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元朝時期的投下制度

隨著歷史的發展,制度也在不停的完善。儘管宋朝吸取了唐朝的經驗,對有關制度進行很好的改善。到元朝時期,一些制度依然不適合元朝,最後忽必烈不得不大力的整頓與改革一些制度,其中一部分制度是蒙古可汗改善的。忽必烈為了適應元朝的發展,在蒙古可汗改善的基礎上進一步整改。

淺析元朝時期的投下制度

公元1241年,窩闊臺去世後,在乃馬真後執政與貴族統治時期,朝政錯亂,法度不統一。自此蒙古眾王貴族對漢地增加賦稅,又私自招攬民戶,工匠要求也急劇增加,很多民戶無法承擔繁重的賦役選擇逃亡。比如邢州一帶,在1236年分封給兩位貴族王親的民戶有14000多戶,直到蒙哥初年只有700餘戶。

由此說明蒙哥時期,對王族與貴族的分封非常嚴格,在之前可汗的分封下,進行較為完善的改革。蒙哥對當時的投下(是指諸王、駙馬、勳臣所屬的人戶)進行整頓與改革,對大蒙古國在法度與分封有了很好的歸整,更為弟弟忽必烈開創元朝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淺析元朝時期的投下制度

話說回來,蒙哥登基後,就對漢地開始大力整頓,讓以往的混亂局面逐步統一起來,前後有過兩次大規模的登記戶口。為了更清楚的瞭解民戶的具體情況,讓每個民戶都可以登記入冊,以事實情況分封漢地,進而防止諸王與皇族、功臣有作弊之舉。

公共1252年,蒙哥通過登記戶口比公元1235年增加20多萬民戶。雖然通過登記戶口來抑制投下的發展,但蒙哥在位期間仍有大封宗親的現象。前後撥出將近11萬戶給諸王后妃,共計有15人之多,以及將近一萬戶給有功之臣,共計有11人之多。這些諸王后妃以及功臣們,原來是沒有分地分民的,一旦他們得到分地分民,就意味著漢地投下數目的增加。

淺析元朝時期的投下制度

公元1260年,忽必烈登基時,諸色佔役者強半,所以,對於整頓與改革投下制度,已經讓忽必烈操手不及。儘管這麼棘手,也必須執行。在忽必烈大力的執行下,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對五戶絲制(五戶絲制是賦稅制度中的一種)進行改革。元朝統治者要求:投下絲料由有司徵收,受封的達官貴人都由中書省把關,也改變了過去徵收州郡的辦法。如每戶絲料22兩4錢,二戶共計絲料2斤12兩8錢。所納絲料二斤由正絲與色絲各一半,此外,每戶將剩餘的6兩4錢積成五戶,且滿二斤為止,付本給投下支用,這叫“二五戶絲”。要是按十分來算的話,納官要七分,投下得三分。這樣改革控制了投下的絲制,進而對投下嚴厲的管控。

二:對民戶的戶籍全面整頓,還發布了許多有關投下的禁令。公元1264年頒佈聖旨:“依著先帝聖旨,諸王、公主、駙馬並諸投下,不得擅行文字,招收戶計。”到公元1271年,尚書省頒佈《戶口條畫》:對眾投下招收了一部分人戶,都按照民戶登記入籍,再次重申投下不能擅自招人戶。又對投下的匠戶與驅奴等人都做了詳細規定。元朝這些有關投下的禁令,大多都是忽必烈在位時制定的。

淺析元朝時期的投下制度

三:對於投下封地進行調整。如忽必烈借平定李璮之亂的有利形勢,在原來漢人管轄區域內,以比較重要的諸王貴族的分地為單位,採取了分設、新立、改置和維持原狀等方式。眾建路州,儘可能使擁有較多封戶的諸王貴族獨佔一路一州,或在該路州占主導地位。通過這樣的調整和變動,使之大致具備了既為朝廷路州,又系投下封地的食邑特徵。

由此可見,忽必烈對投下進行整改,也促使了元朝的經濟發展,以及其他方面的有利之處,進而推動了元朝的整體發展,讓元朝的整體國力得到很好的提升。

當時,忽必烈對五戶絲食邑進行整改後,又將分封制度推廣到江南,還建立了江南戶鈔制。可見,忽必烈是要將投下制度進行到底,以有關投下制度的其他制度也要整改。平定宋後,又規定諸王與駙馬在江南分地的民戶,每戶交納中統鈔5錢,故而稱作“江南戶鈔”,到成宗時,改為交納中統鈔2貫。據《元史》中所記載:江南戶鈔下所記錄分撥的人戶,共有193萬餘戶。忽必烈的整改,對元朝後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淺析元朝時期的投下制度

在元軍下江南之時,所有民戶共累計937萬餘戶,對於封戶所收人戶是總數的五分之一。從分封來看,所佔的數目依然不小,足以說明忽必烈繼續執行投下投下食邑化政策;相對來說規模有所減少。對於五戶改為戶鈔,那也是因為忽必烈定製,在江南根據宋朝舊制而來,秋稅徵糧,或可折鈔,後夏稅徵物,也可折鈔,而未像在北方那樣分派科差,徵收絲料和包銀。

對於投下制度,在忽必烈時期基本已經定型,忽必烈的後繼人大體遵循他所制定的有關制度即可。雖然成宗與仁宗時期,先後都有對投下制度進行改革過,但沒有收到明顯的效果。元朝末年,皇權對投下進行日益減弱,與此同時,依附於皇權的投下分封制度,也逐漸走向衰落。

淺析元朝時期的投下制度

長城君曰:忽必烈前任都有對投下制度的制定,但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為了讓元朝實現後續能建康的發展,忽必烈開始對投下制度進行整頓與改革,通過實行一系列的措施,讓投下制度發揮了優勢,讓元朝的經濟逐步昌盛,國力也逐步壯大。元朝後期能有很好的發展,與忽必烈整改投下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從忽必烈的眼光來看,對投下制度的整改是想可持續,還想讓後面的繼承者一直使用下去。

參考文獻:

  • 《史天澤家傳》
  • 《中堂事記》
  • 《元史》
  • 《元典章》
  • 《中國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