判谈不成。

现在来看,是通过RCEP绕到搞了中日韩自贸区。


目前看来整个RCEP还是比较互补的,中国市场比较大,体量巨大,澳大利亚之类的国家一方面贪图印度广大的农业和奶制品市场,一方面又担心中国一家独大,导致力量不平衡,我们看看数字就知道了:


中国13亿人口,东盟人口约为6亿,日本1亿,韩国5000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起来才2000多万,中国是剩下几个国家的近2倍。

经济也是,中国GDP约为13万亿美元,日本约为5万亿,韩国1.62万亿,整个东盟加起来大概3万亿左右,澳大利亚1.43万亿,新西兰2000亿,所有国家加起来也就11万亿左右,不抵中国一国。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RCEP一强独大,有点不平衡,搞不好就变成朝贡体制的翻版,当然这样做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比较有利,未来再搞搞货币互换之类的我觉得挺不错的,至于印度这个国家,忧心忡忡,患得患失,做不成大事的。


不过印度这个国家也是有名的喜欢吃回头草的国家,当年谈WTO也是,谈了十年才过,印度国家竞争力实在太差,莫迪说怕冲击到了印度的制造业和农业,坦率的说,他讲的也没错,但是当年中国加入WTO的时候就没有冲击到中国的经济吗?就是为了要冲击,要改变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所以才加入的WTO,呆在舒适区能干成什么事?典型的没出息。


莫迪上天以后一直嚷嚷着给印度进行大改革,从目前的情况看,莫迪真是典型的印度人,口号喊得多,执行力少,什么2020年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什么2025年GDP超过5万亿,又拿不出什么具体的措施,真不看好这个国家。


李建秋的世界


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了让商品更好地在更多的区域内流通,东盟峰会逐渐扩大更多的国家加入,大家都期望建立起来,一个相对完善的自由贸易区。自从2016年开始由东盟十国,外加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共同谈判,准备建立一个共同的自由贸易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



令人气氛的却是11月4日在泰国召开的第35届东盟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放弃加入《RCEP》协定。《RCEP》协定按照东盟方面的想法,准备将自由贸易区建立起来,包括所有成员国所形成一个涵盖东亚、东南亚和大洋洲的广大自贸区。RCEP所聚集起来的区域将是全球最大,人口涵盖全球一半数量,GDP总量则占全球30%,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这将惠利于整个区域内的国家。


可是印度这个国家就有些特别,总是担心别人占它的便宜。按照RCEP协议所规定成员国要对其余参与国放开服务业市场,并对一些进口商品进行减免关税等措施,这属于很正常的自由贸易行为。然而印度却认为在服务业和农业、制造业等方面将会遭到其他国家产品的冲击,不利于自身发展。显然这就是印度的过分不安,这样的理由根本就不成立。

印度虽然在工业产业上处于低端制造业,在产品竞争上存在着一定的劣势,但是其他东南亚国家还不如印度呢,反而其他国家却非常欢迎这样的自由贸易区。显然,自由贸易区内商品的流通有利于各国发展经济,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各国在优势产业上进行互补。而建立起来一个相互配套完整的产业链条,发挥各自国家的优势。



然而印度却是一个另类的想法,不想着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就担心那些低端产业市场将被挤占。其实区域内的自由贸易就是大家想要在产业上拥有一个互补,这样能够降低产品成本,增加竞争力,可以帮助很多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而印度产业链根本就欠缺太多,正好在自由贸易区内可以增加互补,又能促进国内的产业升级,这对于印度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大于弊的好事。可是印度的心里完全是一个必须要占便宜的心理,总是怀着防范的心态,不想让大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



在看到印度这种小九九的算盘上,有的国家明显就不耐烦了。比如缅甸、菲律宾和柬埔寨等国家就提议,先由15国先签署协议组建起自贸区,印度暂时先放在一边。然而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却不同意,却要求大家共同签署,这样就导致RCEP协定就要等到2020年的东盟峰会上再进行谈判。显然印度这条鱼,是腥了一锅汤,因此挺好的发展经济的事情,只能再度推迟。(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淡然小司


莫迪宣布印度“暂不加入RCEP协定”致使RCEP框架协议被再次拖延,印度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莫迪的理由

本来RCEP各成员国经过漫长的谈判,终于原则上同意明年2020年签署协议,今年先签框架协议,而印度突然摆出一道,令该协议又将存在不确定性,而莫迪给出的理由是:绝不出让核心利益,良心不允许他这么做。

RCEP对印度有三大不利

印度的工业体系很脆弱

印度的工业体系远未成型,表现为没有比较好的上下游产业链,没有有绝对竞争力的突出产业,国内工业企业多为内向型企业,国有企业改造还未完成。

总而言之,印度的工业体系很脆弱,远没有做好参与国际大分工的准备。尤其是面对我们这种工业体系齐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已经在国际分工中充分施展拳脚的我国,印度只要对我放开工业品市场,分分钟被我们的工业品洪流冲垮所有企业。

印度农业生产率不高

由于现代基础设施不足,没有好的道路、仓库、市场、加工设备,而且缺少能源供给,印度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在没有仓储和加工设施的情况下,印度的谷物、蔬菜、水果等在收获后会出现25%-30%的损失。

印度农村社会结构还存在着落后的种姓制度,土地改革不成功,农业资源分配不合理。

印度收益的外包服务业人口少

印度号称要成为世界的办公室,印度的服务外包确实很有世界竞争力,但是对服务外包,世界各国本来就征税不高,加不加入RCEP,意义不大。而且印度的服务外包业就业人口也有限。

总结语

印度不敢进RCEP怕谁?当然是怕我们,我们在多年前就充分参与国际分工,现在是建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这些年,我们的路网、仓储、运输等各方面发展都令印度不寒而栗,印度这些年因为我们房价过高,拉高了生产成本,才获得喘息之机。

