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現實的兩難------李鴻章

上次我們說了曾國藩的事蹟,這次我們來說說另一位晚清重臣——李鴻章的故事,全文共兩千五百多字,希望大家有耐心將其看完,看完之後,你一定會對這位洋務重臣和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的遲暮老人有新的看法。

李鴻章作為一個影響了晚清中國近半個世紀的漢族官僚。可以說是中國歷史進程中的一個悲劇人物。一生奔波勞累,是洋務運動中做事最多的的人。最後卻落得被時人、後人唾罵的賣國賊。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fú],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


理想與現實的兩難------李鴻章

李鴻章


李鴻章,是近代史中一位很出名的人物,其一生幾項事蹟對當時影響極大,甚至影響今日:發起洋務運動和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   

洋務運動的內容很廣泛,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教育,外交等,而以“自強”為名,興辦軍事工業並圍繞軍事工業開辦其他企業,建立新式武器裝備的陸海軍,是其主要內容。從60年代開始開辦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安慶內軍械所等近代軍事工業。其中,江南製造局是中國第一個較大的官辦軍事工廠,1865年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全廠約2000餘人,主要製造槍炮、彈藥、水雷等軍用品,同時還製造輪船,1867年後開始製造船艦。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創辦的規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廠,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創辦,全廠約1700餘人,以製造大小戰艦為主。安慶內軍械所是清政府最早開辦的近代兵工廠,1861年12月由曾國藩在安慶創建,廠子規模不大,主要製造子彈、火藥、炮彈等武器。除創辦上述一類工廠外,還派遣留學生學習技術。


理想與現實的兩難------李鴻章

鎮壓太平軍時期的李鴻章


但是,洋務派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資金、原料、燃料和交通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於是,洋務派在“求富”的口號下,從70年代起採取官辦、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等方式,開辦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天津電報局、唐山胥各莊鐵路、上海機器織布局、蘭州織呢局等民用企業。


理想與現實的兩難------李鴻章

李鴻章年輕時畫像


說起李鴻章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可以說近代史上一些重大的不平等條約都是他簽訂的,包括《天津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些喪權辱國的條約都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大大加深。

1884年(光緒十年),朝鮮爆發“甲申事變“,對朝鮮時存覬覦之心的日本,乘機出兵。1885年,李鴻章和伊藤博文訂立了《中日天津會議專條》,規定朝鮮若有重大事變,中日雙方出兵需要事先知照。為甲午戰爭爆發結下禍胎。

1894年(光緒二十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幫助鎮壓,李鴻章過於聽信駐朝專員袁世凱的報告,認為日本“必無他意“,遂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軍1500人赴朝。不料,日本此後立即向朝鮮派兵,在朝日軍增至8000餘人,事態趨於嚴重。李鴻章為設法避免戰爭,曾通過英、俄兩國出面斡旋,但為日本拒絕。無奈下,只得增派軍隊入朝,和日本相抗衡。六月二十三日(公曆7月25日),日本軍艦在豐島發動突然襲擊,擊沉中國運兵船“高升“號,甲午戰爭爆發。

光緒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李鴻章被慈禧太后任命為全權大臣,趕赴日本議和。儘管行前清廷已授予李鴻章割地賠款的全權,但他仍期望“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與日方代表反覆辯論。在第三次談判後,李鴻章於會住處的路上遇刺,世界輿論譁然,日方因此在和談條件上稍有收斂。三月十六日,李鴻章傷稍愈,雙方第四次談判,日方對中國賠款2億5千萬兩白銀(原本是3億兩),割讓遼東半島及臺灣澎湖等要求表示不再讓步,日方和談代表伊藤博文謂:李鴻章面前“但有允與不允兩句話而已“。事後日方繼以增兵再戰進行恫嚇。李鴻章等連發電報請示,光緒皇帝同意簽約,命令“即遵前旨與之定約“。


