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混血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

說這話的是民族英雄林則徐,他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就是說:“如果子孫跟我一樣有能力,我留錢給他們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如果子孫不如我,我留錢給他們也無濟於事。”

林則徐的言外之意是:不要給子孫後代留財產。

晚清重臣李鴻章對此似乎不以為意,他死後留給兒子、女兒的財產頗豐。

李鴻章一生共有四個兒子(一子早夭)、兩個女兒,分別是過繼的長子李經方、次子李經述、幼子李經邁、長女李經溥和次女李菊耦。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混血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

如今,即便是相關研究者也已無法查證李鴻章死時究竟留了多少財產給子女們。但從當時李鴻章遍及合肥、蕪湖、上海、南京、揚州等地的田產、房產和當鋪來看,李鴻章留給子孫的財產數量定是相當驚人。

李鴻章留給後人財產,也可通過其子孫後代的境況大致推算。從長子李經方死後兩個兒子即李厚甫、李國烋(又名李子嘉)所分得的財產來看,此時,李鴻章雖已辭世33年,其第四代子孫已出生,但其家底依舊雄厚。

李子嘉是李鴻章的孫子,生於1910年,為父親李經方與外籍女子所生。因為是混血,他生得自與普通中國人有異,根據史料記載:他白膚,高鼻且身材細長,有點像英國人。長得像英國人的李子嘉還有一個英文名字,翻譯成中文便是“喬治”。

含著金鑰匙出身的李子嘉自幼深得父母喜愛,父親死後,他與哥哥李厚甫平分了父親的家產。但因為父死時,母親尚在世,他又喜歡揮霍,他的一部分家產便被抓在了母親手裡。

但即便少了母親手裡抓著的那部分,李子嘉依舊可以富甲一方。

“1.3萬畝租田、一片山場、蕪湖河南岸一座恆豐倉樓房、上海一座定盤路定儀村42號三層樓房……”這些,是李子嘉手上的不動產。而他所分得的動產則正是抓在其母手中的一部分,除開這些之外,李子嘉每月一號可固定從銀行取現500元作為零花,方法是籤個名。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混血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

李經方與李鴻章

《增廣賢文》有云:“求財恨不多,財多傷人子”。果然,這大筆的錢財最後果然坑害了李子嘉。

李子嘉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跟同齡孩子不同的是,他剛剛學會說話後不久,父母就為他聘請了中、英文教師給他啟蒙。可良好的教育條件和環境並未讓他成才,反而讓他養成了飛揚跋扈的性子。

年十幾歲時,李子嘉便成了當地的小霸王,他吃喝嫖賭樣樣精通,後來他還染上了鴉片。為了避開母親的管束,他甚至還和母親分開住。

與母親分開後,李子嘉住到蕪湖,說來,他在蕪湖的日子真真好過似神仙。

李子嘉在蕪湖有公館,平日除了吸吸鴉片、把玩把玩女人,其他的是一概不管。他那1.3萬畝良田也全權交給了莊頭,如此有錢有閒,自然幫閒的人就無數了。

在一群幫閒的作用下,李子嘉的生活更加放蕩不羈了。當地有人嘲諷說:找李公子,只要去蕪湖當日的三街、集益裡一帶準能找著。這裡的三街、集益便是當地有名的妓院集中區。

煙花柳巷裡來去的李子嘉甚至還專門娶了個妓女回家,這個妓女姓沈,是一個有文化,會彈風琴、唱歌的角兒。

李子嘉將姨太太娶回家後,專門僱傭了一個姨娘、兩個廚師、五個男傭伺候她。太太娶進門後,李子嘉便跟著沈姑娘每日彈曲作樂,為了打發時間,他還養了六條狗,其中一條還是哈巴狗。

每每出門的時候,李子嘉就讓跟班牽著這六條狗在後面跟著,那仗勢,他自己覺得威風,但他爺爺李鴻章見了,定是要氣到吐血的。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混血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

值得一提的是,將妓女娶回家後,李子嘉也依舊未改其風流本性,他依舊時時流連在煙柳巷。

後來,李子嘉終於不幸在妓院沾染了梅毒。

可染上梅毒後,李子嘉絲毫沒有悔改的意思,得了這病,下身腐爛再去妓院是不成了,於是李子嘉便將全部精力放在了賭博上。

話說這李子嘉也真是點背:逢賭必輸,可越輸他還越來勁。沒辦法,反正錢是爺爺爸爸留下的,他也不知道怎麼來的,自然說不上心疼。

前文講到:李子嘉並沒有動產,所以他賭錢也基本不賭現金,而是直接賭田契、房契。在他的日夜奮戰下,那些家產終於被揮霍了不少了。

李子嘉賭癮之大,在當地是出了名的,這多少是因為:他去賭博時的陣仗實在太大。別人賭博都是走著去的,可李子嘉就不同了,他是被架著、抬著去的,而且一去就是一通宵。至於為何如此,梅毒鬧的!

