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太子沒有當皇帝是最可惜的?

葉芳鑾


太子作為封建社會時期皇位繼承人,地位僅次於皇帝。太子稱呼早於皇帝,周朝時候天子及其諸侯國的王位繼承人被稱作太子或世子。自周朝中國禮法制度開始形成,以嫡為貴,多數朝代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度。太子地位顯赫尊貴,擁有自己的幕僚體系。因為皇權鬥爭激烈殘酷,伴君如伴虎,太子也是最危險的職業。父死子繼,不出意外的話,太子在皇帝死後君臨天下,榮登極位,但歷史上有很多太子失寵被廢,成為權力的犧牲品……



劉榮:皇帝制度以來第一個被廢的太子

劉榮是漢景帝庶長子,因為漢景帝沒有嫡子,所以被立為太子。如果劉榮沒有一個蠢豬一樣的娘,那麼劉榮可能也就繼位了,後面也不會有劉徹什麼事了。劉榮被立為太子後,其母慄姬從此心高氣傲,誰也不搭理了。最有權勢的館陶長公主劉嫖看到劉榮成太子,有意讓女兒陳嬌嫁給太子為妃,這麼好的政治聯姻,沒有政治頭腦的慄姬竟然拒絕了。後來劉嫖就開始在弟弟漢景帝面前說慄姬的壞話,劉榮也因為慄姬不大度受到牽連被廢了,太子之位被劉徹取代。


劉據:奸佞誣陷,被逼起兵

劉據是漢武帝和衛子夫的兒子,舅舅衛青,表哥霍去病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將軍,劉據前期也是很受信任的太子,漢武帝出遊,劉據監國輔政,兩父子搭配默契。只可惜到了後期漢武帝腦子壞掉了,煉丹追求長生不老,聽了一些奸逆小人的話,對劉據也不那麼信任了。尤其巫蠱之禍中劉據被小人誣陷,漢武帝聽信讒言以為太子謀反,發兵征討,劉據不得已起兵,最終兵敗自殺。


李建成:玄武門事變慘遭殺害

李建成其實也是一位比較有才能的太子,輔佐父親建立唐朝,是李淵的得力助手,多次擊敗突厥入侵,戰功無數。只可惜其弟李世民更為優秀,在皇權爭奪中,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李建成遇害。唐朝也因李世民起了一個不好的頭,後面幾個太子都不得善終,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兵變失敗後被廢憂鬱而死,李治的太子李賢也因謀逆罪被賜死……

朱標:地位最穩的太子,卻英年早逝

前面那麼多太子都是不幸的,有的被廢,有的慘死,但是明朝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地位最為牢固,最受信任的太子了。經常監國協助朱元璋處理政事,朱元璋也給了一個最為豪華的帝師團隊負責教太子,都是開國元勳,文有劉伯溫、宋濂,武有徐達、藍玉等。朱標看到朱元璋殘暴,時不時還會批評父親兩句,朱元璋也會勃然大怒,但是事後父子關係恢復如初。可惜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把對朱標的疼愛全部轉移到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身上,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如果朱標不死,縱使朱棣野心再大也不敢起兵造反,在朱標面前永遠只是一隻任宰的羔羊……

歷史上那麼多的太子,無疑文韜武略的朱標英年早逝是最令人遺憾的。


杯酒話歷史


我個人認為有兩個人沒當皇帝最為可惜。

第一個、扶蘇

扶蘇(前241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扶蘇,一稱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貶到上郡監蒙恬軍。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害怕扶蘇即位執政,便偽造詔書,令胡亥即位。說扶蘇在邊疆和蒙恬屯兵期間,“為人不孝”、“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上書直言誹謗”,逼其自殺。

秦始皇統—六國後,扶蘇曾多次議政,同情儒生,對於治國、安定天下頗有見地。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侯生、盧生等人議論皇帝,並雙雙逃走。秦始皇聽到消息後極為憤怒,下令御史進行追查,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身為秦始皇長子的扶蘇,不同意父親焚書坑儒的舉措,多次上書諫議,勸阻秦始皇。他認為“天下剛剛平定,遠方的百姓都還沒聚集,諸生都背誦、效法孔子之言,現在皇上用重法制裁他們,臣害怕會導致天下不安。”扶蘇的勸諫觸怒了秦始皇。被秦始皇流放到北方,在上郡(今陝西延安附近)監護蒙恬部隊。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時病逝。秦始皇臨終前曾以璽為遺詔,要扶蘇“把兵權交給蒙恬,到咸陽來主持我的葬禮,然後把我埋了。”意思就是要扶蘇繼位。但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陰謀讓扶蘇弟胡亥繼位,篡改始皇遺詔,以胡亥即位;同時另書把蒙恬和扶蘇賜死,並“數以罪”。史稱“沙丘之變”。