理想與現實的兩難------李鴻章

李鴻章


據說他在簽字前的最後關頭,曾經老淚縱橫地對使團的美國顧問科士達說:“萬一談判不成,只有遷都陝西,和日本長期作戰,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國,中國可以抵抗到無盡期。日本最後必敗求和。“ 後人因此對李鴻章高價讚譽,認為他“一把骨頭一把淚為清政府省下1億白銀,為清政府的苟延殘喘做出了極大貢獻“,而實際上倘若李鴻章沒有過於抓北洋海軍權力與“保船避戰“政策,清政府對於北洋海軍的經費不至於減少如斯,甲午海戰的結局亦有可能改變,而不是窩囊的被全殲於渤海灣海港內。

1895年3月24日,李鴻章在日本商討馬關條約簽定問題時,被刺客小山豐太郎開槍擊中左面,血染官服,當場昏倒。一時間,現場大亂,行人四處逃竄,行刺者趁亂躲入人群溜之大吉,躲入路旁的一個店鋪裡。隨行的醫生馬上替李鴻章進行急救,幸子彈未擊中要害,李鴻章復原迅速。行刺事件發生後,日本警方很快抓到了小山豐太郎,據此人供認,他本人是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的成員。他不希望中日停戰,更不願意看到中日議和,一心希望將戰爭進行下去,所以決定借刺殺李鴻章,挑起中日之間的進一步矛盾,將戰爭進行到底。

馬關條約簽訂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康有為等發動公車上書,掀起維新變法的高潮。李鴻章也視馬關簽約為奇恥大辱,發誓“終生不再履日地”,並傾向變法。馬關條約導致國內民憤四起,而又不能指責清政府為慈禧傾盡國庫一心籌備萬壽慶典,故將矛頭指向了李鴻章,李鴻章就在這樣的情形下做了清朝喪權辱國的替罪羊。甲午戰後,李鴻章被解除了位居25年之久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職務,投置閒散。


理想與現實的兩難------李鴻章

簽訂馬關條約


1900年8月15日,清朝國都城淪陷,政府和朝廷逃亡。9月29日,李鴻章到達天津。10月11日,李鴻章到達北京。由於心理壓力巨大,李鴻章病倒了,他在拜會英、德公使後回賢良寺的路上受了風寒,一病不起,故作拖延以“漫天要價“的聯軍沉不住氣了,他們唯恐朝廷再也沒人來收拾這個爛攤子,一個耗盡“中國財力兵力“的“議和大綱“終於出籠。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和慶親王奕劻在“議和大綱“上簽字。國人聲討又起:“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

李鴻章開始咳血了,他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李鴻章想盡快地結束談判。可“議和大綱“簽字後,聯軍並沒有撤軍的跡象。各國的態度是:必須把賠款的數額定下來。此時的李鴻章已經沒有力氣與洋人爭來爭去了,他吐血已經吐到了“瀕危“的程度,在生命的最後時間裡,李鴻章已沒有精力面對面與洋人再論長短了。李鴻章躺在病榻之上,指揮著下級官員把損失降到最低點——從一開始提出的10億兩白銀降到4億5000萬兩,分39年還清,年息4釐;4億5000萬兩,是對4億5000萬中國人所定的數字,“人均一兩,以示侮辱“。李鴻章接受了這個侮辱.


理想與現實的兩難------李鴻章

李鴻章在德國期間與俾斯麥合影


1901年(光緒27年)簽訂《辛丑條約》。李鴻章在簽字回來後大口大口地吐血 --“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被診斷為胃血管破裂。而後病逝北京,詔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諡文忠,賜白銀五千兩治喪,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京師祠由地方官員定期祭祀。清代漢族官員京師建祠僅此一人。他被慈禧太后稱讚為“再造玄黃“之人,享年79歲。


理想與現實的兩難------李鴻章

法國《小日報》刊登的李鴻章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死後追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文忠。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