這樣的時間久了之後,李子嘉眼看著家產越來越薄,終於有些醒悟了。醒悟了的李子嘉開始做起了其他的盤算,想來想去,他想到了他爺爺那兒。

李子嘉爺爺李鴻章靠什麼發家致富?做官!既然爺爺可以如此,我李子嘉為何不可以呢?於是,中年的李子嘉做起了當官夢。

可不同的是,爺爺李鴻章做官靠的是科舉考試,這就難了,這年頭也沒科舉了,怎麼辦呢?李子嘉腦門子一熱,大腿一拍:有了,這年頭不是可以買官嘛!

為了買個官成就大業,李子嘉花錢購置了一個團所需的軍裝,把李府大花園奉送給一個國民黨駐軍的高級軍官,買了一個團長當。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混血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

這樣一來,李子嘉便依靠爺爺爸爸留下的財產當上了“大官”了。就在他自鳴得意之時,遠在上海的哥哥李厚甫知道了。李厚甫雖也不是一個成器的主兒,可他知道:買來的官是沒用的。

後來,在哥哥的阻攔和大管家蔡冰梅的各方周旋下,李府大花園是被要回來了,李子嘉的“團長”也還回去了。

於是,李子嘉人生唯一一次想“創業”的項目宣告結束,之後,他再次回到了以前的揮霍時光。

在揮霍的同時,李子嘉也不忘治療梅毒,可在治療梅毒期間,他的奢靡也一絲不改。在上海治療期間,他專程在定盤路弄了一幢洋房。

這洋房總共是三層,平日裡,沈姑娘一人住三樓,他住二樓,而他僱傭的八個傭人則住一樓。說實話,這架勢,根本不像來治病的病號,壓根兒就是老爺出遊。

李子嘉的肆意揮霍下,他分得的財產很快就被他敗得差不多了。眼見錢財所剩無幾,李子嘉再次打起了老爹的主意,在這節骨眼上他鬧到了還有些家產的哥哥處,以財產分配不均為由又弄了些財產來。

坐吃總有山空日,經過數年後,到抗戰勝利時,李子嘉的財產都被他揮霍光了:房產、田產都到了賭場、妓院。

因為生活困難,其母便託人給他找了份工作:去武漢救濟分署做翻譯官。這本是好差事,可不到兩三月,李子嘉就拍拍屁股走人了,理由是:

“我不能伺候別人”。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混血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

再後來,李子嘉的母親回了英國,那個跟了自己十數年的沈姓妓女也離家出走了。自此,他便成了孤家寡人。

此時的李子嘉才知道什麼叫窮,沒地方住,沒東西吃,可堂堂李家後人總不能去乞討吧。東家吃一頓西家蹭一頓捱到1953年時,李子嘉終於想到了一個可以投靠的人。

此人正是左宗棠的孫子左巨生,昔時,兩人的爺爺都同朝為官,怎麼說兩人也都有點“帶故”。更為重要的是,李子嘉曾借了十石米給這個公子哥。

這十石米便是李子嘉最後的家產了,討債討到左巨生家後,左巨生滿臉為難地道:“我還不起,要不你跟我一起過吧!”

李子嘉看著同樣已經一貧如洗只剩下一個房子的左巨生點了點頭,這以後,兩人便在左巨生家的破屋裡,過著每日喝稀粥的清貧日子。

這稀粥說是稀粥其實應該叫稀稀粥更合適,畢竟每次煮粥都只能放幾粒米……

這樣的窮困潦倒下,享樂慣了的李子嘉終於扛不住了。一日,他又跟左巨生一起在破屋裡喝粥,他剛端起缺了一個角的破碗,肚子就開始咕咕叫,一口將粥喝下後,他突然扔下碗跑出去了。

左巨生怎麼叫,他也不回頭,左巨生雖覺奇怪倒也沒去追,畢竟肚子都沒飽要是真追出去,還不一定能有力氣回來。

此時,已經到了冬天,可李子嘉身上的破襖已經破了好幾個洞,根本不足以禦寒。此時的李子嘉已經43歲了,在旁人看來,這樣的年紀有手有腳找個活養活自己並不難。

可李子嘉卻並未如此做,只因為:一路被人伺候慣了的他,根本不知道幹任何活,包括刷碗。在他的意識裡,也沒有“掙錢養活自己”這個概念,這大概是所有習慣“伸手拿來”的人的通病。