胡亥的使者奉敕書到上郡,扶蘇遂準備自殺。蒙恬曾經起疑心,力勸扶蘇不要輕生。蒙恬說:“皇帝陛下在外地,沒有立太子,派微臣率領三十萬大軍防守邊疆,又派您監軍,這是天下的重任啊。現在隨便一個使者來,就自殺?怎麼知道這不是有詐?我們應該上書請示,請示了再請示,再三請示,那時候死還不遲。”但扶蘇說:“父親要賜死兒子,有什麼好請示的?”扶蘇旋即伏劍自刎于軍中。

第二個、朱標

朱標(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安徽鳳陽人,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第一個兒子,母親孝慈高皇后馬氏,《南京太常寺志》記載生母為李淑妃,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明太宗朱棣異母兄。

朱標生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太平陳迪家。 朱元璋稱吳王時,立朱標為世子,隨宋濂學習經傳 。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明太祖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為皇太子,正式確立他為接班人。

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視察陝西回來後,因風寒病逝,八月葬孝陵東側,即明東陵,諡"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燕王朱棣靖難之役稱帝后複稱懿文太子。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明安宗朱由崧複稱孝康皇帝,清修《明史》亦稱孝康皇帝 。




小時大彬


如果說最可惜的話,公子扶蘇應該算上

嬴政統滅六國以後,自詡功高三皇,績超五帝,索性將皇和帝並稱為“皇帝”,封自己為始皇帝,意即從他開始,子孫後代。世代為皇帝,二世、三世,乃至萬世而為君。

  • 族(滅))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國在接班人問題錯誤選擇,直接導致秦國的覆滅!

公子扶蘇能力如何?

司馬遷《史記》:“扶蘇為人仁。”“剛毅而武勇, 信人而奮士”。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始皇長子扶蘇參與議政,建議秦始皇: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陛下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扶蘇認為,天下初定,百姓動盪中,應該休養生息;知識才俊們都背誦、效法孔子的言行,而秦始皇的苛政虐民,會導致天下不安。結果扶蘇的勸諫觸怒了秦始皇,使扶蘇去邊疆監軍蒙恬去了。

扶蘇之死

沙丘之變,秦始皇遊巡天下,在沙丘宮(今河北省廣宗縣)去世後,趙高與李斯殺害公子扶蘇,擁立秦二世即位。至於秦始皇立了誰當皇帝,已經無所考證了,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扶蘇的影響

公元前210年,扶蘇自殺,兩年後,陳勝、吳廣發動大澤起義反秦,聽聞有言“少子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百姓很多聽說扶蘇賢能名聲,於是假稱“公子扶蘇”起兵,以號召百姓響應。至此秦國走在土崩瓦解的道路上肆意狂奔。

司馬遷那句:“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也驗證了扶蘇政治抱負是正確的!


中國歷史中的故事


哪個太子沒繼承皇位比較可惜,或者沒繼承導致問題較大?從頭說起。

第一位,秦扶蘇,他的自殺導致秦國諸多傳承中央權力結構發生巨大改變,從而導致帝國掌控力迅速下降,以胡亥李斯趙高為代表的新的權力機構,為了迅速實現政權合法化實權話,爭權收權如此快速而且無底線,導致秦主流管理體現出現崩潰斷層,秦主流王室子弟遭到清算流放殺戮,主流軍事長官如蒙恬蒙氏家族毀滅,趙佗南方軍團不停中央指揮,以至於劉邦項羽造反時不得不啟用二代軍事長官章邯王離等,大臣皇族更是離心離德,導致迅速崩潰。

第二位,你叫可惜的是漢武帝太子劉據,直接問題就是後代皇帝年幼,需顧命大臣輔政,以至於西漢後期皇帝年幼較多,權力在外戚宦官之間過度交替,最終導致外戚王莽篡權改朝換代。