当然我们面对印度也不能大意,现在一些国际企业,已经前往印度生根发芽,日本也开始在印度大规模援建道路交通,加大对印度的扶持力度,假以时日印度经济也会日趋完备的。


天下会会天下


笔者认为,这是印度人一个识时务的做法,他们很清楚自己目前的现状。那就是虽说这两年印度GDP增长迅速,但这并不是工业化的结果,而是服务业带来的。这种畸形结构在国际贸易竞争中是没有多少竞争力的,反倒是会极大的冲击本国经济。

RCEP全称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由东盟十国于2012年发起,后来邀请我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参加,成立初衷是实行削减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简而言之那就是东盟国家想要抱团取暖,又觉得自己势单力孤,于是拉了几个工业大国、人口大国来加盟,不客气的说,东盟十国此举多少带点“吃大户”的心理。因为十个国家里没有一个国家是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资源足以拉动整个圈子。除了金融、航运、旅游之类的服务性行业之外,这些国家的主要产业都是资源类产品出口和低端出口加工业,完全是靠出卖血汗。各国产业模式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彼此之间到经济关系,竞争远多于合作。

印度本身实际上就是个放大版的东盟国家,人口虽然很多,但因为种姓制度存在,超过10亿人是属于缺少基本素质之辈。因此,印度很难享受到人口红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加入到RCEP,对本国经济发展总体来讲是利大于弊的。

经过多年反复谈判磋商,各方基本达成共识。可是就在11月4日,印度宣布不加入。不由得让世人大跌眼镜!

笔者认为,印度不加入,主要还是政治因素多于经济因素!

这又分为国内和国外两方面。

从国内来说,根深蒂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莫迪虽然贵为国家元首,实际上决策权和影响力都十分有限。有限到什么程度呢?修一条路都十分困难,因为途经之地会涉及到各个土邦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和日本的高铁项目谈了多年都无法落地的原因。现在要加入一个大型国际经贸组织,必然要遵循外国人制定的游戏规则,无形当中还是会侵犯土邦的利益。这就如同当年大清王朝搞了200多年闭关政策,马上要打开国门与外国人进行经济接触,大量外国商品和经济理念的进入,会严重冲击旧有的政治、经济格局。

从国外来说,称霸南亚——印度洋,这一直以来都是印度的既定国策。假设如果没有东亚三国的加入,毫无疑问印度可能会马上接受。从综合实力角度来说,印度要远远强于东盟十国这一极为松散的国际组织。现在东亚三个工业强国全进来了,印度在这个圈子里的话语权自然就十分有限了。进了局就得按照局内规矩进行,在局外却可以充当搅局者。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也就是为什么法国、德国这两个欧盟的领头羊坚决拒绝俄罗斯加入欧盟的原因所在。

有国内称霸一方的诸侯掣肘,国外又有比自己更强大的现代化工业国存在,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印度国内政党猛烈抨击莫迪的外贸政策了。顾虑重重的莫迪只能向现实低头,选择放弃。


大将军威武K


印度


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换一种说法,
这就叫烂泥扶不上墙,整天播弄着自己的小算盘,计算得失,成不了大气候。

11月4日晚,泰国曼谷,由于印度决定不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导致16国谈判了7年的协议在关键时刻又面临搁浅。

会议结束比原定时间晚了许多。会后15个成员国共同宣布RCEP准备明年签署协议,同时又表示“印度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他的最终决定将取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意思就是,谈判大门依然对印度开放,但15国决定在没有印度的情况下,也要签署协议。

RCEP贸易经济圈涵盖了东盟10国+中、日、韩+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共16个成员国,这个经济群体如果达成自由贸易非同小可,因为其中包含了世界第二、第三、第六经济体,总GDP含量达23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32.2%,有超过3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47.4%,外贸总额占全球29.1%,正如某国领导人所说的“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员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本来,经过漫长谈判,应该取得最后成果,但因为印度一直犹豫不决,导致签字落地一拖再拖。

泰国曼谷参会的各国代表

印度在最后关头止步不前的核心思想,是担心签署RCEP之后大量外国低价商品流入印度市场,冲击印度本来相对薄弱的制造产业,实事求是的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旦形成自由贸易区,每个国家都面临外部商品对本国产业的冲击影响,但是也应该看到,RCEP给本国带来的长期市场便利和经济效益,也可以说“自贸区”是一把双刃剑,既受伤又得利,这对十几个国家都一样,而非单指印度。

印度总理莫迪在4日表示,由于关税差异、贸易逆差等其他原因,印度不加入RCEP。他拒绝的背后还有来自国内多个反对党反对的原因。印度国大党、草根国大党、达罗毗荼进步联盟、印共在当天向莫迪政府施压,要求莫迪为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等问题负责。莫迪有点招架不住。

不过印度虽然拒绝,却并没有宣布就此终止谈判,扬长而去。各方决定将RCEP签署时间推迟到2020年,就是给印度思考的时间,让印度政府重新权衡利弊得失。站在RCEP立场上来看,肯定不愿意失去这个13亿人口、世界第三购买力的大市场,站在印度方面看,他更不愿意关上与15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大门,而且大部分都是身边邻国。在这种“相互吸引”的诱人前提下,可能双方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讨价还价,以期达到最终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参加会议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对七年谈判未果表示不满,他要求排除印度尽快签署,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时间不等人,大家不会永远等待印度决定。


印度总理莫迪

说句题外话:象印度这种经常以大国自居,却怀着小国心态的发展中国家,说穿了他只配让美国和俄罗斯去割肉放血…在RCEP贸易圈内,三哥既想搭上国际经济快车,又怕因此损失自己的利益,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最终将一事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