這天,寒風刺骨,李子嘉渾身都冷但他卻並未裹緊衣服,他只木木地走著,一路上,他的腦子裡亂急了,他走得很慢,畢竟他已經太久沒走路了,況且沒吃飽的他也沒力氣走太快。

左巨生曾告訴過他:“儘量不要走路,走也不要走快,不然暖是暖和了可熱氣就沒了,熱氣沒了肚子就不行了,哎!”想到左巨生的這話,李子嘉不覺悲從中來。

不知過了多久,李子嘉才終於走到了陶塘,他早就打聽過了,這口塘有幾米深,跳下去求個死並不難。“不能痛痛快快活,痛痛快快死還不能嗎!”喊完這句話後,李子嘉就“啊”了一聲撲騰跳進了塘裡。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混血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

讓李子嘉失望的是,他死也沒能痛痛快快:他被路人救上來了。

被救上來後的李子嘉被送回了左巨生的破屋子,可因為塘水太冰李子嘉被浸泡太久,他感染了風寒。通常感染風寒後是要看醫的,可十石大米都還不起的左巨生怎會有錢給他看病。

沒錢看病也就算了,最糟糕的是,這左巨生自己也是個公子哥,他壓根兒就不會照顧人。看著高燒不退的李子嘉,他只能摸著他發燙的額頭髮愁。李子嘉辭世那天聽到的最後一句話,竟是左巨生的嘀咕:

“這燒起來了,怕是就不冷了吧,也好!”

李子嘉死後,左巨生因無錢也無力氣安葬好友便只得通知其哥哥李厚甫前來收屍。此時的李厚甫也已經窮困潦倒,他經常與晚清首富盛宣懷家的敗家子盛恩頤一起在襄陽公園外閒逛,之所以是公園外而不是“內”,乃是因為他們已經買不起門票了。

這樣的李厚甫對於死後的弟弟李子嘉,自然只能做到“草草安葬”了。

李子嘉身死後,其生前熟識李用張在談到其結局時不無感慨地道:“世人不要積財留給兒孫,要積德留給兒孫才是。”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混血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

說完後,李用張拿出一隻懷錶說:

“這是經方用過的表,給了子嘉,子嘉嫌它不時新,和我父親交換了一隻手錶,早先準得很,後來壞了,我還是保存著。”

這隻被李子嘉嫌棄的表極其別緻,圓形黑外殼,無鏽跡,直徑4.5釐米,厚僅0.2釐米,顯得特別薄。機件也是黑色,鑲藍寶石,是瑞士產罕見的懷錶,價值連城。

而這塊別緻的懷錶,最終竟成了欽差府(李經方府)的唯一被留下的財產了。

相比李子嘉,同是李鴻章第三代的張志沂雖結局略好,但本質上也與他相差無幾。張志沂是李鴻章長女李菊藕唯一的兒子,他是李鴻章的外孫,也是作家張愛玲的生父。

張志沂的一生與李子嘉幾乎如出一轍:分得鉅額財產,肆意揮霍,吃喝嫖賭,吸鴉片。他最初娶的是富家千金黃逸梵,可後來,因為他惡習不斷且坐吃山空,黃逸梵拋下女兒張愛玲和兒子張子靜離家出走。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混血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

張愛玲家人

兩人離婚後,張志沂繼續過著奢靡的生活,最後,在家產被全部敗光後,他在貧窮中結束了一生。相比李子嘉,他有子女,可子女卻一直生活困頓,其子張子靜與妻子死時一直居住的,是一個十幾平米的破房。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張志沂之女張愛玲最終成了知名作家。可在她的筆下,作為父親的他,從來是暴戾、不學無術、揮霍等等貶義詞集一身的存在。

可嘆,李鴻章後代雖繼承了他的巨大產業,卻多數碌碌無為。其後人中三位成為億萬富翁者,雖都姓李,卻是他兄弟的後代,與他並無太大關係。不知,他若知今日,離世時是否還會堅持當時的決定?

在李鴻章等等給子孫留下巨大財產的名人之外,有一個沒有給子孫留下任何財產的人,這個人叫梁啟超。

梁啟超死時年僅56歲,他去世時只給梁家子孫留下了“遺傳和教訓”。可他的9位子女卻個個成了才,其中,梁家九子女中還出了三個院士。這在中國歷史上,絕是極為罕見的。

該不該給子孫留錢?李鴻章混血孫子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

梁啟超兒子梁思禮在談起父親時說:

“他更關注對子女們人格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在這方面他從來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循循善誘。”

今天,人們透過樑啟超給子女的諸多信件,依舊可以窺見他對子女的“德育”。

從李鴻章與梁啟超後人的反例可知:留財與子孫,遠不如留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