第三位,唐高祖李淵太子長子李建成被殺,李世民繼位。導致整個大唐今後皇位傳承出現嚴重畸形,中國是以儒家志國,尤其是皇族都要遵循血統的合法性純潔性,在有嫡長子的(除非太有問題)情況下,李世民是無法繼位的,而且其走的是武力極端,名不正則言不順,犯下當時社會意識形態的大忌,最明顯的結果是太宗之後每一個皇位的傳承都是風起雲湧磕磕絆絆,滋生野心,當權者防備太子或者皇子,就不一一例舉了。 在回頭說李建成在歷史上本身就很賢明,再軍事上有可能比不了李世民但在政治管理方面是不差的,至於貞觀之治,那是當時社會的大勢所趨,人才國力世家均需生養生息,不已李世民黨政而必然出現,再其在位的二十三年政治上並沒有明顯的價值,只有流傳的部分典故。反而繼續給帝國埋下伏筆,比如皇位的傳承問題,還有核心的世家大族解決問題,都沒解決好,甚至還留了一個女皇帝。

第四位,趙匡胤太子趙德芳沒有順利繼位,在開國初期第二代就進行兄傳位於弟,在京城朝堂可以官方承認,在民間影響依然存在,還是價值觀的根本問題,大宋帝國的皇帝不得已費出幾代人努力戰戰兢兢去去除不良影響。

第四位,肯定是朱元璋太子朱標了,問題很大,靖難戰爭,帝國皇位改變。如果朱標在這些問題都不會出現,藍玉為代表的一代二代軍事長官不會被屠戮。其實朱元璋在朱標病死之後,已做了選擇和態度,必須遵循皇位嫡長子合法合理化,血緣傳承的合法化。努力遵循當時社會主流價值觀,雖然在朱允文身上可能今後會有些隱患,但對整個皇朝今後傳承起了積極有意義的表率。

整個清朝是封建社會管理集大成的朝代,解決很多之前朝代的問題,其中就包括皇位傳承問題,整個清朝應無昏聵皇帝,唯一出現爭議的有可能是咸豐與奕忻的皇位之爭,如果奕忻繼位最起碼慈禧不能專政,肅順等革新有為的新一派大臣不會被殺,按照史書記載奕忻對洋務的鼓勵和發展應該也是積極的,而且其活的年齡較大,後代傳承不會出現幼帝,對整個管理階層起穩定性作用,往大了想象,有可能較早發生類似明治維新的政治改變,有可能就沒有民國了等等


慕容飛凡


個人認為是扶蘇。

首先扶蘇不是太子,只是長子,秦始皇並沒有立太子。但是我認為扶蘇在幾人中最可惜,他死的也最憋屈。知乎上曾經有過所謂秦始皇本意立胡亥而不是扶蘇,這就是瞎掰。史書中沒有任何關於胡亥行成人禮的記錄,大概率說明他可能才12歲。而且胡亥繼位後,趁著始皇葬禮飛速屠殺宗親,他要是合法繼位,會如此行事?後世南北朝齊梁等或者五代十國時南漢的皇帝武力奪取皇位後倒是經常這麼揮刀砍光自家人。



秦始皇最鐘意的還是扶蘇,扶蘇的品行、才能沒什麼好說的,趙高都如是說“長子剛毅而武勇, 信人而奮士”。扶蘇可能是比較柔弱仁義,沒有狠勇之氣,但是這並不能否定他本身的優點。很多人覺得秦始皇是因為勸誡而把扶蘇貶出都城,實則不然。扶蘇去九原監軍,更像是培養,讓他不要那麼理想化。要知道九原的秦軍,可是帝國主力,號稱三十萬大軍,主將蒙恬是秦始皇最器重的將領,可以說蒙氏一門是帝國的頂梁支柱之一。讓扶蘇過去,接觸兵權,擺明就是培養接班人。如果扶蘇上位,個人覺得也許歷史會有轉機,至少為大秦續一續。理由如下:首先胡亥的措施真的很挫,上臺就內耗,繼位多年完全就是個上古版的華某人,只會玩兩個凡是,學著自己老爹亦步亦趨,還畫虎不成反類犬。所以針對這些問題,扶蘇正常上臺,起碼不會內耗,也不會被趙高指鹿為馬玩的團團轉,扶蘇的才能至少能做個補鍋匠。

