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筒讲解、裁判报告,一面权威一面监督,这样的CBA更细致

当裁判宋晓竟接过技术台的话筒时,没人会想到接下来球场会变成一个简单的裁判交流会。"由于蓝色6号在倒地的时候,有明显的伸脚动作,所以我们追加吹罚违体犯规。"

CBA常规赛第二轮北控对阵上海的比赛中,裁判在一次判罚看完录像回放后,手持话筒现场讲解了吹罚原因。这样的举动,放在任何职业篮球赛场上都十分罕见。一天后,CBA紧接着公布了新赛季首次裁判报告,回应了新疆与浙江双加时比赛中的判罚问题。

话筒讲解、裁判报告,一面权威一面监督,这样的CBA更细致

新赛季是CBA2.0的元年,CBA公司在新赛季开始前就公布了各种改革举措。其中针对裁判专业化的"獬豸计划"备受关注,这项计划让CBA联赛在25个年头里,首次拥有专职裁判的身影。

但具体如何让球员更信服,让观众更满意,还需要CBA联赛从细节做起。

裁判化身播报员,判罚讲解两不误

北控对阵上海的比赛中,第一节还剩4分28秒,罗汉琛对汤普森的投篮进行犯规,后者倒地的同事,又将前者绊倒。主裁判宋晓竟在反复观看录像之后,判罚了罗汉琛一个普通犯规,追加给汤普森一个违体犯规。

这多少让现场球迷有些疑惑,主教练马布里也希望上前讨个说法。此时宋晓竟并没有选择让球员执行罚球,而是找技术台工作人员拿来话筒。

"刚才的回放是根据《2019-2020赛季CBA特殊规定及解释》中明确的突发情况内容,经过回放,由于蓝色6号在倒地的时候,有明显的伸脚动作,所以我们追加吹罚违体犯规,是一起突发情况。"

虽然现场还是传来部分球迷的不满,北控主帅马布里也是拧着眉毛,但宋晓竟在几句简单的话中,就把犯规原因说清楚,让双方球员都无话可讲。

在FIBA的规则中,必须要有初判的前提下,主裁判才能通过即时回放系统,对犯规进行升级或是降级。如果按照此规定,初判中侵人犯规的主体是罗汉琛,汤普森是无法在录像回看中追加违体犯规。

但CBA的规则制定中,规定突发情况下主裁判使用即时回放系统,回看上一个片段时可以追加技术犯规等。这也就出现了此前的突发情况。

话筒讲解、裁判报告,一面权威一面监督,这样的CBA更细致

或许宋晓竟正是出于对于细致规则的解读,最终选择了现场播报的判罚结果。即便当时球迷并不了解这样的规则,但裁判的临时播报,也让更多的人信服。

网友"侧畔沉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作为一个职业联赛,有必要向观众解释清楚判罚细节,真心是个号的改进,而且是原创啊。"

除此之外,全场还剩5分钟,双方比分胶着。一次球权判罚上双方引发争议。对此,主裁判宋晓竟再次选择了观看录像回放,而这是他本场比赛第5次观看录像回放。

由于双方主教练仍然存在争议,宋晓竟将两位教练唤到身边,一边观看录像一边讲解,最终裁判维持原判,双方教练也都没有过多怨言。

裁判报告公布,无法改变结果却能监督裁判

除了裁判现场解释规则外,CBA官网也在第二天发布新赛季的裁判报告,分别为同曦男篮与苏州肯帝亚、苏州肯帝亚与浙江稠州银行,以及新疆男篮对阵浙江男篮的比赛。

其中江苏德比最后两分钟的判罚没有问题,而新疆与浙江、浙江与肯帝亚的比赛则存在问题。新疆与浙江的双加时大战中,一共记录了16次判罚,其中错误判罚有5次;另一方面,浙江对阵肯帝亚的比赛中,一共记录7次判罚,其中错误判罚4次。

两场比赛最后时刻的判罚,都存在着错判漏判的情况。虽然公开错判情况并不能改变比赛的结果,但这种方式让裁判的考核变得更加公开、透明。

两个赛季前,CBA公司正式推出裁判员分档等级管理系统,对裁判的执法进行记录和评比。同样也是那个赛季开始,CBA推出裁判报告这一举措,无疑是为整个裁判体系建设提供依据。

话筒讲解、裁判报告,一面权威一面监督,这样的CBA更细致

当然,裁判报告的规则也是有触发条件的。当比赛计时钟在第四节或决胜期显示2:00分钟,双方分差≤5分时,就符合做两分钟报告的标准。虽然这项制度是借鉴NBA的经验,但实际上并没有太晚。

NBA引入这一方式的裁判报告,要追溯到2015年,并且直到17-18赛季才全面推广。每个比赛日结束后,官网固定位置会放出所有比赛的裁判报告。从时间上来说,CBA学习并使用新规则的速度相当快。

事实上,在裁判规则上CBA并非完全跟随NBA的步伐,而是有着自己的创新。2014年,CBA增加了一项新的规则:录像回放。即每场比赛每队的教练员对有异议的判罚,有一次临场回看录像的机会并进行核准正误。

话筒讲解、裁判报告,一面权威一面监督,这样的CBA更细致

而这一规则在5年后的19-20赛季,NBA才开始正式使用。当时通过主教练录像挑战的决议后,中国篮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主教练申请录像回放在世界范围内我们还是头一个,我们也在试图通过这样一个特殊规定能给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CBA联赛带来新的面貌。"

而无论是借鉴NBA的录像回放制度,还是这个赛季首次出现的裁判解释规则案例,都是从细节做起逐步完善CBA的裁判细则,背后都是耐心和细致的考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