其次,扶蘇不死,蒙恬也沒事,文李斯武蒙恬,項王想再造神話,恐怕沒那麼容易,畢竟蒙恬跟王離水平差距肉眼可見。最後,個人有點私貨,秦末起義,很多人其實都是為了恢復舊有的六國社稷。張耳就說過“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陳勝被認為可以稱王的理由之一即為“復立楚國之社稷”。扶蘇相對緩和的政治主張,可能採取類似漢初的郡國並行制,也許對於社會穩定會更好……


ClearListen


最可惜的就是明洪武朝太子朱標,沒有之一。

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可惜兩個字,可惜在這裡可以有兩層意思,一是太子具有聖君明主的潛質,如果成為皇帝,可能會改變歷史路線,為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福祉,但卻因種種原因與皇帝大位失之交臂。另外一層意思是完全具備當皇帝的所有條件,也沒有外力干擾,但卻因自己的原因沒有當成皇帝。

綜合這兩點來看,最悲催也最可惜的只能是太子朱標。

歷朝歷代,儘管表面來看太子是一國儲君,尊貴無比。但事實上,太子是個危險係數極高,也極為尷尬難為的身份。如果不熱心朝事,那麼會被眾大臣看不起,乃至遭到批評譴責,認為自己不夠做皇帝的能力,時間長了,皇帝的看法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如果熱心朝事,那麼做事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成功,一種是不成功。如果是前者,那免不了要和大臣們密切配合,也免不了要屢遭大臣們的表揚,這樣一來就會被自己的皇帝父親猜忌,太子也基本就當到頭了。如果做事經常不成功,那就更證明了自己不適合當皇帝,死得更快。因皇帝父親猜忌而失去太子大位的在歷史上不止一個,如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如康熙帝的太子胤礽。而這一切的朱標那裡都沒有發生。

如果說剛愎雄猜的朱元璋還有信任的人,那麼排在首位的一定是太子朱標。為了能使朱標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朱元璋從各個方面對朱標進行了全方面的打造。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甚至下令群臣,此後所有政務須先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這一政策一直執行到朱標去世。這在歷朝歷代都是沒有先例的。從洪武十年起至朱標過世,他一共當了十五年的見習皇帝。表現出的各方面能力也很令朱元璋滿意。

後世有很多人評價說朱標過於仁慈、柔弱,這其實是不正確的。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太子朱標都是主要辦理人,如果向後人說的那樣,朱元璋可能早都有意見了。之所以會有這種認識,是因為他前面有個替他遮風擋雨的爹,父子二人唱紅白臉罷了。

另外,朱標在眾兄弟當中很有威信且對眾兄弟多有照顧,再加上朱元璋和大臣們的力挺,一眾兄弟沒有人敢有和朱標爭皇位的想法,就算有,最多也只能想想,不敢流露出來。別的不說,朱元璋那一關就過不去。

換句話說,對於當時的朱標而言,通向皇帝的路平坦的一塌糊塗,自己也具備做為一個明君的能力,卻只因為自己死得太早或者說父皇死得太晚而沒有當上皇帝,實在是可惜。

有人曾把朱標和扶蘇、劉據、李建成、胤礽並列為古代的悲情太子,但是對這幾個人比較可以發現,對於扶蘇,父親的扶持力度遠比不上朱標,朝臣也沒有統一支持。劉據和胤礽被自己的父皇猜忌的不要不要的,李建成只當了八年的太子,還有個天天想弄掉自己的弟弟李世民,而且李淵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立場也不是很堅定。

故而,我們有理由認為最可惜的太子就是朱標,沒有之一。


綠野農夫961


朱標!

首先,朱標基本上是見證了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全過程,是朱元璋從最開始就當做接班人來培養的,從十幾歲開始就開始鍛鍊他將來為人君的本領,並讓朱標跟隨大儒宋濂學習經傳,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朱元璋作為開國之君,殺罰重,而朱標的仁厚讓也給文武百官一個很好的印象,所以朱標在文武百官中的威望很高,為自己日後接班後駕馭這群開國勳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對朱標也及其愛護,並讓李善長、徐達、藍玉、馮勝、廖永忠、湯和、鄧愈、劉基等開國文武功勳輔導太子,太子府班底之深厚,足以看出朱元璋對太子的喜愛和重視。此外,朱元璋很早就讓朱標監國處理政事,所謂”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而且,朱標對朝政處理的深得朱元璋讚許,可以說,在監國期間就把自己的治國理政的理念在付諸了實踐。

最後,朱元璋為朱標接班掃平了各種障礙,用朱元璋的話,帶刺的荊條,他自己把上邊的次給朱標擼乾淨了,給朱標留下的是一個安穩的接班環境,就給你鋪好了,你放手幹就是了。

可以說朱標不僅治國理政的能力超強,而且他爹更是給他營造了一個穩定的環境,以及一大群治國輔政的能臣,如果他能成功即位,絕對能開創中國歷史上有一個盛世!


一鍋煮了


毫無疑問,肯定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標。

其實我們去看一下朱允炆繼位以後的年號建文和朱元璋的年號洪武簡直就是兩個極端,不是說朱允炆刻意而為之,相比較而言朱允炆這個當孫子的還是挺喜歡聽自己爺爺的話,所以這個年號十有八九是朱元璋提議。

我們仔細去想一下,為什麼朱元璋要自己的孫子擁有建文這樣一個稱號呢?說白了,朱允炆這個時代擁有著自己的歷史使命,那就是休養生息,讓整個中原地區的人民先恢復起生產力。

這和朱元璋的洪武就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朱元璋也明白自己這麼多年的折騰整個中原大地,雖然花了一番心思稍微恢復了一些,但和鼎盛時期的相比,大明王朝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這種情況之下將這些未來的恢復計劃交給自己的孫子,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新王朝新的氣象。

可是問題就在於朱允炆實在是沒有什麼微信,而且為了能夠儘快的殺雞給猴看,朱允文下手太過於匆忙,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一個孩子含著金湯匙長大,朱允炆的下手可以看作是一種小孩子之間的玩耍,一方面他學分學分所折騰下來的,他的叔叔輩全被他養在南京城裡面,之後朱棣率領大軍進攻南京城,就是這些叔叔輩的開了門!

如果朱標能夠尚未可以免掉很多的悲劇包括在這之前朱元璋時期,藍玉李善長之輩,因為牽連胡惟庸一案,所以大批量的淮西勳貴全部被滿門抄斬。藍玉和朱標之間的關係相信我不用多加贅述,二者之間好的就跟哥們兒一樣,有蘭玉在,朱棣就算借他20個膽子,他也不敢謀反。

而且朱標這個人素有人愛之名,在太子位置上的時候,朱標對於手底下的人和對於老百姓的形象還有做的事情上來看,也符合一個仁愛之君的形象,如果朱標繼位,那麼對於整個大明王朝來講,他將會迎來一個歷史的和平發展時期,而主導這個和平發展時期的人是一個在朝政之上處理了幾十年的國事,而且擁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並且有大批量的武將追隨他的一位有為之君。

對於大明王朝來講簡直就是一件幸運的事情,這就使得朱標死了,以後發生的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掉,包括在朱棣死了之後的土木堡之變,明朝的武將勳貴集團也不至於衰弱得如此之快,面對北方的咄咄逼人的攻勢也不會像後來那樣顯得乏力。

總體來講,朱標的死對於大明王朝來講簡直就是一場災難,這讓朱元璋在這之後規劃的幾十年的大明王朝的發展線路一下子就變成了空談,(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你如此整個朝堂內部還需要重新洗牌,而且還需要把位子交給一個不怎麼擁有成熟心智的朱允炆,一切的連鎖反應都向人們昭示著一個事實,那就是朱標真的不應該死,最起碼朱標也應該死在朱元璋的後面!


漩渦鳴人yy


拿近一點的說,我認為比較遺憾的應該是明朝的首任太子朱標。

朱標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長子(按照正史所言),自小便受到朱元璋的重視,受到悉心的教育,並且被當做是朱元璋的接班人來培養。

據《明史》記載:“太子(朱標)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由這段文字所記載的,我們大致可以用“仁愛”來形容這位為未能夠享國的太子。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便將朱標確認為是明朝的下一任皇帝,並且得到了滿朝文武的擁戴。並且在作為儲君的期間,朱標就顯示出足夠的治國理政的能力,德行操守皆為上佳。因為是被諸位建國功勳看著長大的,所以朱標能夠平衡那些淮西權貴之間的關係,獲得許多老臣的好感。

除此之外,因為明白朱標的仁德性情,所以朱元璋一方面將朱標當做守成之君來培養,要他明白百姓生計。另一方面則清除對將來大明具有威脅的臣將,防止將來有人欺朱標仁弱。所以說,如果朱標能夠登上帝位,大的威脅是不存在的,可以一心一意搞生產,恢復國內民生。

而且,我們知道在朱元璋駕崩之後,朱允炆的叔叔朱棣便來了一個靖難之役(雖說也是迫不得已)取侄子之位而代之,但是若是朱標得以不死,繼承皇位大統,那麼這樣的事情便很可能不會發生。因為朱標懂得團結兄弟,並且也受到諸位皇弟的尊重,所以照此來看,朱標並不會如此急功近利的削藩,而是緩慢的進行。並且即便朱標如同朱允炆那般,也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擁戴,而朱棣在考量雙方實力對比後,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裡咽。

最後用方孝孺的話來總結吧。他評價朱標為:“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聖子承皇業,能疏四海衰。”


一名愛好歷史的中學生


我認為歷史上最令人可惜和痛心沒當上皇上的太子是秦始皇的長子扶蘇。之所以這麼說緣於以下幾點:

其一,秦始皇贏政是中國第一個皇帝,曰“始皇”,其繼承人的選擇極其重要,對整個華夏民族的統一和傳承尤為重要。扶蘇不但但是秦始皇的長子,而且剛毅勇武,正直守信,被稱為信人奮士。扶蘇以為人寬仁、有政治遠見而著稱,且能直言勸諫,敢說真話。曾直言勸諫父皇“坑殺四百六十多儒生之事”:天下初走:,人心不穩,坑殺尊守禮法、效仿孔子的儒生對民心安定不利,反對父皇這麼做。因而惹怒秦始皇,因此被髮配到北方邊關監督並協助蒙恬大將軍禦敵並修築萬里長城。


(扶蘇正直有遠見)

從扶持不怕得罪父皇提出“尊儒尚禮”的行為可以看出,扶蘇是位有遠見的政治家。

這樣年輕有為、有遠見的太子後來被奸臣趙高所害沒能當上皇帝,是為秦朝和天下百姓最可惜的事。這只是其一。

其二,最令人可惜和惋惜的是,如果秦始皇再多活一個時辰,扶蘇就很可能繼位當上皇帝。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遊全國的途中病危。秦始皇命近臣趙高寫遺詔給扶蘇,讓太子扶蘇趕快回咸陽主持喪事並繼位。但遺詔已封好還沒來得及送出時,秦始皇就嚥氣了。

秦始皇死後,趙高勾結丞相李斯等人篡改遺詔,立傻呆的秦始皇庶出第十八子胡亥為太子,同時偽造了一封遺詔,命扶蘇自殺。接到假遺詔後,扶蘇哭著準備自殺,被大將軍蒙恬攔住,希望扶蘇核實後再自殺不遲。講究“父讓子死,子不能不死”的扶蘇,在送信官吏的催促下自殺。從而胡亥登基,成為秦二世,也成為趙高的傀儡和大秦王朝的斷送者。



(扶蘇墓)

如果秦始皇能在遺詔送走後嚥氣或扶蘇聽蒙恬將軍的話核實下遺詔真假的話,也不至於讓大秦朝斷送在胡亥和趙高手中。

胡亥繼位後,完全成了擺設,任由趙高胡作非為,實行殘酷的暴政。胡亥只在位不到三年就被趙高心腹閻樂逼迫自殺於望夷宮。趙高的暴政,終於引發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貴族也發起復國戰爭。秦始皇好不容易統一的中華又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

總結如下:

太子扶蘇沒能繼位最可惜:一是為有才華和遠見的扶蘇不能繼位實現理想抱負而可惜;二是為大秦朝沒能讓扶蘇治理,成為短命王朝太可惜!三是為當時剛剛統一了的中華又陷入六國紛爭而可惜;四是為當時的華夏百姓又陷入戰亂而可惜。

總之,中國第一個統一後的皇朝的太子扶蘇,沒能繼位當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悲哀,也是最可惜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